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经注-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宜阳山,作炭人见之,与语,登不应。作炭者觉其情神非常,咸共传说。太祖闻

之,使阮籍往观,与语,亦不应。籍因大啸。登笑曰:复作向声。又为啸,求与

俱出,登不肯。籍因别去。登上峰,行且啸,如箫韶笙簧之音,声振山谷。籍怪

而问作炭人,作炭人曰:故是向人声。籍更求之,不知所止。推问久之,乃知姓

名。余按孙绰之叙《高士传》言在苏门山,又别作《登传》孙盛《魏春秋》亦言

在苏门山,又不列姓名。阮嗣宗感之,著《大人先生论》,言吾不知其人。既神

游自得,不与物交,阮氏尚不能动其英操,复不识何人而能得其姓名。

△又东北过宜阳县南。

洛水之北,有熊耳山,双峦竞举,状同熊耳,此自别山,不与《禹贡》导洛

自熊耳同也。昔汉光武破赤眉樊崇,积甲仗与熊耳平,即是山也。山际有池,池

水东南流,水侧有一池,世谓之黾池矣。又东南迳宜阳县故城西,谓之西度水。

又东南流入于洛。洛水又东,迳宜阳县故城南。秦武王以甘茂为左丞相,曰:寡

人欲通三川,窥周室,死不朽矣!茂请约魏以攻韩,斩首六万,遂拔宜阳城。故

韩地也,后乃县之。汉哀帝封息夫躬为侯国。城之西门,赤眉樊崇与盆子及大将

军等,奉玺绶剑璧处,世祖不即见。明日,陈兵于洛水,见盆子等,谓盆子丞相

徐宣曰:不悔乎?宣曰:不悔。上叹曰:卿庸中皦皦。铁中铮铮也。洛水又东,

与厌染之水合,水出县北傅山大陂。山无草木,其水自陂北流,屈而东南注,世

谓之五延水。又东南流,迳宜阳县故城东,东南流,注于洛。洛水又东南,黄中

涧水出北阜,二源奇发,总成一川,东流注于洛。洛水又东,禄泉水注之,其水

北出近溪。洛水又东,共水入焉。水北出长石之山,山无草木,其西有谷焉,厥

名共谷,共水出焉。南流得尹溪口,水出西北尹谷,东南注之。共水又西南,与

左涧水会,水东出近川,西流注于共水。共水又南,与李谷水合,水出西北李溪,

东南注蓁水。蓁水发源蓁谷,西南流,与李谷水合,而西南流,入共水。共水世

谓之石头泉,而南流注于洛。洛水又东,黑涧水南出陆浑西山,历于黑涧,西北

入洛。洛水又东,临亭川水注之,水出西北近溪。东南与长涧水会,水出北山,

南入临亭水,又东南,历九曲西,而南入洛水也。

△又东北出散关南。

洛水东,迳九曲南,其地十里,有坂九曲。《穆天子传》所谓天子西征升于

九阿,此是也。洛水又东,与豪水会,水出新安县密山,南流,历九曲东,而南

流,入于洛。洛水之侧有石墨山,山石尽黑,可以书疏,故以石墨名山矣。洛水

又东,枝渎左出焉。东出关,绝惠水。又迳清女冢南,冢在北山上。《耆旧传》

云:斯女清贞秀古,迹表来今矣。枝渎又东,迳周山,上有周灵王冢。《皇览》

曰:周灵王葬于河南城西南,周山上。盖以王生而神,故谥曰灵。其冢,人祠之

不绝。又东北,迳柏亭南。《皇览》曰:周山在柏亭西,指谓斯亭也。又东北,

迳三王陵,东北出焉。三王或言周景王、悼王、定王也。魏司徒公崔浩注《西征

赋》云:定当为敬。子朝作难,西周政弱人荒,悼、敬二王与景王俱葬于此,故

世以三王名陵。《帝王世纪》曰:景王葬于翟泉,今洛阳太仓中大冢是也。而复

传言在此,所未详也。又悼、敬二王,稽诸史传,复无葬处。今陵东有石碑,录

赧王以上世王名号,考之碑记,周墓明矣。枝渎东北历蒯乡,迳河南县王城西,

历郏鄏陌。杜预《释地》曰:县西有郏鄏陌,谓此也。枝渎又北入谷,盖经

始周启,渎久废不修矣。洛水自枝渎,又东出关,惠水右注之,世谓之八关水。

戴延之《西征记》谓之八关泽,即《经》所谓散关。鄣自南山,横洛水,北属于

河,皆关塞也,即杨仆家僮所筑矣。惠水出白石山之阳,东南流,与瞻水合,水

东出娄涿之山,而南流,入惠水。惠水又东南,谢水北出瞻诸之山。东南流,又

有交触之水,北出廆山,南流俱合惠水。惠水又南流迳关城北,二十里者也。其

城西阻塞垣,东枕惠水。灵帝中平元年,以河南尹何进为大将军,将五营士屯都

亭,置函谷、广城、伊阙、大谷、轘辕、旋门、小平津、孟津等八关,都尉官治

此,函谷为之首,在八关之限,故世人总其统目,有八关之名矣。其水又南流,

入于洛水。《山海经》曰:白石之山,惠水出其阳,而南流注于洛。谓是水也。

洛水又与虢水会,水出扶猪之山,北流注于洛水,其南则鹿蹄之山也,世谓之纵

山,非也。其山阴则峻绝百仞,阳则原阜隆平。甘水发于东麓,北流注于洛水也。

