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帝内经素问-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术不明。不察逆从,是为妄行,持雌失雄,弃阴附阳,不知并合,诊故不明,传

之后世,反论自章。

至阴虚,天气绝;至阳盛,地气不足。阴阳并交,至人之所行。阴阳并交者,

阳气先至,阴气后至。是以圣人持诊之道,先后阴阳而持之,《奇恒之势》乃六

十首,诊合微之事,追阴阳之变,章五中之情,其中之论,取虚实之要,定五度

之事,知此乃足以诊。是以切阴不得阳,诊消亡,得阳不得阴,守学不湛,知左

不知右,知右不知左,知上不知下,知先不知后,故治不久。知丑知善,知病知

不病,知高知下,知坐知起,知行知止,用之有纪,诊道乃具,万世不殆。

起所有余,知所不足,度事上下,脉事因格。是以形弱气虚死;形气有余,

脉气不足死;脉气有余,形气不足生。是以诊有大方,坐起有常,出入有行,以

转神明,必清必净,上观下观,司八正邪,别五中部,按脉动静,循尺滑涩,寒

温之意,视其大小,合之病能,逆从以得,复知病名,诊可十全,不失人情,故

诊之或视息视意,故不失条理,道甚明察,故能长久。不知此道,失经绝理,亡

言妄期,此谓失道。

○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

黄帝在明堂,雷公请曰:臣授业传之,行教以经论,从容形法,阴阳刺灸,

汤药所滋。行治有贤不肖,未必能十全。若先言悲哀喜怒,燥湿寒暑,阴阳妇女,

请问其所以然者,卑贱富贵,人之形体所从,群下通使,临事以适道术,谨闻命

矣。请问有毚愚仆漏之问,不在经者,欲闻其状。帝曰:大矣。

公请问:哭泣而泪不出者,若出而少涕,其故何也?帝曰:在经有也。复问:

不知水所从生,涕所从出也。帝曰:若问此者,无益于治也,工之所知,道之所

生也。夫心者,五藏之专精也,目者其窍也,华色者其荣也,是以人有德也,则

气和于目,有亡,忧知于色。是以悲哀则泣下,泣下水所由生。水宗者积水也,

积水者至阴也,至阴者肾之精也。宗精之水所以不出者,是精持之也,辅之裹之,

故水不行也。夫水之精为志,火之精为神,水火相感,神志俱悲,是以目之水生

也。故谚言曰:心悲名曰志悲。志与心精,共凑于目也。是以俱悲则神气传于心

精,上不传于志而志独悲,故泣出也。泣涕者脑也,脑者阴也。髓者骨之充也,

故脑渗为涕。志者骨之主也,是以水流而涕从之者,其行类也。夫涕之与泣者,

譬如人之兄弟,急则俱死,生则俱生,其志以早悲,是以涕泣俱出而横行也。夫

人涕泣俱出而相从者,所属之类也。

雷公曰:大矣。请问人哭泣而泪不出者,若出而少,涕不从之何也?帝曰:

