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帝内经素问-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食少,名为何病?岐伯曰:病生在肾,名为肾风。肾风而不能食,善惊,惊已,

心气痿者死。帝曰:善。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肝满肾满肺满皆实,即为肿。肺之雍,喘而两胠满,卧则惊,不得小便。

肾雍,脚下至少腹满,胫有大小,髀大跛,易偏枯。

心脉满大,痫瘛筋挛。肝脉小急,痫瘛筋挛。肝脉骛暴,有所惊骇,脉不至

若喑,不治自已。肾脉小急,肝脉小急,心脉小急,不鼓皆为瘕。肾肝并沉为石

水,并浮为风水,并虚为死,并小弦欲惊。肾脉大急沉,肝脉大急沉,皆为疝。

心脉搏滑急为心疝,肺脉沉搏为肺疝。三阳急为瘕,三阴急为疝,二阴急为痫厥,

二阳急为惊。

脾脉外鼓,沉为肠澼,久自已。肝脉小缓为肠澼,易治。肾脉小搏沉,为肠

澼下血,血温身热者死。心肝澼亦下血,二藏同病者可治,其脉小沉涩为肠澼,

其身热者死,热见七日死。

胃脉沉鼓涩,胃外鼓大,心脉小坚急,皆鬲偏枯,男子发左,女子发右,不

喑舌转,可治,三十日起,其从者喑,三岁起,年不满二十者,三岁死。脉至而

搏,血衄身热者死,脉来悬钩浮为常脉。脉至如喘,名曰暴厥,暴厥者不知与人

言。脉至如数,使人暴惊,三四日自已。

脉至浮合,浮合如数,一息十至以上,是经气予不足也。微见九十日死。脉

至如火薪然,是心精之予夺也,草干而死。脉至如散叶,是肝气予虚也,木叶落

而死。脉至如省客,省客者脉塞而鼓,是肾气予不足也,悬去枣华而死。脉至如

丸泥,是胃精予不足也,榆荚落而死。脉至如横格,是胆气予不足也,禾熟而死。

脉至如弦缕,是胞精予不足也,病善言,下霜而死。不言,可治。

脉至如交漆,交漆者左右傍至也,微见三十日死。脉至如涌泉,浮鼓肌中,

太阳气予不足也,少气味,韭英而死。脉至如颓土之状,按之不得,是肌气予不

足也,五色先见黑,白藟发死。脉至如悬雍,悬雍者浮揣切之益大,是十二俞之

予不足也,水凝而死。

脉至如偃刀,偃刀者浮之小急,按之坚大急,五藏菀热,寒热独并于肾也,

如此其人不得坐,立春而死。脉至如丸滑不直手,不直手者,按之不可得也,是

大肠气予不足也,枣叶生而死。脉至如华者,令人善恐,不欲坐卧,行立常听,

是小肠气予不足也,季秋而死。

○脉解篇第四十九

太阳所谓肿腰脽痛者,正月太阳寅,寅太阳也。正月阳气出在上而阴气盛,

阳未自次也,故肿腰脽痛也。病偏虚为跛者,正月阳气冻解,地气而出也,所

谓偏虚者,冬寒颇有不足者,故偏虚为跛也。所谓强上引背者,阳气大上而争,

故强上也。所谓耳鸣者,阳气万物盛上而跃,故耳鸣也。所谓甚则狂颠疾者,阳

尽在上而阴气从下,下虚上实,故狂颠疾也。所谓浮为聋者,皆在气也。所谓入

中为喑者,阳盛已衰,故为喑也。内夺而厥,则为喑俳,此肾虚也。少阴不至者,

厥也。

少阳所谓心胁痛者,言少阳盛也,盛者心之所表也,九月阳气尽而阴气盛,

故心胁痛也。所谓不可反侧者,阴气藏物也,物藏则不动,故不可反侧也。所谓

甚则跃者,九月万物尽衰,草木毕落而堕,则气去阳而之阴,气盛而阳之下长,

故谓跃。

阳明所谓洒洒振寒者,阳明者午也,五月盛阳之阴也,阳盛而阴气加之,故

洒洒振寒也。所谓胫肿而股不收者,是五月盛阳之阴也,阳者衰于五月,而一阴

气上,与阳始争,故胫肿而股不收也。所谓上喘而为水者,阴气下而复上,上则

邪客于藏府间,故为水也。所谓胸痛少气者,水气在藏府也,水者阴气也,阴气

在中,故胸痛少气也。所谓甚则厥,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者,阳气与阴

气相薄,水火相恶,故惕然而惊也。所谓欲独闭户牖而处者,阴阳相薄也,阳尽

而阴盛,故欲独闭户牖而居。所谓病至则欲乘高而歌,弃衣而走者,阴阳复争,

而外并于阳,故使之弃衣而走也。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于上,

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故头痛鼻鼽腹肿也。

太阴所谓病胀者,太阴子也,十一月万物气皆藏于中,故曰病胀。所谓上走

心为噫者,阴盛而上走于阳明,阳明络属心,故曰上走心为噫也。所谓食则呕者,

物盛满而上溢,故呕也。所谓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者,十二月阴气下衰,而阳气

且出,故曰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也。

少阴所谓腰痛者,少阴者肾也,十月万物阳气皆伤,故腰痛也。所谓呕咳上

气喘者,阴气在下,阳气在上,诸阳气浮,无所依从,故呕咳上气喘也。所谓色

色不能久立,久坐起则目々无所见者,万物阴阳不定未有主也,秋气始至,

微霜始下,而方杀万物,阴阳内夺,故目々无所见也。所谓少气善怒者,阳

