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元曲三百首-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尾'没道理,没道理;忒下的,忒下的。恰才说来的话君专记:一口气不违借与了你。

'一'般涉调:元曲中常用的十二宫调之一。耍孩儿是它的曲牌。

'二'蒲梢骑:古代的良马名。《史记·乐书》:“后伐大宛,得千里马,马名蒲梢。”

'三'气命儿般:性命儿似的。

'四'逐宵:每夜,夜夜。

'五'设设:形容懒洋洋的样子。

'六'颓人:骂人语,犹言“鸟人”“鸟汉”。

'七'尻(kao)包儿:指骑马人的屁股。款款:慢慢地。

'八'休使粗毡屈:不要让粗毡儿折迭起来。

'九'三山骨:指马股上的骨髂。

'十'云长赤兔,翼德乌骓:三国时,关羽(字云长)所乘之马叫赤兔追风马。张飞(字翼德)的坐骑叫乌骓。

'十一'“渲时”句:替马洗刷时不要让冷木浸着它的生殖器。渲,洗刷:颓,雄性生殖器。

'十二'忒(tui)寒碎:过分地寒酸和琐碎。忒,方言,太,过于。

'十三'颩(diao)著:戳击着。

'十四'“鞍心”二句:“马户”乃“驴”的拆字,“刷子去刀”乃“吊”字。“驴吊”是骂人的话。

'十五'好去:犹今言“好走”。句意:“说一声好走你去吧!”

'十六'忒下的:(我)太下得狠心。刻划马主吝啬的心态。(此处有误,梦远注:下;南方方言,元杂剧里常见。此处作“下作”解。)



姚 燧 中吕·醉高歌·感怀

十年燕月歌声,几点吴霜鬓影'二'。西风吹起鲈鱼兴'三',已在桑榆暮景'四'。

十年书剑长吁'五',一曲琵琶暗许'六'。月明江上别湓浦'七',愁听兰舟夜雨。

'一'醉高歌:一名最高楼。

'二'“十年燕月”二句:这是作者对自己大半生宦场生涯的概括。“燕月歌声”指在大都(今北京)任翰林学士期间一段清闲高雅的生活(北京为古燕国地)。“吴霜鬓影”指出任江东廉访使的一段生活,江东(今江苏一带)为古吴国地,此时作者已渐近晚年,所以他说自己的双鬓已渐渐被吴霜染白了。

'三'“西风”句:意谓自己已有弃官还乡的想法。晋代吴地人张翰到洛阳做官,有一天刮起了秋风,他忽然想起了菰菜、莼羹、鲈鱼脍等家乡味,于是立即备车回家(见《晋书·张翰传》。)

'四'桑榆暮景:落日余辉返照在桑榆树梢上,比喻人的一生已到晚年。

'五'“十年书剑”句:想起十年来的宦游生活,不禁感慨万端。书剑,携书带剑,指在外宦游。长吁,长叹。

'六'一曲琵琶暗许:白居易贬官到江州,一次去江边送客,碰到一位琵琶女。听了她绝妙的演奏以后,很有感慨,于是写了一首《琵琶行》送给她,中有“同是天涯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之句。许,称许,称赞。

'七'湓(pen):浦:在今江西九江市西湓水入江处,白居易《琵琶行》诗序中称为“湓浦口”。



姚 燧 中吕·满庭芳

天风海涛,昔人曾此,酒圣诗豪'一'。我到此闲登眺,日远天高'二'。山接水茫茫渺渺'三',水连天隐隐迢迢'四'。供吟笑。功名事了,不待老僧招。

'一'酒圣:酒中的圣贤。此指刘伶之属,伶字伯伦,“竹林七贤”之一。性嗜酒,曾作《酒德颂》,对封建礼教采取蔑视的态度。诗豪:诗中的英豪。《唐书·刘禹锡传》:“(禹锡)素善诗,晚节尤精。与白居易酬复颇多,居易以诗名者,尝推为诗豪。”辛弃疾《念奴娇·双陆和陈和仁韵》:“少年横槊,酒圣诗豪余事。”

'二'日远天高:双关语,既是写登临所见,又是写仕途难通。

'三'茫茫渺渺:形容山水相连,辽阔无边的样子。

'四'隐隐迢迢:形容水天相接,看不清晰、望不到边的样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姚 燧 中吕·阳春曲

笔底风月时时过'一',眼底儿曹渐渐多'二'。有人问我事如何。人海阔'三',无日不风波'四'。

'一'笔底风月:笔头描绘的清风明月,指用文艺形式所描摹的美好景色。

'二'儿曹:儿女们,这里指晚一辈的青年。

'三'人海:比喻人类社会。

'四'风波:这里用来比喻人事的纠纷和仕途的艰险。白居易《除夜寄微之》:“家山泉石寻常忆,世路风波仔细谙。”



姚 燧 越调·凭栏人

马上墙头瞥见他'一',眼角眉尖拖逗他'二'。论文章他爱咱,睹妖娆咱爱他'三'。

'一'马上墙头:白居易《井底引银瓶》:“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后来白朴根据诗意,写了墙头马上杂,演李千金与裴少俊越墙相恋、私自结合的故事。苏轼《蝶恋花》:“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此句融和上述诗文意境而言。