△又东北过河南县南。

《周书》称周公将致政,乃作大邑成周于中土,南系于洛水,北因於郏山,

以为天下之大凑。《孝经援神契》曰:八方之广,周洛为中,谓之洛邑。《竹书

纪年》:晋定公二十年,洛绝于周。魏襄王九年,洛入成周,山水大出。南有甘

洛城,《郡国志》所谓甘城也。《地记》曰:洛水东北过五零陪尾北,与涧瀍合。

是二水东入千金渠,故渎存焉。

△又东过洛阳县南,伊水从西来注之。

洛阳,周公所营洛邑也。故《洛诰》曰:我卜瀍水东,亦惟洛食。其城方七

百二十丈,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郏山,以为天下之凑,方六百里,因西为千里。

《春秋·昭公三十二年》,晋合诸侯大夫戍成周之城,故亦曰成周也。司马迁自

序云:太史公留滞周南。挚仲治曰:古之周南,今之洛阳。汉高祖始欲都之,感

娄敬之言,不日而驾行矣。属光武中兴,宸居洛邑,逮于魏、晋,咸两宅焉。故

《魏略》曰:汉火行忌水,故去其水而加佳。魏为土德,土,水之牡也。水得土

而流,土得水而柔,除佳加水。《长沙耆旧传》云:祝良,字召卿,为洛阳令,

岁时亢旱,天子祈雨不得。良乃曝身阶庭,告诚引罪,自晨至中午,紫云沓起,

甘雨登降。人为歌曰:天久不雨,烝人失所。天王自出,祝令特苦。精符感应,

滂沱雨下。县则司州及河南尹治,司隶,周官也。汉武帝使领徒隶,董督京畿,

后世因名司州焉。《地记》曰:洛水东入于中提山间,东流会于伊,是也。昔黄

帝之时,天大雾三日,帝游洛水之上,见大鱼,煞五牲以醮之。天乃甚雨,七日

七夜,鱼流,始得图书,今《河图·视萌》篇是也。昔王子晋好吹凤笙,招延道

士,与浮邱同游伊洛之浦,含始又受玉鸡之瑞于此水,亦浴神宓妃之所在也。洛

水又东,合水南出半石之山,北迳合水坞,而东北流,注于公路涧,但世俗音讹,

号之曰光禄涧,非也。上有袁术固,四周绝涧,迢递百仞,广四五里,有一水,

渊而不流,故溪涧即其名也。合水北与刘水合,水出半石东山,西北流,迳刘聚,

三面临涧,在缑氏西南。周畿内,刘子国,故谓之刘涧。其水西北流,注于合水,

合水又北流,注于洛水也。

△又东过偃师县南。

洛水又东迳计素渚,中朝时,百国贡计所顿,故渚得其名。又直偃师故县南,

与缑氏分水。又东,休水自南注之。其水导源少室山,西流迳穴山南,而北与少

室山水合。水出少室北溪,西南流,注休水。休水又左,会南溪水,水发大穴南

山,北流入休水。休水又西南北屈,潜流地下,其故渎北屈出峡,谓之大穴口。

北历覆斧堆东,盖以物象受名矣。又东届零星坞,水流潜通,重源又发,侧缑氏

原,《开山图》谓之缑氏山也,亦云,仙者升焉。言王子晋控鹤斯阜,灵王望而

不得近,举手谢而去,其家得遗屣。俗亦谓之为抚父堆,堆上有子晋祠。或言在

九山,非此,世代已远,莫能辨之。刘向《列仙传》云:世有箫管之声焉。休水

又迳延寿城南,缑氏县治,故滑费,春秋滑国所都也。王莽更名中亭,即缑氏城

也。城有仙人祠,谓之仙人观。休水又西转北屈,迳其城西。水之西南,有《司

空密陵元侯郑袤庙碑》,文缺不可复识。又有《晋城门校尉昌原恭侯郑仲林碑》,

晋泰始六年立。休水又北流,注于洛水。洛水又东,迳百谷坞北。戴延之《西征

记》曰:坞在川南,因原为坞,高一十馀丈。刘武王西入长安,舟师所保也。洛

水又北,阳渠水注之。《竹书纪年》,晋襄公六年,洛绝于氵向,即此处也。洛

水又北,迳偃师城东,东北历鄩中,水南谓之南鄩,亦曰上鄩也。迳訾城西,司

马彪所谓訾聚也。而鄩水注之。水出北山鄩溪,其水南流,世谓之温泉水,水侧

有僵人穴,穴中有僵尸。戴延之从刘武王《西征记》曰:有此尸,尸今犹在。夫

物无不化之理,魄无不迁之道,而此尸无神识,事同木偶之状,喻其推移,未若

正形之速迁矣。鄩水又东南,于訾城西北,东入洛水。故京相г唬航窆宥杀保

有鄩谷水,东入洛,谓之下鄩,故有上鄩、下鄩之名;亦谓之北鄩,于是有南鄩、

北鄩之称矣。又有鄩城,盖周大夫鄩茫е梢亍B逅侄肾こ潜保侄

罗水注之。水出方山罗川,西北流,蒲池水注之,水出南蒲陂,西北流,合罗水,

谓之长罗川,亦曰罗中也。盖茫ё余壜拗蘧樱蚀ǖ闷涿B匏治鞅保

白马溪水注之。水出崧山北麓,迳白马坞东,而北入罗水。西北流,白桐涧水注

之。水出崧麓桐溪,北流迳九山东,又北,九山溪水入焉,水出百称山东谷。其

山孤峰秀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