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星光璀璨-第2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一个已经站在艺术殿堂最高层次,被无数人追捧的大师。清冷、自傲是来自艺术上的自信,性情的高洁与少知音的落寂,温善却是来自天性的善良与憨厚还有对观众的感恩,可最画龙点睛的确是那一分不羁。若是真的完全中规中矩,不知变通又怎么会在那个还不是很开明的年代创新改良京剧呢?“新旧兼并,中西合质”,这样的艺术理念,不是谁都会在那个年代提出来的。

其实,哥哥的造型和程蝶衣仍有相似之处,可是,你只须看他的眼神,便知道眼前这个绝不是程蝶衣,就像哥哥所说的一样,他从来都不是程蝶衣。

蝶衣,是柔弱的、敏感的,让人一看就想要去保护。而梅兰方,却是柔中带刚,有凛冽的一面,更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勇气与力量。

安宁的戏份很少。在这一版里,没有什么雨中相遇也没有一见钟情,大胆表白。最初的相遇,甚至都不是安宁来演。梅孟初相见,孟小冬不过18岁,名为成功未就。此时梅兰方已是名满四海的大师。虽然陈铠歌曾有意让安宁自己演这一段,可安宁最终还是放弃这个诱人的想法。而是特意请了一位在上海戏剧学校学习的年轻女生。

一场堂会,两人的表演打动众多戏迷,进而由梅氏智囊团促成两人同台合演。然后,是因有地位的戏迷相逼。孟小冬向梅氏诸人求助,经由说和,梅孟二人终成伉俪。

 

而安宁上场,便是已经身为梅氏外室之时。不曾入住无量大人胡同,而是在外赁居易剑小四合院。

这一段戏,是张、安两人最亲近的场景,也是全剧最温情的一段。虽然没有那么多的激情,却格外温馨。

梅兰方手把手教孟小冬习字,教她作画,与她以戏诉情,拥着她一起看亲手放上空中的白鸽……

只是,这样的欢欣却毕竟是少的。当梅兰方不在身边时,孟小冬会轻轻抚摸着已经封箱的戏服,会无言地望着深沉的黑夜,也会在徘徊时在胡同外听梅府中的欢声笑语,高朋满座。

也就是借孟小冬的臆想,拍了一段梅府中缀玉轩中高朋满座的场景。不仅仅是国内的文化人,影像中闪过大诗人泰戈尔、美国好莱坞影帝范朋克、意大利女歌唱家嘉丽——古契、日本著名歌舞伎表演艺术家守田勘弥等等人物,再现当时梅府人文荟萃的盛景。

虽然感情甚笃,可因为放弃了事业却无法拥有一份完整的爱,对孟小冬也造成极大的打击。安宁所演的孟小冬,性烈如火,虽然外表温顺谦和、爽朗乐观,却有着更胜于一般女子的刚烈与倔强。

在一次梅兰方偕福之芳前往天津演出时,孟小冬怒极,愤然离开北京前往天津复出表演。一连数场,却在被记者问及与梅兰方之事时绝口不提梅兰方三字。

也就是这件事,让梅党认为孟小冬并不适合留在梅兰方身边,觉得这个任性的女子会对梅兰方的事业造成不良影响。

然后,是孟小冬的戏迷闯入孟宅,欲伤梅兰方却误伤梅党重要成员。舆论哗然,令梅兰方也为之为难。福之方更是怒极,“大爷的命要紧。”

迫于无奈,梅兰方只能淡之。又因此时策划已久的美国访问临近,唯有放下孟小冬前往美国。闻知梅兰方离开北京,孟小冬伤痛欲绝。虽然在梅兰方回京后仍然在一起,却不再是从前那般情谊,反倒多有迁就,小心翼翼地相处。

在这之后,又因未能为梅兰方大伯母尽孝受礼,等同于未被承认身份。孟小冬终于报上公开启示:是我负人?抑或人负我?世间自有公论,不待冬之赘言。

决绝相离,甚至言道:“我若再嫁,必嫁胜于梅兰方之人。”再归来时此情已断,孟小冬拜师余叔岩。五年苦练,终成当时最红的女须生,人称冬皇。

 

成为冬皇后,也是安宁在戏中的最后一场戏,这也是她最长的一段舞台戏。半年苦学,皆为今朝。

一段戏,足拍了近二十遍,除了陈铠歌不满意的地方外,最后七八次都是她自己要求重拍的。“就算不能演到最完美,也要接近完美。要不然这半年来不就真的白费了功夫……”

虽然唱腔最后还是后配,但至少看回放时,能让她轻吁一口气,觉得自己还算没有白费功夫,这才成。

这场戏,也是与哥哥的最后一场戏。

孟小冬在台上表演,而梅兰方则在台上凝望。目光偶一相对,一触即分,可那只有一秒的对望,彼此却流露太多复杂的思绪。

陈铠歌戏言,他们两人对戏,让他忍不住想要拉近镜头捕捉那一闪而过的微妙表情。

然后,是戏院外。细雨朦胧,两人默默相望,一个在伞下,一个在伞外,久久无语。

然后伞外地缓步走到伞下,把手中的小箱交到她手上,淡淡道:“你唱得很好,当得起他们叫你‘冬皇’这个称号了。”

目光柔和,除了男女之情,更多的却是艺术先行者对后进的一种肯定,以及那种知音般的默契。在这一刻,哥哥的目光少了几分清冷,如同遇到子期的伯牙。

在他转身离去时,握着伞的手紧了又紧,她终于幽幽道:“我不会再唱《梅龙镇》。”

