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隋天帝传-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孝友为右大将军,卜天志为前大将军……

“至于后大将军么……”

杨广微一沉吟,忽然目现奇光,凝注在孙向东身上,莞尔一笑:“孙卿家,朕闻令岳沈皖禅先生对商营颇有兴致,且这些时日多得他协助宇文卿家料理狐狸军团,现在朕有意将狐狸军团托付于他,并授他后大将军之职,你看他可愿意?”

狐狸军团长一职先前是宇文士及兼任的,但看宇文士及平时那副大不情愿的表情,就知晓他不能带好被杨广寄予厚望的赚钱机器了,幸好有沈皖禅这个奇军突起,才让杨广松了一口气,老本行干起来,狐狸军团应该会发出更大的光彩吧。

大殿诸臣慢慢习惯了杨广的突发奇想,况且知道皇帝心意已决,也不敢出言阻止皇帝招商贾入朝为官了。

孙向东听了杨广的话,却是一愣,他不知道什么时候,岳父大人的名声便被皇帝所知了,不过,他也相信,名利熏心的岳父听了这个消息的话,肯定会乐翻的。

但孙向东为了慎重起见,还是婉言说道:“陛下隆恩,微臣代谢,只是此事关乎他老人家今后行止,请陛下宽限少时,待微臣相询他老人家之后,再让他入朝陛见答复。”

“甚好,倘若他无意仕途的话,朕也绝对不会勉强的。”杨广笑眯眯地说道,嘿嘿,假若沈皖禅无心仕途的话,他又何必掺和狐狸军团的事务中去呢,老子就不相信这老家伙不入套!

封完了外廷官位,就轮到内廷了。

内廷眼下事务不多,杨广便撤去太府寺、少府监、长秋监,设立了大内总管、大内供奉总领、内侍长等三职。

赵邝翼这老太监身世清白,杨广也知晓他明白对己忠心耿耿才能永享富贵,所以他的地位雷打不动,被命为大内总管,负责内宫一切事宜。

现在不晓得溜到哪里去的韦怜香因为是魔门中人,杨广总觉得要防他一手,就给了他一个大内供奉总领的虚衔,做个光杆司令。

至于那个伶俐秀气的小太监小贵子,则当上了内侍长,虽然他年纪还小,但现今宫廷事情不多,也不忧愁他忙得前脚不跟后脚。

而秉承杨广之意改编了亲卫和禁卫的宇文伤、独孤盛这两大统领,则分别当上了宫廷两大护卫麒麟卫和凤凰卫的大统领,负责宫廷重地的安全。

至此,大隋朝的官员结构重新确立了。

当然,杨广这般安排也是大有深意的……

大业十四年,夏,帝灭贼李子通之弟李子云水军,又遣大将韦云起率精兵五万牵制李贼,至此,李贼败相渐露,再无能威胁江都。帝乃归。帝不顾劳顿,乃升朝堂,令重复先帝三省六部制,又建神武府。于斯,风流、神武两阁雏形已得矣。

——《隋史…天帝传》

PS:鼓起勇气又看了一下书评——“历史都是胜利者写出来的!”,“风天一叶”网友的话道破了迦迦的写这本书的最初意图,本来想大奖特奖“风天一叶”的,可是,现在实在拿不出什么东西来,只好在这里赞一声了——风天一叶,你好强!恩,在这里还要多多感谢投出票票的各位网友!迦迦承诺:本书绝对不进宫!

PS:对谢“浪翻云abc ”的提醒,呵呵,偶改了一下!

PS:感谢“风夜影”网友的提醒!

正文 第四十二章 门阀隐患

前些时候,杨广每日得空闲,便回忆以前从历史课上听来的关乎世家大阀的一鳞半爪。

模糊间,他隐约记得世阀制度大约始于东汉前期。

由于汉光武帝的皇位是在豪强地主的强力支持下才挣来,所以他不免对地方豪强大加纵容,这样一来,却慢慢地使得地方割据逐渐逐渐地坐大起来,并形成了门阀势力。

东汉末期,门阀势力已隐然可与皇室对抗,令皇权大受威胁。

三国合晋后,权门强阀势力更是变本加厉的强大起来,晋朝南渡后,九品中正制度正式确立,士庶两族隔离开来,士族高高在上,不仅占据朝廷高位,而且为了保持所谓的门阀的纯洁性,大加鄙视庶族,与庶族更是老死不相往来。

五胡乱华之后,中原元气大伤,门阀势力也有起有落,演变至南北朝时候,王朝更是在大门阀之间如转轮一般更替不休。

隋文帝身临九五之尊一统寰宇后,本来极想打击门阀势力、振作皇权的,奈何他的悍妻便是来自当世四大家阀中的独孤阀,手下重臣个个更是出自世家,弄来弄去,也只好不了了之了。

现今,天下群雄蜂拥而起,世家大阀更是想趁机浑水摸鱼,意图染指皇帝宝座。

据杨广所知,天下四大家阀中,宇文和独孤两阀俱在自己手下,宇文阀的忠诚比较可信,但独孤阀就有点玄了,独孤盛和独孤雄两人虽然也在杨广的阵营中,但这两人在独孤阀中的地位并不是很高,况且其阀主独孤峰和阀中第一高手尤楚红都在洛阳,不知晓他们对上自己的时候,态度如何。

