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在无隐。后主尝从容谓朝士曰:“姚察达学洽闻,手笔典裁,求之于古,犹难辈
匹,在于今世,足为师范。且访对甚详明,听之使人忘倦。”察每制文笔,敕便索
本,上曰:“我于姚察文章,非唯玩味无已,故是一宗匠。”
徐陵名高一代,每见察制述,尤所推重。尝谓子俭曰:“姚学士德学无前,汝
可师之也。”尚书令江总与察尤笃厚善,每有制作,必先以简察,然后施用。总为
詹事时,尝制登宫城五百字诗,当时副君及徐陵以下诸名贤并同此作。徐公后谓江
曰:“我所和弟五十韵,寄弟集内。”及江编次文章,无复察所和本,述徐此意,
谓察曰:“高才硕学,庶光拙文,今须公所和五百字,用偶徐侯章也。”察谦逊未
付,江曰:“若不得公此制,仆诗亦须弃本,复乖徐公所寄,岂得见令两失。”察
不获已,乃写本付之。为通人推挹,例皆如此。
所著《汉书训纂》三十卷,《说林》十卷,《四聘》、《玉玺》、《建康三钟》
等记各一卷,悉穷该博,并《文集》二十卷,并行于世。察所撰梁、陈史虽未毕功,
隋文帝开皇之时,遣内史舍人虞世基索本,且进上,今在内殿。梁、陈二史本多是
察之所撰,其中序论及纪、传有所阙者,临亡之时,仍以体例诫约子思廉,博访撰
续,思廉泣涕奉行。思廉在陈为衡阳王府法曹参军,转会稽王主簿。入隋,补驻王
府行参军,掌记室,寻除河间郡司法。大业初,内史侍郎虞世基奏思廉踵成梁、陈
二代史,自尔以来,稍就补续。
史臣曰:江总持清标简贵,加润以辞采,及师长六官,雅允朝望。史臣先臣禀
兹令德,光斯百行,可以厉风俗,可以厚人伦。至于九流、《七略》之书,名山石
室之记,汲郡、孔堂之书,玉箱金板之文,莫不穷研旨奥,遍探坎井,故道冠人师,
晋绅以为准的。既历职贵显,国典朝章,古今疑议,后主皆取先臣断决焉。
卷二十八 列传第二十二
◎世祖九王高宗二十九王后主十一子
世祖十三男:沈皇后生废帝、始兴王伯茂,严淑媛生鄱阳王伯山、晋安王伯恭,
潘容华生新安王伯固,刘昭华生衡阳王伯信,王充华生庐陵王伯仁,张修容生江夏
王伯义,韩修华生武陵王伯礼,江贵妃生永阳王伯智,孔贵妃生桂阳王伯谋。其伯
固犯逆别有传。二男早卒,本书无名。
始兴王伯茂,字郁之,世祖第二子也。初,高祖兄始兴昭烈王道谈仕于梁世,
为东宫直阁将军,侯景之乱,领弩手二千援台,于城中中流矢卒。太平二年,追赠
侍中、使持节、都督南兖州诸军事、南兖州刺史,封长城县公,谥曰昭烈。高祖受
禅,重赠骠骑大将军、太傅、扬州牧,改封始兴郡王,邑二千户。王生世祖及高宗。
高宗以梁承圣末迁于关右,至是高祖遥以高宗袭封始兴嗣王,以奉昭烈王祀。永定
三年六月,高祖崩,是月世祖入纂帝位。时高宗在周未还,世祖以本宗乏飨,其年
十月下诏曰:“日者皇基肇建,封树枝戚,朕亲地攸在,特启大邦。弟顼嗣承门祀,
虽土宇开建,荐飨莫由。重以遭家不造,闵凶夙遘,储贰遐隔,轊车未返。猥以
眇身,膺兹景命,式循龟鼎,冰谷载怀。今既入奉大宗,事绝藩裸,始兴国庙蒸尝
无主,瞻言霜露,感寻恸绝。其徙封嗣王顼为安成王,封第二子伯茂为始兴王,以
奉昭烈王祀。赐天下为父后者爵一级。庶申罔极之情,永保山河之祚。”
旧制诸王受封,未加戎号者,不置佐史,于是尚书八座奏曰:“夫增崇徽号,
饰表车服,所以阐彰厥德,下变民望。第二皇子新除始兴王伯茂,体自尊极,神姿
明颖,玉暎觿辰,兰芬绮岁,清晖美誉,日茂月升,道郁平、河,声超衮、植。
皇情追感,圣性天深,以本宗阙绪,纂承藩嗣,虽圭社是膺,而戎章未袭,岂所以
光崇睿哲,宠树皇枝。臣等参议,宜加宁远将军,置佐史。”诏曰“可”。寻除使
持节、都督南琅邪彭城二郡诸军事、彭城太守。天嘉二年,进号宣惠将军、扬州刺
史。
伯茂性聪敏,好学,谦恭下士,又以太子母弟,世祖深爱重之。是时征北军人
于丹徒盗发晋郗昙墓,大获晋右将军王羲之书及诸名贤遗迹。事觉,其书并没县官,
藏于秘府,世祖以伯茂好古,多以赐之,由是伯茂大工草隶,甚得右军之法。三年,
除镇东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东扬州刺史。
废帝即位,时伯茂在都,刘师知等矫诏出高宗也,伯茂劝成之。师知等诛后,
高宗恐伯茂扇动朝廷,光大元年,乃进号中卫将军,令入居禁中,专与废帝游处。
是时四海之望,咸归高宗,伯茂深不平,日夕愤怨,数肆恶言,高宗以其无能,不
