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史记-第1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应侯曰:“不若。”蔡泽曰:“今主之亲忠臣不忘旧故不若孝公、悼王、句践,

而君之功绩爱信亲幸又不若商君、吴起、大夫种,然而君之禄位贵盛,私家之富

过於三子,而身不退者,恐患之甚於三子,窃为君危之。语曰‘日中则移,月满

则亏’。物盛则衰,天地之常数也。进退盈缩,与时变化,圣人之常道也。故

‘国有道则仕,国无道则隐’。圣人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不义而富且

贵,於我如浮云’。今君之怨已雠而德已报,意欲至矣,而无变计,窃为君不取

也。且夫翠、鹄、犀、象,其处势非不远死也,而所以死者,惑於饵也。苏秦、

智伯之智,非不足以辟辱远死也,而所以死者,惑於贪利不止也。是以圣人制礼

节欲,取於民有度,使之以时,用之有止,故志不溢,行不骄,常与道俱而不失,

故天下承而不绝。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至於葵丘之会,有骄矜之志,

畔者九国。吴王夫差兵无敌於天下,勇彊以轻诸侯,陵齐晋,故遂以杀身亡国。

夏育、太史噭叱呼骇三军,然而身死於庸夫。此皆乘至盛而不返道理,不居卑

退处俭约之患也。夫商君为秦孝公明法令,禁奸本,尊爵必赏,有罪必罚,平权

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以静生民之业而一其俗,劝民耕农利土,一室

无二事,力田稸积,习战陈之事,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於

天下,立威诸侯,成秦国之业。功已成矣,而遂以车裂。楚地方数千里,持戟百

万,白起率数万之师以与楚战,一战举鄢郢以烧夷陵,再战南并蜀汉。又越韩、

魏而攻彊赵,北阬马服,诛屠四十馀万之众,尽之于长平之下,流血成川,沸

声若雷,遂入围邯郸,使秦有帝业。楚、赵天下之彊国而秦之仇敌也,自是之后,

楚、赵皆慑伏不敢攻秦者,白起之势也。身所服者七十馀城,功已成矣,而遂赐

剑死於杜邮。吴起为楚悼王立法,卑减大臣之威重,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

官,塞私门之请,一楚国之俗,禁游客之民,精耕战之士,南收杨越,北并陈、

蔡,破横散从,使驰说之士无所开其口,禁朋党以励百姓,定楚国之政,兵震天

下,威服诸侯。功已成矣,而卒枝解。大夫种为越王深谋远计,免会稽之危,以

亡为存,因辱为荣,垦草入邑,辟地殖穀,率四方之士,专上下之力,辅句践之

贤,报夫差之雠,卒擒劲吴。令越成霸。功已彰而信矣,句践终负而杀之。此四

子者,功成不去,祸至於此。此所谓信而不能诎,往而不能返者也。范蠡知之,

超然辟世,长为陶朱公。君独不观夫博者乎?或欲大投,或欲分功,此皆君之所

明知也。今君相秦,计不下席,谋不出廊庙,坐制诸侯,利施三川,以实宜阳,

决羊肠之险,塞太行之道,又斩范、中行之涂,六国不得合从,栈道千里,通於

蜀汉,使天下皆畏秦,秦之欲得矣,君之功极矣,此亦秦之分功之时也。如是而

不退,则商君、白公、吴起、大夫种是也。吾闻之,‘鉴於水者见面之容,鉴於

人者知吉与凶’。书曰‘成功之下,不可久处’。四子之祸,君何居焉?君何不

以此时归相印,让贤者而授之,退而岩居川观,必有伯夷之廉,长为应侯。世世

称孤,而有许由、延陵季子之让,乔松之寿,孰与以祸终哉?即君何居焉?忍不

能自离,疑不能自决,必有四子之祸矣。易曰‘亢龙有悔’,此言上而不能下,

信而不能诎,往而不能自返者也。愿君孰计之!”应侯曰:“善。吾闻‘欲而不

知足,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有’。先生幸教,睢敬受命。’於是

乃延入坐,为上客。

后数日,入朝,言於秦昭王曰:“客新有从山东来者曰蔡泽,其人辩士,明

於三王之事,五伯之业,世俗之变,足以寄秦国之政。臣之见人甚众,莫及,臣

不如也。臣敢以闻。”秦昭王召见,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应侯因谢病请归

相印。昭王彊起应侯,应侯遂称病笃。范睢免相,昭王新说蔡泽计画,遂拜为秦

相,东收周室。

蔡泽相秦数月,人或恶之,惧诛,乃谢病归相印,号为纲成君。居秦十馀年,

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卒事始皇帝,为秦使於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於

秦。

太史公曰:韩子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信哉是言也!范睢、蔡泽世所

谓一切辩士,然游说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说力少也。及二人

羁旅入秦,继踵取卿相,垂功於天下者,固彊弱之势异也。然士亦有偶合,贤者

多如此二子,不得尽意,岂可胜道哉!然二子不困戹,恶能激乎?