'二'“眼角”句:眼角眉尖,是最传情之手。道诗人常用眉和眼来表示一种柔情眉态。拖逗,同“迤逗”,勾引的意思。

'三'妖娆:形容一种媚态。李清照《庆清朝慢》:“妖娆艳态,妒风笑月。”



姚 燧 越调·凭栏人·寄征衣

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难上难'二'。

'一'征衣:旅游在外者的衣服。

'二'妾:旧时妇女的谦称。



贯云石 双调·水仙子·田家

绿阴茅屋两三间,院后溪流门外山。山桃野杏开无限,怕春光虚过眼,得浮生半日清闲'二'。邀邻翁为伴,使家僮过盏'三'直吃的老瓦盆干。

满林红叶乱翩翩,醉尽秋霜锦树残'四'苍苔静拂题诗看。酒微温石鼎寒'五',瓦杯深洗尽愁烦,衣宽解,事不关'六',直吃得老瓦盆干。

'一'虽题为“田家”,并非歌咏一般田家的生活,实乃作者自己归隐田园后的情趣。

'二'浮生:虚浮不定之生活。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三'过盏:传递酒杯(给邻翁)。

'四'“醉尽秋霜”句:红叶满林,已经凋残了。

'五'“酒微温”句:酒微温石炉还没有热。因石鼎(石炉)壁厚热得慢。

'六'事不关:世间的事不去管它。



贯云石 正宫·塞鸿秋·代人作

战西风几点宾鸿至,'一'感起我南朝千古伤心事'二'。展花长笺欲写几句知心事'三',空教我停霜毫半晌无才思'五'。往常得兴时,一扫无瑕疵'五'。今日个病厌厌刚写写下两个相思字'六'。

'一'宾鸿:鸿,候鸟,每秋到南方来越冬。《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鸿雁来宾。”故称“宾鸿”。

'二'南朝:指宋、齐、梁、陈四朝,它们都是建都在南方的建康(今南京市)。吴激《人月圆》:“南朝千古伤心事,还唱后庭花。”

'三'花笺:精致华美的信笺。徐陵《玉台新咏序》:“五色花笺,河北胶东之纸。”

'四'霜毫:白兔毛做的毛。

'五'一扫无瑕疵:一挥而就,没有毛病。瑕疵:玉器上的斑点,这里指诗文中的小毛病。

'六'病厌厌:病得精神萎靡不振的样子。《世说新语·品藻》:“曹蜍、李志虽现在,厌厌如九泉下人。”



贯云石 南吕·金字经

蛾眉能自惜'一',别离泪似倾,休唱阳关第四声'二'。情,夜深愁寤醒。人孤零,萧萧月三更'三'。

泪贱描金袖'四',不知心为谁。芳草萋萋人未归'五'。期,一春鱼雁稀'六'。人憔悴,愁堆八字眉'七'。

'一'能:只、徒。惜:哀伤、苦闷。

'二'“休唱”句:这是用白居易《对酒》:“相逢切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的诗句。

'三'“萧萧”句:言三更的月疏淡轻盈。萧萧,形容月色的轻柔疏淡。

'四'描金袖:用金丝绣上花纹的衣袖。

'五'萋萋:草茂盛的样子。《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六'鱼雁:代指书信。秦观《鹧鸪天》:“一春鱼雁无消息。”

'七'八字眉:眉毛象“八”字形。



贯云石 中吕·红绣鞋

挨着靠着云窗同坐,看着笑着月枕双歌'一'。听着数着愁着怕着早四更过'二'。四更过情未足,情未足夜如梭'三'。天那!更闰一更妨甚么。'四'

'一'月枕:形如月牙的枕头。

'二'听着数着愁着怕着:听谯鼓,数更声,愁天明,怕分离。

'三'夜如梭:比喻光阴飞快地过去。

'四'闰:指延长(的愿望)。



贯云石 越调·凭栏人·题情

花债萦牵酒病魔'一',谁唱相思肠断歌'二'?旧愁没奈何,更添新恨多。

情泪新痕压旧痕'三',心事相关谁共论'四'?黄昏深闭门'五',被儿独自温。

'一'花债:古人以好花比美人。故谓游冶生活为“寻花问柳”,“沾草惹花”,“花债”即相思债。酒魔:酷爱饮酒,象着了魔一样。

'二'相思肠断歌:有关男女相爱的情歌、夫妻相别的离歌之类。

'三'“情泪”句:极言相思之深。《西厢记》四本三折:“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重重迭迭的泪。”

'四'心事相关:彼此的内心活动是相通的。

'五'黄昏深闭门:李重元《忆王孙》:“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贯云石 双调·蟾宫曲·送春

问东君何处天涯'一'。落日啼鹃,流水桃花。淡淡遥山,萋萋芳草,隐隐残霞。随柳絮吹归那答,趁游丝惹在谁家'二'。倦理琵琶'三',人倚秋千'四',月照窗纱。

'一'“问东君”句:问春之神到遥远的何处去了。东君,春之神。

'二'“随柳紫”二句:这是化用秦观《望海潮》“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的意境。

'三'琵琶:我国民族乐器。

'四'秋千:我国古代贵族妇女的体育游戏。相传春秋时齐桓公由北方的山戎所传入。



贯云石 双调·清江引·惜别

玉人泣别声渐杳'一',无语伤怀抱。寂寞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