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司种桑柘,以备宫中蚕事。九年,复疏言,耕蚕之礼,不宜偏废。帝乃敕礼部:
“古者天子亲耕,皇后亲蚕,以劝天下。自今岁始,朕亲祀先农,皇后亲蚕,其
考古制,具仪以闻。”大学士张璁等请于安定门外建先蚕坛。詹事霍韬以道远争
之。户部亦言:“安定门外近西之地,水源不通,无浴蚕所。皇城内西苑中有太
液、琼岛之水。考唐制在苑中,宋亦在宫中,宜仿行之。”帝谓唐人因陋就安,
不可法。于是礼部尚书李时等言:“大明门至安定门,道路遥远,请凤辇出东华、
玄武二门。”因条上四事:一、治茧之礼,二、坛壝之向,三、采桑之器,四、
掌坛之官。帝从其言,命自玄武门出。内使陈仪卫,军一万人,五千围坛所,五
千护于道,余如议。
二月,工部上先蚕坛图式,帝亲定其制。坛方二丈六尺,叠二级,高二尺六
寸,四出陛。东西北俱树桑柘,内设蚕宫令署。采桑台高一尺四寸,方十倍,三
出陛。銮驾库五间。后盖织堂。坛围方八十丈。礼部上皇后亲蚕仪:蚕将生,钦
天监择吉巳日以闻。顺天府具蚕母名数送北郊,工部以钩箔筐架诸器物给蚕母。
顺天府以蚕种及钩筐一进呈,内官捧出,还授之。出玄武右门,置彩舆中,鼓乐
送至蚕室。蚕母受蚕种,浴饲以待。命妇文四品、武三品以上俱陪祀,携一侍女
执钩筐。皇后斋三日,内执事并司赞、六尚等女官及应入坛者斋一日。先一日,
太常寺具祝版,祭物,羊、豕、笾豆各六、黑帛,送蚕宫令。是日,分授执事女
官。日未明。宿卫陈兵备,女乐司设监备仪仗及重翟车,俱候玄武门外。将明,
内侍诣坤宁宫奏请。皇后服常服,导引女官导出宫门,乘肩舆,至玄武门。内侍
奏请降舆,升重翟车。兵卫仪仗及女乐前导,出北安门,障以行帷,至坛内壝东
门。内侍奏请降车,乘肩舆,兵卫、仪仗停东门外。皇后入具服殿,易礼服,出,
至坛。司赞奏就位。公主、内外命妇各就拜位。祭先蚕,行三献礼,女官执事如
仪。迎神四拜,赐福胙二拜,送神四拜。凡拜跪兴,公主、内外命妇皆同。礼毕,
皇后还具服殿,更常服。司宾引外命妇先诣采桑坛东陛下,南北向。尚仪奏请,
皇后诣采桑位,东向。公主以下位皇后位东,亦南北向,以西为上。执钩者跪进
钩,执筐者跪奉筐受桑。皇后采桑三条,还至坛南仪门坐,观命妇采桑。三公命
妇采五条,列侯、九卿命妇采九条。讫,各授女侍。司宾引内命妇一人,诣桑室,
尚功率执钩筐者从。尚功以桑授蚕母。蚕母受桑,缕切之,以授内命妇。内命妇
食蚕,洒一箔讫,还。尚仪奏礼毕,皇后还坐具服殿。司宾率蚕母等叩头讫,司
赞唱班齐。外名妇序立定,尚仪致词云:“亲蚕既成,礼当庆贺。”四拜毕,赐
宴命妇,并赐蚕母酒食。公主及内命妇于殿内,外命妇文武二品以上于台上,三
品以下于丹墀,尚食进膳。教坊司女乐奏乐。宴毕,公主以下各就班四拜。礼毕,
皇后还宫,导从前。诏如拟。
四月,蚕事告成,行治茧礼。选蚕妇善缫丝及织者各十人。卜日,皇后出宫,
导从如常仪,至织堂。内命妇一人行三盆手礼,布于织妇,以终其事。蚕宫令送
尚衣织染监局造祭服,其祀先蚕,止用乐,不用舞,乐女生冠服俱用黑。
十年二月,礼臣言:“去岁皇后躬行采桑,已足风励天下。今先蚕坛殿工未
毕,宜且遣官行礼。”帝初不可,令如旧行。已而以皇后出入不便,命改筑先蚕
坛于西苑。坛之东为采桑台,台东为具服殿,北为蚕室,左右为厢房,其后为从
室,以居蚕妇。设蚕宫署于宫左,令一员,丞二员,择内臣谨恪者为之。四月,
皇后行亲蚕礼于内苑。帝谓亲耕无贺,此安得贺,第行叩头礼,女乐第供宴,勿
前导。三十八年罢,亲蚕礼。四十一年,并罢所司奏请。
○高禖
嘉靖九年,青州儒生李时飏请祠高禖,以祈圣嗣。礼官覆以闻。帝曰:“高
禖虽古礼,今实难行。”遂寝其议。已而定祀高禖礼。设木台于皇城东,永安门
北,震方。台上,皇天上帝南向,骍犊,苍壁。献皇帝配,西向,牛羊豕各一。
高禖在坛下西向,牲数如之,礼三献。皇帝位坛下北向,后妃位南数十丈外,北
向,用帷。坛下陈弓矢、弓韣如后妃嫔之数。祭毕,女官导后妃嫔至高禖前,跪
取弓矢授后妃嫔,后妃嫔受而纳于弓韣。
○祭告
明制,凡登极、巡幸及上谥、葬陵、册立、册封、冠婚等事,皆祭告天地、
宗庙、社稷。凡营造宫室,及命将出师,岁时旱潦,祭告天地、山川、太庙、社
稷、后土。凡即位之初,并祭告阙里孔庙及历代帝王陵寝。
洪武二年,礼部尚书崔亮奏,圜丘、方丘、大祀,前期亲告太庙,仍遣使告