气不治,阳气不治则阳气不得出,肝气当治而未得,故善怒,善怒者名曰煎厥。

所谓恐如人将捕之者,秋气万物未有毕去,阴气少,阳气入,阴阳相薄,故恐也。

所谓恶闻食臭者,胃无气,故恶闻食臭也。所谓面黑如地色者,秋气内夺,故变

于色也。所谓咳则有血者,阳脉伤也,阳气未盛于上而脉满,满则咳,故血见于

鼻也。

厥阴所谓疝,妇人少腹肿者,厥阴者辰也,三月阳中之阴,邪在中,故曰

疝少腹肿也。所谓腰脊痛不可以俯仰者,三月一振荣华,万物一俯而不仰也。

所谓癃疝肤胀者,曰阴亦盛而脉胀不通,故曰癃疝也。所谓甚则嗌干热中者,

阴阳相薄而热,故嗌干也。

卷十四

○刺要论篇第五十

黄帝问曰:愿闻刺要。岐伯对曰: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

道。过之则内伤,不及则生外壅,壅则邪从之。浅深不得,反为大贼,内动五藏,

后生大病。故曰:病有在毫毛腠理者,有在皮肤者,有在肌肉者,有在脉者,有

在筋者,有在骨者,有在髓者。是故刺毫毛腠理无伤皮,皮伤则内动肺,肺动则

秋病温疟,溯溯然寒栗。刺皮无伤肉,肉伤则内动脾,脾动则七十二日四季之月,

病腹胀烦不嗜食。刺肉无伤脉,脉伤则内动心,心动则夏病心痛。刺脉无伤筋,

筋伤则内动肝,肝动则春病热而筋弛。刺筋无伤骨,骨伤则内动肾,肾动则冬病

胀腰痛。刺骨无伤髓,髓伤则销铄胻酸,体解亻亦然不去矣。

○刺齐论篇第五十一

黄帝问曰:愿闻刺浅深之分。岐伯对曰:刺骨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肉,刺

肉者无伤脉,刺脉者无伤皮,刺皮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骨。帝

曰:余未知其所谓,愿闻其解。岐伯曰:刺骨无伤筋者,针至筋而去,不及骨也。

刺筋无伤肉者,至肉而去,不及筋也。刺肉无伤脉者,至脉而去,不及肉也。刺

脉无伤皮者,至皮而去,不及脉也。所谓刺皮无伤肉者,病在皮中,针入皮中,

无伤肉也。刺肉无伤筋者,过肉中筋也。刺筋无伤骨者,过筋中骨也。此之谓反

也。

○刺禁论篇第五十二

黄帝问曰:愿闻禁数。岐伯对曰: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

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鬲肓之上,中有父母,七节之

傍,中有小心,从之有福,逆之有咎。

刺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刺中肝,五日死,其动为语。刺中肾,六日死,

其动为嚏。刺中肺,三日死,其动为咳。刺中脾,十日死,其动为吞。刺中胆,

一日半死,其动为呕。

刺跗上中大脉,血出不止死。刺面中溜脉,不幸为盲。刺头中脑户,入脑立

死。刺舌下中脉太过,血出不止为喑。刺足下布络中脉,血不出为肿。刺郄中大

脉,令人仆,脱色。刺气街中脉,血不出,为肿鼠仆。刺脊间中髓,为伛。刺乳

上,中乳房,为肿根蚀。刺缺盆中内陷,气泄,令人喘咳逆。刺手鱼腹内陷,为

肿。

无刺大醉,令人气乱。无刺大怒,令人气逆。无刺大劳人,无刺新饱人,无

刺大饥人,无刺大渴人,无刺大惊人。

刺阴股中大脉,血出不止死。刺客主人内陷中脉,为内漏为聋。刺膝髌出液,

为跛。刺臂太阴脉,出血多,立死。刺足少阴脉,重虚出血,为舌难以言。刺膺

中陷中肺,为喘逆仰息。刺肘中内陷,气归之,为不屈伸。刺阴股下三寸内陷,

令人遗溺。刺掖下胁间内陷,令人咳。刺少腹中膀胱,溺出,令人少腹满。刺

腨肠内陷,为肿。刺匡上陷骨中脉,为漏为肓。刺关节中液出,不得屈伸。

○刺志论篇第五十三

黄帝问曰:愿闻虚实之要。岐伯对曰:气实形实,气虚形虚,此其常也,反

此者病。谷盛气盛,谷虚气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脉实血实,脉虚血虚,此

其常也,反此者病。帝曰:如何而反?岐伯曰:气虚身热,此谓反也。谷入多而

气少,此谓反也。谷不入而气多,此谓反也。脉盛血少,此谓反也。脉少血多,

此谓反也。气盛身寒,得之伤寒。气虚身热,得之伤暑。谷入多而气少者,得之

有所脱血,湿居下也。谷入少而气多者,邪在胃及与肺也。脉小血多者,饮中热

也。脉大血少者,脉有风气,水浆不入,此之谓也。夫实者,气入也。虚者,气

出也。气实者,热也。气虚者,寒也。入实者,左手开针空也。入虚者,左手闭

针空也。

○针解篇第五十四

黄帝问曰:愿闻九针之解,虚实之道。岐伯对曰: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

气实乃热也。满而泄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乃寒也。菀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

邪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