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青铜时代的蜥蜴战争-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伍子胥的病这才略微见好,不得不放弃捕捉楚昭王的幻想,他说:“自古以来,人臣复仇者,未有能如我这样的呢。”(亏他还知道!如果不是他的极端复仇手段,破坏了军民鱼水情,失去了被占领区的人心,最终不得不撤出楚境,与一场本来唾手可得的战略全局胜利,失之交臂,留下吴王的千古之恨。)
吴兵撤回,秦楚联军亦无能把他们阻截消灭于归途,吴军平安出境,一场争霸闹剧结束了。这以后,孙武继续和伍子胥南征北战。《史记》:“吴国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也就是说,20年后,吴、齐艾陵之战时,孙武仍可能任将军。
艾陵之战后,伍子胥被吴王夫差所杀,夫差的昏愦,好友的惨死,使孙武心寒失望,遂退隐乡间,恢复从前闲适的燕居生活,不再为吴国谋划出力了。
孙武合计为吴国打工近三十个春秋,吴国也成了他的第二故乡,死后便葬于苏州郊外。《越绝书》载:“巫门外大冢,吴王客,齐孙武冢也,去县十里。”今虎丘上有孙武练兵处。
(楚昭王同志二三事:
18岁的楚昭王在阔别王宫9个月之后,在游击队的簇拥下回到郢都,得到人民群众的夹街欢迎。接着,他收容难民,清理地雷,率领大家重建家园。但这场亡国浩劫,使郢都残破不堪,象一只被老鼠啃过的破鞋子。于是,楚昭王次年往北迁都250里到“鄀城”(湖北钟祥西北)。但是楚国人很倔,他们不管走到哪里,都一直把自己的国都叫“郢都”,为了表示对先人的忠诚吧(当然这也给考古带来了困难)。
楚昭王可爱的小妹妹季芈畀我(名字很性感),随即也到了出嫁的年龄。哥哥给他找对象,她不要,她说:“就钟建吧。咱逃跑的时候,钟建一直背着我,我好喜欢好喜欢他!”
哈哈。可是这段美好姻缘在封建史学家的笔下,却变了样,愣把“季芈畀我”的话改说成:“所以为女子,就是和男人授受不亲,他背了我,我被他背了,所以只好嫁他了。”(这帮老道学真会以己度人。其实楚国不是性压抑的国度,哪有这许多矫情,这种从一而终的口吻更是无谓。)
楚昭王的夫人也上了《列女传》,一次楚昭王带着夫人到山里边玩,让夫人在离宫等着他,不料发了大水,赶紧派人去离宫接媳妇。可这人忘了带“符”,楚夫人说:我跟丈夫有约定,没“符”我不能离开这里,虽然这样我会被淹死。等对方返身取来“符”,楚夫人已经被淹死在大水中了(这是一个女中的“尾生”。楚人重信义,也至于此。)
楚昭王出逃时候,被吴人追,跑得鞋子都掉了,可是他每每跑回去拣鞋子。左右问他:鞋子有这么值钱啊?命不值钱吗?
17岁的楚昭王说:“楚国再穷,也不会缺这个鞋。但我是希望有一天,我能够还穿着这双鞋回到郢城。”昭王的话,教育和鼓舞了被占领区群众,大家以昭王为榜样,死伤相扶,互不相弃,度过危难。这种精神流传下来,成为楚文化中的一种凝聚精神。即便280年后楚国最终为秦所灭,但国灭,精神不灭,楚人喊出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口号,坚持自己的独立性,并通过西楚霸王项羽的手,最终实现了这一口号。
楚昭王逃跑中的另一件事,在一个渡口,一个大臣捞了条小船,载着妻子儿女抛弃了楚昭王。昭王怎么喊,他都不回来。抗吴胜利后,楚昭王要治他的罪,对方辩解:“我固然是错了。但,从前,令尹囊瓦就是爱记别人的仇,以至于遭人背弃,败于柏举。您也要仿效他吗?”
楚昭王不以对方的话为冒犯,赦免了对方。楚国朝臣之间,长期以来矛盾重重,楚昭王做出了如何解决矛盾的表率,一个字:恕。
楚昭王出逃经过郧县,郧县县长的弟弟为了报父仇,差点杀死楚昭王,多亏郧县县长及时救护。但楚昭王对郧县县长及其弟弟都进行了赏赐,他说:“你们两个,一个忠于君王,一个忠于父亲,都没有错!”(高!)
这个例子说明了楚昭王对“孝”的重视,在被鄙视为蛮夷的楚国,重视“孝”,无疑是文化上的重大进步。这样的例子不止一个。有人在马路上杀人(一说偷了羊),石渚奉命去追捕,追上一看却是自己的父亲。于是他放跑父亲,掉转车子返回去,代父自首。昭王肯定了他的做法,认为他诚实并且孝顺,赦免了他。但石渚还是自杀以谢司法部门了。
楚昭王的思想跟孔子很容易进行沟通,并且他还见过孔子。孔子从鲁国下岗后开始周游列国,在陈、蔡交境被恐怖份子围攻,多亏楚昭王发使者救了他们。孔子进入楚国以后,被一个叫接舆的“疯子”嘲笑,随及楚昭王要封给孔子以25 X 700 户人家,预备重用孔子。
当初孔子从鲁国下岗后周游列国,在陈、蔡交境被恐怖份子围攻,多亏楚昭王发使者救了他们。孔子进入楚国以后,被一个叫接舆的“疯子”嘲笑,随及楚昭王要重用孔子,封给孔子25 乘以 700 户人家。令尹“子西”却诘难楚昭王说:“大王,您手下的臣子,有比得上子贡那么能言善辩的吗?” 