夫泣不出者,哭不悲也。不泣者,神不慈也。神不慈则志不悲,阴阳相持,泣安

能独来。夫志悲者惋,惋则冲阴,冲阴则志去目,志去则神不守精,精神去目,

涕泣出也。且子独不诵不念夫经言乎,厥则目无所见。夫人厥则阳气并于上,阴

气并于下。阳并于上,则火独光也;阴并于下,则足寒,足寒则胀也。夫一水不

胜五火,故目眦盲。是以冲风,泣下而不止。夫风之中目也,阳气内守于精,是

火气燔目,故见风则泣下也。有以比之,夫火疾风生乃能雨,此之类也。

〔家大人未供奉内药院时,见从德少喜医方术,为语曰:世无长桑君指授,

不得饮上池水,尽见人五脏,必从黄帝之脉书,五色诊候,始知逆顺阴阳,按奇

络活人;不然者,虽圣儒无所从精也。今世所传内经素问,即黄帝之脉书,广衍

于秦越人、阳庆、淳于意诸长老,其文遂似汉人语,而旨意所从来远矣。客岁以

试事北上,问视之暇,遂以宋刻善本见授曰:广其传非细事也,汝图之。从德窍

惟吴儒者王光庵宾,尝学内经素问于戴原礼,可一年所,即治病辄验,晚岁以其

学授盛启东、韩叔阳,后被荐文皇帝,召对称旨,俱留御药院供御,一日入见便

殿,上语次偶及白沟之胜,为识长蛇阵耳。启东以天命对,是不但慷慨敢言,抑

学术之正见于天人之际亦微矣。秦太医令所谓上医医国,殆如此耶。故吴中多上

医,实出原礼,为上古自来之正派,以从授是书也。家大人仰副今上仁寿天下之

意甚切,亟欲广其佳本,公暇校仇,至忘寝食,予小子敢遂翻刻以见承训之私云。

嘉靖庚戌秋八月既望武陵顾从德谨识〕

附:黄帝内经素问遗篇

○刺法论篇第七十二

黄帝问曰:升降不前,气交有变,即成暴郁,余已知之。如何预救生灵,可

得却乎?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臣闻夫子言,既明天元,须穷法刺,可

以折郁扶运,补弱全真,泻盛蠲余,令除斯苦。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升之

不前,即有甚凶也。木欲升而天柱窒抑之,本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厥阴之井。

火欲升而天蓬窒抑之,火欲发郁亦须待时,君火相火同刺包络之荥。土欲升而天

冲窒抑之,土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太阴之俞。金欲升而天英窒抑之,金欲发

郁亦须待时,当刺手太阴之经。水欲升而天芮窒抑之,水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

足少阴之合。

帝曰:升之不前,可以预备,愿闻其降,可以先防。岐伯曰:既明其升,必

达其降也。升降之道,皆可先治也。木欲降而地皛窒抑之,降而不入,抑之郁发,

散而可得位,降而郁发,暴如天间之待时也,降而不下,郁可速矣,降可折其所

胜也,当刺手太阴之所出,刺手阳明之所入。火欲降而地玄窒抑之,降而不入,

抑之郁发,散而可矣,当折其所胜,可散其郁,当刺足少阴之所出,刺足太阳之

所入。土欲降而地苍窒抑之,降而不下,抑之郁发,散而可入,当折其胜,可散

其郁,当刺足厥阴之所出,刺足少阳之所入。金欲降而地彤窒抑之,降而不下,

抑之郁发,散而可入,当折其胜,可散其郁,当刺心包络所出,刺手少阳所入也。

水欲降而地阜窒抑之,降而不下,抑之郁发,散而可入,当折其土,可散其郁,

当刺足太阴之所出,刺足阳明之所入。

帝曰:五运之至,有前后与升降往来,有所承抑之,可得闻乎刺法?岐伯曰:

当取其化源也。是故太过取之,不及资之。太过取之,次抑其郁,取其运之化源,

令折郁气。不及扶资,以扶运气,以避虚邪也。(资取之法令出《密语》。)

黄帝问曰:升降之刺,以知其要,愿闻司天未得迁正,使司化之失其常政,

即万化之或其皆妄。然与民为病,可得先除,欲济群生,愿闻其说。岐伯稽首再

拜曰:悉乎哉问!言其至理,圣念慈悯,欲济群生,臣乃尽陈斯道,可申洞微。

太阳复布,即厥阴不迁正,不迁正气塞于上,当泻足厥阴之所流。厥阴复布,少

阴不迁正,不迁正即气塞于上,当刺心包络脉之所流。少阴复布,太阴不迁正,

不迁正即气留于上,当刺足太阴之所流。太阴复布,少阳不迁正,不迁正则气塞

未通,当刺手少阳之所流。少阳复布,则阳明不迁正,不迁正则气未通上,当刺

手太阴之所流。阳明复布,太阳不迁正,不迁正则复塞其气,当刺足少阴之所流。

帝曰:迁正不前,以通其要,愿闻不退,欲折其余,无令过失,可得明乎?

岐伯曰:气过有余,复作布正,是名不退位也。使地气不得后化,新司天未可迁

正,故复布化令如故也。巳亥之岁天数有余,故厥阴不退位也,风行于上,木化

布天,当刺足厥阴之所入。子午之岁,天数有余,故少阴不退位也,热行于上,

火余化布天,当刺手厥阴之所入。丑未之岁,天数有余,故太阴不退位也,湿行

于上,雨化布天,当刺足太阴之所入。寅申之岁,天数有余,故少阳不退位也,

热行于上,火化布天,当刺手少阳之所入。卯酉之岁,天数有余,故阳明不退位

也,金行于上,燥化布天,当刺手太阴之所入。辰戌之岁,天数有余,故太阳不

退位也,寒行于上凛,水化布天,当刺足少阴之所入。故天地气逆,化成民病,

以法刺之,预可平疴。

黄帝问曰:刚柔二干,失守其位,使天运之气皆虚乎?与民为病,可得平乎?

岐伯曰:深乎哉问!明其奥旨,天地迭移,三年化疫,是谓根之可见,必有逃门。

假令甲子,刚柔失守,刚未正,柔孤而有亏,时序不令,即音律非从,如此

三年,变大疫也。详其微甚,察其浅深,欲至而可刺,刺之,当先补肾俞,次三

日,可刺足太阴之所注。又有下位己卯不至,而甲子孤立者,次三年作土疠,其

法补泻,一如甲子同法也。其刺以毕,又不须夜行及远行,令七日洁,清净斋戒。

所有自来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

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令无数。

假令丙寅,刚柔失守,上刚干失守,下柔不可独主之,中水运非太过,不可

执法而定之,布天有余,而失守上正,天地不合,即律吕音异,如此即天运失序,

后三年变疫。详其微甚,差有大小,徐至即后三年,至甚即首三年,当先补心俞,

次五日,可刺肾之所入。又有下位地甲子,辛巳柔不附刚,亦名失守,即地运皆

虚,后三年变水疠,即刺法皆如此矣。其刺如毕,慎其大喜欲情于中,如不忌,

即其气复散也,令静七日,心欲实,令少思。

假令庚辰,刚柔失守,上位失守,下位无合,乙庚金运,故非相招,布天未

退,中运胜来,上下相错,谓之失守,姑洗林钟,商音不应也,如此则天运化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