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恻隐怜人谓之慈,反慈为忍;厚志隐行谓之洁,反洁为汰;施行得理谓之德,反
德为怨;放理洁静谓之行,反行为污;功遂自却谓之退,反退为戟;厚人自薄谓
之让,反让为冒;心兼爱人谓之仁,反仁为戾;行充其宜谓之义,反义为懵;刃刂
柔得道谓之和,反和为乖;合得密周谓之调,反调为盭;优贤不逮谓之宽,反宽
为阨;包众容易谓之裕,反裕为褊;欣忄熏可安谓之煴,反煴为鸷;安柔不苛
谓之良,反良为齧;缘法循理谓之轨,反轨为易;袭当缘道谓之道,反道为辟;
广较自敛谓之俭,反俭为侈;费弗过适谓之节,反节为靡;田幼银勉善谓之慎,
反慎为怠;忠恶勿道谓之戒,反戒为傲;深知祸福谓之知,反知为愚;亟见窕察
谓之慧,反慧为童;动有文体谓之礼,反礼为滥;容服有义谓之仪,反仪为诡;
行归而过谓之顺,反顺为逆;动静摄次谓之比,反比为错;容志审道谓之亻闲,
反亻闲为野;辞令就得谓之雅,反雅为陋。论物明辩谓之辩,反辩为讷;纤微皆
审谓之察,反察为旄;言动可畏谓之威,反威为圂;临制不犯谓之严,反严为
;仁义修立谓之任,反任为欺;伏义诚必谓之节,反节为罢;持节不恐谓之
勇,反勇为怯;信理遂惔谓之敢,反敢为揜;志操精果谓之诚,反诚为殆;
克行遂节谓之必,反必为怚。凡此品也,善之体也,所为道也。”
故守道者谓之士,乐道者谓之君子;知道者谓之明,行道者谓之贤,且明且
贤,此谓圣人。
○六术(连语)
德有六理。何谓六理?道、德、性、神、明、命,此六者德之理也。六理无
不生也,已生而六理存乎所生之内。是以阴阳、天地、人尽以六理为内度,内度
成业,故谓之六法。六法藏内,变流而外遂,外遂六术,故谓之六行。是以阴阳
各有六月之节,而天地有六合之事,人有仁、义、礼、智、信之行,行和则乐兴,
乐兴则六,此之谓六行。阴阳、天地之动也,不失六律,故能合六法;人谨修六
行,则亦可以合六法矣。
然而,人虽有六行,微细难识,唯先王能审之,凡人弗能自至。是故必待先
王之教,乃知所从事。是以先王为天下设教,因人所有,以之为训;道人之情,
以之为真。是故内法六法,外体六行,以兴《诗》、《书》、《易》、《春秋》、
《礼》、《乐》六者之术以为大义,谓之六艺。令人缘之以自修,修成则得六行
矣。六行不正,反合六法。艺之所以六者,法六法而体六行故也,故曰六则备矣。
六者非独为六艺本也,他事亦皆以六为度。声音之道以六为首,以阴阳之节
为度。是故一岁十二月,分而为阴阳,阴阳各六月。是以声音之器十二钟,钟当
一月,其六钟阴声,六钟阳声,声之术,律是而出,故谓之六律。六律和五声之
调,以发阴阳、天地、人之清声,而内合中、六法之道。是故五声宫、商、角、
徵、羽,唱和相应而调和,调和而成理谓之音。声五也,必六而备,故曰声与音
六。夫律之者,象测之也,所测者六,故曰六律。
人之戚属以六为法。人有六亲,六亲始曰父;父有二子,二子为昆弟兄;昆
弟又有子,子从父而昆弟,故为从父昆弟;从父昆弟又有子,子从祖而昆弟,故
为从祖昆弟,从祖昆弟又有子,子从曾祖而昆弟,故为从曾祖昆弟;从曾祖昆弟
又有子,子为族兄弟,备於六,此之谓六亲。亲之始於一人,世世别离,分为六
亲。亲戚非六,则失本末之度,是故六为制而止矣。六亲有次,不可相逾,相逾
则宗族扰乱,不能相亲。是故先王设为昭穆三庙以禁其乱。何为三庙?上室为昭,
中室为穆,下室为孙嗣令子。各以其次,上下更居;三庙以别,亲疏有制。丧服
称亲疏以为重轻,亲者重,疏者轻,故复有粗衰、齐衰、大红、细红、綛ī椋?
