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灵魂的归来-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春巢在金陵得端砚,背有刘总绝句云:一寸干将割紫泥,专诸门巷日初西,如何轧轧鸣机手,割遍端州十里溪。破云:吴门顾二娘为制斯砚,赠之以诗。顾家于专诸旧里,时康熙戊戌秋日。春巢困调《一剪梅》一阕镌其旁云:“玉指金莲为底忙,昔赠刘郎,今遇何郎。墨花犹带粉花香,制自兰房,佐我文房。片石摩挲古色苍,顾也茫茫,刘也茫茫,何时携取过吴阊,唤起情郎,吊尔秋娘。”

何春巢这首词,可说很肉麻。据邓之诚《骨董琐记》卷四云:“按此诗黄宰田所作,刻在《香草斋诗》卷二,注云,余此石出入怀袖将十年,今春携入吴门,顾二娘见而悦焉,为制斯砚。余喜其艺之精,而感其意之笃,为诗以赠,并勒于砚阴,俾后之传者有所考焉……然则非刘慈窃取黄诗,即作伪者托名无疑矣。独怪子才与莘田相去不远,何以未及详考。春巢何郎刘郎之词,更属梦梦。”

邓说极是。按黄氏集中,尚有《题陶舫砚铭册杂诗》,也是题顾二娘制砚的,诗云:古款遗凹积墨香,纤纤女手带干将,谁倾几滴梨花雨,一洒泉台顾二娘。原注云:余田生蕉白砚,陈德泉井田砚,十砚翁青花砚,皆吴门顾二娘制,时顾没矣,陈句山太仆和韵云:淡淡梨花黯黯香,芳名谁遣勒词场,明珠七字端溪吏,乐府千秋顾二娘。

据《骨董琐记》说:顾二娘制砚,多无款识,不易辨别,凡细书八分款吴门顾二娘制六字者,大抵皆伪

 平山堂与鉴真和尚

这几天报上一连读了好几篇文章,都是关于鉴真和尚的,因为今年正是这位了不起的僧人圆寂一千二百周年纪念,才使我知道他在扬州所住的大明寺,就是后来的法净寺,就是有名的平山堂所在地。

平山堂在瘦西湖的尽头,游湖的乘了小船来到这里,上岸步行上山,就到了平山堂。我在扬州玩的日子不多,但是平山堂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那一座小山并不高,站在宽阔的平山堂的坪台上,遥看来时所经过的一片湖水和远处的绿杨城郭,使人顿有胸襟开拓舒畅之感,我想平山堂迷人之处,大约就在这里。

平山堂,这个堂名就已经迷人。当时年纪太轻,也不知道那座小山名为蜀岗,更不知道这里就是唐朝有名的鉴真和尚修行之地,只知道这里是欧阳修最喜欢的地方,他在这里修筑了这座平山堂:不高不矮,恰可平山,这个堂名就已经够迷人了。

我去的时候,正是春末夏初。心里有一点年轻人的苦闷,便接纳了朋友的好意,从上海又回到曾经住过多年的镇江,再渡江到扬州去,在那里住了半个月,差不多有一半的时间是消磨在平山堂上的。

记不起是谁的两句诗了:“竹床高枕虚堂上,卧看江南雨后山。”这就是在平山堂可以享受到的情调,也就是在平山堂可以见到的令人神往的景色。因为扬州地处大江北岸,从南岸的镇江望过去,我们见惯的是“两三星火是瓜州”,现在置身江北,这才有机会“卧看江南雨后山”。

平山堂后面有一大片沼泽,像是瘦西湖的尽头,或是污积了的湖址,草丛中有些地方是软泥,有些地方还有积水,到处是小树丛,没有半个人影,地方十分幽静。有一个下午,我到那里去作画,可是被那一派幽静的景色迷住了,站在那里只顾欣赏这种如画的景色,根本忘记了作画,直到晚潮使得积水向脚下的草丛中涨过来,浸湿了我的双脚,我才瞿然一惊,赶紧收拾了画具避开。

这时从树丛中传来春末那种不知名的山鸟的啼声,暮色渐渐的从山头上合过来。我拖着湿了水的双脚,绕过平山堂下面向湖边走去的时候,心里虽然有一点凄寂之感,但是知道这是人生中难得有的一种感受,是一时不会令人忘记的。

