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卫公子-第3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一万多步卒,都是昔日和鲜卑人大战过后的百战精兵。战斗力强横,决然不可能是邯郸,邺城,由审配和逢纪统领的那区区新兵可以比拟。

以一万人去硬碰邯郸,看上去可笑,但在这个时候,作为牵制,便已经足够让邯郸兵马难动分毫了!

坚固的城门噶然打开,徐荣跃马而出。身后一万兵马手操利刃,紧随其后,大阵列开,还未战,便已经有了滔天煞气。

手中有了这样一支兵马,徐荣根本就没有丝毫担心,无论怎么样,这一战的表演,便看赵阳能否达到预定中的目标了!

朝歌城内。一马飞奔而入城中。有城中兵卒抢过马缰,止住马匹的奔走。背上探子虚弱下马,当即冲上城墙高声道,“……

“禀报将军歌城十里外,有兵马而来!是袁绍!”探马疲软地张开嘴巴,还能从他嘴唇上地干裂看出一路狂奔地劳累。

“袁绍也来了吗!?”徐晃巡视着城墙,闻得探子来报,脸上终于还是微微浮起了一丝隐忧。

“奶奶地!那袁绍匹夫终于来了!让我一阵好等!”典韦斩杀颜良后,便和太史慈引军入了朝歌,但在徐晃强势压制下,面对敌军地围困和攻打,只是坚守不出,早已经让典韦憋足了火气。如今听得袁绍亲来,脸上红光满面,充满希冀的看着徐晃,道,“我说老徐!袁绍都来了,正要趁机给他点厉害看看,要不,我等老是龟缩在城中,莫不是让人以为我河东猛士怕了他们河北兵!”

徐晃白了典韦一眼,却不搭理,“就算有你和太史子义领兵三万而来,朝歌先前大战几番,也只余下不过万人,如此,以四万人对十五万兵马,还有吕布,文丑环伺在后,怎可如此鲁莽!”

在早前,文丑亲自领兵三万昼夜不停杀奔来了朝歌,便与吕布重整的围城之事,尤其在文丑为颜良报仇心切下,几乎是昼夜不停的强攻城池,就算有典韦太史慈的援兵,守城战中,也颇为艰辛,如今典韦又好战成瘾,徐晃却是很是不爽了。

“袁绍既来!卫侯几日可到!?”徐晃也不搭理典韦,兀自回头对身边副将问道。

“卫侯兵马如今已近百泉,最多两日,大军便将到朝歌!”副将恭敬回道。

“好徐晃握紧了拳头,炯炯有神的盯着城外,道,“如今朝歌,牧野两城未破,我也算给公子有了交代!袁绍亲征而来,十五万大军数量不少,却还需要卫侯威望方能服众!”

“可将卫侯将来的消息遍告城中,两日内,想必敌军也会趁机攻城,只让各部主将恪尽职守,不可怠慢!”徐晃缓缓又令道,“两日!只要撑过两日,就算敌军有十五万,也必然不可耐我何!想必牧野一方,也该有了动静,只要马超,庞德从侧翼袭击牵制,袁绍决然不敢发动死战!”

 第四百三十八章 第一张底牌

二十五万,这是卫宁能够承受的底线,即便面对袁绍可能存在三十万保守估计,卫宁也不可能用动摇河东根基的代价来换取胜利。冀州,幽州,他袁绍可以不在乎,但河东是卫宁一生的心血凝集在其中,不论是于内部隐患的问题,还是面对大战带来的浩劫,都不是卫宁可以忍受的代价。

不仅如此,卫宁还要将战火一直抵挡在外面,绝对不能够让袁绍侵入半分河东土地。百姓,在他治下,便是他的子民,他绝对要对他们负责。

除去了本身河东的整个防备力量,便有二十万,但其中最起码得保留六万到七万的数量分别镇守四州之地,想比起这个局势来说,六七万的数量甚至已经可以说是捉襟见肘,根本不能再抽调一兵一卒去前线。

所以,十四万是卫宁可以动用的原本力量,如果要将战争扩大而征调兵马,卫宁还需要征兵大约六万的数量。剩余五万,卫宁的眼光自然而然的便也就放在了北方的土地上。

事实上,从袁绍的动作来看,卫宁便已经愤怒不已了,用外族来踏上汉人的土地,无论如何都是卫宁无法容忍的,这些只知道杀戮,只知道劫掠,完全就是为破坏而生存,尤其当这破坏是建立在汉人的血肉上来喂食他们的肚子,更尤其让卫宁无法忍受。在他绞尽脑汁扰乱草原的格局,动摇草原蛮夷的元气,将他们的脚步挡在了汉疆之外,却偏偏就有这样一个利令智昏的家伙,敞开了国门,不过是为了满足他权利的。

而对于这些,卫宁即便早有所准备,但真到了这一刻,却还是不由自主的生出了对袁绍的百般厌恶。而当初做好的准备,卫宁也就是为了防范这一天的到来。

匈奴人。是卫宁预谋已久地东西。

这是卫宁用来对付北方蛮夷的利剑。在袁绍用乌桓人来骚扰并州的时候,自然便应该是匈奴人出马抵挡的时候了。

当初的于扶罗因为卫宁的算计,确实元气大伤,但卫宁并没有趁机将他赶尽杀绝,而是大方地将他放回了朔方。这片匈奴人庇护于汉朝羽翼下的土地,在许久之前便已经是汉民。牧民杂居的土地,但随着汉朝的衰败,外围的牧野几乎都是以匈奴人为主的,大部分汉人都退居道朔方附近寻求城池边军的守护。

