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乡村师范学校是依据乡村实际生活,造就乡村学校教师,校长,辅导员的地方。
《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答客问》
1928年4月《中国教育改造》
《陶行知文集》第149页
我们乡村师范学校,总目标是:培养乡村人民儿童所敬爱的导师。从总的目标又分为五个目标,如下表:
培养乡村人民儿童所敬爱的导师:
健康的体魄
农人的身手
科学的头脑
艺术的兴味
改造社会的精神
《湘湖教学做讨论会记》1927年
1951年7月《教学做合一讨论集》
《陶行知文集》第216页
有生活力的国民,是要靠着有生活力的教师培养的;有生活力的教师,又是要靠着有生活力的师范学校训练的。
《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
1926年12月《新教育评论》3卷1期
《陶行知文集》第141页
我们爱师范教育;我们更应爱全国的儿童和民族的前途。惟独为全国儿童和民族前途打算的师范教育才能受我们的爱戴。
《师范教育之彻底改革》1927年2月3日
1929年7月《行知书信》
《陶行知文集》第168页
现在的人以为师范生要件件都能。这却不对。高等科和国民科不同,普通科与特殊科又不同。师范学校教育当发展各人的特长,以适合社会上的需要。
《师范教育之新趋势》
原载1921年10月22日《时事新报·学灯》
二、中心学校
中心小学意义有三个:
第一以乡村生活为学校生活的中心;第二以学校为改造社会的中心;第三在这所学校本身已办得成绩了,可以训练师资中心。
《中国乡村教育运动之一斑》
1927年12月《时事新报》
《陶行知文集》第204页
“办中学要多学小学,少学大学”。办师范更应学小学。师范学校的职务是要采取优良小学的办法,训练学生,以广流传。
《天将明之师范学校》
1926年10月《新教育评论》2卷21期
《陶行知文集》第117页
自然社会里的生活产生生活的中心学校;活的中心学校产生活的师范学校;活的师范学校产生活的教师;活的教师产生有生活力的国民。
《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
1926年12月《新教育评论》3卷1期
《陶行知文集》第138页
师范学校的使命,是要运用中心学校之精神及方法去培养师资。他与中心学校的关系也是有机体的,也是要一贯的。中心学校是他的中心而不是他的附属品。中心学校也不应以附属品看待自己。正名定义,附属学校这个各字要不得。
《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
原载1926年12月《新教育评论》3卷1期
《陶行知文集》137页
师范学校的各门功课都有专业的中心目的,大部分都应当与中心学校联串起来。
《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
原载1926年12月《新教育评论》3卷1期
《陶行知文集》第137页
小学乃是师范中心,先须有很好的中心小学,才能有好的师范学校。
《中国乡村教育运动之一斑》
1927年12月《时事新报》
《陶行知文集》第210页
我们主张培养小学教师要在小学里做,小学里学,小学里教。这小学是培养小学教师的中心,也就是师范学校的中心。
《晓庄三岁敬告同志书》
1930年3月《乡村教师》第7期
《陶行知文集》第255页
现今师范教育之传统观念是先理论而后实习,把一件事分作两截,好比早上烧饭晚上请客。除非让客人吃冷饭,便须把饭重新烧过。教学做合一的中心学校就是要把理论与实习合为一炉而冶之。
《晓庄三岁敬告同志书》
1930年3月《乡村教师》第7期
《陶行知文集》第256页
三、办学原则与方法
师范学校,是要运用环境所有所需的事物,归纳于他所要传播的那种学校里面,依据做学教合一原则,实地训练有特殊兴味才干的人,使他们可以按着学生能力的需要,指导学生享受环境之所有并应济环境之所需。
《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
1926年12月《新教育评论》3卷1期
《陶行知文集》第136页
晓庄是从爱里产生出来的,没有爱便没有晓庄。因为他爱人类,所以他爱人类中最多数而最不幸之中华民族;因为他爱中华民族,所以他爱中华民族中最多数而最不幸之农人。……晓庄没有爱便不能奋斗,不能破坏,不能建设,不能创造。
《晓庄三岁敬告同志书》
1930年3月《乡村教师》第7期
《陶行知文集》第254页
如果要找一个人中模范,教一切人都学成和他一样,无异于教桃花、榴花拜荷花做模范。我们当教师的实在需要园丁的智慧。晓庄不但是不要把个个学生造成一模一样,并且也不愿他们出去照样画葫芦。晓庄同志无论到什么地方去,如果只能办成晓庄一样的学校,便算本领没有学到家,便算失败。