他的脚步一顿,却没有回头,嘴角轻扬,低语:“我也不会。”便迈着平稳的脚步离开。

手中的伞轻落在地。孟小冬轻轻抬开手中的箱子,里面是成卷的银元。抽出信笺,上面却只有寥寥数字:生活艰辛,珍重。

抬头,远远望着隐没于雨幕的背影。却不知脸上湿湿的究竟是雨还是泪……

重生之星光璀璨 第三卷影后之梦 第四十八章 哥哥,哥哥

幽暗的光下,大银幕上光影流转。那些熟悉却又有些陌生的画面如水般流淌。说不清,是哪一幕画面最让人感动?又是哪一幕画面最让人难忘?目光却是无法转移。

邱如白初次看戏时,先是一怔,而后轻轻敲击着节拍的专注;

少年梅兰方在空寂长街徐徐而行的孤单身影;

少年梅兰方斜睨着眼逼问“天桥梅兰方”时的惊讶;

少年福之方把戏服叠好又打开再叠上,最后缓缓放入箱中,低语:“为他,我可以不再唱戏”时的坚决、凄伤与欣喜;

中年的梅兰方排练新戏时的严谨;与少年孟小冬搭戏时的欣赏;

坐在病床前,握着王氏夫人的手低语“是我负了你”时的沉痛;王氏夫人轻轻合上双目,眼中流下泪,嘴角去噙着一抹淡笑的苍白的脸;

美国辉煌演出过后嘴角的那一抹淡笑与繁华过后的一丝寂寞;

缀玉轩中高朋满座,高谈阔论中,飘到院中看玩耍的孩子时温暖的眼神和嘴角那一抹微笑;

听着别人念报纸上诸多恶意评论时眼神的冷寂与嘴角的浅笑,“他们说我什么都好,这戏我还是会 唱下去。这京剧也不会因为一两家的谈判就此灭绝了。只要这世界上还有中国人,京剧就会一直唱下去……”

执着福之方的手,淡淡道“辛苦了”时的怜惜之意;

上海,对镜望着镜中蓄着长须的面容时眼中那一抹黯然;

面对日本军官时的淡然与从容;

在画展上以利刃割破被标上“某某长官,送往东京”字样的心血之作时的悲愤与惨烈;

于夜色中、鸽哨声中望着盘旋着飞过夜幕归巢的白鸽时深如夜海的黑眸……

大银幕的亮光渐渐暗了下去,灯光骤亮,掌声雷鸣。坐在前排的所有主创站起身来,鱼贯上台,向台下鼓掌叫好的观众又一次鞠躬道谢。

8月8日,《梅兰方》全球首映,在这个梅大师死忌的特殊日子,献上一份最高的敬意。

没有过多的华丽言语,也没有邀请什么表演嘉宾,整个首映式,庄重、简单而不失隆重。

在首映式前一周,便发了请柬请梅先生前来观看电影首映,却毫不意外地被拒绝。于安宁来说,那位来不来都无所谓,就算他日后看不顺眼想要抓着打官司,安宁都不在乎。

但显然其他几位却不是如她一般想法。最后还是韩三评亲自出马,把梅先生请到了首映式上,甚至现在还被拉到台上和主创人员站在一起,恰站在韩三评及特意赶来作为投资方之一来参加首映式的刘得华中间。这样被放在正中间,也算是对他很重视了。

偷眼相看,梅先生仍然是沉着脸,没什么笑意。安宁抿了抿唇,也不再看他。虽然不知道韩三评是用了什么法子把他请来的,也不知道这位老先生是不是又会突然大爆料,来个这也不满那也不满的话,可现在有韩三评在前面顶着,就算梅先生恼了要打官司什么的,也有他去应付。

 

目光一转,瞥见哥哥正在招手,叫着饰演少年梅兰方的余少君站在自己身边来。在拍摄时,哥哥就以已经很欣赏这个怎么看怎么灵的新人,甚至还一直夸他前途无量。首映前的几次记者招待会、宣传活动也都很照顾他。不过,哥哥一向对谁都是这样。回想当年她第一次做主角,就是因为哥哥有心提拔新人,她才能那样顺利地拍了那部《姐妹情深》。不仅是哥哥啊,还有郑单瑞、巴姐、华仔、辉哥……

如果没有当年那些人的提携,又怎么会有她今日的成功呢?这样想着,她对待站在身边饰演少年孟小冬的新人更加温和。在记者提问时同哥哥不约而同地请他们多采访新人,“说起京剧,我也还是生手,不过是唬唬外行人罢了,要说好还是我身边的小丽才是真叫一绝。不妨听听她怎么说了……”

与回头看她的哥哥相视一笑,从被推上台的酒车里取过酒杯递到他手上。轻轻一碰,她悄声道:“恭喜,这次又多了一部代表作。”

瞥她一眼,虽然没有笑,可眼睛中闪过的神采却告诉她,哥哥这会儿也是很得意的。

《梅兰方》的全球首映式,的确是很成功。中国电影集团的财雄势大,可说是成就辉煌的一半原因。因为合拍片,就连政审都不用,而且全国院线加起来超过上万间,可算是规模超大。尤其是第二天,各大媒体的影评出炉,一片赞誉,认为这是一部可以和《霸王别姬》媲美的影片,令人回味无穷。又大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