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后汉书-第2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详案注记,平议术之要,效验虚实。”太常就耽上选侍中韩说、博士蔡较、

穀城门候刘洪、右郎中陈调于太常府,复校注记,平议难问。恂、诚各对。恂术

以五千六百四十月有九百六十一食为法,而除成分,空加县法,推建武以来,俱

得三百二十七食,其十五食错。案其官素注,天见食九十八,与两术相应,其错

辟二千一百。诚术以百三十五月月二十三食为法,乘除成月,从建康以上减四十

一,建康以来减三十五,以其俱不食。恂术改易旧法,诚术中复减损,论其长短,

无以相逾。各引书纬自证,文无义要,取追天而已。夫日月之术,日循黄道,月

从九道。以赤道仪,日冬至去极俱一百一十五度。其入宿也,赤道在斗二十一,

而黄道在斗十九。两仪相参,日月之行,曲直有差,以生进退。故月行井、牛,

十四度以上;其在角、娄,十二度以上。皆不应率不行。以是言之,则术不差不

改,不验不用。天道精微,度数难定,术法多端,历纪非一,未验无以知其是,

未差无以知其失。失然后改之,是然后用之,此谓允执其中。今诚术未有差错之

谬,恂术未有独中之异,以无验改未失,是以检将来为是者也。诚术百三十五月

二十三食,其文在书籍,学者所修,施行日久。官守其业,经纬日月,厚而未愆,

信于天文,述而不作。恂久在候部,详心善意,能揆仪度,定立术数,推前校往,

亦与见食相应。然协历正纪,钦若昊天,宜率旧章,如甲辰、丙申诏书,以见食

为比。今宜施用诚术,弃放恂术,史官课之,后有效验,乃行其法,以审术数,

以顺改易。耽以说等议奏闻,诏书可。恂、整、诚各复上书,恂言不当施诚术,

整言不当复恂术。为洪议所侵,事下永安台复实,皆不如恂、诚等言。劾奏谩欺。

诏书报,恂、诚各以二月奉赎罪。整適作左校二月。遂用洪等,施行诚术。

光和二年,万年公乘王汉上《月食注》。自章和元年到今年凡九十三岁,合

百九十六食;与官历河平元年月错,以己巳为元。事下太史令修,上言“汉作所

注不与见食相应者二事,以同为异者二十九事”。尚书召穀城门候刘洪。敕曰:

“前郎中冯光、司徒掾陈晃各讼历,故议郎蔡邕共补续其志。今洪其诣修,与汉

相参,推元课分,考校月食。审己巳元密近,有师法,洪便从汉受;不能,对。”

