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混在东吴吃软饭-第1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醉过之后,庞统才向诸葛亮表明了自己的来意,道:“孔明,我此次来,是特意来传一句话给你的,至于要我传话的人是谁,孔明你只要一听便知道了。”

诸葛亮道:“究竟是什么话,士元,你倒是说来听听。”

庞统又道:“那人让我来转告你,他对于历史,还是有一些眷念的,因此,应当某人去做的事情。还是应当某人去做,至于承诺,可以就此作罢。”

庞统没有说得太细,但是诸葛亮却已经听出来了,这话一定是杨林说的。

只是对于杨林的这句话,诸葛亮却有些没有听懂,什么叫做“对历史的眷念”,什么又叫做“应当某人去做的事情,还是应当某人去做”,只有最后的那句话。诸葛亮是听懂了的,杨林的意思,是自己不再需要去柴桑受软禁了,自己可以在成都城内,继续辅佐刘皇叔。

对于杨林的意思,诸葛亮颇为感激,但是转念一想,杨林说这句话的意思,不正是已经坚信。现在的蜀中根本就翻不起浪,纵然是刘备身边有诸葛亮这样的人才,刘备也只可能一蹶不振,至于想和东吴对抗。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了。

诸葛亮心中隐隐觉得不甘,再看庞统,诸葛亮问道:“士元,难道说。你现在是杨林的人?”

庞统也不隐瞒,径直说道:“孔明说得正是,当下。我正是在杨大人的麾下从事,杨大人机智过人,总是能让我看到一些新奇的东西,因此,我才甘心为杨大人效命的。”

大名鼎鼎的凤雏,竟然毫不隐晦的表露了自己的态度。

庞统对于杨林,已经可以用“信服”二字来形容了,在诸葛亮看来,庞统一直恃才傲物,他若是心甘情愿为一人效命,那么只能说他是从心眼里佩服这个人。

没有想到,与自己齐名的庞统,竟然对杨林的评价如此的高!

只可惜,自己已经是刘皇叔的军师,因此,诸葛亮是断然不可能和庞统同朝为官的……

所谓道不同,不相为盟。

虽然诸葛亮和庞统私交甚密,但是却因为所属的立场不同,所以两人对于重逢,都颇为克制。

在饮过酒大醉一场之后,庞统也只是规规矩矩的向诸葛亮传话,并没有说其它的。

而在传好了话之后,庞统就立即告辞离开,而诸葛亮也并没有挽留。

庞统离开之后,诸葛亮就让黄月英立即将自己准备好的那些治国之道给收好,取而代之的,是诸葛亮开始精心的准备如何去平息西南方向的叛乱了。

蛮王孟获见蜀中大乱,以为有机可乘,便自立为王,若是长此以往纵容他,那么蜀中的政权将名存实亡。

所幸的是,蜀军虽然在长沙之战中死伤大半,但是征讨南蛮的兵力还是有的,还有一点就是,在长沙之战中,蜀中的将领,却没有受到什么损伤,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魏延、李严、严颜等将,都是强力的将领,除了对阵东吴之外,他们还没有害怕过任何的军队。

诸葛亮只是对东吴的军队发憷,不过若是其它的军队,诸葛亮可不虚任何人!

长沙之战大败,诸葛亮也需要一场战争的胜利来安抚人心,有了东吴的粮食援助,军粮也是有的。

于是诸葛亮便禀告刘备,说南方叛乱,不可纵容,诸葛亮愿意自己领兵,去平息南方的叛乱。

此时刘备已是六神无主,诸葛亮怎么说,他就怎么信。

于是诸葛亮率兵五万,带上了关羽、张飞、赵云等猛将,前往南方,去平定南方的叛乱。

孟获虽然造反,但是他有几斤几两重,诸葛亮还是很清楚的,在平定了南方之后,诸葛亮就决定将矛头指向汉中了,如今荆州已经拱手让人了,蜀军能够进攻曹操的线路,就只有汉中一条了……

话分两头,吴蜀再次议和,刘备虽然是一脸的郁闷,但是杨林,却是非常得意。

实际上在两家议和的和约上,所涉及的内容并不多,其一就是东吴对蜀中的粮食援助,其二便是东吴对于荆州的管制权。

当杨林将自己和刘备所议定的内容禀告了主公孙仁之后,孙仁也毫不推脱,径直同意了杨林的决议。

因此杨林和刘备签订协议,同样是一式两份,同样是用上了印玺。

刘备一脸苦瓜脸就回去了,而杨林则兴高采烈的回营,随即便商议着撤军的事情。

而后孙仁便派来了东吴的官员,前往荆州赴任,刘备手下的官员们,一见到主公已经失势了。哪里敢刁难东吴的官员,忙将政事交接,随后便离开了。

如此一来,东吴便接管了荆州九郡。

大军回到柴桑,孙仁率领文武官员们出城相迎,军队凯旋,享受了英雄般的待遇。

尤其是杨林所率领的近卫军,更是被所有人奉为天人!

