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青铜时代的蜥蜴战争-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鲁、卫、齐三国在山东这个大泥塘里扑腾了半天,怎么都不是齐顷公对手,眼看着齐顷公升级为东方披鳞附甲的大蜥蜴。鲁、卫自忖力量薄弱,纷纷派出代表,找山西省晋国的中军元帅郤克,请求出兵伐齐。
为了打击齐国嚣张气焰,使其从新臣服在晋国盟主座下,趁楚国新丧无暇北顾之际,应卫、鲁两国领导人邀请,晋国老大晋景公在郤克建议下,当即决定出兵山东半岛。郤克跛子这回乐了,像快板儿一样蹦起来。
跃跃欲试一雪旧恨的郤克同志,目前已是晋三军元帅兼执政官,军政大权集于一身,显赫异常,统率着晋政府军兵车八百乘,总计七万子弟兵,冲下黄土高坡,落入华北平川。从海拔一千五百米以上的黄土高坡滑下来,回头一望,伟大的故乡危乎高哉。接着,他们遵循黄河北岸行军(以免遭受楚国人的偷袭),于鲁、卫盟军的策应下,进驻河南北部卫地。
齐军在前一期的战斗中,减员严重,发现卫国境内有晋国军队出现,局势变得复杂化,齐顷公立刻向山东老窝收缩,撤退至有利地形,准备补充休整后再行决战。
晋军发现齐军撤退,紧急跟进,推进到靡笄山,就是如今济南南郊的千佛山,晋、齐两军对峙,成箭拔弩张之势(千佛山附近今有山东师范大学,师大的学生们谈恋爱,常来千佛山)。
公元前589年,晋景公十一年,齐顷公十年,楚庄王死后第二年,春秋五大战役之第四,齐、晋“鞍之战”,即将爆发。
双方作战序列如下:
晋联军 齐方
中军元帅 郤克(晋国执政官)统帅齐顷公
郤克战车上的车右(相当于保镖)郑丘缓   邴夏(驾驶员)
郤克战车驾驶员   解张  逢丑父(车右、保镖)
监军司马(相当于政委)韩厥(未来晋国执政官)  
上军将   范文子(士会的儿子)  右军将  国佐(齐上卿)
下军将   栾书(未来晋国执政官)左军将  高固(齐上卿)
其他: 鲁军  季孙行父  正卿  
叔孙侨如
卫军 孙良夫   上卿
石稷
晋军兵车800辆  齐军兵车500辆
鲁、卫兵车若干
从兵车数量看,晋方联军占了优势。目前,独立的骑兵部队依旧没有成形,兵车还是战场主力,谁的兵车多谁占便宜,爱怎么撞就怎么撞,把徒步的敌人给活活气死。齐国战车虽少,但比起一百年前郑庄公笑傲诸侯时候的长葛之战,也多了一倍啊。 
这时候,又出来一个“余勇可贾”的成语。齐国人,所谓山东大汉,都像武松那样,两膀一晃千钧之力。齐上卿高固,贵为左军统帅,却凭个人之勇,突然驾一辆单车冲击晋军,举石块投击晋军兵车,打伤晋兵车甲士,驾驶员逃走。高固命自己的驾驶员开车先走,然后跳下去,跳上这辆晋兵车,擒获其伤兵,一脚踩着他,驾车风驰电掣般驰回齐营——大伙全看傻眼了。
高固系晋车于营前桑树上,押着晋军俘虏,宣示于齐军将士:“欲勇者,贾余余勇可也”——想要“勇”的,花钱到我这里来买,还剩了好多呢。(其实“勇”是不可数名词,不好一份份地卖。)
不过,这种匹夫之勇,不值得推广。齐国人保留了东夷族古风,勇士所以很多。传说齐国有两个夸耀自己勇敢的人,一个住在城东,一个住在城西。一天,他们俩在路上意外相遇了,说:“姑且一起饮几杯酒吧?”
