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冀州,置郡县,即为东清河郡人。南县分易,更为南平原贝丘人也。世为三齐大
族。祖灵延,宋长广太守。父光,魏太保。
劼少而清虚寡欲,好学有家风。魏末,自开府行参军历尚书仪曹郎、秘书丞,
修起居注,中书侍郎。兴和三年,兼通直散骑常侍,使于梁。天保初,以议禅代,
除给事黄门侍郎,加国子祭酒,直内省,典机密。清俭勤慎,甚为显祖所知。拜
南青州刺史,在任有政绩。皇建中,入为秘书监、齐州大中正,转鸿胪卿,迁并
省度支尚书,俄授京省,寻转五兵尚书,监国史,在台阁之中,见称简正。世祖
之将禅后主,先以问劼,劼谏以为不可,由是忤意,出为南兖州刺史。代还,重
为度支尚书、仪同三司,食文登县干。寻除中书令,加开府,待诏文林馆,监撰
新书。遇病卒,时年六十六。赠齐州刺史、尚书右仆射,谥曰文贞。
初,和士开擅朝,曲求物誉,诸公因此颇为子弟干禄,世门之胄,多处京官,
而劼二子拱、捴并为外任。弟廓之从容谓劼曰:“拱、捴幸得不凡,何为不在省
府之中、清华之所,而并出外藩,有损家代。”劼曰:“立身以来,耻以一言自
达,今若进儿,与身何异。”卒无所求。闻者莫不叹服。
拱,天统中任城王湝丞相谘议参军、管记室。捴,扬州录事参军。廓之沉
隐有识量,以学业见称。自临水令为琅邪王俨大司马西阁祭酒,迁领军功曹参军。
武平中卒。
卢叔武,范阳涿人,青州刺史文伟从子也。父光宗,有志尚。叔武两兄观、
仲宣并以文章显于洛下。叔武少机悟,豪率轻侠,好奇策,慕诸葛亮之为人。为
贺拔胜荆州开府长史。胜不用其计,弃城奔梁。叔武归本县,筑室临陂,优游自
适。世宗降辟书,辞疾不到。天保初复征,不得已,布裘乘露车至邺。杨愔往候
之,以为司徒谘议,称疾不受。
肃宗即位,召为太子中庶子,加银青光禄大夫。问以世事,叔武劝讨关西,
画地陈兵势曰:“人众敌者当任智谋,钧者当任势力,故强者所以制弱,富者所
以兼贫。今大齐之比关西,强弱不同,贫富有异,而戎马不息,未能吞并,此失
于不用强富也。轻兵野战,胜负难必,是胡骑之法,非深谋远算万全之术也。宜
立重镇于平阳,与彼蒲州相对,深沟高垒,运粮积甲,筑城戍以属之。彼若闭关
不出,则取其黄河以东,长安穷蹙,自然困死。如彼出兵,非十万以上,不为我
敌,所供粮食,皆出关内。我兵士相代,年别一番,谷食丰饶,运送不绝。彼来
求战,我不应之,彼若退军,即乘其弊。自长安以西,民疏城远,敌兵来往,实
有艰难,与我相持,农作且废,不过三年,彼自破矣。”帝深纳之。又愿自居平
阳,成此谋略。上令元文遥与叔武参谋,撰《平西策》一卷。未几帝崩,事遂寝。
世祖践阼,拜仪同三司、都官尚书,出为合州刺史。武平中,迁太子詹事、
右光禄大夫。叔武在乡时有粟千石,每至春夏,乡人无食者令自载取,至秋,任
其偿,都不计校。然而岁岁常得倍馀。既在朝通贵,自以年老,儿子又多,遂营
一大屋,曰:“歌于斯,哭于斯。”魏收曾来诣之,访以洛京旧事,不待食而起,
云:“难为子费。”叔武留之,良久食至,但有粟餐菜,木碗盛之,片脯而已。
所将仆从,亦尽设食,一与此同。齐灭,归范阳,遭乱城陷,叔武与族弟士遂皆
以寒穑е帘小V芙钗纳窬僖云溆忻拢斩嶂
叔武族孙臣客,父子规,魏尚书郎、林虑郡守。臣客风仪甚美,少有志尚,
雅有法度,好道家之言。其姊为任城王妃,天保末,任城王致之于朝廷,由是擢
拜太子舍人。迁司徒记室,请归侍祖母李。李强之令仕,不得已而顺命,除太子
舍人、太子中庶子。武平中,兼散骑常侍,聘陈,还,卒于路。赠郑州刺史、鸿
胪卿。
阳休之,字子烈,右北平无终人也。父固,魏洛阳令,赠太常少卿。休之俊
爽有风概,少勤学,爱文藻,弱冠擅声,为后来之秀,幽州刺史常景、王延年并
召为州主簿。魏孝昌中,杜洛周破蓟城,休之与宗室及乡人数千家南奔章武,转
至青州。是时葛荣寇乱,河北流民多凑青部。休之知将有变,乃请其族叔伯彦等
曰:“客主势异,竞相凌侮,祸难将作。如鄙情所见,宜潜归京师避之。”诸人
多不能从。休之垂涕别去。俄而邢杲作乱,伯彦等咸为土民所杀,一时遇害,诸
阳死者数十人,唯休之兄弟获免。
庄帝立,解褐员外散骑侍郎,寻以本官领御史,迁给事中、太尉记室参军,
加轻车将军。李神俊监起居注,启休之与河东裴伯茂、范阳卢元明、河间邢子明
