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世以为裘者,难得贵贾之物也,而不可传于后世,无益于死者,而足以养生,故
因其资以詟之。相戏以刃,太祖軵其肘者,夫以刃相戏,必为过失,过失相伤,
其患必大,无涉血之仇争忿斗,而以小事自内于刑戮,愚者所不知忌也,故因太
祖以累其心。枕户橉而卧,鬼神履其首者,使鬼神能玄化,则不待户牖之行,
若循虚而出入,则亦无能履也。夫户牖者,风气之所从往来,而风气者,阴阳相
捔者也。离者必病,故托鬼神以伸诫之也。凡此之属,皆不可胜著于书策竹帛,
而藏于官府者也。故以禨祥明之。为愚者之不知其害,乃借鬼神之威以声其教,
所由来者远矣。而愚者以为禨祥,而狠者以为非,唯有道者能通其志。
今世之祭井灶、门户、箕帚、臼杵者,非以其神为能飨之也,恃赖其德,烦
苦之无已也。是故以时见其德,所以不忘其功也。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
而雨天下者,唯太山。赤地三年而不绝流,泽及百里而润草木者,唯江、河也。
是以天子秩而祭之。故马免人于难者,其死也,葬之。牛,其死也,葬以大车为
荐。牛马有功,犹不可忘,又况人乎!此圣人所以重仁袭恩。故炎帝于火,而死
为灶;禹劳天下,而死为社;后稷作稼穑,而死为稷;羿除天下之害,死而为宗
布。此鬼神之所以立。
北楚有任侠者,其子孙数谏而止之,不听也。县有贼,大搜其庐,事果发觉。
夜惊而走,追,道及之。其所施德者皆为之战,得免而遂反。语其子曰:“汝数
止吾为侠。今有难,果赖而免身,而谏我,不可用也。”知所以免于难,而不知
所以无难。论事如此,岂不惑哉!宋人有嫁子者,告其子曰:“嫁未必成也。有
如出,不可不私藏。私藏而富,其于以复嫁易。”其子听父之计,窃而藏之。若
公知其盗也,逐而去之。其父不自非也,而反得其计。知为出藏财,而不知藏财
所以出也。为论如此,岂不勃哉!今夫僦载者,救一车之任,极一牛之力,为轴
之折也,有如辕轴其上以为造,不知轴辕之趣轴折也。楚王之佩玦而逐菟,为走
而破其玦也,因珮两玦以为之豫。两玦相触,破乃逾疾。乱国之治,有似于此。
夫鸱目大而眎不若鼠,蚈足众而走不若蛇。物固有大不若小,众不若少
者,及至夫强之弱,弱之强,危之安,存之亡也,非圣人,孰能观之!大小尊卑,
未足以论也,唯道之在者为贵。何以明之?天子处于郊亭,则九卿趋,大夫走,
坐者伏,倚者齐。当此之时,明堂太庙,悬冠解剑,缓带而寝。非郊亭大而庙堂
狭小也,至尊居之也。天道之贵也,非特天子之为尊矣,所在而众仰之。夫蛰虫
鹊巢,皆向天一者,至和在焉尔。帝者诚能包禀道,合至和,则禽兽草木莫不被
其泽矣,而况兆民乎!
卷十四 诠言训
洞同天地,浑沌为朴,未造而成物,谓之太一。同出于一,所为各异,有鸟、
有鱼、有兽,谓之分物。方以类别,物以群分,性命不同,皆形于有。隔而不通,
分而为万物,莫能及宗,故动而谓之生,死而谓之穷。皆为物矣,非不物而物物
者也,物物者亡乎万物之中。稽古太初,人生于无,形于有,有形而制于物。能
反其所生,故未有形,谓之真人。真人者,未始分于太一者也。圣人不为名尸,
不为谋府,不为事任,不为智主。藏无形,行无迹,游无朕,不为福先,不为祸
始,保于虚无,动于不得已。欲福者或为祸,欲利者或离害。故无为而宁者,失
其所以宁则危;无事而治者,失其所以治则乱。星列于天而明,故人指之;义列
于德而见,故人视之。人之所指,动则有章;人之所视,行则有迹。动有章则词,
行有迹则议。故圣人掩明于不形,藏迹于无为。王子庆忌死于剑,羿死于桃棓,
子路菹于卫,苏秦死于口。人莫不贵其所有,而贱其所短,然而皆溺其所贵,而
极其所贱。所贵者有形,所贱者无朕也。故虎豹之强来射,蝯狖之捷来措。人
能贵其所贱,贱其所贵,可与言至论矣。
自信者,不可以诽誉迁也;知足者,不可以势利诱也。故通性之情者,不务
性之所无以为;通命之情者,不忧命之所无奈何;通于道者,物莫不足滑其调。
詹何曰:“未尝闻身治而国乱者也,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矩不正,不可以
为方;规不正,不可以为员;身者,事之规矩也。未闻枉己而能正人者也。原天
命,治心术,理好憎,适情性,则治道通矣。原天命,则不惑祸福;治心术,则
不妄喜怒;理好憎,则不贪无用;适情性,则欲不过节。不惑祸福,则动静循理;
不妄喜怒,则赏罚不阿;不贪无用,则不以欲用害性;欲不过节,则养性知足。
凡此四者,弗求于外,弗假于人,反己而得矣。
天下不可以智为也,不可以慧识也,不可以事治也,不可以仁附也,不可以
强胜也。五者皆人才也,德不盛,不能成一焉。德立则五无殆,五见则德无位矣。
故得道则愚者有余,失道则智者不足。渡水而无游数,虽强必沉;有游数,虽羸
必遂。又况托于舟航之上乎!