以为意。及建安人蒋裕与韩子高等谋反,伯茂并阴豫其事。二年十一月,皇太后令
黜废帝为临海王,其日又下令曰:“伯茂轻薄,爰自弱龄,辜负严训,弥肆凶狡。
常以次居介弟,宜秉国权,不涯年德,逾逞狂躁,图为祸乱,扇动宫闱,要招粗险,
觖望台阁,嗣君丧道,由此乱阶,是诸凶德,咸作谋主。允宜罄彼司甸,刑斯蠙人。
言念皇支,尚怀悲懑,可特降为温麻侯,宜加禁止,别遣就第。不意如此,言增泫
叹。”时六门之外有别馆,以为诸王冠婚之所,名为婚第,至是命伯茂出居之。于
路遇盗,殒于车中,时年十八。
鄱阳王伯山,字静之,世祖第三子也。伟容仪,举止闲雅,喜愠不形于色,世
祖深器之。初高祖时,天下草创,诸王受封仪注多阙,及伯山受封,世祖欲重其事,
天嘉元年七月丙辰,尚书八座奏曰:“臣闻本枝惟允,宗周之业以弘,盘石既建,
皇汉之基斯远,故能协宣五运,规范百王,式固灵根,克隆卜世。第三皇子伯山,
发睿德于龆年,表歧姿于丱日,光昭丹掖,晖暎青闱,而玉圭未秉,金锡靡驾,
岂所以敦序维翰,建树藩戚。臣等参议,宜封鄱阳郡王。”诏曰“可”。乃遣散骑
常侍、度支尚书萧睿持节兼太宰告于太庙;又遣五兵尚书王质持节兼太宰告于太社。
其年十月,上临轩策命之曰:“於戏!夫建树藩屏,翼奖王室,钦若前典,咸必由
之。惟尔夙挺圭璋,生知孝敬,令德茂亲,佥誉所集,启建大邦,实惟伦序,是用
敬遵民瞻,锡此圭瑞。往钦哉!其勉树声业,永保宗社,可不慎欤!”策讫,敕令
王公已下并宴于王第。仍授东中郎将、吴郡太守。六年,为缘江都督、平北将军、
南徐州刺史。天康元年,进号镇北将军。
高宗辅政,不欲令伯山处边,光大元年,徙为镇东将军、东扬州刺史。太建元
年,征为中卫将军、中领军。六年,又为征北将军、南徐州刺史。寻为征南将军、
江州刺史。十一年,入为护军将军,加开府仪同三司,仍给鼓吹并扶。后主即位,
进号中权大将军。至德四年,出为持节、都督东扬、丰二州诸军事、东扬州刺史,
加侍中,馀并如故。祯明元年,丁所生母忧,去职。明年,起为镇卫大将军、开府
仪同三司,给班剑十人。三年正月薨,时年四十。
伯山性宽厚,美风仪,又于诸王最长,后主深敬重之,每朝廷有冠婚飨宴之事,
恒使伯山为主。及丁所生母忧,居丧以孝闻。后主尝幸吏部尚书蔡徵宅,因往吊之,
伯山号恸殆绝,因起为镇卫将军,仍谓群臣曰:“鄱阳王至性可嘉,又是西第之长,
豫章已兼司空,其亦须迁太尉。”未及发诏而伯山薨,寻值陈亡,遂无赠谥。
长子君范,太建中拜鄱阳国世子,寻为贞威将军、晋陵太守,未袭爵而隋师至。
是时宗室王侯在都者百馀人,后主恐其为变,乃并召入,令屯朝堂,使豫章王叔英
总督之,而又阴为之备。及六军败绩,相率出降,因从后主入关。至长安,隋文帝
并配于陇右及河西诸州,各给田业以处之。初,君范与尚书仆射江总友善,至是总
赠君范书五言诗,以叙他乡离别之意,辞甚酸切,当世文士咸讽诵之。大业二年,
隋炀帝以后主第六女女婤为贵人,绝爱幸,因召陈氏子弟尽还京师,随才叙用,
由是并为守宰,遍于天下。其年君范为温令。
晋安王伯恭字肃之,世祖第六子也。天嘉六年,立为晋安王。寻为平东将军、
吴郡太守,置佐史。时伯恭年十馀岁,便留心政事,官曹治理。太建元年,入为安
前将军、中护军,迁中领军。寻为中卫将军、扬州刺史,以公事免。四年,起为安
左将军,寻为镇右将军、特进,给扶。六年,出为安南将军、南豫州刺史。九年,
入为安前将军、祠部尚书。十一年,进号军师将军、尚书右仆射。十二年,迁仆射。
十三年,迁左仆射。十四年,出为安南将军、湘州剌史,未拜。至德元年,为侍中、
中卫将军、光禄大夫,丁所生母忧,去职。祯明元年,起为中卫将军、右光禄大夫,
置佐史、扶并如故。三年入关。隋大业初,为成州刺史、太常卿。
衡阳王伯信,字孚之,世祖第七子也。天嘉元年,衡阳献王昌自周还朝,于道
薨,其年世祖立伯信为衡阳王,奉献王祀。寻为宣惠将军、丹阳尹,置佐史。太建
四年,为中护军。六年,为宣毅将军、扬州刺史。寻加侍中、散骑常侍。十一年,
进号镇前将军,太子詹事,馀并如故。祯明元年,出为镇南将军、西衡州刺史。三
年,隋军济江,与临汝侯方庆并为东衡州刺史王勇所害,事在方庆传。
庐陵王伯仁,字寿之,世祖第八子也。天嘉六年,立为庐陵王。太建初,为轻
车将军,置佐史。七年,迁冠军将军、中领军。寻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