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混在东吴吃软饭-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纮奇道:“你说这番薯味道美味,那老夫可要尝尝了,只是不知道,这东西要如何食用?”

杨林笑道:“很简单,张大人稍候,我这就为你烹食。”

说着,杨林便找来了干柴,随后将干柴点燃,杨林将番薯放在火边烘烤,不一会儿,便将已经烤得滚烫的番薯给取了出来。

番薯在杨林的手中跳动,杨林忙道:“好烫!不过,张大人,番薯趁热吃才是最美味的!”

说着,杨林便将番薯掰成两半,一半递给了张纮,一半留给了自己。

杨林不管番薯表面的外皮,只吃内里干净的部分,而张纮也学着杨林的模样,开始品尝番薯。

番薯一入口,张纮直感美味,又香又糯又甜,张纮可从未吃过如此味道的食物,忙赞叹道:“此种美味,真是令人神往,杨兄弟,这真的是番邦视为杂草的东西吗?”

杨林点点头,道:“正是如此,虽然番邦视为杂草,不才却视为珍宝,在得到番薯之后,不才便让几位友人帮忙培育,经过几个月,这才培育出来了少许,不过,若是要大规模的种植,并让番薯成为东吴的主粮之一,没有张大人的帮助是不行的,因此,不才在此恳求张大人,动用所能动用之力,让番薯在吴地的耕种成为现实!”

说着说着,杨林便开始恳求张纮了。

张纮其实在心里,早就已经想要帮助杨林了,不过在见到实物之前,他可不能妄下定论。

不过当他实实在在的看见了番薯这种农作物,并且亲自品尝之后,他才敢亲口答应杨林!

张纮道:“也罢,承蒙杨兄弟看得起我这把老骨头,老夫现在病入膏肓,自知命不久矣,已不能带兵打仗,也不能为主公出谋划策,不过借用一下老夫的人脉,将杨兄弟你所说的农作物推广下去,这样的事情倒是能够做到的,杨兄弟,你就放心吧,这件事情,就包在老夫的身上了!”

得到了张纮的承诺,杨林自然非常的高兴,忙恭敬道:“如此一来,不才就多谢张大人了。”

张纮道:“杨兄弟不必多礼,这乃老夫分内之事。”

张纮身为吴臣,但凡是利国利民之事,他自然都不会推脱。

他以抱病之身,想再为东吴做点事情,不过许多事情却也无能为力,只有这推行番薯的种植一事,他倒是力所能及的。

无论是为国还是为民,张纮都不会推脱杨林的请求的,正如杨林所说,农业才是国之根本,在乱世之中,这样的原则依然适用,比起率领大军去攻城略地,倒不如安安静静的发展生产,使国家强大。

如此一想,张纮才知道,杨林建议孙仁暂时不对外用兵的道理了……

第三章借兵

春去夏至,建安十四年的东吴,在平静中稳步发展。

朝中相安无事,虽然众将眼馋刘备军在荆州攻城拔寨,但见主公孙仁确实没有进兵的意思,也就打消了继续劝说主公的念头。

在得到江南四郡之后,刘备的目标,便转移到了江北的南郡和襄阳,这两座城池都是在赤壁之战前失去的,刘备身为刘琦的义父,自然要为刘琦重新夺回这两座城池。

不过曹操已派名将曹仁镇守南郡,又调派了两万守军,刘备想要夺南郡,并不轻松。

于是刘备派使者向东吴求助,所派使者为刘备的小舅子麋竺。

麋竺能言会道,一见到孙仁,便恭敬道:“属下奉刘皇叔之命,特向东吴孙将军请安,赤壁一战,多亏孙将军率兵抗曹,才保全了荆州血脉,今刘皇叔不忘旧恩,定要夺回昔日刘景升所辖领土,以全忠义,但皇叔不敢忘东吴出兵之恩,虽占有江南四郡,但想南郡应让与东吴,此次特派属下来,求孙将军出兵南郡,刘皇叔定会尽力协助的!”

麋竺一番话,全是虚情假意,分明是想向东吴借兵攻南郡,却还说得是替东吴打江山一般。

群臣听得愤愤不平,而军中诸将,更是火冒三丈!

程普道:“麋先生好生不通情理,若不是我东吴出兵,你荆州刘氏,只怕早就死在曹操的大军之下了,可是你们却事先不知会我东吴,占了那江南四郡,现在又求我方出兵南郡,明里说是为东吴攻城,实际上,谁不知道刘备是想自己独吞。”

甘宁也道:“刘备这个大耳贼,只会坐收渔人之利,只怕他得了荆州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我们东吴了!”

面对众将的质问,麋竺也并不慌张,道:“孙将军,刘皇叔言辞恳求,出兵荆州之地,只是为了替刘琦公子要回本该属于自己的土地,待荆州收复之后,刘皇叔必将不再过问荆州之事。”

麋竺的话,自然是向着孙仁说的,而现在的孙仁,已经有了主公的威仪了,在朝堂之上,她半闭着眼睛,一副不太搭理人的模样。

直到麋竺将好话都说尽了,她才缓缓说道:“麋先生,刘豫州想要夺南郡,却怕无法战胜曹军的大将,所以向我东吴借兵,这些事儿,不需要拐弯抹角的说,如今孙刘联盟,共同抗曹,想要借兵,只需说一声便可,孤倒是想问问,刘豫州究竟想借多少兵士?”

