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第一盗-第2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做?这个很简单!谢慕华缓缓的转动着手中的青花瓷酒杯,看着里边清澈的酒水,朗声道:我自有安排,只要王爷配合就行了!

配合?赵德芳苦笑一声:谢相公,你就不要跟我卖关子了。怎么配合?我没有人,没有钱,没有权,没有兵。你远在雁门关

谢慕华很不客气的打断了赵德芳的话头,在这里什么少保,什么王爷的身份都没有用。自有最简单的利益关系,自有最直接的实力比较。这儿,谢慕华才是大爷!他自然不用给赵德芳留面子:虽然我远在雁门关,但是开封府里的一举一动都不可能瞒得过我,而且,如果你要跟我合作,信任是最基本的条件。若是你不相信我有能力帮助你的话。我们又怎么能合作无间呢?

好,好!赵德芳苦笑着又喝了一杯,扶着桌子站了起来:高处,高处果然不胜寒

谢慕华没有接话,只是静静的看着他

开封府里的官员们还在继续跪着,已经一天一夜了,虽然他们有吃有喝,也有足够的准备。可毕竟是大雪天,毕竟是严寒,总是有些人坚持不住的。而官员们的举动赢得了许多百姓和学子的支持,越来越多的人在开封府里议论纷纷。话题从隐晦渐渐指明了方向。似乎赵德昭这次立储,就是不对。

龙图阁的几位学士,年纪已经不小,跪得筋疲力尽,风雪打在脸上都已经麻木了。几个人低声说着话,看样子是不是皇帝准备将他们全部在这儿给冻死?正议论纷纷之间,忽然看到从东侧走过来一群年轻官员。这些年轻官员大多是赵德昭即位的第二年开恩科的官员。带头的乃是寇准、王旦等人,虽然说官员们也分了小派系,可是毕竟文官是一块板。到了和皇帝争面子的时候,文官们通常都会抱成一团。法不责众嘛。看到寇准等生力军准备加入,这些已经跪了一天一夜的官员脸上纷纷露出笑容。

寇准、王旦、苏易简等人带着百余名年轻官员,面色肃穆的走到宫门口,寇准一抬手,这百多名官员整整齐齐的跪了下来,寇准一摆前襟,也跪了下来,从怀中取出一份文书,高声叫道:天子有失,臣不敢不谏。

后边那些已经跪得头昏脑胀的官员为之精神一振,总算来了新鲜的了。个个竖起耳朵等着听寇准讲话,只听见寇准将手中的文书高举过顶,朗声叫道:天下人皆知,当初太祖皇帝受太后之命,有金匮之盟留下。太祖皇帝驾崩之后,太宗皇帝引金匮之盟登基。而太宗皇帝在幽州宾天,当今圣上引金匮之盟即位。既然如此,皇上要立储君的话。引金匮之盟,理应立赵德芳殿下为皇太弟。岂能置太祖遗训不顾?臣恳请皇上收回成命。改立赵德芳殿下为皇太弟

这可真是汗了,许多已经跪了一天的官员,连喘口气都开始嫌累了,听到这番话,汗如雨下。他们不禁有些佩服寇准等人的胆量,自己只不过是说皇太子已经立长而已。寇准一来,就带着大队人马把皇宫门口一赌,直接说是要立皇太弟赵德芳。这不是摆明了要跟赵德昭对着干吗?这个马蜂窝可捅大了。

守在宫门口的太监也变了脸色,虽然这些只是宦官而已,也知道许多官家的内幕,这一件事,就是赵德昭的逆鳞,是绝对不允许别人去碰的。什么金匮之盟,说到底就是个利益问题。谁有实力,这金匮之盟就有效。没有实力,说这些就是白说。而寇准这区区百十多个官员,看起来像是一股力量,其实什么都不是,赵德昭可以很轻松的将这个松散的文官联盟给摧毁。不过,他们的身后,是在雁门关手握大权的谢慕华,这就不同了。

那太监也算是聪明,跟同伴说了几句话,便一脚深一脚浅的踩着积雪朝宫内跑去。而宫门之外,那数百名官员鸦雀无声的跪在那里,天地间的风雪呼号,将他们的身影卷入一片空寂之中

今日是十七,寇准他们现在已经跪在宫门口了!谢慕华品着口中的酒,缓缓的说道:这件事,是我安排的。既然朝廷需要一些压力,就索性把压力给他们加到最大。朝中的官员,老成的要求立赵惟正。年轻的要求立你为皇太弟。都各自有理据。反正当初金匮之盟也就是到你而止。并没有说再接下来要怎么传。这是个漏洞,抓住了都可以大做文章。就看谁说的更有道理。这个时候,就要看你的表态了

赵德芳的心头火热了起来,眼中绽放着异样的神采:本王应该怎么做?

谢慕华扬起嘴角,淡淡的说道:写份奏折表示一下你对群臣的好意却之不恭,同时,请宋太后说话!

