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青铜时代的蜥蜴战争-第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令的秦人,举师挞伐。他还建起七里台观,以望东海。据墨子说,当是时也,北有齐晋,南有楚越,四国等大,越国“土地之博,至有数千里;人徒之众,至有数百万人”(当时全中国合计两三千万人)。
勾践死后五十年以后,越国不断发生内乱,争权斗争愈演愈烈,国势日衰,连着三个国君未得好死,国都也从琅琊迁回吴国。又传五十年,到第七代越王“无疆”时候,无疆四处兴兵,北伐齐,西伐楚,自己给自己掘墓,加速了它的灭亡,在公元前334年,被楚威王楚击破,无疆被杀。勾践打下的吴越江山,尽被楚取。楚国成为纵横五千里的南中国雄邦。
越人后来的路子,是向南迁徙,浸入浙南、广东、福建,和当地的“百越”一起,最终被秦始皇收编,又被刘邦整编,于秦汉时代,被称为东粤、闽粤及南粤。
所有这些扑朔迷离、刀光剑影的传说早已消逝在烟尘飘渺的历史长河中了,留下的只是吴越争霸的这段传奇故事,强烈地震撼着人心,以及我们今天出土的一柄“越王勾践剑”。
我在武汉的“湖北省博物馆”,看到了这柄宝剑。这柄剑出土于湖北省(楚国),当是越国被楚王伐灭后的战利品,流入楚都。这口青铜短剑古朴厚重,锋刃锐利,全长半米有奇,剑身上有蛇鳞一样精美的菱形暗格,这种暗纹制作技术至今无法破译,怀疑是化学外镀技术,而化学外镀技术是近代西方才出现的,难道我们当时的古人就掌握了?剑柄前段也用蓝色琉璃镶嵌着细密精美的同心圆花纹,宝剑的尾部是圆锥体底座,座内内空,也有极其规整的同心圆刻纹,是现代的车床技术都无法实现的。(古人是如何完成这种刻纹制作技术至今无法破译)。剑格上有八个错金鸟篆体铭文,“越王鸠浅自作用剑”,被分析者认为此剑的主人“鸠浅”不是别人,就是卧薪尝胆,韬光养晦,吞吴称雄,传为美谈的越王勾践。 
在博物馆的勾践剑对面四步远,陈列的是“吴王夫差自作用矛”,与勾践先生的“自作用剑”隔着玻璃箱,面面相觑。夫差的矛头上,也有精美的菱形暗格。
我们仍然借助这两柄古代兵器的罕见珍品,依稀看见当年手执宝剑的吴越勇士,虎背熊腰、血胆之人,在两军冲杀呼啸之中,生死相搏,奋厉锋锐,宝剑剑身,矛头刃面,闪烁着公元前五世纪上叶,彻地连天的阳光,和猩红欲滴的血影。在他们主人死后,平静地同室安息了。它们仿佛两把飞梭,编织着时光,飘摇而下,撞击着2500年后的站在展览厅里的一介书生的我的目光。