为治之本,务在于安民;安民之本,在于足用;足用之本,在于勿夺时;勿
夺时之本,在于省事;省事之本,在于节欲;节欲之本,在于反性;反性之本,
在于去载。去载则虚,虚则平。平者,道之素也;虚者,道之舍也。能有天下者,
必不失其国;能有其国者,必不丧其家;能治其家者,必不遗其身;能修其身者,
必不忘其心;能原其心者,必不亏其性;能全其性者,必不惑于道。故广成子曰:
“慎守而内,周闭而外,多知为败。毋视毋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不得之己
而能知彼者,未之有也。”故《易》曰:“括囊,无咎无誉。”能成霸王者,必
得胜者也;能胜敌者,必强者也;能强者,必用人力者也;能用人力者,必得人
心也;能得人心者,必自得者也;能自得者,必柔弱也。强胜不若己者,至于与
同则格,柔胜出于己者,其力不可度。故能以众不胜成大胜者,唯圣人能之。
善游者,不学刺舟而便用之,劲者,不学骑马而便居之。轻天下者,
身不累于物,故能处之。泰王亶父处邠,狄人攻之,事之以皮币珠玉而不听,乃
谢耆老而徙岐周。百姓携幼扶老而从之,遂成国焉。推此意,四世而有天下,不
亦宜乎!无以天下为者,必能活天下者。霜雪雨露,生杀万物,天无为焉,犹之
贵天也。厌文搔法,治官理民者,有司也,君无事焉,犹尊君也。辟地垦草者,
后稷也;决河濬江者,禹也;听狱制中者,皋陶也;有圣名者,尧也。故得道以
御者,身虽无能,必使能者为己用。不得其道,伎艺虽多,未有益也。方船济乎
江,有虚船从一方来,触而覆之,虽有忮心,必无怨色。有一人在其中,一谓张
之,一谓歙之,再三呼而不应,必以丑声随其后。向不怒而今怒,向虚而今实也。
人能虚己以游于世,孰能訾之!
释道而任智者必危,弃数而用才者必困。有以欲多而亡者,未有以无欲而危
者也;有以欲治而乱者,未有以守常而失者也。故智不足免患,愚不足以至于失
宁。守其分,循其理,失之不忧,得之不喜,故成者非所为也,得者非所求也。
入者有受而无取,出者有授而无予,因春而生,因秋而杀,所生者弗得,所杀者
非怨,则几于道也。
圣人不为可非之行,不憎人之非己也;修足誉之德,不求人之誉己也;不能
使祸不至,信己之不迎也;不能使福必来,信己之不攘也。祸之至也,非其求所
生,故穷而不忧;福之至也,非其求所成,故通而弗矜。知祸福之制不在于己也,
故闲居而乐,无为而治。圣人守其所以有,不求其所未得。求其所无,则所有者
亡矣;修其所有,则所欲者至。故用兵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也;治国
者,先为不可夺,以待敌之可夺也。舜修之历山,而海内从化;文王修之岐周,
而天下移风。使舜趋天下之利,而忘修己之道,身犹弗能保,何尺地之有!
故治未固于不乱,而事为治者,必危;行未固于无非,而急求名者,必剉也。
福莫大无祸,利莫美不丧。动之为物,不损则益,不成则毁,不利则病,皆险也,
道之者危。故秦胜乎戎,而败乎殽;楚胜乎诸夏,而败乎柏莒。故道不可以劝而
就利者,而可以宁避害者。故常无祸,不常有福;常无罪,不常有功。
圣人无思虑,无设储,来者弗迎,去者弗将。人虽东西南北,独立中央,故
处众枉之中,不失其直,天下皆流,独不离其坛域。故不为善,不避丑,遵天之
道;不为始,不专己,循天之理;不豫谋,不弃时,与天为期;不求得,不辞福,
从天之则。不求所无,不失所得,内无旁祸,外无旁福。祸福不生,安有人贼!
为善则观,为不善则议;观则生贵,议则生患。故道术不可以进而求名,而
可以退而修身;不可以得利,而可以离害。故圣人不以行求名,不以智见誉。法
修自然,己无所与。虑不胜数,行不胜德,事不胜道。为者有不成,求者有不得。
人有穷而道无不通,与道争则凶。故《诗》曰:“弗识弗知,顺帝之则。”有智
而无为,与无智者同道;有能而无事,与无能者同德。其智也,告之者至,然后
觉其动也;使之者至,然后觉其为也。有智若无智,有能若无能,道理为正也。
故功盖天下,不施其美;泽及后世,不有其名。道理通而人伪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