洪上言:“推汉己巳元,则《考灵曜》旃蒙之岁,乙卯元也。与光、晃甲寅元相

经纬。于以追天作历,校三光之步,今为疏阔。孔子纬一事见二端者,明历兴废,

随天为节。甲寅历于孔子时效;己巳《颛顼》,秦所施用,汉兴草创,因而不易。

至元封中,迂阔不审,更用《太初》,应期三百改宪之节。甲寅、己巳谶虽有文,

略其年数,是以学人各传所闻,至于课校,罔得厥正。夫甲寅元天正,正月甲子

朔旦冬至;七曜之起,始于牛初。乙卯之元人正,己巳朔旦立春;三光聚天庙五

度。课两元端,闰余差百五十二分之三,朔三百四,中节之余二十九。以效信难

聚,汉不解说,但言先人有书而已。以汉成注参官施行,术不同二十九事,不中

见食二事。案汉习书,见己巳元,谓朝不闻,不知圣人独有兴废之义,史官有附

天密术。甲寅、己巳,前已施行,效后格而不用。河平疏阔,史官已废之,而汉

以去事分争,殆非其意。虽有师法,与无同。课又不近密。其说蔀数,术家所共

知,无所采取。”遣汉归乡里。

 志第三 律历下

历法

昔者圣人之作历也,观璇玑之运,三光之行,道之发敛,景之长短,斗纲所

建,青龙所躔,参伍以变,错综其数,而制术焉。

天之动也,一昼一夜而运过周,星从天而西,日违天而东。日之所行与运周,

在天成度,在历成日。居以列宿,终于四七,受以甲乙,终于六旬。日月相推,

日舒月速,当其同所,谓之合朔。舒先速后,近一远三,谓之弦。相与为衡,分

天之中,谓之望。以速及舒,光尽体伏,谓之晦。晦朔合离,斗建移辰,谓之月。

日月之行,则有冬有夏;冬夏之间,则有春有秋。是故日行北陆谓之冬,西陆谓

之春,南陆谓之夏,东陆谓之秋。日道发南,去极弥远,其景弥长,远长乃极,

冬乃至焉。日道敛北,去极弥近,其景弥短,近短乃极,夏乃至焉。二至之中,

道齐景正,春秋分焉。

日周于天,一寒一暑,四时备成,万物毕改,摄提迁次,青龙移辰,谓之岁。

岁首至也,月首朔也。至朔同日谓之章,同在日首谓之蔀,蔀终六旬谓之纪,岁

朔又复谓之元。是故日以实之,月以闰之,时以分之,岁以周之,章以明之,蔀

以部之,纪以记之,元以原之。然后虽有变化万殊,赢朒无方,莫不结系于此

而禀正焉。

极建其中,道营于外,璇衡追日,以察发敛,光道生焉。孔壶为漏,浮箭为

刻,下漏数刻,以考中星,昏明生焉。日有光道,月有九行,九行出入而交生焉。

朔会望衡,邻于所交,亏薄生焉。月有晦朔,星有合见,月有弦望,星有留逆,

其归一也,步术生焉。金、水承阳,先后日下,速则先日,迟而后留,留而后逆,

逆与日违,违而后速,速与日竞,竞又先日,迟速顺逆,晨夕生焉。日、月、五

纬,各有终原,而七元生焉。见伏有日,留行有度,而率数生焉。参差齐之,多

少均之,会终生焉。引而伸之,触而长之,探赜索隐,钩深致远,无幽辟潜伏,

而不以其精者然。故阴阳有分,寒暑有节,天地贞观,日月贞明。

若夫祐术开业,淳燿天光,重黎其上也。承圣帝之命若昊天,典历象三辰,

以授民事,立闰定时,以成岁功,羲和其隆也。取象金火,革命创制,治历明时,

应天顺民,汤、武其盛也。及王德之衰也,无道之君乱之于上,顽愚之史失之于

下。夏后之时,羲和淫湎,废时乱日,胤乃征之。纣作淫虐,丧其甲子,武王诛

之。夫能贞而明之者,其兴也勃焉;回而败之者,其亡也忽焉。巍巍乎若道天地

之纲纪,帝王之壮事,是以圣人宝焉,君子勤之。

夫历有圣人之德六焉:以本气者尚其体,以综数者尚其文,以考类者尚其象,

以作事者尚其时,以占往者尚其源,以知来者尚其流。大业载之,吉凶生焉,是

以君子将有兴焉,咨焉而以从事,受命而莫之违也。若夫用天因地,揆时施教,

颁诸明堂,以为民极者,莫大乎月令。帝王之大司备矣,天下之能事毕矣。过此

而往,群忌苟禁,君子未之或知也。

斗之二十一度,去极至远也,日在焉而冬至,群物于是乎生。故律首黄钟,

历始冬至,月先建子,时平夜半。当汉高皇帝受命四十有五岁,阳在上章,阴在

执徐,冬十有一月甲子夜半朔旦冬至,日月闰积之数皆自此始,立元正朔,谓之

《汉历》。又上两元,而月食五星之元,并发端焉。

历数之生也,乃立仪、表,以校日景。景长则日远,天度之端也。日发其端,

周而为岁,然其景不复;四周千四百六十一日,而景复初:是则日行之终。以周

除日,得三百六十五四分度之一,为岁之日数。日日行一度,亦为天度。察日月

俱发度端,日行十九周,月行二百五十四周,复会于端,是则月行之终也。以日

周除月周,得一岁周天之数。以日一周减之,余十二十九分之七,则月行过周及

日行之数也,为一岁之月。以除一岁日,为一月之数。月之余分积满其法,得一

月,月成则其岁大。月四时推移,故置十二中以定月位。有朔而无中者为闰月。

中之始曰节,与中为二十四气。以除一岁日,为一气之日数也。其分积而成日为

没,并岁气之分,如法为一岁没。没分于终中,中终于冬至,冬至之分积如其法,

得一日,四岁而终。月分成闰,闰七而尽,其岁十九,名之曰章。章首分尽,四

之俱终,名之曰蔀。以一岁日乘之,为蔀之日数也。以甲子命之,二十而复其初,

是以二十蔀为纪。纪岁青龙未终,三终岁后复青龙为元。

元法,四千五百六十。

纪法,千五百二十。

纪月,万八千八百。

蔀法,七十六。

蔀月,九百四十。

章法,十九。

章月,二百三十五。

周天,千四百六十一。

日法,四。

蔀日,二万七千七百五十九。

没数,二十一。

通法,四百八十七。

没法,七,因为章闰。

日余,百六十八。

中法,三十二。

大周,三十四万三千三百三十五。

月周,千一十六。

月食数之生也,乃记月食之既者。率二十三食而复既,其月百三十五,率之

相除,得五月二十三之二十而一食。以除一岁之月,得岁有再食五百一十三分之

五十五也。分终其法,因以与蔀相约,得四与二十七,互之,会二千五十二,二

十而与元会。

元会,四万一千四十。

蔀会,二千五十二。

岁数,五百一十三。

食数,千八十一。

月数,百三十五。

食法,二十三。

推入蔀术曰:以元法除去上元,其余以纪法除之,所得数从天纪,算外则所

入纪也。不满纪法者,入纪年数也。以蔀法除之,所得数从甲子蔀起,算外,所

入纪岁名命之,算上,即所求年太岁所在。

推月食所入蔀会年,以元会除去上元,其余以蔀会除之,所得以二十七乘之,

满六十除去之,余以二十除所得数,从天纪,算外,所入纪,不满二十者,数从

甲子蔀起,算外,所入蔀会也。其初不满蔀会者,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