见孙仁已经明白了自己的意图,麋竺也不含糊,径直道:“两万即可。”

孙仁又道:“那孤就借你两万兵马,又派甘宁为将,让刘豫州调遣,如何?”

麋竺一惊,没想到事情如此的顺利,当真是出乎自己的预料。

甘宁不满,道:“主公,末将若是为东吴而战,万死不辞,但若是为了刘备那贼子,末将不愿领兵!”

甘宁意气用事,孙仁便劝道:“甘将军,你久不带兵,只怕生疏了,这一次,孤正好让你去南郡历练历练,等回来后,孤自有重用!”

此言一出,甘宁立即熄气了。

如今甘宁是待罪之身,曾参与了周瑜主导的逼宫夺权之事,幸蒙主公不计前嫌,让他降职留用,原本一直战战兢兢,但是当他听到主公说,将来会重用于他,甘宁哪里还会有半点怨言?

于是甘宁领命,麋竺也颇为欣喜,他原本以为这一次向东吴借兵会经历颇多波折,但不想孙仁竟答应得如此干脆,不仅借来精兵,还借来了猛将一名,麋竺此次回去,定会受刘备赞许的。

虽孙仁已有了决定,但是众臣却依然不满,凭什么白白的让刘备占便宜,凭什么让自己的士兵上前线去为了他人牺牲?

待麋竺告退之后,群臣们纷纷谏言,全是向孙仁陈说借兵给刘备的利害关系的,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所幸的是,长史张纮力排众议,为主公开脱。

不过纵然是张纮,也对主公的决定颇有微词,他第一个想到的人,自然就是杨林。

主公的馊主意,差不多都是出自于杨林,这一次,一定要找杨林问个究竟!

于是张纮在下朝之后,将杨林拉到一旁,问道:“杨兄弟,借兵给刘备的主意,是不是你给主公出的?”

杨林笑着说道:“张大人,若是主公的每一个决定,都是出自于不才,那么她这个主公还拿来做甚,倒不如让不才来当主公好了。”

张纮一想也对,孙仁虽为女子,但她从小到大,都十分聪明,张纮看着孙仁长大,自然也知道这一点。

杨林也颇为感慨,如今孙仁的治国方式,已经越来越向自己靠拢了,她也逐渐开始在不向自己征求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决定了。

不枉杨林苦口婆心的为孙仁讲解厚黑之道,如今的孙仁,已然知道了“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的道理,强者往往是在最后才出手,而那些按捺不住,想要先发制人的,往往只是跳梁小丑。

杨林见张纮已无话可说,便主动问道:“张大人,比起是否派兵助刘备来,不才最关心的,倒是番薯的收成如何?张大人是否已经将番薯播种到了东吴的土地上?”

张纮道:“老夫虽然百病缠身,但这些事情还是不消杨兄弟操心了,你给的番薯种子,都已经种下去了,按照你的说法,那么要不了多久,这些番薯就能够丰收了。”

杨林心中甚慰,这才是真正的国之根本,比起率领士兵在战场上冲杀夺城来,田地里的收成才是一个国家立国的根本。

江南虽为鱼米之乡,但适逢乱世,大部分的粮食会被征收充当军粮,纵是丰收,百姓们也依然吃不饱。

民众吃不饱,可是国家动乱的根源,在乱世中,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因此,杨林才会在赤壁之战后,致力于番薯的种植,这便是为了巩固内政。

第四章避暑

杨林见孙仁,孙仁忙关上了房门,不让旁人打扰。

孙仁急问道:“杨林,你说我借兵给刘备对吗?刚才在朝堂上,你一句话都没说,我怕自己做错了。”

杨林安慰道:“仁,借兵给刘备,能够稳固孙刘之间的联盟,这是好事,你做得很好。”

纵然身为主公,孙仁在杨林的面前,也会茫然无措的,直到杨林肯定了她的做法,孙仁才稍稍安心。

于是杨林又道:“仁,荆州乃兵家必争之地,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因此,曹操一定会派强将镇守,但我东吴,若是强取荆州,当前却有些力不从心,倒不如借兵于刘备,让他去取,等他占了荆州之后,孙刘双方,再从长计议,诸葛亮足智多谋,定会权衡双方的利害关系,割让荆州的土地的。”

领土之争,向来是不让半分的,但是杨林却说,诸葛亮会主动割地,这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但是既然是杨林说的,孙仁自然深信不疑。

杨林再道:“刘备的方略,是取荆州为据点,但他若要建立基业,必取益州,因此他的重心,不可能放在荆州上,对于荆州之地,他必会向我东吴妥协了。”

“……”

孙仁沉默不语,事到如今,她的思考能力越来越不如以前了,虽然在群臣面前依然能够故作镇定,但是在杨林面前,就再也不需要掩饰什么了。

当下两人独处,无人窥视,杨林自然能够做一些破格的举动。

如今孙仁已经穿着比以往更为宽大的衣裳,外人若不仔细看,是瞧不出她怀有身孕的,不过由于怀孕,孙仁的体型微微发胖,这倒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在外人看来,这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