百神于天下神祇坛。六年,礼部尚书牛谅奏,太岁诸神,凡祈报,则设一十五坛,
有事祭告,则设神位二十八坛。中,太岁、风云雷雨、五岳、五镇、四海,凡五
坛。东,四渎、京畿、湖广、山东、河南、北平、广西、四川、甘肃山川,夏冬
二季月将,京都城隍,凡十二坛。西,钟山,江西、浙江、福建、山西、广东、
辽东山川,春秋二季月将,旗纛、战船等神,凡十一坛。若亲祀,皇帝皮弁服行
一献礼,每三坛行一次礼。八年,帝驻跸中都,祭告天地于中都之圜丘。九年,
以诸王将之藩,分日告祭太庙、社稷、岳镇海渎及天下名山大川,复告祀天地于
圜丘。初,诸王来朝还藩,祭真武等神于端门,用豕九、羊九、制帛等物,祭护
卫旗纛于承天门,亦如之。二十六年,帝以其礼太繁,定制豕一、羊一,不用帛。
寻又罢端门祭,惟用荤素二坛祭于承天门外。
永乐七年,巡狩北京,祭告天地、宗庙、社稷,嘉靖八年秋,以躬祭山川诸
神,命先期不必遣官告太庙。凡出入,必亲告祖考于内殿。圣诞前一日,以酒果
告列圣帝后于奉先殿,至日,以酒脯告皇天上帝于玄极宝殿,遣官以牲醴祭神烈、
天寿、纯德诸陵山,及东岳、都城隍,以素羞祭真武及灵济宫,又告修斋于道极
七宝帝尊。隆庆三年,以亲祭朝日坛,预告奉先、弘孝、神霄殿。
○祈报
洪武二年,太祖以春久不雨,祈告诸神祇。中设风云雷雨、岳镇海渎,凡五
坛。东设钟山、两淮、江西、两广、海南北、山东、燕南燕蓟山川、旗纛诸神,
凡七坛。西设江东、两浙、福建、湖广荆襄、河南北、河东、华州山川、京都城
隍,凡六坛。中五坛奠帛。初献,帝亲行礼,两庑命官分献。三年夏,旱。六月
朔,帝素服草履,步祷于山川坛。藁席露坐,昼曝于日,夜卧于地,凡三日。六
年,从礼部尚书牛谅言,太岁诸神,春祈秋报,凡十五坛。中,太岁、风云雷雨、
五岳、五镇、四海。东,四渎、京畿山川,春秋二季月将,京都各府城隍。西,
钟山、甘肃山川,夏冬二季月将,旗纛战船等神。各五坛。时甘肃新附,故附其
山川之祭于京师。其亲祀之仪与祭告同。正统九年三月,雨雪愆期,遣官祭天地、
社稷、太岁、风云雷雨、岳镇海渎。弘治十七年,畿内、山东久旱,命官祭告天
寿山,分命各巡抚祭告北岳、北镇、东岳、东镇、东海。
嘉靖八年春,帝谕礼部:“去冬少雪,今当东作,雨泽不降,当亲祭南郊社
稷、山川。”尚书方献夫等言:“《周礼·大宗伯》:‘以荒礼哀凶札。’释者
谓:‘君膳不举,驰道不除,祭事不县,皆所以示贬损之意。”又曰:‘国有大
故,则旅上帝及四望。’释者曰:‘故谓凶灾。旅,陈也,陈其祭祀以祷焉,礼
不若祀之备也。’今陛下闵劳万姓,亲出祈祷。礼仪务简约,以答天戒。常朝官
并从,同致省愆祈吁之诚。”随具上仪注。二月,亲祷南郊,山川同日,社稷用
次日,不除道,冠服浅色,群臣同。文五品、武四品以上于大祀门外,馀官于南
天门外,就班陪祀。是秋,帝欲亲祀山川诸神。礼部尚书李时言:“旧例山川等
祭,中夜行礼,先一日出郊斋宿。祭毕,清晨回銮,两日毕事,礼太重。宜比先
农坛例,昧爽行礼。”因具仪以进。制可。祭服用皮弁,迎神、送神各两拜。
十一年,大学士李时等以圣嗣未降,请廷臣诣岳镇名山祝祷。帝欲分遣道士
赍香帛行,令所在守臣行礼,在廷大臣分诣地祇坛祈告。于是礼部尚书夏言言:
“我朝建地祇坛,自岳镇海渎以及远近名山大川,莫不怀柔,即此而祷,正合古
人望衍之义。但辅臣所请,止于岳镇。窃以山川海渎,发祥效灵,与岳镇同功,
况基运、翊圣、神烈、天寿、纯德诸山,又祖宗妥灵之地,祈祷之礼,皆不可缺。”
遂命大臣诣坛分祀。
○神祇坛
洪武二年,从礼部尚书崔亮言,建天下神祇坛于圆丘壝外之东,及方丘壝外
之西。郊祀前期,帝躬诣坛,设神位,西向,以酒脯祭告。郊之日,俟分献从祀
将毕,就坛以祭。后定遣官预告。又建山川坛于正阳门外天地坛西,合祀诸神。
凡设坛十有九,太岁、春夏秋冬四季月将为第一,次风云雷雨,次五岳,次五镇,
次四海,次四渎,次京都钟山,次江东,次江西,次湖广,次淮东、淮西,次浙
东、浙西、福建,次广东、广西、海南、海北,次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次
北平、陕西,次左江、右江,次安南、高丽、占城诸国山川,次京都城隍,次六
纛大神、旗纛大将、五方旗神、战船、金鼓、铳炮、弓弩、飞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