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女村长-第1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金凤不去工地的原因,除了避免和于嘉平正面交锋(于嘉平对于水库的施工从质量到人员调动的确很在意,王金凤因此也放心),自然还有另外一番心思。利用水库将要施工,她和许成发谈好一个项目,就是到年底收回镇建筑公司对草帽村下河套沙场的承包权。许成发不愿意,可是又不敢太得罪王金凤。这一段时间,许成发去找刘书记办事,经常遇见王金凤,他因此知道王金凤的能耐有多大。作为朋友他私下提醒过于嘉平,但是于嘉平不为所动(他根本不相信王金凤有什么本事可以动摇他在草帽村的权威)。王金凤对许成发可是软硬兼施,本着唯一一个目标——收回沙场——她是毫不妥协退让。她对许成发说:“村民对书记和许经理私下签订的这份合同意见很大,村两委这样做也是无可奈何之举。沙场收回来不要紧,许经理还可以再承包,而且从此那份合同就变得光明正大了,一些细节实施起来也会容易得多。再承包这一块许经理可以放心,草帽村自己没有能力独自经营这个沙场,而又想从中谋取利益,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对外承包,搞联合开发。承包价格基本也不会更动,许经理看一看草帽村的外交,将来谁会有能力和你许经理搞竞争?”这句话是许成发爱听的。“再说,河沙是国家资源,没有政府许可,任何个人和单位也没有权力开采。这件事,刘书记已经有过暗示,说于嘉平胆大妄为……”这是王金凤撒谎,然而却说在了点子上,因为刘书记就这个问题在于嘉平和许成发面前表示过不满。许成发鉴于她和刘书记的关系,倒也信了。“这件事,直接关系到草帽村全体村民对你许经理的看法。你和他们已经有过一次几乎不可调解的矛盾,如果你让他们再次生成抵抗情绪,不要说沙场问题,就是水库施工,你可能介入吗?‘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呀。”这是王金凤拿眼前利益动摇许成发拥有沙场的决心。几次商谈,在水库动工前期,许成发和草帽村两委根据王金凤的授意签好协议。在这件事上,于嘉平也没有干涉,他出于个人目的考虑,——比如关于他大哥栽种的许多杨树的赔偿问题他和许成发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认为沙场收回不无好处,这也是影响许成发答应签协议的侧面原因。这个协议是王金凤为着手创办“金草帽制砖厂”所迈出的坚实的一步。看,她把未来的砖厂的名字都想好了。协议签好以后,王金凤心里说:“许经理,你可以和草帽村的下河套沙场说再见啦。”

水库施工期间,王金凤亲自到村北指挥工程车填公路下的大坑。王金凤尽可能为后期砖厂施工的方便程度着想,指挥起来一丝不苟。这也是她不去水库工地指挥施工的一个原因。在村北这个大坑填好以后将被如何利用这个问题上,王金凤与于嘉平也有一个口头上的协议。她以村长的身份要求于嘉平答应大坑填好以后的开发权归她,要是一年以内她不能开发成功,她将放弃这个权利。这个条件对于嘉平没有吸引力,或者说吸引力不大,因为于嘉平认为王金凤这个村长根本就没有什么资格和自己谈条件,而他也不需要等大坑填好一年以后才可以拥有其开发权。王金凤不动声色,在水库工地利用于福举和于爱军的影响接连对于嘉平的指挥造成诸多不便。最主要的是她事无巨细,一律过问;账无大小,每帐必查。这和几天前她的行为截然不同。这一天,她又以怠工为理由把于嘉平找来的一辆工程车辞退。工程车司机马上打电话给于嘉平,于嘉平愤怒异常,王金凤对他没有妥协,却跑到镇党委找刘书记,汇报工地上一些挪用工地物料和指挥混乱可能延误工期的现象和行为。刘书记按照王金凤的建议也认为工地上只是由一个人来做总指挥最好。谁呢?刘书记没有立即下决断,而是电话通知于嘉平以后就让王金凤监督工地具体施工,他作为村支书,就不要事事过问,只在背后监管好村长的工作就是。于嘉平深刻知道“县官不如现管”的道理。他听出刘书记说话的腔调只是调解的口气,因而亲自跑了一趟镇党委刘书记的办公室。刘书记为了避免和于嘉平之间进行浪费时间又毫无意义的谈话(他的态度趋向于王金凤,他不想为此做出什么解释),竟以“要开会了”为理由当面拒绝于嘉平走进他的办公室。于嘉平莫名其妙却感觉大势已去。回村的路上,于嘉平绞尽脑汁,才算读懂王金凤的心思。他认为王金凤并非要大权独揽,不过是在和自己闹别扭,其目的还是为了取得那个将要被填好的大坑的开发权。正如他常常夸奖自己说“我是聪明的”,所以他认为自己的想法正确,并因此更加瞧不起王金凤。我们说:过于轻敌和狂妄自大是一对孪生兄弟;过于轻敌是轻视对方,狂妄自大是自抬身价,这一对“孪生兄弟”相辅相成,能够形成自以为是、刚愎自用的职业性格,最终导致一个决策的失误。在这里,可叹之处是于嘉平没有想起许成发针对王金凤的为人对自己有过的教诲,也没有高瞻远瞩看清王金凤所以有此要求的原因和动机。有些事情,微乎其微却蕴藏玄机。在这里,于嘉平却没有这样想。史书上刘邦攻下咸阳,一反常态品行端正起来,于是范增劝说项羽注意刘邦,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鸿门宴”的故事。可惜的是项羽到底没有注意刘邦,最终战败并丢掉性命。历史上此类事例很多,但是于嘉平不会有这样的危险,也用不着“悔不再来”。回村以后,于嘉平侧面答应了王金凤关于村北大坑填好以后拥有为期一年的开发权的请求。“一年的时间其实是很短暂的。”于嘉平当时想。王金凤以“工作经验”不足不能总揽水库施工为由答复党委刘书记。刘书记还要坚持,认为这正是王金凤锻炼自己的机会。王金凤因为自己要顾及村北面大坑的填整工作,她认为“一挖一填”,工程大小差不多,也同样重要。刘书记知道王金凤对初次担当如此大的重任有所顾虑,再加上考虑到于嘉平也并非是王金凤能够领导的,就没有再做鼓励。这样,修水库的工程就被于嘉平具体负责。

