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强国梦-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综复杂,让人不得不浮想联翩,各种猜测和评论一时间布满了报刊。小理

没有都督,没有督军,广东军政府权力最大的只是身兼全省警察总监的民政总长,而军队则另组参谋总部,将民政事务全部移交,专心于军事。这是复兴会早已讨论通过的方案,而且肖志华也认为“军政统一”贻害无穷。“军政统一”听任军人予取予夺,只能增加经济和财政混乱,饮鸩止渴,制造更多的土匪;而在政治上,这样的“军民统一”,妨碍民主政治和地方自治,也不利于联合团结立宪派。

简单的移交工作过后,肖志华以中华革命军总司令的身份,下达了第一号作战指令。江防舰队由胡毅生率领,溯西江而上,第一师第二旅由姚雨平统带作为陆路,水陆并举,杀向广西;第二旅由张醁村统率,东进潮、梅州,进逼福建;第一旅并内地团由赵声统率,杀向韶关,守住广东北大门;美州团抽调一营支援上海,其余两营卫护广州并负责训练新兵;南洋团并反正的巡防军向广州周边县乡进军,扩大军政府实际控制范围。

由于水师提督李准的反正,广东水师大小近百艘舰艇及各炮台易帜,中华革命军也拥有了海军。当然,广东水师舰船虽多,却没有巡洋舰,且大多陈旧,以江孩小舰艇居多,只有“广海”、“广金”、“广玉”、“宝壁”、“保民”、“广庚”号等舰艇能够出海作战,但船小炮少,与清廷水师打起来,绝对毫无胜算。尽管如此,肖志华还是异常重视这支水师,将其重新编组改名为南海舰队,分为江防和海防两支部队,并抽调精干人员进入舰队,以加强控制。任命李准为南海舰队司令,温带雄为副司令。当然,李准还有一个身份,参谋总部高级顾问,这样就能把他先拴住,等到舰队完全被掌握,估计他才能上船下海。

李准在儿子的劝说和肖志华的说服下,还是很有些诚心的,当然,想保住家小的心理也是主要的。他不仅尽力安抚反正的水师各员,还派人说服了据守惠州的清廷陆路提督秦炳直,革命军一到,便开城投降。

而革命军第一师补充了不少赶来助战的民军,而且领到了足额的军饷,再加上复兴会会员进入军队进行宣传教育,军政府又向他们颁布了伤残军人安置办法》,基本上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所以,军队的士气很高涨,得到命令便迅速出发,根本没有拖泥带水的感觉。

宝璧,江大等舰艇纷纷鸣响汽笛,拔锚起航,三十余艘的攻桂舰队鼓起黑烟,象一条巨龙游动,威势惊人。江边围观的百姓都在指指点点,议论纷纷。这是总参谋部特意安排的一场心理战,威慑广西清军,提振民众对广东军政府的信心。

辛亥革命的历史经验告诉肖志华,虽然时间稍有不同,但清朝确实已经千疮百孔,风雨飘摇,激烈的战斗会很少发生,起码在南方,清廷编练的新军已经变成了他们的掘墓人,传檄而定的大剧以后会发生的越来越频繁。

肖志华驻足敬礼,直到舰队远去,才放下手臂,与几个参谋上马向军政府赶去。

一手军事,一手经济,肖志华比谁都清楚这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通常那种将军费的负担压在巨商大贾身上的做法,他不会用,更不屑于用。他更不想去从已经贫穷不堪的平头百姓身上去榨取一个铜板,反倒会倒贴些钱,让百姓们感到革命的好处。他已经帮助复兴会筹划好了这之后的计划,边战斗,边建设,边发展,多管齐下,他在争分夺秒地为国家的强盛而奋斗。

理念的差距,决定了行动的不同,也注定了中华革命军能够走得更远。

。。。。

第一卷第二十四章袁世凯的心思

鲜红色的长方形旗面,中心一颗黄色大五角星,周围均匀排列着五颗稍小的黄色五角星。

“红色代表自由、斗志和热血,黄色大星代表国家,周围五颗小星代表工、农、商、学、兵五个阶级同等相待,寓示着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共同保卫祖国。”杨度给袁世凯做完说明,意味深长地说道:“复兴会谋划很深,准备很充分啊!”

“工、农、商、学、兵?”袁世凯习惯性地挠挠鬓角,因为这个动作,很多人暗地里骂他是猢狲相,“古来皆以士、农、工、商分类,又云:凡习学文武者为士。兴复会将士拆分为学和兵,倒也别出心裁。”

“抬举大头兵而已。”杨度有些不屑地笑了笑,慢慢说道:“朝廷刚刚下了谕旨:着将陆军第四镇暨混成第三协、混成第十一协编为第一军,派荫昌督率赴鄂。其陆军第五镇暨混成第五协、混成第三十九协,着编为第二军,派冯国璋督率,迅速筹备,听候调遣。京师地方重要,亟应认真弹压,着将禁卫军暨陆军第一镇编为第三军,派贝勒载涛督率,驻守京畿。”