六,各服其所当服。夫服则有殊,此先王之所以禁乱也。
数度之道,以六为法。数加於少而度出於居,数度之始,始於微细。有形之
物,莫细於毫。是故立一毫以为度始,十毫为发,十发为厘,十厘为分,十分为
寸,十寸为尺,备於六,故先王以为天下事用也。
事之以六为法者,不可胜数也。此所言六,以效事之尺,尽以六为度者谓六
理,可谓阴阳之六节,可谓天地之法,可谓人之六行。
○道德说(连语)
德有六理。何谓六理?曰:道、德、性、神、明、命,此六者德之理也。诸
生者,皆生於德之所生;而能象人德者,独玉也。象德体六理,尽见於玉也,各
有状,是故以玉效德之六理。泽者,鉴也,谓之道;腒如窃膏谓之德;湛而润、
厚而胶谓之性;康若泺流谓之神;光辉谓之明;礐乎坚哉谓之命。此之谓六
理。鉴生空窍,而通之以道。德生理,通之以六德之华离状。六德者,德之有六
理。理,离状也。性生气而通以晓,神生变而通之以化,明生识而通之以知,命
生形而通之以定。
德有六美。何谓六美?有道、有仁、有义、有忠、有信、有密,此六者德之
美也。道者,德之本也;仁者,德之出也;义者,德之理也;忠者,德之厚也;
信者,德之固也;密者,德之高也。
六理、六美,德之所以生阴阳、天地、人与万物也。固为所生者法也。故曰:
道此之谓道,德此之谓德,行此之谓行。所谓行此者,德也。是故著此竹帛请之
《书》。《书》者,此之著者也;《诗》者,此之志者也;《易》者,此之占者
也;《春秋》者,此之纪者也;《礼》者,此之体者也;《乐》者,此之乐者也。
祭祀鬼神,为此福者也;博学辩议,为此辞者也。
道者无形,平和而神。道有载物者,毕以顺理适行,故物有清而泽。泽者,
鉴也。鉴以道之神。模贯物形,道达空窍,奉一出入为先,故谓之鉴。鉴者,所
以能也。见者,目也。道德施物,精微而为目。是故物之始形也,分先而为目,
目成也形乃从。是以人及有因之在气,莫精於目。目清而润泽若濡,无毳秽杂焉,
故能见也。由此观之,目足以明道德之润泽矣,故曰“泽者,鉴也”,“生空窍,
通之以道”。
德者,离无而之有。故润则腒然浊而始形矣,故六理发焉。六理所以为变
而生也,所生有理。然则物得润以生,故谓润德。德者变及物理之所出也。夫变
者,道之颂也。道冰而为德,神载於德。德者,道之泽也。道虽神,必载於德,
而颂乃有所因,以发动变化而为变。变及诸生之理,皆道之化也,各有条理以载
於德。德受道之化,而发之各不同状。德润,故曰“如膏,谓之德”,“德生理,
通之以六德之毕离状”。
性者,道德造物。物有形,而道德之神专而为一气,明其润益厚矣。浊而胶
相连,在物之中,为物莫生,气皆集焉,故谓之性。性,神气之所会也。性立,
则神气晓晓然发而通行於外矣,与外物之感相应,故曰“润厚而胶谓之性”,
“性生气,通之以晓。”
神者,道、德、神、气发於性也,康若泺流不可物效也。变化无所不为,物
理及诸变之起,皆神之所化也,故曰“康若泺流谓之神”,“神生变,通之以化”。
明者,神气在内则无光而为知,明则有辉於外矣。外内通一,则为得失,事
理是非,皆职於知,故曰“光辉谓之明”,“明生识,通之以知”。
命者,物皆得道德之施以生,则泽、润、性、气、神、明,及形体之位分、
数度,各有极量指奏矣。此皆所受其道德,非以嗜欲取舍然也。其受此具也,
礐然有定矣,不可得辞也,故曰命。命者,不得毋生,生则有形,形而道、
德、性、神、明因载於物形,故曰“礐坚谓之命”,“命生形,通之以定”。
物所道始谓之道,所得以生谓之德。德之有也,以道为本,故曰“道者,德
之本也”。德生物又养物,则物安利矣。安利物者,仁行也。仁行出於德,故曰
“仁者,德之出也”。德生理,理立则有宜,适之谓义。义者,理也,故曰“义
者,德之理也”。德生物,又养长之而弗离也,得以安利。德之遇物也忠厚,故
曰“忠者,德之厚也”。德之忠厚也,信固而不易,此德之常也。故曰“信者,
德之固也”。德生於道而有理,守理则合於道,与道理密而弗离也,故能畜物养
物。物莫不仰恃德,此德之高,故曰“密者,德之高也”。道而勿失,则有道矣;
得而守之,则有德矣;行有无休,则行成矣。故曰“道此之谓道,德此之谓德,
行此之谓行”。诸此言者,尽德变;变也者,理也。
《书》者,著德之理於竹帛而陈之令人观焉,以著所从事,故曰“《书》者,
此之著者也”。《诗》者,志德之理而明其指,令人缘之以自成也,故曰“《诗》
者,此之志者也”。《易》者,察人之循德之理与弗循而占其吉凶,故曰“《易》
者,此之占者也”。《春秋》者,守往事之合德之理与不合而纪其成败,以为来
事师法,故曰“《春秋》者,此之纪者也”。《礼》者,体德理而为之节文,成
人事,故曰“《礼》者,此之体者也”。《乐》者,《书》、《诗》、《易》春
秋》、《礼》五者之道备,则合於德矣。合则欢然大乐矣,故曰“《乐》者,此
之乐者也”。人能修德之理,则安利之谓福。莫不慕福,弗能必得,而人心以为
鬼神以与於利害。是故具犠牲、俎豆、粢盛,斋戒而祭鬼神,欲以佐成福,故曰
“祭祀鬼神,为此福者也。”德之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