等俱入撰次。永安末,洛州刺史李海启除冠军长史。普泰中,兼通直散骑侍郎,
加镇远将军,寻为太保长孙稚府属。寻敕与魏收、李同轨等修国史。太昌初,除
尚书祠部郎中,寻进征虏将军、中散大夫。贺拔胜出为荆州刺史,启补骠骑长史。
胜为行台,又请为右丞。胜经略樊、沔,又请为南道军司。俄而魏武帝入关,胜
令休之奉表诣长安参谒。时高祖亦启除休之太常少卿。寻属胜南奔,仍随至建业。
休之闻高祖推奉静帝,乃白胜启梁武求还,以天平二年达邺,仍奉高祖命赴晋阳。
其年冬,授世宗开府主簿。明年春,世宗为大行台,复引为行台郎中。
四年,高祖幸汾阳之天池,于池边得一石,上有隐起,其文曰“六王三川”。
高祖独于帐中问之,此文字何义,对曰:“六者是大王之字,王者当王有天下,
此乃大王符瑞受命之徵。既于天池得此石,可谓天意命王也,吉不可言。”高祖
又问三川何义,休之曰:“河、洛、伊为三川,亦云泾、渭、洛为三川。河、洛、
伊,洛阳也;泾、渭、洛,今雍州也。大王若受天命,终应统有关右。”高祖曰:
“世人无事常道我欲反,今闻此,更致纷纭,慎莫妄言也。”
元象初,录荆州军功,封新泰县开国伯,食邑六百户,除平东将军、太中大
夫、尚书左民郎中。兴和二年,兼通直散骑常侍,副清河崔长谦使于梁。武定二
年,除中书侍郎。时有人士戏嘲休之云:“有触藩之羝羊,乘连钱之聪马,从晋
阳而向邺,怀属书而盈把。”尚书左丞卢斐以其文书请谒,启高祖禁止,会赦不
治。五年,兼尚食典御。七年,除太子中庶子,迁给事黄门侍郎,进号中军将军、
幽州大中正。八年,兼侍中,持节奉玺书诣并州,敦喻显祖为相国、齐王。是时,
显祖将受魏禅,发晋阳,至平阳郡,为人心未一,且还并州,恐漏泄,仍断行人。
休之性疏放,使还,遂说其事,邺中悉知。于后高德政以闻,显祖忿之而未发。
齐受禅,除散骑常侍,修起居注。顷之,坐诏书脱误,左迁骁骑将军,积前事也。
寻以禅让之际,参定礼仪,别封始平县开国男,以本官兼领军司马。后除都水使
者,历司徒掾、中书侍郎,寻除中山太守。显祖崩,征休之至晋阳,经纪丧礼。
乾明元年,兼侍中,巡省京邑。仍拜大鸿胪卿,领中书侍郎。皇建初,以本官兼
度支尚书,加骠骑大将军,领幽州大中正。肃宗留心政道,每访休之治术。休之
答以明赏罚、慎官方、禁淫侈、恤民患为政治之先。帝深纳之。大宁中,除都官
尚书,转七兵、祠部。河清三年,出为西兖州刺史。天统初,征为光禄卿,监国
史。休之在中山及治西兖,俱有惠政,为吏民所怀。去官之后,百姓树碑颂德。
寻除吏部尚书,食阳武县干,除仪同三司,又加开府。休之多识故事,谙悉氏族,
凡所选用,莫不才地俱允。加金紫光禄大夫。武平元年,除中书监,寻以本官兼
尚书右仆射。二年,加左光禄大夫,兼中书监。三年,加特进。五年,正中书监,
馀并如故。寻以年老致仕,抗表辞位,帝优答不许。六年,除正尚书右仆射。未
几,又领中书监。
休之本怀平坦,为士友所称。晚节说祖珽撰《御览》,书成,加特进,及珽
被黜,便布言于朝廷,云先有嫌隙。及邓长颙、颜之推奏立文林馆,之推本意不
欲令耆旧贵人居之,休之便相附会,与少年朝请、参军之徒同入待诏。又魏收监
史之日,立《高祖本纪》,取平四胡之岁为齐元。收在齐州,恐史官改夺其意,
上表论之。武平中,收还朝,敕集朝贤议其事。休之立议从天保为限断。魏收存
日,犹两议未决。收死后,便讽动内外,发诏从其义。后领中书监,便谓人云:
“我已三为中书监,用此何为?”隆化还邺,举朝多有迁授,封休之燕郡王。又
谓其所亲云:“我非奴,何意忽有此授。”凡此诸事,深为时论所鄙。
休之好学不倦,博综经史,文章虽不华靡,亦为典正。邢、魏殂后,以先达
见推。位望虽高,虚怀接物,为摚鹚亍V芪淦狡耄肜舨可惺樵残蕖⑽
尉卿李祖钦、度支尚书元修伯、大理卿司马幼之、司农卿崔达拏、秘书监源文宗、
散骑常侍兼中书侍郎李若、散骑常侍给事黄门侍郎李孝贞、给事黄门侍郎卢思道、
给事黄门侍郎颜之推、通直散骑常侍兼中书侍郎李德林、通直散骑常侍兼中书舍
人陆乂、中书侍郎薛道衡、中书舍人高行恭、辛德源、王劭、陆开明十八人同征,
令随驾后赴长安。卢思道有所撰录,止云休之与孝贞、思道同被召者,是其诬罔
焉。寻除开府仪同,历纳言、中大夫、太子少保。大象末,进位上开府,除和州
刺史。隋开皇二年,罢任,终于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