哼,哼,袁世凯连声冷笑,当日他临时起意,坐上了朱尔典的外交马车,歪打正着,躲过了肖志华的暗杀。但却把他吓得够呛,立时躲进天津英租界,只说自己突然染重病,无法成行,他是打死也不敢去北京谢恩了。不过,袁世凯也没闲着,清廷要杀他,或者是某一批满清亲贵要杀他,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他不想坐以待毙,自然要想尽办法破解这个局。而且,袁世凯对朝廷的放逐并不是没有想到,满清亲贵要夺兵权,自然要把他踢到一边,这是早早晚晚的事情。当然,袁世凯此时的潜势力很大,北洋军各级将领仍以小站旧人占多数,他们早已养成了“只知有袁宫保而不知有大清朝”的心理。所以,清廷才命其回籍养疴,而且已经着手准备逐步将全国兵权总揽在皇室手里,要建立一个驾乎一切军队之上的皇室武力。北洋诸将也不是傻子,自袁失势以来,清政府建立了禁卫军并逐步将兵权集中于皇室,这更加证明了北洋派的利益与袁个人的利益是紧密地联在一起的,这就更加引起了他们对袁的“去后思”。他们知道袁世凯退去,下面就该轮到朝廷用满人更换他们了,因为他们身上都有袁氏一派的烙印。所以,袁世凯虽暂避天津,但段祺瑞、冯国璋、段芝贵等小站旧人依旧向其提供情报或有所请示。各级将领也有前来烧冷灶的,袁都用极其亲切的态度来接待,临别时还要致送一笔丰厚的路费。他用这些手段保持了他和北洋派的千丝万缕的关系。

如今,复兴会起事,袁世凯敏感地意识到他的“东山再起”的机会到来了。按照当时的形势,禁卫军要留在京城保卫皇室,北洋军第一镇要留在直隶看守老家,第五镇要留在山东巩固北方,此外可以调动的北洋军,尽皆都是往日袁所训练的旧部。

如何在这乱局中,获取最大的利益呢?袁世凯微微眯起了眼睛,借此机会把军事和政治大权都从满族大臣的手里夺过来,使清政府成为一具活尸,完全听受他的摆布。当然,还要把革命军保全下来,以便作为挟制清政府的有力武器。只有让革命军将清廷逼得没办法,自己攫取到的权力就会越来越大。

“袁公,你料南方新军可恃否?”杨度见袁世凯只是冷笑,却不言语,便又追问了一句。

袁世凯摇了摇头,嘲讽地说道:“南方新军已被革命党渗透,令湘、闽、桂、赣新军去灭广东革命军,犹抱薪救火,不仅无功,恐怕还会引起连锁反应。朝廷这帮满人亲贵,实在是难以成事,愚蠢之至。”

“如此,朝廷可恃者就只有北洋诸镇了。”杨度扬起头,轻轻敲着茶碗盖,笑着说道:“袁公,如今正是奋发之时,逼迫清廷立宪之良机,万不可错过。袁公应马上出山,统率旧部,联名会奏朝廷尽快如快开国公,立宪,组建议院,颁布宪法,如此,天下归心,革命自然烟消云散,到时出面组织责任内阁的人除了袁公之外,还有何人有此威望?”

袁世凯暗自撇了撇嘴,心中斥道:书生之见,只想着什么立宪开国会,那玩艺有用吗?现在出马,我成什么了?逼宫的大奸臣,好,这个骂名也不算什么。可清廷就是那么好对付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弄不好就是一场大战,倒是白白便宜了革命军。袁世凯的思想旧,满脑子都是中国传统的统治术。所以,他在后来唱了很多看似高明的老调子,玩了些许其实并不高明的小伎俩,而且,袁世凯根本没有对民主制度的基本信仰。虽然,袁世凯在清末新政的时候,是个相当新的人物。

“晳子,这件事情急不得。”袁世凯委婉地说道:“我还要与芝泉、华甫等人商议确定,且再等等看吧!对了,你说复兴会此时将乔森,曹人强,还是什么肖志华的身份揭开,到底是何用意?”

杨度想了想,猜测着说道:“乔森博士是享誉中外的名人,又有着美国国籍,复兴会此时推出他来,想必是想让人以为复兴会背后是美国在支持,或是与美国有深厚关系,借此自重。再者,乔森博士还发表过一系列宪政理论和法律法规,在南方立宪派中还是颇有影响的。最后一点,乔森博士是联合银行的执行总裁,善于经营,又与一群巨商大贾交情不错,这恐怕也有向世人显示其财力雄厚的因素在内。”

袁世凯赞同地点了点头,却还有些想不通,这样一个多才多艺却不知兵的家伙,为何会担任革命军的总司令呢?

……………………

。。。。

第一卷第二十五章乱局的开始

我不知兵,我是战略上的巨人,战术上的矮子。小理肖志华仔细看着地图,很想展示一下自己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才能。但他最终还是放弃了,没系统学过军事就不要逞能,真以为打仗是图上作业啊!其实,他还是很嫉妒某些穿越前辈的特殊才能的,你瞅瞅,甭管人家穿越前是什么职业,哪怕只是个初中生或者民工,也能纸上谈兵,在地图上圈圈点点,就让各位名将心悦诚服,甘当小弟,打得敌人落花流水,溃不成军。可俺咋就不行呢,到底差哪了?

算了,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