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由是自己的意志指挥自己的行动。个人自由是以个人自己的意志指挥个人自己的行动。团体自由是以团体自己的意志指挥团体自己的行动。自由这个名词是含有自主、自决、自动、自得种种意义,扩而大之,是要各得其所。
《一个教师与家长的答复——出头处要自由》1931年12月
《陶行知文集》325页
中国已到了生死关头,我们要认识只有民族解放的实际行动才是救国的教育。为读书而读书,为教书而教书。乃是亡国的教育。
《中国大众教育问题》1936年
1943年4月《行知教育论文选集》
《陶行知文集》第535页
放荡不是自由:因为放荡的人是做了私欲嗜好的奴隶而不能自拔。一个人若做了私欲嗜好的奴隶便失掉自由。青年入荡固然不能成人;成人放荡也只算是成年,不能算是成人。成年人、青年、小孩子都该在一个道德标准下生活。双层标准,三层标准只是恕道不足的结果。青年不可以假借自由之美名去过放荡的生活;教师家长也不可假借放荡之罪名去剥削青年小孩子生长所必需之自由。
《一个教师与家长的答复——出头处要自由》1931年12月
《陶行知文集》第325页
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凡人生之态度、习惯、倾向,皆可在幼稚时代立一适当基础。
《中华教育改进社创设试验乡村幼稚园》
1926年10月《新教育评论》2卷19期
《陶行知文集》第111页
育才十二要
一、要诚实无欺;二、要谦和有礼;三、要自觉纪律;四、要手脑并用;五、要整洁卫生;六、要正确敏捷;七、要力求进步;八、要负责做事;九、要自助助人;十、要勇于办公;十一、要坚韧沉着;十二、要有始有终。
《育才十二要》
《育才学校》1951年4月
《陶行知文集》第681页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所以我在不久以前,就提出“人格防”来,要我们大家“建筑人格长城”。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
《每天四问》
《育才学校》1951年4月
《陶行知文集》第723页
私德不讲究的人,每每就是成为妨害公德的人,所以一个人私德更是要紧,私德更是公德的要本,私德最重要的是“廉洁”。一切坏心术坏行为,都由不廉洁而起。所以我在讲“建筑人格长城”的时候,提到了杨震的“四知”,甘地的漏夜“还金”,华盛顿的勇敢承认错误,和冯焕章先生所讲的平老静“还金镯”的故事,这些,都是我们大家私德上的好榜样。我们每一个都可以效法这些榜样,把自己的私德建立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
《每天四问》
1951年4月《育才学校》
《陶行知文集》第724页
今天多做一分学问,多养一份元气,将来就能为国家多做一分事业,多尽一分责任。你说等到年纪长大点也要服务社会,这是很好的志尚。社会的范围很不一定,大而言之就是天下;小一点就是国家;再小就是一省,一县,一村;再小就是我们自己的家庭。大凡服务社会,要“远处着眼,近处着手”。学生在学习服务社会的时候,就可以从自己的家里学起,做起。
《预备钢头碰铁钉》
1929年《行知书信》
《陶行知全集》等5卷第67页
社会大学,无论有形的无形的,要有一个共同的大学之道。孔子的大学之道是,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现在时代不了,我们提议修改几个字,成为:
“大学之道:在胆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
《社会大学运动》1946年
《陶行知教育论文选辑》1947年
《陶行知文集》第805页
我提出五项修养:一为博爱而学习,二为独立而学习,三为民主而学习,四为和平而学习,五为科学创造而学习。
《最后一封信》1935年7月16日
1946年7月27日《国民公报》
《陶行知文集》第825页
民主也不是绝对的自由。民主有民主的纪律,与专政纪律不同。专制纪律是盲从。民主纪律是自觉的集体的,不但要人服从纪律,还要人懂得为什么。
《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
1945年5月《战时教育》
《陶行知文集》第786页
平时要以“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达者不恋”的精神培养学生和我们自己。有事则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美人不能动”相勉励。
《最后一封信》1935年7月16日
1946年7月27日《国民公报》
《陶行知文集》第824页
教师的任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1946年
1947年3月《陶行知教育论文选辑》
《陶行知文集》第821页
