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母,族老又是隔房,侄女可柔的家世污点,又有谁能说嘴嫌弃?!
然而,她如此用心良苦,侄女儿却偏偏不领情!她真不明白,柳东行就有这么好么?引得侄女儿为他神魂颠倒,不过就是待人和气些,才学好些罢了,其实有眼无珠得很!柳东行虽比不得这个堂弟身世显赫,但只要分了家,小两口有屋有地,他又是个有能力的,侄女儿自有享福的时候!
段氏再看一眼侄女儿,听着她问来问去,都是跟柳东宁有关的问题,心里就发凉。她再用心,也经不起侄女儿一再糟蹋呀!难道她在这个亲姑姑会害了她么?!为什么她一再跟她对着干?!
段氏一时心酸,喘了几口气,方才冷静下来。
文娴有些担心地走过来问:“太太没事吧?可是为了七弟的事忙了一宿,累着了?”段氏神情缓和下来,微笑道:“我没事。”再看向柳东行,发现他神色有些不大好,不知是不是嫌弃可柔烦了,她心道不妙,觉得还是把人笼络好才行,不管做亲成不成功,至少不能得罪了人。
于是她便再次微笑着开口:“行哥儿,我听说世子爷准备要走了,那罗校尉是不是也要跟着走?这回罗校尉对我们顾氏一族有大恩,却连累他受罚了,世子如今可还在生气?”
柳东行正在盘算着要找个什么借口尽快走人呢,没有长辈在,他就直接向文怡的祖母提亲事也行,结果冷不防听到段氏的问话,便眯了眯眼,提起十二分警惕:“我连着两天都待在安弟院里,并不知道罗校尉的事,只是方才我的丫头曾来捎过信,说是罗校尉奉了世子之命,回京向王府报平安,想来世子已经消气了。”
“这就好。”段氏仍是一脸亲切的笑,“说来都是因为我们顾家之故,才累得罗校尉如此。希望他回去后不会受罚吧。回头我让我们老爷给京里大老爷写封信,请他帮一帮也好。”眼珠子一转,又笑了,“说起来,行哥儿年纪也不小了,身上也没个功名,听说姑太太一心想着让你多读几年书,再考虑科举之事,对不对?姑太太真是的,其实行哥儿你武艺这样好,又何必死心眼地盯着科举呢?让我们大老爷想法子,找相熟的卫所长官打声招呼,给你补个军职,岂不是在科举这条路上苦熬强?”
柳东行笑了笑,却没有心动的意思:“多谢二太太好意了,只是……东行已经有了打算,科举毕竟是正道,以恩荫补缺,滑要叫人小看,更何况我连恩荫都算不上?!”
段氏有些不死心:“那去考武举也是一样的,就是考的弓马兵器和策论麻烦些。你对我们顾家有大恩,大老爷想必也乐意帮你一把。他就在礼部任职,在兵部也有熟人,一个武进士罢了,对他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
柳东行心里越发警惕了。他不相信段氏是真心要“报答”他。他救顾家人已经是两天前的事,可这两天里,并不见顾家长房对他有多感激,不过是言语间和气些,但为了文安,仍是半强迫地“请”他留下来相伴,根本不在意他是否需要休息。柳东行眯起双眼,似笑非笑地低下了头。他已经跟傅承远谈过了,对于未来,也有了打算,不过是看在文怡的面上,不好跟顾家翻脸罢了,但如果这顾家的女人以为他是个好欺负的,就蹬鼻子上脸,他可不会手下留情!
于是他笑道:“这倒是件好事,正正好呢!”见段氏露出喜悦之色,便继续道,“安弟才跟我说,经此一劫,方才知道自己从前只是井底之蛙,打算要随我好好练武,混出个样子来呢!二太太既有此意,不如帮忙向顾大老爷进言,请他给安弟请一位好师傅,以备今秋武举如何?安弟正愁家中长辈无人替他谋划,有二太太在,何愁事情不成?安弟一定会喜出望外的。我回头就告诉他去!”然后不等段氏说话,便装作看作看外头天色的模样,急道:“时间不早了,我得先去给十五太太母子看诊。东行这就失陪了!”然后行了一礼,起身时深深看了文怡一眼,然后面带笑容地转身走了。
段氏急忙叫住他,却始终留不下他的脚步。一想到他要是把这些话告诉文安,让婆婆知道,还不知道她会怎么看自己呢!她脸色发青,神色变幻,过了一会儿,方才反应过来,见文娴文娟文怡与可柔都在看自己,便干笑一声,勉强道:“小七哪里耐得往这个?倒是行哥儿,真可以试着走一走武举的路。有大老爷在,他的前程不是问题。他待我们顾家有救命大恩,原也是应该的。从今往后,两家情谊就更深了。”她大有深意地看了侄女儿一眼,“行哥儿有本事,日后必有大出息呢!”
可柔往后缩了缩,扭开头去。
文怡心里发沉。柳东行若是真的接受了长房的帮助,自然会前程似锦,可也意味着,他从此就不好推却长房的要求了!,而二伯母的意思,却分明是想将可柔许给柳东行。她应该知道柳家与六房正在议亲吧?那她提这件事,又是什么意思?!