至于剩下的李阀和宋阀……

李渊虽然好色,但作为一大家阀之主,当然有过人之处,历史上,杨广被困于江都一隅,他却在大兴(后改为长安)拥立代王杨侑为天子(恭帝),改元义宁,又以杨侑名义自加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进封唐王,综理万机,一听杨广被杀之后,便杀了杨侑,自己登位过上了皇帝瘾。

虽然现在杨广自己没有被宇文化及所杀,但杨广绝对不相信李渊是那么安分的人,况且现在关中一带俱为他所占,势力大涨。

人说:人心不足蛇吞象。

如果估计不错的话,过得几日,应该就会有李渊反隋的消息传来了。

那么,还剩下宋阀了。

宋阀为岭南大族,自诩纯汉人血统,向不与胡人或者胡汉混血的势力交往,更兼得宋缺这天纵之才从中打理,所以,以杨坚在世时的强横,亦不得不对宋阀妥协,不但让他镇守岭南,还令他安排岭南事务,没有多加干涉。

杨广知现在宋缺也只是韬光养晦而已,宋缺也绝对不是甘于雌伏岭南一地的人物,所以他率领他的岭南铁骑北上是迟早的事情。

说实话,由于受原版《大唐》的影响,杨广对宋缺的武功反不是那么在意,他恐惧的是宋缺料事如神、运筹帷幄的才能,宋缺在岭南经营数十年,对天下大势更是了如指掌,与其为敌,实在是胆战心惊。

不过,幸好,宋缺并不是神,他也是有弱点的。

杨广知晓现在是消弭自己阵营中的家阀势力的最佳时机,但又不好公开的制约,所以他就借改革官制的机会,慢慢地削弱两大家阀在朝廷的势力。

从杨广的官位安排中,似乎家阀的权力不降反升才是,但是,这才是杨广的聪明之处,如若作得太过明显,只会动摇他的统治根基,弄巧成拙。

于是,他眼下这么做,一方面令两大家阀在朝廷中互相牵制,一方面却提拔虞世基、崔君肃等人登上文臣高位,缓缓侵袭遏制家阀的势力,以提防两大家阀联合起来,尾大不掉。

但杨广最厉害的招数还在后头,他决定吩咐吏部大力推行大隋早期制定的科举制度,这般下来,寒门子弟只要有能力,也可入朝为官,周而复始,顺利的话,不出数十年,大门阀势力自然会崩溃下来。

所谓的帝王驾驭臣子之术,也不外乎制衡二字罢了,只不知;手中的这个大隋王朝能否支撑到那时候?

说了一早上,杨广也不觉有些烦闷了,况且这些新上任的官员也该好好消化一下自己说的东西了。

杨广挥了挥手,便叫散朝。

杨广出了大殿,便欲转回清幽殿,顺便为应付即将来临的魔门中人而作些布置,但在半途中,一个内侍(即是太监)前来禀报,说是驸马宇文士及求见。

宇文士及?

杨广看了看旁边的宇文伤,却见他也是迷惘的样子,想是亦是不明所以,当下便吩咐小贵子传唤宇文士及过来。

少时,冠帽缓衣的宇文士及便随在小贵子的后面,亦步亦趋的来到杨广跟前,恭谨的持礼而立。

宇文士及的模样,与杨广脑海中的记忆倒是分毫不差,只二十七八的年纪,面容清俊,脸白无须,两道眉毛直直地插入鬓角间,丰神秀郎,整个人的气质,比较起宇文化及的霸道凌厉,却充满了温文柔和的味道。

杨广见他的与自己表面的年纪相差无几,但却挂着自己的女婿的名头,心中大是尴尬,有点窘迫地说道:“驸马为何事而来?”

宇文士及不慌不忙地说道:“启禀父皇,儿臣此来,乃是代公主请求入宫晋见父皇。”

听到他提及公主,杨广自然知晓他说的是自己的“爱女”南阳公主,又隐约记得历史上说南阳公主为了国仇家恨,不惜与宇文士及夫妻决裂的事情,封建时代的女子,竟刚烈勇决至斯!

他没来由的萌发一股亲切的柔情,微笑着和声说道:“你说的是南阳么?是了,朕也许久不见她了,稍下,朕便唤人领她入宫来住上几日吧。”

“是,儿臣回去便将父皇的旨意转达公主!”宇文士及说道。

“恩,没是事情的话,你便回去吧,”杨广和声说道,“眼下朝廷官制重定,职司有些混乱,你身为一部尚书,切不可疏忽大意。”

“是!儿臣定将父皇的教诲铭记在心。”宇文士及垂首聆听。

“朕听闻你与李阀中人相交莫逆,常有书信来往,可有此事?”

杨广回忆起历史上,宇文士及曾经几次三番地怂恿李渊作反,又不顾兄长而去投奔李唐的事情,目光忽现冷气,陡然出声问道。

周围的人俱都一惊,此时,李渊在大兴城擅自拥立代王杨侑登基为帝的消息已然传到江都,虽然他仍遥尊杨广为太上皇,但不臣之心昭然若揭,现在皇帝这般说,是不是意味着决意拿李阀开刀了呢。

宇文伤心中一咯噔,对上这个皇帝,他是越来越摸不清根底,但无疑的,他心底的敬畏越积越厚了。宇文士及乃是宇文阀中人,江都叛变事件也还萦绕在脑,假若他真与李阀有所瓜葛的话,恐怕连带得宇文阀也受猜疑。

宇文伤看了一眼现在唯一剩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