三、德育方法
在这共和的学校当中,无论何人都不应该取那武断的,强迫的,命令的,独行的态度。我们叫人做事的时候,不要和他说“你做这件事,你应该这样做”,我们要使得共他明白“为何做这件事,为何这样做”。
《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
1919年10月《新教育》2卷2期
《陶行知文集》第25页
教职员愿意和学生共生活,共甘苦。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我们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师生有了共甘苦的生活,就能渐渐的发生相亲相爱的关系。
《南京安徽公学办学旨趣》
1923年《十年来之安徽中学》
《陶行知文集》第59页
最重要的是教职员和学生共甘苦,共生活共造校风,共守校规。我认为这是改进中学教育和一切学校教育的大关键。
《师生共生活》1913年9月15日
1929年7月《行知书信》
《陶行知文集》第73页
中国家庭教育素主刚柔并济。父亲往往失之过严;母亲往往失之过宽。父母所有的方法是不一致的。虽然有时相成,但流弊未免太大。因为父母所施方法之宽严不同,子女竟至无所适从,不能了解整理之当然。并且方法过严则易失子女之爱心;过宽则易失子女之敬意。
评陈著之《家庭教育》
1925年12月《新教育评论》
《陶行文集》第81页
真正的训育是品格修养之指导。我们要在“事”上去指导学生修养他们的品格。事应当怎样做,学生就应当怎样修养,先生就应当怎样指导。
《南京中等学校训育研究会》
1926年11月《新教育评论》
《陶行知文集》第132页
训育上的第二个不幸的事体就是担任训育人员的消极作用。他们惯用种种方法去找学生错处。学生是犯过的,他们是记过的,他们和学生是两个阶级,在两个世界里活着,他们对于学生的问题困难漠不关心。我们希望今后办训育的人要打破侦探的技术,丢开判官的面具。他们应该与学生共生活,共甘苦,做他们的朋友,帮助学生在积极活动上行走。他们也应当忘记同学互相感化的影响,最好还要运用同学去感化同学——运用朋友去感朋友。
《南京中等学校训育研究会》
1926年11月《新教育评论》
《陶行知文集》第132页
有水分、肥料、空气、阳光、而无虫害,幼苗才能长成大树。园丁的责任在灌溉、施肥、除害虫,而不没收它的自由的空气与阳光,则幼苗自能欣欣向荣了。
《一个教师与家长的答复》1931年12月
1932年《斋夫自由谈》
《陶行知文集》第324页
有些教师不恤使用强迫手段要学生朝着教师指定的路线走,结果是造成师生对垒,变成势不两立。
《中国大众教育问题》1936年
1943年4月《行知教育论文选集》
《陶行知文集》第541页
育才学校主张教训合一,同时育才学校坚决地反对体罚。体罚是权威制度的残余,在时代的意义上说它已成为死去的东西;它非但不足以使儿童改善行为,相反地,它是将儿童挤下黑暗的深渊。育才教师最大的责任便是引起儿童对于纪律自觉地需要,自觉地遵守;引起儿童对于学习自觉地需要,自动地追求。
《育才学校教育纲要草案》
1943年4月《行知教育论文选集》
《陶行知文集》第674页
如果你是一位教师,切莫轻于断定小朋友的品格。
《不知学阿尔》
1931年10月28日…29日《申报·自由谈》
《陶行知论师范教育》第304页
我们对于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都于儿童有害。一是忽视;二是期望太切。忽视则任其象茅草样自生自灭,期望太切不免揠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所以合理的教导是解除儿童痛苦增进儿童幸福之正确路线。我们必须沿这路线进行,才能使儿童脱离苦海进入乐园。
《敲碎儿童的地狱,创造儿童的乐园》
1944年12月16日《时事新报》
《陶行知文集》第759页
育才学校教师与学生基本上是在集体生活上共学,不但是学生受先生的教育,先生也受学生的教育。这里我们要反对两种不正确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领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意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之错误倾向。
《育才学校教育纲要草案》
1943年4月《行知教育论文选集》
《陶行知文集》第676页
四、集体生活
真的集体生活必须有共同目的,共同认识,共同参加,而这共同目的,共同认识和共同参加,不可由单个的团体孤立的建树起来。否则,又会变成孤立的生活,孤立的教育,而不能充分发挥集体的精神。
《育才学校创办旨趣》
1951年4月《育才学校》
《陶行知文集》第666页
育才学校的集体生活必须保持合理、进步与丰富,而欲保持它的合理、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