宋太后,就是宋偓的女儿,当初赵匡胤驾崩的当天晚上,宋太后就命人去找赵德芳来即位。虽然被赵光义抢了先,可是宋太后和宋家对赵德芳的支持还是可见一斑。不过,随着宋太后在宫中没了地位,随着宋偓渐渐老去。这次赵德昭派他去雁门关监军,这位老人家死活也不去,干脆就耍无赖,说自己年老体衰,要是去了雁门关那个地方,辽国人都不用打过来。自己就要壮烈牺牲了。赵德昭也拿他没有办法雁门关就到现在还是个没有监军的地方。也算是大宋开国以来的头一遭了

烂船还有三斤铁,宋偓老是老了,但是他在军中也是老资格,不知道多少徒子徒孙在军中任职。而且,宋偓这个人是个老好人,跟谁的关系都不错,要是他出面加入了赵德芳的阵营,自然会提高这一方的声势!

这份折子只怕不好写!赵德芳皱紧了眉头,他是害怕万一这个折子写上去,赵德昭恼羞成怒,会对自己不利。

放心!谢慕华曲着手指头说道:一来,官家要留个仁君的面目,他不能对自己的亲兄弟下手。二来,你有理有据,太宗也好,现在的官家也好,都是引的金匮之盟登基。金匮之盟有你的名字,你为何不能去引?这是什么道理?三来,朝中大臣都在反对这次立储。法不责众。官家要是一下子把几百个大臣砍头的砍头,流放的流放朝廷怎么运作?哪里有这么多官员能马上补充上来?再说了,朝中要的是平衡。一旦出现大规模的动荡,若是被有心人利用,就会导致权臣的出现官家是不会干这样的事情的!

赵德芳松了口气:这样一来,以后无论如何,我和官家也没有转圜的余地了

转圜?谢慕华似乎听到了天底下最好笑的笑话,看着赵德芳的眼睛说道:从你来了西京这一天开始,就注定了没有转圜的余地!

当然,赵德芳不知道他来西京,就是谢慕华当初出的主意,这还真是个诡异的轮回。当年是谢慕华帮着赵德昭把他弄到洛阳来,而如今,谢慕华又想着办法把他从洛阳弄出去。只不过,一来一回之间,世事如棋,变化已经太多了

这些官员都是失心疯了不成?赵德昭用力的拍打着书案:拿的是朝廷俸禄,吃的官家粮食,却不知道为朕分忧,就知道给朕添麻烦。朕养一群狗也比他们强啊!

皇上也不用如此恼火,寇准那帮人有这个胆量?八成是谢慕华在后边搞鬼赵普淡淡的说道。

赵德昭怒气冲天:朕当然知道是谢慕华那厮在后边搞鬼。可是现在这些官员,都不知道脑子里想些什么,朕无论说什么,都要和朕对着干。现在已经一天多了,朝廷各个部门的机构几乎陷入停顿。就为了朕立储这点事?难道大宋的官员就是来干这个的?

赵普的老眼眯成一条线:谢慕华既然要利用这个局势,就一定不能离得太远。今日寇准发动了,老臣以为,谢慕华如今必然不在雁门关。皇上,咱们可以双管齐下

怎么双管齐下?赵德昭凝神问道。

赵普胸有成竹的说道:马上派人去雁门关,传圣旨,要谢慕华接旨。若是他不在雁门关,自然无法接旨。那办他擅离职守是一点问题也没有。朝廷有理有据,能站得住脚。除非他马上造反,不然就没说得。然后,马上派人去西京

西京?赵德昭眼中杀机一闪而过:朕知道了!

‐‐‐‐‐‐‐‐‐‐‐‐‐‐

求票,求票

第三十七章鬼门关



急促的脚步声踏碎了积雪,衣甲和腰刀的碰撞声不绝于耳。跪在宫门口的官员们愕然抬头望去,只见从皇宫之中一队禁军手扶腰刀,快步跑了出来。

这是要干什么来着?有些胆小的官员已经没了底气,难道是皇帝真的要发怒了?他们却没注意到,跪在前面的寇准等人,脸上却带着一丝嘲讽的笑意。

皇上有旨,着诸位大臣速速离开,休得在宫门闹事。如若不然,国法伺候!小太监理直气壮的喝道。数百名禁军官兵一拥而上,将这些官员们围在其中。宫门口一下子安静了下来,鸦雀无声,跪着的官员把眼光投向各自的带头人,始终做不了决定。

对于文官来说,有清名就是有面子。这一次明显是皇帝有失误,正是给自己博个青史留名的好机会。只要不杀头,哪怕是皇帝叫人把他们按在宫门口打上十来板子,也是非常划算的。

所以,这些文官才如此团结。但是看着现在的阵势,只怕赵德昭是动了真怒,皇帝一发火,谁也不知道后果如何,万一真的撕破脸皮,挑些带头的把脑袋给砍了,那不是太不划算了吗?

左右看了看那些气势汹汹的禁军,官员们的心里又凉了半截,到底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到了这样动用蛮力的时候,天然的就处在弱势群体了。

士可杀不可辱!寇准将手中的奏折举得老高:官家可杀寇准,可押寇准。但是不可辱寇准。今日,寇准来此,原本就没打算活着回去。有道是文死谏、武死战。朝廷养士不是养一群酒囊饭袋,不是养那些只知道点头哈腰的奴才。我们读书人也是有骨气的。朝廷一日不收回成命。寇准绝不回去!

原本这百多名官员就是跟着寇准一起来的,听到寇准如此慷慨激昂的言语,胸中热血沸腾,学着他的模样,跪在寇准的身后,齐声喝道:请官家收回成命!

那些已经跪了一天一夜的官员们一看这阵势,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