正纠结间,忽然从前院方向传来一阵喧哗,有许多人往内院跑,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段氏忙叫人去问:“慌什么?像个什么样子?!”不一会儿,便有婆子面带惊惶地前来禀道:“二太太,是族里的几位老爷来了,说要质问六小姐的事呢!还要二老爷为十五老爷的死给个说法!”
众人蓦然一惊。
第八十七章一个耳光
段氏深深吸了口气,紧盯着那婆子:“给我说清楚!六小姐的事倒罢了,只要澄清传言就是,十五老爷的死,又与二老爷什么相干?!”
那婆子惶惶地道:“小的不知,只知道八房和九房的几位老爷在前头拉着二老爷不放,说是因为长房处事不力,才累得各房族人遭劫,十五老爷惨死的。如今十五老爷尸骨未寒,长房不但包庇祸首,还连十五老爷的后事都不过问一声,实在是无情无义,不配做一族之长。”
段氏几乎咬碎一口银牙:“这话又是胡说了,大老爷才是一族之长,如今在京城呢,他们寻二老爷晦气作甚?!我们长房又几时包庇祸首了?!那匪首不是早就叫傅游击给押走了么?!”
那婆子缩了缩脖子,声音也缩小了许多:“他们说的是……是东平王世子……说若不是世子在顾庄,也不会招来匪徒,而且匪徒来时,世子不肯派人相助,才致使匪徒猖獗……还有……十七老爷还说……那些匪徒是六小姐和七少爷引来的……”
“胡说!”段氏厉喝一声,脸色却越想越难看。文慧倒罢了。文安是不能出事的,长房的族长之位也不能有失,这跟之前大伯写信来提到着迟早能拿回来,而且拿回来后,落到谁的手上,还有可以活动的余地。但若是因为犯了大错而被族人赶下族长之位,长房日后就休想再夺回大权了!
但此时此刻最要紧的,是自己的丈夫决不能成为长房的替罪羊!
她脸色青白地对文娴道:“带你妹妹们回屋去,我要去见你们祖母!”说罢甩了帕子就要走。文娴却担心地叫住她:“母亲,父亲在外头……真不要紧么?!万一诸位叔伯一时激动……”段氏咬了咬牙:“你那些叔叔伯伯还不至于吃了他!只是兹事体大,需得请老太太出面才行!”作为顾氏全族身份最高的老诰命,又是长嫂,于老夫人的威望应该能将这场风波压下去吧?
段氏走了,文娴遵照继母之命,将文娟文怡可柔等人带到她的院子去奉茶。众人都有些心不在焉的模样,文娟小声跟姐姐议论着叔伯们会怎么处置文慧,可柔闷声不说话,两只眼睛却滴溜溜地打着转,一时喜一时忧,连手中的帕子被扯得不成样子了,也没发觉。
文怡落在最后,暗暗沉思。八房和九房的叔伯们应该就是在方才自己路过时听到的那一番争吵之后来的。此次匪劫中,各房都有损伤,又以九房情形最为凄惨,而九房本家被烧,财物尽付,九房的旁支自然也会受损,更别说十七叔还是十五叔亲弟,偏支中还有上两代分家出来的后人,若连八房的人也算进去,人数相当不少,全都扭成一股要求长房给说法,便是以长房的官位权势,也未必能压下去。
但是这场争执,除了给九房带来些钱财贴补外,却未必能有什么实际结果。长房处事不力是真,但在自家祖母提出警告,而二房四伯父也大力呼吁族人小心防御外敌来袭之后,一再于夜间防御之事上行事疏忽的,不仅仅是长房,四房、五房、六房、七房……连偏支中也有不少人是明知故犯的。所谓法不责众,长房怎会甘心一这担下这个罪责?最终只会不了了之。再有世子之事,不论九房遇袭,是否有世子不肯派人相助这个缘故在,那终究是亲王世子,不是顾家一个地方望族能处置的,甚至连告官也没处告去!包庇的说法,罪魁祸首却是四房和五房,长房的罪责又轻了一层。
而文慧、丈安姐弟俩在此次匪劫中,也不过是行事鲁莽.说是他们将贼人引来,又有几个证人能证明呢?长房自然也是不会承认的。
倒是文慧声名受损,若是族人们存心要我十个出气,长房的人又能恨得下心.指不定便要打她的主意了。
由此可见,事情的最后,最坏的结果,是长房舍弃一个女儿以挽救顾氏名声,再有一个儿子沉寂下去,但只要族长大权在手,大伯父在京城仍旧当着他的高官,长房在顾庄就不可能失势!而九房得些银两产业作为补偿,其他各房族人也分得些好处.却已经得罪了长房,往后子弟进学、入仕,都休想能得列长房的援助。虽说多年来,族人中都少有人以在科举路上闯出个名堂来,但朝中有人无人,还是不同的。
文怡有些黯然.她虽然重生了一回,但许多事都发生了变化.她也拿不难,文慧是否会出事。她倒不是为文慧不平,只是如果长房真的折损了儿女,恐怕就要视族中各房为死仇了。这样闹到最后,整个顾氏一族都是输家……正行走间,前方忽然发生一件骚动,似乎有什么人正往她们这边来,却有许多人拦着,吵吵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