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淮南子-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乎!见日月光,旷然而乐,又况登泰山,履石封,以望八荒,视天都若盖,江河

若带,又况万物在其间者乎!其为乐岂不大哉!且聋者,耳形具而无能闻也;盲

者,目形存而无能见也。夫言者,所以通己于人也;闻者,所以通人于己也,喑

者不言,聋者不闻,既喑且聋,人道不通。故有喑、聋之病者,虽破家求医,不

顾其费,岂独形骸有喑、聋哉!心志亦有之。夫指之拘也,莫不事申也;心之塞

也,莫知务通也;不明于类也。夫观六艺之广崇,穷道德之渊深,达乎无上,至

乎无下,运乎无极,翔乎无形,广于四海,崇于太山,富于江河,旷然而通,昭

然而明,天地之间无所系戾,其所以监观,岂不大哉!人之所知者浅,而物变无

穷,曩不知而今知之,非知益多也,问学之所加也。夫物常见则识之,尝为则能

之,故因其患则造其备,犯其难则得其便。夫以一世之寿,而观千岁之知,今古

之论,虽未尝更也,其道理素具,可不谓有术乎!人欲知高下而不能,教之用管

准则说;欲知轻重而无以,予之以权衡则喜;欲知远近而不能,教之以金目则快

射。又况知应无方而不穷哉!犯大难而不慑,见烦缪而不惑,晏然自得,其为乐

也,岂直一说之快哉!

夫道,有形者皆生焉,其为亲亦戚矣;享谷食气者皆受焉,其为君亦惠矣;

诸有智者皆学焉,其为师亦博矣。射者数发不中,人教之以仪则喜矣,又况生仪

者乎!人莫不知学之有益于己也,然而不能者,嬉戏害人也。人皆多以无用害有

用,故智不博而日不足,以凿观池之力耕,则田野必辟矣;以积土山之高修堤防,

则水用必足矣;以食狗马鸿雁之费养士,则名誉必荣矣;以弋猎博奕之日诵《诗》

读《书》,闻识必博矣。故不学之与学也,犹喑、聋之比于人也。

凡学者能明于天下之分,通于治乱之本,澄心清意以存之,见其终始,可谓

知略矣。天之所为,禽兽草木;人之所为,礼节制度。构而为宫室,制而为舟舆

是也。治之所以为本者,仁义也;所以为末者,法度也。凡人之所以事生者,本

也;其所以事死者,末也。本末,一体也;其两爱之,一性也。先本后末,谓之

君子;以末害本,谓之小人。君子与小人之性非异也,所在先后而已矣。草木,

洪者为本,而杀者为末;禽兽之性,大者为首,而小者为尾。末大于本则折,尾

大于要则不掉矣。故食其口而百节肥,灌其本而枝叶美,天地之性也。天地之生

物也有本末,其养物也有先后,人之于治也,岂得无终始哉!

故仁义者,治之本也。今不知事修其本,而务治其末,是释其根而灌其枝也。

且法之生也,以辅仁义,今重法而弃义,是贵其冠履而忘其头足也。故仁义者,

为厚基者也。不益其厚而张其广者毁,不广其基而增其高者覆。赵政不增其德而

累其高,故灭;智伯不行仁义而务广地,故亡其国。语曰:不大其栋,不能任重。

重莫若国,栋莫若德。国主之有民也,犹城之有基,木之有根。根深则本固,基

美则上宁。

五帝三王之道,天下之纲纪,治之仪表也。今商鞅之启塞,申子之三符,韩

非之孤愤,张仪、苏秦之从衡,皆掇取之权,一切之术也。非治之大本,事之恒

常,可博闻而世传者也。子囊北而全楚,北不可以为庸;弦高诞而存郑,诞不可

以为常。今夫《雅》、《颂》之声,皆发于词,本于情,故君臣以睦,父子以亲,

故《韶》、《夏》之乐也,声浸乎金石,润乎草木。今取怨思之声,施之于弦管,

闻其音者,不淫则悲,淫则乱男女之辨,悲则感怨思之气。岂所谓乐哉!

