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第一盗-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宋皇帝?那这一仗的战果就实在是太大了!

如果赵光义不死,抓住赵廷美也只不过是抓了个宗亲而已。但是赵光义一死耶律斜轸此人不但是个军事天才,而且擅长政务。顷刻间便已想到,若果按照赵光义之前所说的金匮之盟,赵廷美才是宋国第一皇储,赵德昭只不过是第二而已那这个赵廷美真是奇货可居啊!

马上加派人手探明消息,一有确凿消息,即刻回报!耶律斜轸果断下达了命令。

萧远石应了一声,扬起马鞭,转身离去。

我们打死了宋国皇帝?耶律抹只看到耶律斜轸有些出神,凑了过来问道。

耶律斜轸哈哈大笑,高声叫道:契丹的勇士们,你们听着。昨夜一战,就连宋国的皇帝赵光义也没于阵中

契丹战士不待耶律斜轸,早已大声欢呼起来。两军交战之中,击毙对方皇帝,这可是契丹前所未有之大胜。就算是古往今来的战役中,击毙对方皇帝的也极为罕见。契丹战士耀武扬威,战旗漫天飞舞,号角吹得震天响,涿州城下战马飞驰,契丹士卒往来驰骋,大声喊骂。城头宋军却是沮丧万分,这是大宋最耻辱的败仗看着城下得意洋洋的辽人,宋军只能把一股邪火憋在心里

第四十一章首议



皇上,辽军退了!孔守正快步走到赵德昭的面前禀告道。

谢慕华包扎好肩膀上的伤口,侍立在一旁,但是身边各位大臣都是脸色难看。赵德昭端坐在涿州府衙,眼下形势对赵德昭是大大的不利,就算是辽国退兵,他的危机也远远没有解除,赵德昭皱着眉头,一言不发,一手支着脑袋看着侍立在两旁的群臣,半晌才说道:各位卿家,朕初登大宝,还望诸位卿家能竭尽全力为朕出谋划策!

孔守正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看皇上没有答话,急忙退到一旁,站在谢慕华的旁边,低声问道:怎么了?

谢慕华白了他一眼:皇上入城的时候,陈从信带了一小队人马偷偷从南门走了!

孔守正顿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陈从信是赵光义的亲信,或许他怕涿州守不住,所以再往后撤?又或许陈从信临阵想开小差?这些都是小问题,怎么能让诸位大臣一个个愁眉苦脸的呢?

赵德昭悠悠的叹了口气,陈从信这一走,只怕大宋朝就要腥风血雨了!

赵光义的儿子赵元僖、赵恒还留在东京汴梁,开封府里有十万留守的禁军,留守的文臣武将多为赵光义的心腹。陈从信十有八九就要去开封报信,如此一来,若有权臣拥立赵元僖上位,十万精锐禁军足够与赵德昭一争天下。

这样的结果还算是好的,赵匡胤黄袍加身不过是十多年前的事,要是有人有样学样,趁机自立为帝,统帅东京守军与赵德昭开战。这前有叛军后有契丹大军,赵德昭那可就凶多吉少了!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单是陈从信偷跑就已经让赵德昭心烦意乱了,偏偏又传来消息,说是乱军之中,赵廷美被辽军活捉了去。

赵德昭一听这消息,心里更是烦闷。按照金匮之盟,赵廷美才是宋朝的第一位皇储,而他赵德昭只能排在第二位。赵廷美虽然不是什么人才,但是就凭他大宋第一继承人的身份就可以让辽国人大做文章了。

若是辽国人立赵廷美为宋帝,至少从名义上来说,赵廷美是比赵德昭更有资格成为皇帝。辽国人也可以控制着这个傀儡皇帝,名正言顺的讨伐宋国,蛊惑人心!

谢慕华比赵德昭想得更多,历史上,金国灭辽之后就曾经扶植起一个伪齐政权,这赵廷美要是被辽国人搞出个伪政权来,无论从名义上还是从对宋朝军民的心理上,这个伪政权都要更加厉害百倍。

现在侍立在涿州府衙的都是一辈子在官场里摸爬滚打的老手了,这其中的危害几乎人人皆知,只有那一根心肠的孔守正想不到这么多。

皇上!当今之计,应当火速班师回东京,稳定大局。沉默了半晌,到底是老资格的曹彬第一个说话了。

他说的也对,眼下再和辽国人继续作战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以现在的士气和军队的疲劳程度,根本不可能攻打幽州。倒不如先回东京,稳定局面再说。

赵德昭皱了皱眉头,他第一天做皇帝就遇到这么多难题,着实有些气恼,不过曹彬说的在理,赵德昭问道:退兵可以从长计议。以曹卿家之见,应当如何营救齐王?

齐王便是赵廷美,赵德昭不说皇叔,却说齐王。虽然只是个称呼,但是诸位大臣都听得出来,齐王而已,要是真的碍了大宋朝的国运,一个王爷嘛,不如就殉国吧!

曹彬硬着头皮说道:臣以为,不如遣一能言善道之士,为我大宋使节,与辽人议和。看能否以金银财帛赎齐王归来。辽人风俗,一贯都可以财物赎买战俘。

曹大人,若是辽人不同意呢?