顺利完成心中的两件大事,王金凤万分高兴。她调来郑新燕和刘莹帮助指挥村北大坑的填整工作,必要时候还从水库工地调来铲车帮忙。于嘉平对她的这种做法很不满意,但是看王金凤对自己独揽施工大权不闻不问,他也默不作声,权作没有看见。于廷之也被王金凤找来帮忙,一有机会,从草帽村的风土人情说起,到村里历届领导人的特点和有关典故笑话、办事原则、同镇党委曾经有过怎样的交涉,以及满山土地的分配和利用情况(哪里的土质肥沃,哪里的土地贫瘠);针对于水库建设的细节,比如出水口、水道、外围护栏的设计,以及眼下这个将要填好的大坑应该怎样利用,她多方面征询于廷之的意见。开始时候,于廷之口气冷淡,但是他做村领导时候的激情很快被耐心热情的王金凤说得活跃起来,有些问题不待王金凤问他已经滔滔说出。毕竟做过多年村领导,于廷之在某些问题上的意见与众不同,给了王金凤很大的启发。在大坑快要填完的时候,王金凤要求于福举每天都安排几个男劳动力过来帮忙。他把这边的指挥权交给于廷之。郑新燕活泼大方、敢作敢为却缺乏耐性,对前来卸土和铲土的工程车司机以及铲车司机不能很好地沟通;刘莹文静、心细如发,可是不堪重担,简直都不敢对铲车司机张嘴吆喝一声,或者打一个严厉的手势。让她们初次指挥这样大的工程,实在勉为其难。

各项工程有条不紊的进行,王金凤却不能放心。她把心思总放在第二天、第三天或者更远的日子,她在不妨碍于嘉平的指挥的情况下以直接安排或者间接提醒主管人员的方式总揽全局,因此工地上从施工到材料供应,从来没有断缺。她交代工作谨慎仔细,总是先征求意见,然后才说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她和前来检查施工质量的水利专家谈话,态度诚恳、委婉而认真,使得水利专家激情澎湃、畅想连连,越发要把工程做得优秀,心思慎密到如何安放一块台阶石。李主任也愿意和王金凤打交道,两个人经常凑到一起谈论工作,王金凤分析问题条理清晰、方向明确,给李主任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使于嘉平放心自己,也是为了工地领导人之间的团结,王金凤会把自己对于某些比较重要的问题经过深思熟虑以后的想法以商量的口吻(实际是督促)说给于嘉平听。于嘉平嘴上并不赞成王金凤的话,可是实施起来,于嘉平也不禁奇怪,那些事情的点点滴滴都渗透着王金凤的影响。表面上,于嘉平是工程总指挥,实际上,大家都愿意听从王金凤的安排:因为她的吩咐清楚且有超前意识,容易执行,也不必经常请示。她不常到水库的施工现场,却能对整个施工了若指掌,工地的每一处,水库的每一个角落,无不在王金凤的思考范围之内。这是对工程牵肠挂肚之后的必然结果,仿佛母亲了解自己的孩子一样。

工程进行了二十几天,将要完工的时候,王金凤把大友和于文从杨庄砖厂调回来。她要他们陪她出一趟远差,目的是引进制砖设备。被王金凤选中的这家制砖设备制造的工厂叫做“严合液压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是杨庄砖厂正在使用的制砖设备的供应商。工厂远在千里之外。王金凤以考察制砖设备为由向于嘉平请假。于嘉平刚一听到王金凤的请假理由心里便讥讽地微笑了。但是他脸上却做出不高兴的样子,声音浑浊沙哑(由于工程劳累所致)地说道:“村长到底不能放弃这个想法,可是,水库还没有完工,你走得开吗?”

“于书记不是开玩笑吧?”王金凤笑道,“工程收尾了,反而显出我的重要性。于书记是要我帮忙于海山整理账目,还是需要我去向上级做汇报呢?”

于嘉平知道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