春申君列传第十八

春申君者,楚人也,名歇,姓黄氏。游学博闻,事楚顷襄王。顷襄王以歇为

辩,使於秦。秦昭王使白起攻韩、魏,败之於华阳,禽魏将芒卯,韩、魏服而事

秦。秦昭王方令白起与韩、魏共伐楚,未行,而楚使黄歇適至於秦,闻秦之计。

当是之时,秦已前使白起攻楚,取巫、黔中之郡,拔鄢郢,东至竟陵,楚顷襄王

东徙治於陈县。黄歇见楚怀王之为秦所诱而入朝,遂见欺,留死於秦。顷襄王,

其子也,秦轻之,恐壹举兵而灭楚。歇乃上书说秦昭王曰:

天下莫彊於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与斗。两虎相与斗而驽犬

受其弊,不如善楚。臣请言其说:臣闻物至则反,冬夏是也;致至则危,累棋是

也。今大国之地,遍天下有其二垂,此从生民已来,万乘之地未尝有也。先帝文

王、庄王之身,三世不妄接地於齐,以绝从亲之要。今王使盛桥守事於韩,盛桥

以其地入秦,是王不用甲,不信威,而得百里之地。王可谓能矣。王又举甲而攻

魏,杜大梁之门,举河内,拔燕、酸枣、虚、桃,入邢,魏之兵云翔而不敢捄。

王之功亦多矣。王休甲息众,二年而后复之;又并蒲、衍、首、垣,以临仁、平

丘,黄、济阳婴城而魏氏服;王又割濮之北,注齐秦之要,绝楚赵之脊,

天下五合六聚而不敢救。王之威亦单矣。

王若能持功守威,绌攻取之心而肥仁义之地,使无后患,三王不足四,五伯

不足六也。王若负人徒之众,仗兵革之彊,乘毁魏之威,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

臣恐其有后患也。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易曰“狐涉水,濡其尾”。此

言始之易,终之难也。何以知其然也?昔智氏见伐赵之利而不知榆次之祸,吴见

伐齐之便而不知干隧之败。此二国者,非无大功也,没利於前而易患於后也。吴

之信越也,从而伐齐,既胜齐人於艾陵,还为越王禽三渚之浦。智氏之信韩、魏

也,从而伐赵,攻晋阳城,胜有日矣,韩、魏叛之,杀智伯瑶於凿台之下。今王

妒楚之不毁也,而忘毁楚之彊韩、魏也,臣为王虑而不取也。

诗曰“大武远宅而不涉”。从此观之,楚国,援也;邻国,敌也。诗云“趯

趯毚免,还犬获之。他人有心,余忖度之”。今王中道而信韩、魏之善王也,此

正吴之信越也。臣闻之,敌不可假,时不可失。臣恐韩、魏卑辞除患而实欲欺大

国也。何则?王无重世之德於韩、魏,而有累世之怨焉。夫韩、魏父子兄弟接踵

而死於秦者将十世矣。本国残,社稷坏,宗庙毁。刳腹绝肠,折颈摺颐,首身分

离,暴骸骨於草泽,头颅僵仆,相望於境,父子老弱系脰束手为群虏者相及於路。

鬼神孤伤,无所血食。人民不聊生,族类离散,流亡为仆妾者,盈满海内矣。故

韩、魏之不亡,秦社稷之忧也,今王资之与攻楚,不亦过乎!

且王攻楚将恶出兵?王将借路於仇雠之韩、魏乎?兵出之日而王忧其不返也,

是王以兵资於仇雠之韩、魏也。王若不借路於仇雠之韩、魏,必攻随水右壤。随

水右壤,此皆广川大水,山林谿谷,不食之地也,王虽有之,不为得地。是王有

毁楚之名而无得地之实也。

且王攻楚之日,四国必悉起兵以应王。秦、楚之兵构而不离,魏氏将出而攻

留、方与、铚、湖陵、砀、萧、相,故宋必尽。齐人南面攻楚,泗上必举。此

皆平原四达,膏腴之地,而使独攻。王破楚以肥韩、魏於中国而劲齐。韩、魏之

彊,足以校於秦。齐南以泗水为境,东负海,北倚河,而无后患,天下之国莫彊

於齐、魏,齐、魏得地葆利而详事下吏,一年之后,为帝未能,其於禁王之为帝

有馀矣。

夫以王壤土之博,人徒之众,兵革之彊,壹举事而树怨於楚,迟令韩、魏归

帝重於齐,是王失计也。臣为王虑,莫若善楚。秦、楚合而为一以临韩,韩必敛

手。王施以东山之险,带以曲河之利,韩必为关内之侯。若是而王以十万戍郑,

梁氏寒心,许、鄢陵婴城,而上蔡、召陵不往来也,如此而魏亦关内侯矣。王壹

善楚,而关内两万乘之主注地於齐,齐右壤可拱手而取也。王之地一经两海,要

约天下,是燕、赵无齐、楚,齐、楚无燕、赵也。然后危动燕、赵,直摇齐、楚,

此四国者不待痛而服矣。

昭王曰:“善。”於是乃止白起而谢韩、魏。发使赂楚,约为与国。

黄歇受约归楚,楚使歇与太子完入质於秦,秦留之数年。楚顷襄王病,太子

不得归。而楚太子与秦相应侯善,於是黄歇乃说应侯曰:“相国诚善楚太子乎?”

应侯曰:“然。”歇曰:“今楚王恐不起疾,秦不如归其太子。太子得立,其事

秦必重而德相国无穷,是亲与国而得储万乘也。若不归,则咸阳一布衣耳;楚更

立太子,必不事秦。夫失与国而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