“可是没有肉吃啊。”
“你身上有的就是肉,我身上也有的就是肉,何必另去弄肉呢?准备点豆酱就可以了。”
于是两人拔出刀子,互相割身上的肉吃,越吃越爽,谈笑自若,一直到死。(儿童切勿模仿!)
勇到了这个份儿上,就不如没有了。
时至今日,山东人似乎还是勇的。有所谓“中国四大硬”:穿堂的风,拉圆的弓,半夜的那个,小山东。 
用一块石头缴获了一辆战车的齐国勇士高固(那块石头不知道现在还寂静地废弃在济南郊外的什么地方,也许无意中已被老乡垒在某个鸡窝),又向三军士卒兜售了自己的勇敢,然后向齐顷公报说:“报告!晋兵虽众,能战者少,不足俱。”
齐顷公正在等着吃早饭,热粥端上来了,但是非常烫嘴。于是他也来劲了,吹出了一句很酷的话:“姑灭此而朝食!”灭完了晋国鼠辈,咱们再吃早饭。(口气好大耶,跟割肉一个口气。)
当时,一顿早饭不吃,算不了什么。那时候打仗最长可以宣布三天紧急状态,期间都不可以吃饭,许是怕吃饭时候被人偷袭,连锅端。所以春秋时代的士兵都十分抗饿,他们长着骆驼一样的两个驼峰(呵呵,假的)。
宣布完“灭此朝食”,齐顷公要“温饭斩郤克”,连步蹿到战车后面,从车厢后门蹦上车,得儿——驾,战马都来不及披甲,挂上档就冲出去了。(费那麻烦劲儿干嘛,就光着马脊梁吧。)真是比高固还勇啊。齐顷公边跑边拔出青铜宝剑,寒光闪耀于拂晓的空气。齐顷公当空一指:“传我的命令,列锥形阵!——charge!”发出了冲锋的命令。
齐军倾巢而出,扬鞭击鼓,合计五万人。五万人什么概念,就是清华大学所有师生员工及家属,一起出去找人打架。齐军五万势如潮涌,猛冲晋军,车轮如雷,箭如飞蝗。
晋军已经陈师在鞍地,列好阵形以待,战车兵都穿着表面钉有青铜护片的皮甲,脚蹬钉满铜泡的战靴,手执三四米长的戈、戟。郤克击鼓,三军同时前进。战车居先,冒着箭雨前驱,车上的甲士藏在皮盾长排的“短墙”后面。驷马都是马甲覆体,马胄护首,只露出两只大眼睛和四个马腿,远看像披鳞的惊龙。在箭雨中,车轮搅起飞泥,猛陷敌群。他们看见齐军的马,都是光着脊梁的。晋上下两军则张为强大的两翼,随主力进展钳击敌人;晋国的盟友鲁军追随晋上军,在后面拣剩落;卫军则追随晋下军。
晋国主帅郤克冲在最居前,拖着两条车辙,像彗星一样划破漆黑的敌群。车旗到处,戈戟涌动,刚一交上手,郤克就吃了大亏,一支带着倒刺的硬箭,嘣地一下射在跛子郤克身上了,估计是射在腿上,郤克疼得哇哇暴叫,血水往下一直流到鞋上。
郤克中的这一箭,入肉很深,估计是从近处射进去的,力道很大。起初,弓的力量不够这么大,穿上动物真皮的衣甲就能挡箭,随着弓箭威力加强,有效杀伤射程达到60米甚至100米,以往好几箭才弄死一个人,现在一箭就可能要人命。失血过多得郤克哼哼着说:“不行了,不行了,我疼得不行了!”
