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官迎潞王入,是为废帝,遂相之。废帝即位,愍帝犹在卫州,后三日,愍帝始遇
弑崩。已而废帝出道为同州节度使,逾年,拜司空。晋灭唐,道又事晋,晋高祖
拜道守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司徒,兼侍中,封鲁国公。高祖崩,道相出
帝,加太尉,封燕国公,罢为匡国军节度使,徙镇威胜。契丹灭晋,道又事契丹,
朝耶律德光于京师。德光责道事晋无状,道不能对。又问曰:“何以来朝?”对
曰:“无城无兵,安敢不来。”德光诮之曰:“尔是何等老子?”对曰:“无才
无德痴顽老子。”德光喜,以道为太傅。德光北归,从至常山。汉高祖立,乃归
汉,以太师奉朝请。周灭汉,道又事周,周太祖拜道太师,兼中书令。道少能矫
行以取称于世,及为大臣,尤务持重以镇物,事四姓十君,益以旧德自处。然当
世之士无贤愚皆仰道为元老,而喜为之称誉。
耶律德光尝问道曰:“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道为俳语以对曰:“此时佛出
救不得,惟皇帝救得。”人皆以谓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道一言之善也。周
兵反,犯京师,隐帝已崩,太祖谓汉大臣必行推戴,及见道,道殊无意。太祖素
拜道,因不得已拜之,道受之如平时,太祖意少沮,知汉未可代,遂阳立湘阴公
赟为汉嗣,遣道迎赟于徐州。赟未至,太祖将兵北至澶州,拥兵而反,遂代汉。
议者谓道能沮太祖之谋而缓之,终不以晋、汉之亡责道也。然道视丧君亡国亦未
尝以屑意。
当是时,天下大乱,戎夷交侵,生民之命,急于倒悬,道方自号“长乐老”,
著书数百言,陈己更事四姓及契丹所得阶勋官爵以为荣。自谓:“孝于家,忠于
国,为子、为弟、为人臣、为师长、为夫、为父,有子、有孙。时开一卷,时饮
一杯,食味、别声、被色,老安于当代,老而自乐,何乐如之?”盖其自述如此。
道前事九君,未尝谏诤。世宗初即位,刘旻攻上党,世宗曰:“刘旻少我,
谓我新立而国有大丧,必不能出兵以战。且善用兵者出其不意,吾当自将击之。”
道乃切谏,以为不可。世宗曰:“吾见唐太宗平定天下,敌无大小皆亲征。”道
曰:“陛下未可比唐太宗。”世宗曰:“刘旻乌合之众,若遇我师,如山压卵。”
道曰:“陛下作得山定否?”世宗怒,起去,卒自将击旻,果败旻于高平。世宗
取淮南,定三关,威武之振自高平始。其击旻也,鄙道不以从行,以为太祖山陵
使。葬毕而道卒,年七十三,谥曰文懿,追封瀛王。道既卒,时人皆共称叹,以
谓与孔子同寿,其喜为之称誉盖如此。道有子吉。
○李琪(兄掞)
李琪,字台秀,河西敦煌人也。其兄珽,唐末举进士及第,为监察御史。丁
内艰,贫无以葬,乞食而后葬。珽饥卧庐中,闻者哀怜之。服除,还拜御史。荆
南成汭辟掌书记。吴兵围杜洪,梁太祖遣汭与马殷等救洪。汭以大舟载兵数万,
珽为汭谋曰:“今一舟容甲士千人,糗粮倍之,缓急不可动,若为敌人縻之,则
武陵、武安必为公之后患。不若以劲兵屯巴陵,壁不与战,吴兵粮尽,则围解矣。”
汭不听,汭果败,溺死。赵匡凝镇襄阳,又辟掌书记。太祖破匡凝,得珽,喜曰:
“此真书记也。”太祖即位,除考功员外郎、知制诰。珽度太祖不欲先用故吏,
固辞不拜,出知曹州。曹州素剧难理,前刺史十馀辈,皆坐废,珽至,以治闻。
迁兵部郎中、崇政院直学士。许州冯行袭病,行袭有牙兵二千,皆故蔡卒,太祖
惧为变。行袭为人严酷,从事魏峻切谏,行袭怒,诬以赃下狱,欲诛之。乃遣珽
代行袭为留后。珽至许州,止传舍,慰其将吏,行袭病甚,欲使人代受诏,珽曰:
“东首加朝服,礼也。”乃即卧内见行袭,道太祖语,行袭感泣,解印以授珽。
珽乃理峻冤,立出之,还报太祖,太祖喜曰:“珽果办吾事。”会岁饥,盗劫汴、
宋间,曹州尤甚,太祖复遣珽治之。珽至索贼,得大校张彦珂、珽甥李郊等,及
牙兵百馀人,悉诛之。召拜左谏议大夫。太祖幸河北,至内黄,顾珽曰:“何谓
内黄?”珽曰:“河南有外黄、下黄,故此名内黄。”太祖曰:“外黄、下黄何
在?”珽曰:“秦有外黄都尉,今在雍丘;下黄为北齐所废,今在陈留。”太祖
平生不爱儒者,闻珽语大喜。友珪立,除右散骑常侍,侍讲。袁象先讨贼,珽为
乱兵所杀。
琪少举进士、博学宏辞,累迁殿中侍御史,与其兄珽皆以文章知名。唐亡,
事梁太祖为翰林学士。梁兵征伐四方,所下诏书,皆琪所为,下笔辄得太祖意。
末帝时,为御史中丞、尚书左丞,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萧顷同为宰相。顷性
畏慎周密,琪倜傥负气,不拘小节,二人多所异同。琪内结赵岩、张汉杰等为助,
以故顷言多沮。顷尝掎摭其过。琪所私吏当得试官,琪改试为守,为顷所发,末
帝大怒,欲窜逐之,而岩等救解,乃得罢为太子少保。
唐庄宗灭梁,得琪,欲以为相,而梁之旧臣多嫉忌之,乃以为太常卿。迁吏
部尚书。同光三年秋,天下大水,京师乏食尤甚,庄宗以朱书御札诏百僚上封事。
琪上书数千言,其说漫然无足取,而庄宗独称重之,遂以为国计使。方欲以为相,
而庄宗崩。明宗入洛阳,群臣劝进,有司具仪,用柩前即位故事。霍彦威、孔循
等请改国号,绝土德。明宗武君,不晓其说,问何谓改号,对曰:“庄宗受唐锡
姓为宗属,继昭宗以立,而号国曰唐。今唐天命已绝,宜改号以自新。”明宗疑
之,下其事群臣,群臣依违不决。琪议曰:“殿下宗室之贤,立功三世,今兴兵
向阙,以赴难为名,而欲更易统号,使先帝便为路人,则茕然梓宫,何所依往!”