附录 还是没有结局

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前五世纪,春秋中后期的浮光掠影,在这本书里已鱼贯而过。
这本书上接春秋五霸,写的是春秋五霸(“五大恐龙”)死后,出现在春秋中后期的十大蜥蜴。其中晋占三,楚占二,齐占二,吴占二,越占一。
十大蜥蜴中,先是晋、楚两国的蜥蜴南北争霸。虽有,由于晋国、齐国、鲁国相继陷入君权旁落,卿大夫家族专政,政出私门,交相内讧的悲哀局面,无力经营中原,南北争霸的烽火渐熄,而南方的吴、越力量相继雄长,号为霸主,威风不可一世,不过却是乍盛乍衰。
在这本书中,春秋中后期,中国思想界更有看点。出现了孔子、老子、孙武三大圣人。孔圣人为我们设定了入世的哲学,老子为我们打造了出世的法门。二人演习了一种对立与补充,使中国人获得入世(不是入WTO)与出世之间的良好平衡感。孙武,“以正合,以奇胜”则是他的思想精髓,孙武伟大的兵法可以运用到人生社会各个领域。他是指导我们生存技巧的大师。
这三位大手笔,给中国人规范了未来两千五百年的文化内核。后代人所做的一切,不过是解释、重述、引申或证实他们的思想大厦。可以说,春秋战国是中国最富于创造性的时代。而于此同时希腊也出现了一些哲学家,有认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的赫拉克利特,认为灵魂不死、世界是由抽象的数主宰着的毕达哥拉斯。毕达哥拉斯研究了直角三角形,提出“毕达哥拉斯定理”,就是我国的“勾三股四弦五”。但是毕达哥拉斯这个家伙死活不承认根号2的存在,还把反驳者灭掉活口。
中国这一时期科技方面也颇有创新,发明了指南针的雏形“司南”,还有伟大的算盘。制作了青铜光学仪器——凹面镜,能反射太阳光点燃易燃物,比希腊的阿基米德先生提前了三百年。中国还发明了农田分行栽培,不再是一团乱苗,而欧洲直到1731年才分行栽培。黄帝、颛顼、夏、殷、周、鲁等六种历法在不同诸侯内部使用,它们名目不同但都属于“古四分历”,把每年分成365又四分之一天,十九年七个闰周,略领先于希腊。
但是论起冶铁业来,中国就变得乏善可陈。西方世界比中国进入青铜时代早,进入铁器时代也早。早在公元前十二世纪(我国的商王盘庚时期),西方一些地区就进入铁器时代。波斯人的庞大帝国,也是靠着铁器武器建立起来的。但他们的铁都是熟铁,温度低,不溶化,从炉子里取出来的时候,还会损毁炉膛,因此产量也低。这种不熔化的软乎乎的铁坨子,像半熟不熟的鸡蛋黄,只能敲打成形,所以做不出太精细的器皿,也不坚硬,因为它没有彻底熔化,内含杂质多。
我国在春秋后期逐渐开始了铁的冶炼,迟于西方。但是我们也有局部的领先——发明了皮囊鼓风技术,也就是用巨大的皮囊给炉子鼓风。不要小看这个皮囊,达到炼铁的高温全靠它扇忽呢,这个吞吞吐吐的皮囊在哲学家(老子)眼里,还被比喻成伟大的宇宙。而且中国人的风箱一推一拉都能吹气,叫“双动式活塞风箱”。几十上百人一起鼓动它,可以把火扇得很旺,以至于获得了比西方更高出两百度的高温,达到一千两百度上下!在这个可喜的温度下,铁矿石们愉快地熔化了,纯粹液态的铁水从炉中流了出来。赶紧把铁水浇铸进范具里,冷却以后直接成型,再打磨。这就是伟大的生铁冶炼与浇注技术——中国人的重大创新。它的优点在于,产量高,可连续生产,铁水也易于成形,方便浇铸成各种精细复杂的器具,而西方那个半熔不熔的铁坨子,很难敲打出一顶精美的王冠或者灯具。
这种把铁矿石熔化成铁液再浇注成形的技术,看似很简单,欧洲却一直没有掌握它。直到了十四世纪使用了水力鼓风炉,欧洲人才开始这么搞。之前,他们一直是抡着大锤子敲打半熔不熔的铁坨子,把铁坨子敲打成形——好在他们胳膊粗,力气大。
正是由于我们有生铁熔炼浇铸技术,在春秋后期,晋国的赵简子先生才成功地铸出了一个大铁鼎,上面刻着法律条文,而这对西方是个难题:你很难敲打出来这么个大家伙,刚敲打完这一半,那一半就已经冷却了。至于在铁鼎上铸刑法条纹,对西方就更难了,你很难在铁上刻字,而对我们就变的easy,只要在浇铸使用的范具上先刻出字来就行了。范具还可以反复使用。不过,我国这种彻底熔化后再浇铸的生铁也有问题,虽然它比西方的铁坨子(熟铁)坚硬,但是会比较脆,不耐碰击,用于农具、工具、餐炊家具还行,但不能作武器,上了战场就两半儿。所以武器还是青铜垄断的。
但是人们立刻试着把这种生铁锻炼成“钢”。众所周知,钢比铁厉害多了,硬而且韧。人们绞尽脑汁,发明诸如生铁退火、柔化、脱碳技术,以及熟铁渗碳、加碳技术,终于在春秋晚期造出了钢剑(长沙有出土)。而到了汉朝以后,更先进的百炼钢、炒钢、灌钢慢慢出来了,钢铁时代到来了,关公的手舞的大刀也才成为现实。
铁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从前那些石头或青铜的犁尖不结实,禁不起蛮牛拉,所以都是人来拉犁,肩膀起泡。套上了V形铁刃以后,坚固轻便,哗啦啦地给土地开膛,把深层养分翻到地面上,大大提高了农业效率。于是牛拉犁也就出现了。
有了牛干活,人们解放出来,拿着铁工具去干别的活:女孩捏着铁针和铁小刀在裁缝衣服,男生攥着铁锥、铁钻,雕琢漆器、木器、玉器。手上的活儿越发多了,人们开始忙碌起来,加班加点搞生产,好拿出去多卖钱,晚上也得干活了,睡得也晚了,还得点上油灯(油灯遂被普及了)——春秋末期的夜晚,你可以看见到处都有黄晕的灯光闪着,这是从前几千年所没有过的奇观。人们也开始吃上晚饭了(从两餐增为每日三餐),可以点着灯吃,照见饭里有没有bug!吃完饭赶紧收拾碗盘,抹抹嘴抓紧干活。
唉!技术进步反倒使人更忙碌了,现在不也是这样吗? 

附录 本书大事年表

公元前
 592年 晋会鲁、卫、曹、邾。晋郤克执政。
590年 鲁“作丘甲”,备齐。
589年 晋、齐战于鞍,齐大败。晋齐结盟。楚伐鲁,鲁请和。楚、鲁、秦、宋、齐、郑、卫、陈、蔡、许等盟于蜀。
588年 晋、卫尽灭赤狄余部。
586年 郑、许在楚争讼,郑败。郑、晋盟于垂棘。晋会齐、鲁、宋、卫、郑、曹、邾、杞盟于虫牢。
585年 吴寿梦立,称王。晋自绛迁都新田,号新绛。
584年 楚伐郑,晋会齐、宋、卫、鲁、曹、莒、邾、杞之师救之,楚师败。诸侯盟于马陵。晋使申公巫臣至吴教吴伐楚。吴入州来。吴尽取蛮夷属楚者,始大,通于中原。
583年 晋杀大夫赵同、赵恬,复立赵武。
582年 晋会齐、宋、鲁、卫、郑、曹、莒之君于蒲,吴王不至。晋释楚大夫钟仪使归求和。楚使公子辰如晋,请修好。
580年 宋华元使晋、楚,谋两国和好。秦、晋隔河而盟,秦归而背盟。
579年 宋华元第一次弭兵,晋、楚盟于宋。秦召白狄伐晋,晋败狄于交刚。
578年 晋会诸侯伐秦,大败秦师于麻隧。
576年 楚背盟攻郑、卫,郑败楚师。晋等诸侯国与吴会盟于钟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