郤克的驾驶员“解张”回头瞪眼,鼓励他:“钧座,忍忍吧。你看我的手也中招了,这箭杆子从我手一直贯穿进我肘子上啦,血把车轮都染红了,我撅了箭杆子继续驾车。您还是忍忍吧。站直了,别趴下。”
郤克说:“不行,气儿都喘不上来了,泰山压顶腰不直了。我蹲下来歇会儿。”
“咱这辆车上的旌旗和战鼓,是全军眼睛死盯的地方。怎么疼都得忍住,别坏了晋主席的大事。疼不怕。疼离死还远着呢!拿起鼓棰。”
说完,他把两手缰绳交到一处,右手腾出来协助郤克擂鼓。郤克也玩儿命了,把鼓敲得像过年放炮。军士们听见急密的鼓声,就像西班牙的斗牛见了红布,全军响应,杀声震天。
“拼命三郎”郤克的驾驶员单手拉不住缰绳,战马狂奔不止,后队飞轮紧追。晋军将士误以为中军已经获胜,遂奋勇冲杀,形成排山倒海之势,铜马萧萧,无坚不摧,无垒不克。齐国这个纸糊的蜥蜴抵抗不住了,晕头转向,全线崩溃,齐军被晋军追得绕着华不注山跑了三圈儿,釜底游鱼似的乱转。后来,齐兵在逃跑中发现,仍了兵器跑的快,于是纷纷曳了兵器奔走。晋军把饿着肚子的齐兵追得要疯了。另一批晋军则杀进齐军营垒里,很多守垒的齐兵没处躲,掉在了滚热的粥锅里,只在临死前才吃了两口。
晋军司马(政委同志)韩厥赶上来,把伤势严重的元帅郤克替下,继续指挥晋军追击,“瞄准中间那个华美的金舆啊。”
金舆上的齐顷公像翘起前腿儿的壁虎那样狂奔,尾巴已经脱落,被后面的韩厥叼在嘴里。韩厥驾车猛追,齐顷公一边跑,还一边往后面放箭,压制韩厥的追击距离。齐顷公的驾驶员指着后边的追兵头,喊:“射中间的驾驶员,这家伙模样像君子,准是官儿。”
齐顷公说:“既然像君子,我怎能射他。”(跟“宋襄之仁”一样啦)。于是齐顷公逞起威风,气不涌出,身不乱颤,连放两箭,第一箭,射掉韩厥左边的保镖,使之像一捆葱一般倒栽下车;第二箭,把韩厥右边的驾驶员也射死车中。
就剩中间的光杆司令韩厥了,兀自捏了马缰绳跪在马屁股后面死追。(齐顷公箭法还真厉害呀。)
其实韩厥按军规不应该是驾驶员,战车编制一共仨人,将官(韩厥)应该站在车左,中间是驾驶员,右边是保镖(车右)。但是韩厥前天做了个梦,老神仙指示他,明天打仗时候,站两边儿不吉利。改换到中间,这才拣了条命。
这时候,大夫綦毋张的战车被人打抢去了,在下面追韩厥。韩厥赶紧停下,让綦毋张往左边或者右边站,韩厥使劲拿胳膊肘顶他,使他站在自己身后。就这功夫,再一抬头,齐顷公已经跑远了。
齐顷公嗬嗬大喘着气,刚要放松,却一个趔趄,趴车里了,原来他的战马给树枝挂住,不动窝了——唉,春秋五大战役,主帅战车次次都抛锚。
赶紧叫副官逢丑父下去推车。可是逢丑父更掉链子,他昨天夜里睡觉前跟一条毒蛇搏斗,胳膊给咬伤了,现在还麻痹呢。
韩厥兵车从后面蜂拥而至,形势危急万分。逢丑父想出个李代桃僵的办法,跟齐顷公交换了站位,站在车子中央,准备替主子受死。(注:主将的战车上,和普通的不同,主将居中,车左为保镖,右边是驾驶员。主将与甲士的皮甲装束,看来没有什么区别。)
韩厥兜车堵在齐顷公前面,一看上边中间这家伙还真是魁梧,像是有把子力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