曹彬急忙抬头,看看是谁跟他唱对台戏。

这一看,顿时气不打一处来,站出来说话的居然是一直在赵廷美身边行走的、区区从六品开封府推官吕端。

吕端原本就没有来这里说话的资格,是谢慕华得知赵廷美被辽军掳走,吕端混在乱军中逃生之后,特意向赵德昭禀告,把吕端也带了过来。

那依吕卿家之见,该当如何?赵德昭这一说话,曹彬就不好说什么了。

吕端大步走出班列,朗声道:微臣以为,如今之计,皇上当诏告天下,幽州一战,先帝驾崩,齐王被俘。国不可一日无君,皇上为万民计,依太祖皇帝金匮之盟,登基为帝。如此一来,名正言顺,就算辽人想利用齐王做什么文章,也无处下手!

那齐王就不救了?孔守正是个直性子,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吕端正色道:一定要救。曹大人所言极是,遣使前往辽国,两家议和。力争将齐王赎回。如若辽人坚持不放人,那我大宋只有厉兵秣马,再与辽国开战!

此言一出,府衙里的大臣们顿时低声议论起来。

谢慕华急忙走出班列,站在吕端的身边:诸位大人,我军现在是疲劳之师,但是反观辽军,十余万大军不分昼夜赶路,又是走的偏僻小路,方能在短短数日之内赶赴幽州,辽军也已是强弩之末。

谢慕华见众人的眼光都盯在他的身上,继续说道:再说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辽军为了解幽州之围,轻装出战,随军没有多少粮草,总计将近二十万辽军不可能都驻扎在幽州,必然要陆续撤走。至少两个月内,辽军都无力再展开大战。反倒是我大宋,为了北伐幽燕,在河北路、京东路征集民夫,积蓄粮草,虽然现在士卒困顿,但是只要有段时间休整,随时可以再上幽州。以短期来说,这仗,我们打得,辽人打不得!

这一番话说得就连赵德昭在内一众大臣纷纷点头。

谢学士果然见解非凡!就连潘美都忍不住夸了谢慕华一句。

赵德昭想了想:那以诸位卿家之见,派哪位出使辽国呢?

诸位大臣又是纷纷低声议论起来,谢慕华也低着头,缓缓移动脚步往班列里走去。去辽国出使?那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干的活。虽说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但是历史上真正做到的并不是很多,反倒是很多君主喜欢把那些使臣给烹了,剐了谢慕华可没那么傻,去辽国?谁爱去谁去!

臣保举一人出使辽国,必能化干戈为玉帛!呼延赞大步走了出来。

谢慕华微微一笑,呼延赞跟他可一句话都没说过,估计是不可能想到他谢慕华,看看是哪位大臣倒霉,被靠山王呼延赞点名吧?

呼延卿家保举何人?赵德昭知道呼延赞轻易不发表意见,他一开口,言必有中。当初赵光义提出北伐,崔翰说以禁军之精锐,攻取幽州易如反掌。大臣虽然知道不妥,但是也不敢吭声。只有呼延赞说了句:易如反掌?只怕这掌不好翻啊!

呼延赞大声道:臣保举开封府推官吕端出使辽国。

谢慕华不禁望向呼延赞,这老将打仗没得说,这次选人没想到也是极有眼光。吕端的才华不必说了,后来的宰相之才。最重要的是吕端此人对辽国局势了如指掌,又是一直跟随赵廷美的人,选他去,是再适合不过的人选。

石守信也走到府衙中央:臣也以为吕端是不二人选。他在开封府任职多年,见多识广;吕大人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见解过人。方才大家也都听见了,吕大人一番剖析,将齐王被俘之危害轻描淡写便已化解。这前去辽国,与辽主剖析利害,让两国休战之责,实在是非吕大人莫属!

吕端急忙跑了出来:皇上,微臣官职低微,才疏学浅,若是微臣出使,岂不是让辽国人笑我大宋无人?请皇上另选贤能!

吕卿家不必过谦以卿家之才,必能不负所托。朕封你为从三品正议大夫,出使辽国一事,由你全权负责。赵德昭轻声说道。

吕端知道无可推脱,当即叩头谢恩。

赵德昭叹了口气:辽国那边听了诸位卿家的言语,朕还不算担心,但是东京那陈从信若是逃回东京,如何是好?

潘美半天没有说话,脸色阴郁的就像一块铁板,这时冷冷的说道:皇上,依老臣之见。派出八百里加急,严查各处关口,一旦找到陈从信,立即以逗挠失律罪论处。皇上御驾即刻启程,赶回东京!

潘美这办法倒也不失为可行之计,曹彬也暗暗点头。

赵德昭悠悠的说道:陈从信这一逃必然是快马加鞭,从涿州到东京算不得太远,只怕赵德昭摇了摇头,收了口。

以微臣之见,不如派一大将火速追赶陈从信,再命一人前去东京,联络东京重臣,稳定开封局势。曹彬出列,大声说道。

赵德昭点了点头:就依你和潘卿家所言,即刻发出八百里加急,沿途关卡搜索陈从信。另派骁武军都指挥使石保庆率一千轻骑,捉拿逃将陈从信。若是他不肯回来,石将军可先斩后奏

石保庆急忙应了,他知道事态紧急,也不多言语,立即出了府衙,点兵前去追赶陈从信去了。

赵德昭缓缓扫视群臣,目光落在谢慕华的身上:这前往开封,联络重臣的责任,就要托付给谢卿家了!

谢慕华急忙走出班列跪倒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