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元气大伤,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恢复过来。
若是曹操再继续对外用兵,只怕曹操的实力,会一点一点的消耗殆尽,到了那个时候,居住于曹操所辖领地的民众们,就会朝不保夕,倘若如此,他们就会作乱生事。
当然,也有不同意见的。
法正道:“主公,无论曹操面临如何困境,他总是天下枭雄中最强的一位,曹操之所以攻打马腾不顺,是因为张鲁在肋部夹攻曹操,使曹操首尾难相顾,是以战争陷入焦灼,还有一点,那就是曹操对于东南方的东吴,依旧心有余悸,虽然曹操已和东吴签了和约,但曹操生性多疑,不肯信人,他才派强将领精兵用来防守东吴的进攻。
至于征兵,大概是曹操手底下的人的建议,曹操不过是按部就班而已,征兵的效果如何,只有到日后才能够知晓。”
刘备又问诸葛亮,道:“孔明,你怎么看?我军是否能够趁曹操空虚之际,出兵助马腾和张鲁?”
诸葛亮连忙摇头,道:“主公,此事万万不可!”
刘备一怔,道:“孔明。何出此言?”
诸葛亮道:“当下蜀中初定,百废待兴,正是休养生息之机,若贸然兴兵,只怕前功尽弃,更有甚者,马腾和张鲁都是左右摇摆之徒,而曹操最憎恨者,非主公莫属,倘若我军对曹军用兵。曹操必会与马腾和张鲁休战,此两家没什么实力,若曹操肯许以承诺,不用兵相攻,此两家必定倒戈,到了那个时候,我方将会成为曹操的唯一目标!”
诸葛亮说得危言耸听,群臣们多是不同意的。
李严道:“诸葛先生,你所说的。未免有些胡思乱想了,今曹操已是众矢之的,天下群雄,又怎么会助他的?以我看来。诸葛先生自从得了西川之后,便开始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了吧?”
“……”
李严对诸葛亮冷嘲热讽,诸葛亮却并不反唇相讥。
刘备劝说道:“正方不必如此说。大家同殿为臣,虽有意见不同之时,但那也只是政见相左而已。众人都是为了蜀中的利益着想,因此不必记仇。”
在刘备的心目中,最希望的事情莫过于打败曹操,兴复汉室,因此,当曹操与马腾、张鲁陷入苦战的时候,刘备最先想到的,就是对曹操落井下石。
但是刘备自己也知道,当下西川初定,实在不是出兵北伐的最佳时机,再加上自己最为信任的军师诸葛亮也出言反对,于是刘备便打消了出兵的念头。
于是罢朝,群臣离去。
虽然主公听从了自己的建议,但是诸葛亮的心中却依旧不是滋味,其原因,倒不是李严对他的冷嘲热讽,而是另一件事情。
那就是蜀中与东吴的通商!
最初,诸葛亮并不同意蜀中与东吴通商,但是两家却有条约在先,若是单方面的拒绝,只怕会失信于人。
而且通商之事,仔细想来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群臣们多是赞同的,大势所趋,纵是诸葛亮在刘备面前能够说得上话,他也是没有办法阻止西蜀与东吴通商的。
而在东吴的商人进驻之后,怪事就一件接着一件!
先是东吴商会的建立,此是为了保护东吴商人的利益,倒也是无可厚非的,只是诸葛亮却想不明白,为何东吴商会会如此的财大气粗,在成都城最繁华的地段购置土地,并且修建了奢华的商会大楼。
接着就是东吴商会的主席吴湘邀请蜀中的官员赴宴,虽然所去的官员并不多,但是其影响却很大。
在宴会上,东吴风的舞蹈令人刮目相看,在那之后,对于东吴风的传闻就此消彼长,在成都城内,传言从未停息过,因此,蜀中的官员们便建议在西蜀范围内推广东吴风,现在,成都城内,家家户户都跳着这样的舞蹈,还美其名曰强身健体。
还有一点就是,宴会上所陈列出来的东吴的国宴,也受到了民众们的推崇,在民众们的强烈要求下,东吴商会的主席请示了东吴的主公,随后便在成都城内建了餐馆,推行东吴的菜肴,其中压轴的一款菜,便是东吴的国宴——百鸟宴!
在诸葛亮看来,虽然这些事情都发展得合情合理,但是却相当的奇怪,根本就不符合诸葛亮的思维逻辑,诸葛亮将所有的事情都看作是“怪事”,却也说不出究竟是如何的怪。
诸葛亮本能的猜测,这应当是东吴的长史杨林的诡计,对于蜀中,比起曹操来,反倒是东吴显得比较可怕一些。
这其实才是诸葛亮不同意刘备北伐的主要原因,若是只看见了曹操这一个敌人,说不定会将更可怕的对手忽略,历史上祸起萧墙的例子很多,结盟之后,向盟友捅刀子的行为也是数不胜数。
打从赤壁之战以后,东吴对于己方的态度,就好得过头了。
不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容许己方收获渔翁之利,将整个荆州纳入到了自己的版图,东吴方面还鼓励己方去取西川,还送上了西川的军事地图。
无论从什么方面来看,东吴都是己方的朋友,可是正是因为这个朋友对己方实在是太好了,引得诸葛亮不得不加倍小心。
现目前,东吴的商人们如过江之鲫一般的涌入了成都城内,使得成都城内非常的热闹。在买进卖出的过程中,民众们也得到了不少好处,因此,对于与东吴通商之事,民众们非常的赞同。
若是在此时麻痹大意可不是什么好事,好在诸葛亮的兄长在东吴为官,于是诸葛亮便修书给诸葛瑾,询问东吴风及东吴的国宴究竟是何物?