令尹“子西”诘难楚昭王说:“大王,您手下的使臣,有比得上子贡那么能言善辩的吗?”
“应该没有。”
“您手下的文臣有比得上大贤人颜回的吗?”
“肯定没有。”
“您的武将有比得上子路的吗?”
“可能也没有。”
“是啊。如果孔子扎根楚国,又带着这么一帮厉害徒弟,我恐怕楚国的未来,就是他们的了。”
楚昭王遂收回发给孔子的offer letter(聘书)。孔子被迫离开楚国。后来,孔子在被人采访时,谈到子西,孔子不愿意多加议论,只是无奈地、不怀好意地讲:“彼哉!彼哉!”(他这个人呀!他这个人呀!)。“彼哉!彼哉!”及其它采访资料,都被收入了《论语》。
子西是怕孔子夺了他的令尹权位,才鼓动楚昭王撵走孔子的——这是小人之心的揣度,你也可以理解为,子西确实是怕孔子瓦解分化楚国社稷。
子西在楚国沦陷期间,曾组织“伪政府”,这也是他受同僚攻击的口实。不过,子西对楚昭王很忠诚,楚昭王年幼即位,别人鼓动子西上台,子西斥退了这种意见,尽心辅佐昭王。后来子西又平定了楚国的“白公胜之乱”,算是鞠躬尽瘁。
就在孔子访楚这一年,执政27个春秋的楚昭王于其35岁盛年,不幸殇亡了。临死时候,他正出兵陈国,抗击那里的吴军。楚昭王在军中病倒,看见两朵红色的云彩夹着太阳而飞。占卜的人说:“如果把令尹和司马切了,献祭给上帝,您的病就能好。”
楚昭王说:“我是国家的胸肋,令尹、司马是国家的肱股,我活了,但他俩死了,对楚国有什么好处呢?”遂不听神汉意见,旋即去逝。
孔子称赞道:“楚昭王通大道矣。”(孔子是不信鬼神的,所以表扬楚昭王——不过孔子又言行不一,不信鬼却总装模作样搞祭祀,还特别强调“祭神,如神在”——祭的时候,要假装有鬼神在场。这种假道学的嘴脸,被墨子恶狠狠地批判了。)
楚昭王临死,让二弟、三弟接班,二弟、三弟都不愿意,佯为答应,等昭王死后,还是请昭王自己的儿子即位。这在一贯骨肉相残的楚王们之中,非常难得。
楚昭王重视“孝悌”,历代少有,这也是他死后,弟兄叔侄间没有发生流血冲突的原因。当然,这也都离不开他那漂亮妈妈(秦国美女伯嬴)从小对孩子们的教育。 
这位“漂亮妈妈”没少生孩子,算昭王在内一共四个,当然,最小的就是那个漂亮妹妹“季芈畀我”,嫁给了猪八戒背媳妇的“钟建”。
无论从各种角度讲,楚昭王及其经历了战火洗礼又重新相聚的家庭,是春秋时代最值羡慕的一个“五好家庭”——弟兄间谦让友爱,大哥为国家尽职尽责,夫人、妈咪、妹妹,不但个个漂亮,还都心里美,都上了《列女传》的光荣榜。

正文 第八章 至圣先师(562B。C。-500B。C。的鲁国)

众所周知,鲁国的大半股份,是持在了季孙、孟孙、叔孙三家。此三家都是二百年前鲁桓公的后人,所以号称“三桓”。
“孟孙、叔孙、季孙”,如果你觉得不好记,只需记住“仲、孟、叔、季”四个字就行了,它表示“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老二庆父一支成为“孟孙”,老三叔牙一支成为“叔孙”,老四季友一支成为“季孙”。“季孙” 最显赫。
“三桓”并非生性残暴,整天赤裸裸想蚕食国君大权。实际上,他们如果不掌握一定政治权力就难以庇护其家族,仅仅依靠经济势力是不足以“保室宜家”的。国君的权力向这三大家族被迫转移,是一个逐渐的过程。“三桓”也做了很大努力,他们注意安慰人心,收拢百姓,建立了一个nice的人际环境,适合家族的持续发展。比如说“季孙氏”的第一任掌门人季友,是有名的贤人,第二任“季文子”更是贤名远播国外,他家里小妾都不穿帛,不涂雪花膏,厩马都不吃粟,虽然有巨额存款,但绝不露富。于是人心归附“季孙氏”家。
君权旁落也不是坏事,它实际是“一元寡头政治”向“多元贵族联合体政治”(类似罗马元老院)的递变,带有贵族民主色彩。但东方人毕竟喜欢让一个人说了算而不是多人发言,我们伟大的“保皇党”大圣人孔子,因此非常看不惯“三桓”的分享君权,总是伺机咒骂他们犯上,骂他们礼崩乐坏,乃至“是可忍,孰不可忍”了! 
孔子于是提出“君君、臣臣”的主张,臣子要听君主的话,给君主磕头,不许谮越,以便实现隆主、崇君。韩非子也说:“腓大于股,不能趣行”——小腿比大腿还长,人就没法走路了。儒家和法家在尊君的本质这一点上是一丘之貉。
尽管“君君、臣臣”这套主张,在霸权强起、乱云飞渡、分封势大的春秋时代,像道士的黄表纸,只能蒙蒙诚恳的老实人。孔子带着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