赵王迁流于房陵,思故乡,作为《山水》之讴,闻者莫不殒涕。荆轲西刺秦

王,高渐离、宋意为击筑而歌于易水之上,闻者莫不瞋目裂眦,发植穿冠。因以

此声为乐而入宗庙,岂古之所谓乐哉!故弁冕辂舆,可服而不可好也;大羹之和,

可食而不可尝也;朱弦漏越,一唱而三叹,可听而不可快也。故无声者,正其可

听者也;其无味者,正其足味者也。吠声清于耳,兼味快于口,非其贵也。故事

不本于道德者,不可以为仪;言不合乎先王者,不可以为道;音不调乎《雅》、

《颂》者,不可以为乐。故五子之言,所以便说掇取也,非天下之通义也。

圣王之设政施教也,必察其终始,其县法立仪,必原其本末,不苟以一事备

一物而已矣。见其造而思其功,观其源而知其流,故博施而不竭,弥久而不垢。

夫水出于山而入于海,稼生于田而藏于仓。圣人见其所生,则知其所归矣。故舜

深藏黄金于崭岩之山,所以塞贪鄙之心也。仪狄为酒,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而

绝旨酒,所以遏流湎之行也。师涓为平公鼓朝歌北鄙之音,师旷曰:“此亡国之

乐也。”太息而抚之,所以防淫辟之风也。

故民知书而德衰,知数而厚衰,知券契而信衰,知机械而实衰也。巧诈藏于

胸中,则纯白不备,而神德不全矣。琴不鸣,而二十五弦各以其声应;轴不运,

而三十辐各以其力旋。弦有缓急小大,然后成曲;车有劳逸动静,而后能致远。

使有声者,乃无声者也;能致千里者,乃不动者也。故上下异道则治,同道则乱。

位高而道大者从,事大而道小者凶。故小快害义,小慧害道,小辩害治,苛削伤

德。大政不险,故民易道;至治宽裕,故下不相贼;至忠复素,故民无匿情。商

鞅为秦立相坐之法,而百姓怨矣;吴起为楚减爵禄之令。而功臣畔矣。商鞅之立

法也,吴起之用兵也,天下之善者也。然商鞅之法亡秦,察于刀笔之迹,而不知

治乱之本也。吴起以兵弱楚,习于行陈之事,而不知庙战之权也。晋献公之伐骊,

得其女,非不善也,然而史苏叹之,见其四世之被祸也。吴王夫差破齐艾陵,胜

晋黄池,非不捷也,而子胥忧之,见其必禽于越也。小白奔莒,重耳奔曹,非不

困也,而鲍叔、咎犯随而辅之,知其可与至于霸也。勾践栖于会稽,修政不殆,

谟虑不休,知祸之为福也。襄子再胜而有忧色,畏福之为祸也。

故齐桓公亡汶阳之田而霸,智伯兼三晋之地而亡。圣人见祸福于重闭之内,

而虑患于九拂之外者也。

原蚕一岁再收,非不利也,然而王法禁之者,为其残桑也。离先稻熟,而农

夫耨之,不以小利伤大获也。家老异饭而食,殊器而享,子妇跣而上堂,跪而斟

羹,非不费也,然而不可省者,为其害义也。待媒而结言,聘纳而取妇,初絻

而亲迎,非不烦也,然而不可易者,所以防淫也。使民居处相司,有罪相觉,于

以举奸,非不掇也,然而伤和睦之心,而构仇雠之怨。故事有凿一孔而生百隟,

树一物而生万叶者,所凿不足以为便,而所开足以为败,所树不足以为利,而所

生足以为濊。愚者惑于小利,而忘其大害。昌羊去蚤虱,而人弗庠者,为其来蛉

穷也;狸执鼠,而不可脱于庭者,为捕鸡也。故事有利于小而害于大,得于此而

亡于彼者。故行棋者或食两而路穷,或予踦而取胜。偷利不可以为行,而智术不

可以为法。

故仁知,人材之美者也。所谓仁者,爱人也;所谓知者,知人也。爱人则无

虐刑矣,知人则无乱政矣。治由文理,则无悖谬之事矣;刑不侵滥,则无暴虐之

行矣。上无烦乱之治,下无怨望之心,则百残除而中和作矣,此三代之所昌。故

《书》曰:“能哲且惠,黎民怀之。何忧讙兜,何迁有苗。”智伯有五过人之材,

而不免于身死人手者,不爱人也;齐王建有三过人之巧,而身虏于秦者,不知贤

也。故仁莫大于爱人,知莫大于知人,二者不立,虽察慧捷巧,劬禄疾力,不免

于乱也。

卷二十一 要略

夫作为书论者,所以纪纲道德,经纬人事,上考之天,下揆之地,中通诸理,

虽未能抽引玄妙之中才,繁然足以观终始矣。总要举凡,而语不剖判纯朴,靡散

大宗,惧为人之惽々然弗能知也;故多为之辞,博为之说,又恐人之离本就末

也。故言道而不言事,则无以与世浮沉;言事而不言道,则无以与化游息。故著

二十篇,有《原道》、有《俶真》、有《天文》、有《墬形》、有《时则》、有

《览冥》、有《精神》、有《本经》、有《主术》、有《缪称》、有《齐俗》、

有《道应》、有《氾论》、有《诠言》、有《兵略》、有《说山》、有《说林》、

有《人间》、有《修务》、有《泰族》也。

《原道》者,卢牟六合,混沌万物,象太一之容,测窈冥之深,以翔虚无之

轸,托小以苞大,守约以治广,使人知先后之祸富,动静之利害。诚通其志,浩

然可以大观矣。欲一言而寤,则尊天而保真;欲再言而通,则贱物而贵身;欲参

言而究,则外物而反情。执其大指,以内治五藏,瀸濇肌肤,被服法则,而

与之终身,所以应待万方,鉴耦百变也。若转丸掌中,足以自乐也。

《俶真》者,穷逐终始之化,嬴垀有无之精,离别万物之变,合同死生之

形。使人遗物反己,审仁义之间,通同异之理,观至德之统,知变化之纪,说符

玄妙之中,通回造化之母也。

《天文》者,所以和阴阳之气,理日月之光,节开塞之时,列星辰之行,知

逆顺之变,避忌讳之殃,顺时运之应,法五神之常,使人有以仰天承顺,而不乱

其常者也。

《地形》者,所以穷南北之修,极东西之广,经山陵之形,区川谷之居,明

万物之主,知生类之众,列山渊之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