起初这支部队,并不为人所知,只有在主公孙仁偶尔的言语中。群臣们才知道,原来主公正在训练一支名为近卫军的骑兵,而负责训练的人,则是东吴的长史杨林。

一支军队,从组建开始,再到训练,再到上战场,一般要花上三到五年的时间,就像是东吴的水军。昔日周瑜训练这支水军,可以说是非常刻苦,所以东吴的水军才能够所向披靡,最终在赤壁之战中击败了强大的曹军。

但是这支近卫军。从组建到上战场,却只花了不到两年的时间,而且这支骑兵部队所展现出来的强大的战斗力,却是其它的军队所没有办法媲美的。

因此。这支军队,被人吹得神乎其技,更有人将这支军队说成是“天兵天将”。令人顶礼膜拜。

当然,太多的光环,也没有影响到这支近卫军的整体安排。

孙仁在犒赏了近卫军之后,就让近卫军们前往秣陵,继续操练,而现如今,孙仁所派去的能工巧匠已经开始在秣陵筑城了,迁都的前期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除了近卫军之外,杨林作为立首功之人,其人气,也在柴桑城内涨到了极致。

现在,谁还会说杨林是说书先生出身?谁还能说杨林身份低贱,有失礼仪?

程普等军中众将,对于杨林的评价,毫无疑问的全是褒扬之词,程普当着群臣的面,道:“杨大人机智过人,纵观天下,恐无人能出其右,近卫军的实力之强,是杨大人的功绩!”

除了参加了长沙之战的将军们,就连并没有派得上用场的甘宁,也跃跃欲试。

甘宁毫不隐晦的表达了自己对于近卫军的兴趣,说自己虽然是军中将领,但是在率兵打仗方面,却显然是不如杨大人的,恳请主公孙仁,将他调入近卫军中任职,在这支军队中,哪怕是只当一名小小的骑兵队长,甘宁也感激涕零。

当然,甘宁如此说,并不是真的想去近卫军中当一名小小的军官,而是因为甘宁发现,他如今已经进入到了瓶颈的阶段,无法再提升了,而若是自己能够在近卫军中任职,说不定自己又会成长了。

不过可惜的是,孙仁并没有答应甘宁去近卫军中任职的要求,孙仁说道:“甘将军勇猛无比,自然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我东吴的军队,将军各司其职,甘将军若走了,只怕军队会乱套,而近卫军是骑兵,甘将军去了之后,用处并不显眼,是大材小用了。”

除了军中的将领之外,文官们自然也表达出了对杨林的佩服之情。

就连一直对杨林看不顺眼的张昭,也在孙仁的面前,当众赞美杨林,道:“杨大人之才,可比周兴八百年的姜子牙,可比汉兴四百年的张子房,有了杨大人的辅佐,相信主公之事,必定可成!”

诸葛瑾还特意将杨林邀请到了自己的家中,述说旧事。

对于蜀军的大败,诸葛瑾虽然对自己的胞弟感到惋惜,但他毕竟是吴臣,既然是吴臣,那么自然是要以东吴的利益为重。

长沙之战的大胜,使得荆州回到了东吴的管辖之中,如此一来,杨林与诸葛瑾的三年之约,已经实现了,虽然事实上杨林拖延了一些时间才完成任务,但是诸葛瑾又怎么会钻如此的牛角尖呢?

在自己的家中,诸葛瑾向杨林道歉,道:“杨大人果然是神人,竟能够以此种方式夺回荆州,现在,不仅荆州重回我东吴的管辖,就算是西蜀,也成为了我东吴的附属,如今的蜀中,根本不敢对我东吴说半句不字,若是刘备再敢轻举妄动,我东吴只要断了他们的粮食,他们就会不攻自乱。”

虽然对自己的胞弟来说有一些抱歉,但是事实上的情况正是如此。

现在西蜀政权之所以能够维持下去,全靠了东吴的粮食援助。按照杨林的说法,蜀中一带的生态平衡已经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原本的天府之国,只怕五年之内会颗粒无收,在这五年的时间内,若不是东吴持续不断的援助蜀中,只怕蜀中就会乱套了。

用了简简单单的方法,就将蜀中牢牢的掌控在了自己的手中,而刘备,却不敢对东吴说半个“不”字。东吴的西线敌人,终于土崩瓦解了……

杨林的计策,所起到的效果,可是惊人的好,诸葛瑾有些惭愧自己曾经怀疑过杨林,心想若是自己执迷不悟,还是逼迫杨林的话,这计策如果失败了,那岂不是自己的责任了?

面对诸葛瑾的道歉。杨林笑道:“诸葛先生不必如此,在下为东吴的利益行事,若是有些地方令诸葛先生疑心,还请诸葛先生不要介意的好。无论是对刘备献上西川的地图也好。还是在蜀中一带捕食麻雀也好,都是主公的主意,主公特别吩咐,万事要保密为上。否则的话,计策失败了,就会功亏一篑。”

诸葛瑾忙道:“这是自然、这是自然……”

两人虽然都是东吴的重臣。但是无论是在名声上还是在主公的信任程度上,诸葛瑾都是及不上杨林的,因此诸葛瑾对于杨林,自觉得落于下风。

不过诸葛亮倒也并不在意,因为打从杨林收复了荆州之地之后,他对于杨林,已经佩服得五体投地,既是如此,诸葛瑾又怎么会在意自己和杨林谁在上风,谁在下风呢?

杨林与诸葛瑾交谈甚欢,之后,杨林告辞离开。

杨林正准备回自己的宅邸,不想却在途中又遇到一个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