《晓庄三岁敬告同志书》
1930年3月《乡村教师》第7期
《陶行知文集》第260页
师范生变了孙悟空,那唐僧谁做去呢?师范生的唐僧是小朋友。师范生应该拜小朋友做师傅,如同孙行者的本领比唐僧大倒要做唐僧的徒弟。
《师范生第一变——变个孙悟空》
1931年4月15日《师范生》月刊创刊号
《陶行知文集》第286页
小朋友是我们的总指导。不愿受小朋友指导的人不配指导小朋友。
《师范生第一变——变个孙悟空》
原载1931年4月15日《师范生》第1期
小孩子是一个再大无比的发明家。
《师范生第一变——变个孙悟空》
原载1931年5月15日《师范生》第2期
倘使您能完全回答小孩子的问题,便取得一百个博士的头衔也不为多。
《师范生第二变——变个小孩子》
原载1931年5月15日《师范生》第2期
乡村师范的职务,是训练小学教师;故他的指导员和普通中学的教师不同,必须明白儿童生活才能胜任。
《介绍一件大事》1928年8月15日
原载1929年亚东图书馆《行知书信》
有许多师范学校,对于毕业生毫不关心。这是最不好的现象。当知毕业是局部的,暂时的,学生固不可从此不学,教员也不当从此不教。所以学校对于毕业生有继续培养的责任。例如,调查、讲演会、巡回等事情,更当注意。
《师范教育之新趋势》
原载1921年10月22日《时事新报·学灯》
乡下教员要做的事,他们就拿来教学生学。凡事会做则乐,不会做则苦。寻常师范生以下乡为苦,多半因为他们不会做乡下教员要做的事。
《天将明之师范学校》
原载1926年10月《新教育评论》2卷21期
我今天要代表乡村儿童向全国乡村小学教师及师范生上一个总请愿:“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
《晓庄试验乡村师范的第一年》1928年3月15日讲
原载1928年5月《教育研究》第4期
小庄晓
晓庄原名小庄,后有老山,改为劳山,寓在功力上劳心之意。
老山功;老山功,
小庄晓:小庄晓;
新时代,咱锄头,
推动了。起来了。
老山功,老山劳,
小庄晓:小庄晓:
伪知识,士阶级,
消灭了。下野了。
1929年12月20日
《陶行知文集》第270页
自立立人歌
一
滴自己的汗,
吃自己的饭
自己的事自己干,
靠人、靠天、靠祖上,
不算是好汉。
二
滴自己的汗,
吃自己的饭,
别人的事我帮忙干,
不救苦来不救难,
可算是好汉?
三
滴大众的汗,
吃大众的饭,
大众的事不肯干,
架子摆成老爷样,
可算是好吧?
四
大众滴了汗,
大众得吃饭,
大众的事大众干,
若想一个人包办,
不算是好汉。
1935年
《陶行知文集》第505页
学校管理
作者:陶行知
一、学校管理
与学生共生活,日久便成为学生的朋友;与校工共生活,日久便成为校工的朋友。大家由相亲而达到相知相爱,自然可以造成和乐的境界。
《晓庄试验乡村师范的第一年》1928年3月15日
原载1928年5月《教育研究》第4期
《陶行知论师范教育》第105页
在这共和的学校当中,无论何人都不应该取那武断的、强迫的、命令的、独行的态度。我们叫人做事的时候,不要和他说:“你做这件事,你应该这样做”,我们要使得他明白“为何做这样事,为何这样做。”
《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
原载1919年10月《新教育》2卷2期
《陶行知论师范教育》第294页
我们倘能把种种问题用大刀阔斧来同时解决岂不痛快!世上做这种梦的人确实不少。无如天下事没有这样容易,我们的精力也很有限,要想把一切问题同时解决,结果必定是一个问题也不能解决。倒不如按着自己的能力,看准一件具体的事,聚精会神的来干他一下。如果我们对于一件事肯得专心继续的努力去干,一定有解决的希望。一个人一个时候在一个地方干一件事是社会改造的不二法门。
《社会改造之出发点》1923年12月
《陶行知文集》第66页
从事社会改造的人要从远处着眼,近处着手。……我以为要在我们自己机关以外服务社会,最好是从我们的最近环境着手,逐渐的推广出去。
《社会改造之出发点》1923年12月
《陶行知文集》第66页
安定教师生活,辅助教师进修,以期收“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之效。
《育才创造年计划大纲》
1951年4月《育才学校》
《陶行知文集》第684页
办学如治国,眼光要远,胸襟要大,否则事情会愈办愈局促。
不能用人的长处,便是自己的短处。我希望你们能用人的长处而又帮助人克服短处。
您(肖生)对人,对四川风俗习惯,还不大明白,似宜以学习的态度来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