诸葛亮也回书说了,东吴风,实际上是流传自东吴民间的一种舞蹈。在东吴境内颇为流行,却上不了台面,没想到东吴风,竟然也能在成都城内流行起来;至于东吴的国宴,诸葛瑾也只是今年吃到过一次,以往的时候,倒是没有的。
不得不说,诸葛瑾对于自己的胞弟没有疑心,因此便将自己所知道的都告知了自己的胞弟。而诸葛亮在得到了诸葛瑾的回函之后,便将注意力转向了东吴的国宴,也就是百鸟汤上。
若东吴风的舞步真的只是流传于东吴的民间,那么大不了便是百姓们的集思广益。可是东吴的国宴,却令诸葛亮生疑。
一般来说,能够被冠上“国宴”的称号,那么定然是会流传许久的。但是按照诸葛瑾的说法,这国宴却是才刚刚兴起的,若真是如此。这东吴的国宴,定会有所蹊跷。
于是诸葛亮便命家丁假扮富人,前去东吴餐馆中品尝东吴的国宴,还特别嘱咐家丁将百鸟汤带一点回来。
原本东吴餐馆里的任何食物,都不允许食客外带的,不过这一次诸葛亮的家丁也使了一点小手段,才将百鸟汤装入器皿中带了回来,诸葛亮终于见识到了传说中的东吴国宴,于是小心的尝了一口。
不愧是东吴的国宴,汤味浓郁,显然是熬了非常久的,看来这百鸟宴真是名不虚传,蜀中的富人们喜欢吃,倒也真是无可厚非的。
“不过……还是有一些蹊跷……”
诸葛亮将百鸟汤带回来,可不仅仅是为了品尝这百鸟宴的,他在品尝的过程中,始终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夫君,可是遇到了什么难事?”
与诸葛亮一同参详的,便是诸葛亮的妻子黄月英,黄月英冰雪聪明,其才干并不逊于诸葛亮,因此诸葛亮认为,有了自己夫人的帮助,定能够识破这百鸟汤的诡计的。
诸葛亮对自己的妻子说道:“月英,这东吴的百鸟汤,你觉得如何?”
说着,也让黄月英喝了一口,黄月英在喝完之后,细细品味了良久,才道:“夫君,妾身是女流之辈,有些事情不是太懂的,不过这百鸟汤,其味道实在是上品,成都城内的民众喜欢吃,倒也合情合理。”
诸葛亮道:“月英,照你这么说,东吴商人们在我成都城内卖这百鸟宴,只是为了赚钱,并无其它非分之想?”
黄月英道:“此事蹊跷,夫君有所怀疑,倒也是无可厚非的,依妾身看来,要瞧出百鸟宴中的诡计,倒不如也如法炮制,也弄一碗百鸟汤出来。”
黄月英所想出来的方法,未免有些笨拙,诸葛亮叹道:“月英,我听说这百鸟汤,是用一百只麻雀,在大鼎中煮上一天一夜才煮出来的,我们从哪里去弄来这大鼎,还有这一百只麻雀,又是从何处寻来?”
黄月英笑道:“所谓东吴的国宴,要花上一百只麻雀,这只不过是东吴为了彰显出其气派罢了,用鼎去煮也好,不用鼎去煮也罢,一百只也好,几只也罢,总之,若真如东吴商人们所说,百鸟宴是用麻雀熬制的,那么纵然是用普通的锅来煮,只用上几只麻雀,实际上所煮出来的味道,其实也应当差不了多少。”
“……”
诸葛亮并不赞同用如此费事的方法,不过瞧自己的妻子心意已决,倒也无法反对。
黄月英又道:“夫君放心,只要尝过了两种汤,妾身定能将两种汤里的不同之处给找出来的!”
既然妻子都夸下海口了,诸葛亮倒也不再说什么。
待黄月英用几只麻雀,将简易版的百鸟汤熬出来之后,她就将汤端到了诸葛亮的面前,与从东吴餐馆中带回来的百鸟汤加以对比。
黄月英毕竟是女子,对于食物的味道,倒也能够品得出来。
她将两种汤都喝了一口之后,说道:“夫君。这两种汤,在味道上的确不一样!”
听到黄月英这么一说,诸葛亮立即就产生了警觉,道:“月英,如此说来,这的确是东吴的阴谋吧?”
黄月英却道:“那可未必。妾身只是将几只麻雀用文火熬制了一天一夜之后,就得出来的这种汤,与从东吴餐馆里真正的百鸟汤比起上,在味道上实在是逊色一些,不过。那也说不上是东吴人的阴谋,因为妾身的厨艺不佳,所熬制出来的汤汁,只怕送给别人,别人也是不会喝的。
东吴的百鸟宴,在讲求气派的同时,大概加入了不少稀奇的佐料,而这些佐料,妾身大概是不知道的。”
在当今蜀中。要烹饪出能够吃的饭菜,其佐料是非常少的,只有盐和油而已,若真是如此。那么用一种食材所做出来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