随着一场叛乱,于扶罗逃到了汉朝深处,得到卫宁的庇护,当那支在匈奴人看上去不可战胜的十万鲜卑大军,被卫宁击垮地支离破碎,于扶罗再没有丝毫的妄想。

在王权和卫宁强大军力下。即便依附在他身边的一些根基都被牺牲了不少,但也没有丝毫敢于违逆地意思。所以,当卫宁将他放回朔方的时候。同时跟在他背后的,却还有大量的汉族兵马。

在这支强横无比地军队横扫下。背叛于扶罗父亲地势力。被横扫一空。于扶罗。理所当然地成为新地南匈奴单于。

而这一切。都按照卫宁定下地轨道继续行进着。

当于扶罗重新取得了单于地宝座。才蓦然发现。经过了汉人帮助击败他地敌人。原来。本已经有了生机。有了重新崛起地南匈奴力量。却在这一场战争中。消耗殆尽。重新沦落为必须要依附在汉朝。依附在卫宁麾下才能苟延残喘地势力。而当初朔方一带。本该是以匈奴人为主地汉民。牧民混杂区。在卫宁驱策了三十万当初从董卓手中抢过来地洛阳百姓。显然已经发生了质地变化。

没错。现在地河套地方。在卫宁先后击败了鲜卑人。乌桓人。再搅乱了。放干了匈奴人地顽固势力后。短暂但却不容置疑地真正成为汉人地土地。匈奴人……在这里。一挫。成为了弱势。

于扶罗。显然是一个有野心地家伙。但也是有自知之明地人物。在如今河东如日中天地时候。即便昔日高不可攀地大汉王朝已经名存实亡。中原大乱。但有一个卫宁这样地民族主义者。根本就让他没有丝毫敢于冒险地心思。

而中鲜卑地大乱。已经西。东两部地涉入。阴山以北重新陷入了无穷无止地争斗。何尝又比中原好得了多少。这便是于扶罗看到地希望。在北面。还有十万以上地北匈奴奴隶。为各部鲜卑人流尽鲜血……这些都是他地族人。甚至可以说是他唯一完成他野心地实力。

所以,在卫宁若有若无的暗示或者是挑动下,于扶罗毫不犹豫的跳进了北方草原上的争端中。

可是,南匈奴人,势力已经太弱了,饶是鲜卑人被卫宁击垮,弄成了这样混乱局面。于扶罗那区区一万多的控弦之士,也根本翻不起什么花样。

自然而然,卫宁又抛出了主意……

用汉民!在河套地上久居的汉人,不单单善良的传授匈奴人耕种的技术,同样也学会了他们操控马匹的技巧。即便不如匈奴人,但这些汉民同样也能在马背上,发挥出不弱的战力,更重要的是,汉人,数量够多!而在他背后,还有一股强大的汉军,可以作为支持!

那被卫宁从头到尾都彻底掌握住的野心,被刻意引导的思维,将于扶罗推到了卫宁想要看到的地方。

在边疆的汉民中,没有人会不知道草原蛮夷的残暴,同样也不会怀疑他们的强大。但当卫宁的崛起,用汉人的手脚,将整整十万人彻底击败,这样的巨大光环,毫无疑问让所有人疯狂的崇拜了起来。正是因为对马背民族的认识深刻,才能知道将对方击败到底又多么强横,又多么不容易,毕竟汉武皇帝昔日的强大已经成了过去,但如今这一场大胜却是许多人亲眼的目睹。

一个如此强势的势力是他们汉人的骄傲,同样,也是对于自己汉民身份的自豪。

看看那些骄横的匈奴人,他们的单于都是依靠汉人的马刀所争夺而来,如今,在汉人地眼前。在也没有那往日的嚣张所以人对卫宁治下的统治更是充满了信仰。

整整五万汉民在汉军zf的组织下,投入了帮助于扶罗的“大业”中,而这批人,毫无例外的,都是对汉朝有根,有信仰地百姓。在这个时候,他们除了还记自己是汉人,还有对自己汉族身份的自豪,他们的一切,似乎都在向马背战士靠近。

尤其在夹杂这一群河东势力下的汉人军队,随同出征的时候。于扶罗集合了有接近七万的兵马,很快,便在阴山一带,站稳了脚跟。

战乱中逃散的北匈奴人。纷纷前来依附,小部落同样寻求他的庇护。但,让于扶罗不能不接受的事实是。汉人地触手,在卫宁隐藏在幕后的操纵下,似乎已经将整个匈奴人的一切,都伸了上去。

不容他反抗,能够震慑住外族地力量,大半都是汉人组成的东西。很多汉人,因为功绩,反而成了于扶罗麾下的各部大王,族长之类的人物。而他们同样,还有卫宁册封的官位,使得即便在他们头上地位的匈奴贵族也无法号令。

这样的匈奴,已经不是那种纯粹的匈奴人了。在汉人带来的耕种技术,渐渐解决掉匈奴人地保暖问题,何尝不也是将可耕种的土地,一度借着于扶罗的手而推动到了北方,而那些匈奴平民,甚至已经开始厌倦了马背上的厮杀。

沉浸在胜利果实下的于扶罗。根本没料到这样的局势若在继续下去,迟早,匈奴人来去如风的秉性,将会彻底的转变,而永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