明宗以为然,乃发丧成服,而后即位。以琪为御史中丞。
自唐末丧乱,朝廷之礼坏,天子未尝视朝,而入阁之制亦废。常参之官日至
正衙者,传闻不坐即退,独大臣奏事,日一见便殿,而侍从内诸司,日再朝而已。
明宗初即位,乃诏群臣,五日一随宰相入见内殿,谓之起居。琪以谓非唐故事,
请罢五日起居,而复朔望入阁。明宗曰:“五日起居,吾思所以数见群臣也,不
可罢。而朔望入阁可复。”然唐故事,天子日御殿见群臣,曰常参;朔望荐食诸
陵寝,有思慕之心,不能临前殿,则御便殿见群臣,曰入阁。宣政,前殿也,谓
之衙,衙有仗。紫宸,便殿也,谓之阁。其不御前殿而御紫宸也,乃自正衙唤仗,
由阁门而入,百官俟朝于衙者,因随以入见,故谓之入阁。然衙,朝也,其礼尊;
阁,宴见也,其事杀。自乾符已后,因乱礼阙,天子不能日见群臣而见朔望,故
正衙常日废仗,而朔望入阁有仗,其后习见,遂以入阁为重。至出御前殿,犹谓
之入阁,其后亦废,至是而复。然有司不能讲正其事。凡群臣五日一入见中兴殿,
便殿也,此入阁之遗制,而谓之起居,朔望一出御文明殿,前殿也,反谓之入阁,
琪皆不能正也。琪又建言:“入閤有待制、次对官论事,而内殿起居,一见而退,
欲有言者,无由自陈,非所以数见群臣之意也。”明宗乃诏起居日有言事者,许
出行自陈。又诏百官以次转对。
是时,枢密使安重诲专权用事,重诲前驱过御史台门,殿直马延误冲之,重
诲即台门斩延而后奏。琪为中丞,畏重诲不敢弹纠,又惧谏官论列,乃托宰相任
圜先白重诲而后纠,然犹依违不敢正言其事。豆卢革等罢相,住圜议欲以琪为相,
而孔循、郑珏沮之,乃止。迁尚书右仆射。琪以状申中书,言《开元礼》“仆射
上事日,中书、门下率百官送上。”中书下太常,礼院言无送上之文,而琪已落
新授,复举上仪,皆不可。
明宗讨王都,已破定州,自汴还洛,琪当率百官至上东门,而请至偃师奉迎。
其奏章言“败契丹之凶党,破真定之逆城”,坐误以定州为真定,罚俸一月。霍
彦威卒,诏琪撰神道碑文。彦威故梁将,而琪故梁相也,叙彦威在梁事不曰伪,
为冯道所驳。
琪为人重然诺,喜称人善。少以文章知名,亦以此自负。既贵,乃刻牙版为
金字曰“前乡贡进士李琪”,常置之坐侧。为人少持重,不知进退,故数为当时
所沮。以太子太傅致仕,卒,年六十。
○郑珏
郑珏,唐宰相綮之诸孙也。其父徽,为河南尹张全义判官。珏少依全义居河
南,举进士数不中,全义以珏属有司,乃得及第。昭宗时,为监察御史。梁太祖
即位,拜左补阙。梁诸大臣以全义故数荐之,累拜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奉旨。末
帝时,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唐庄宗自郓州入汴,末帝闻唐兵且至,惶恐不知所为,与李振、敬翔等相持
恸哭,因召珏问计安出,珏曰:“臣有一策,不知陛下能行否?”末帝问其策如
何,珏曰:“愿得陛下传国宝驰入唐军,以缓其行,而待救兵之至。”帝曰:
“事急矣,宝固不足惜,顾卿之行,能了事否?”珏俯首徐思曰:“但恐不易了。”
于是左右皆大笑。庄宗入汴,珏率百官迎谒道左。贬莱州司户参军,量移曹州司
马。张全义为言于郭崇韬,复召为太子宾客。明宗即位,欲用任圜为相,而安重
诲以圜新进,不欲独相之,以问枢密使孔循。循尝事梁,与珏善,因言珏故梁相,
性谨慎而长者,乃拜珏平章事。
明宗幸汴州,六军家属自洛迁汴,而明宗又欲幸邺都,军士愁怨,大臣颇以
为言。明宗不省,上下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