果然,事隔三十年了,在我读到报上所载的纪念鉴真和尚的文章,不觉仍想起了令我着迷的平山堂的景色

 乡邦文献

前些时候,托人到上海去买一部《金陵丛书》,信已经去了很久,至今还没有回复。也许这样整部的地方掌故丛书,只有零本还不难买,要想得一部完整的,怕已经不容易了。

近年时时想读一些有关乡邦文献的著作,可是自己手边所有的实在太少,借又无处可借,买又不易买,徒呼奈何。自己虽然备有好多种广东的地方志,可是自己家乡的反而没有。这种可笑的情形,实在不足为外人道。

我曾经将手边所有关于家乡的典籍检点一下,重要的简直一部也没有。比较重要的只有一部《白下琐言》,而且是很坏的版本。此外就是《金陵古今图考》、《莫愁湖志》、《灵谷志》、《秣陵集》,寥寥可数的几种而已。没有一部主要的关于家乡的志书。

近人的著作总算有了几种,大都是朱偰的,如《金陵名胜古迹图志》、《金陵六朝陵墓考》等等。朱氏对于我们家乡的名胜古迹沿革变迁,可说做了很不少的功夫,但也只有他一人而已,第二个人就举不出了。

《白下琐言》的著者是甘熙。我记得我们家里同甘家还有一点亲戚关系,可惜我已经记不起是怎样的关系了。除了甘家以外,还有濮家,都是亲戚,他们都是书香世家。但这些都是祖父手里的事了,只是在孩子时代听见讲起过,已经无法能知道详细。

甘氏是有名的津逮楼主人,家中富于藏书。这部《白下琐言》,对于家乡的山水名胜、掌故逸闻,搜罗得很多。尤其难得的是津逮楼就以收藏金陵地方掌故志书著名。后来的《金陵丛书》,就是据甘氏所藏汇刻而成。

《白下琐言》所记载的有关家乡沿革掌故的书籍,共有五十多种。不用说,这对我来说,除了两三种以外,几乎全是未曾读过的。如唐人的《建康实录》,宋人的《景定建康志》,元人的《至大金陵新志》,我固然不曾读过,就是有名的明人颜起元的《客座赘语》,周晖的《金陵琐事》,我也至今未曾寓目。我这么不怕人笑我腹俭的写了出来,实在含有一点鞭策自己之意。因为过去对于乡邦文献实在大不注意,舍己之田而耘人之田,这才有这样的现象。现在想急起直追,可是,要想买一部《金陵丛书》也无处可买,我能有什么有效的方法来弥补自己的无知呢?真只有徒呼奈何了

 朱氏的《金陵古迹图考》

今人谈南京六朝沿革和古迹名胜的专书,不能不首推朱偰的两种著作:一是《金陵古迹名胜影集》,一是《金陵古迹图考》。两书都是在一九三六年左右出版的,一图一文,图片有三百多幅,文字有二十余万字,相辅而行,互相印证。对于南京残存的古迹名胜,作了实地的调查报告,非常详尽,而且翔实可靠,纠正了前人沿用旧说的许多错误。朱氏并不是金陵人氏,他侨居是地,能够脚踏实地的完成这样的著作,实在难能可贵。

前几年听说朱氏仍在继续他的南京一带文物史地调查研究工作。现在的工作条件自然比二三十年前更好了,希望他能有新著作问世,以慰我这个羁旅天涯的游子。

在有关家乡的史乘方志一类旧籍不容易到手的海外,能有机会读一遍《金陵古迹图考》,再参阅一下那几百幅摄影,实在如前人所说:“过屠门而大嚼”,聊当一快。不仅能弥补了读不到那些旧籍之恨,同时也足慰游子的乡怀。

《金陵古迹名胜影集》,据朱氏自己说,是他前后经历三年的时间,摄影千余幅,再从其中选取了这三百多幅来印成的。他自己在《金陵古迹图考》的“几例”上说:

著者于民国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三年间,旅居金陵,鸠集同好三人,对于金陵史迹,加以实际调查,从事摄影测量。计调查范围,东至丹阳,西至当涂,南至湖熟,北及浦镇。举凡古代城郭宫阙、陵寝坟墓、玄观梵刹、祠字桥梁、园林第宅,无不遍览。计摄影所得,有千余幅,精选三百二十幅,另印《金陵古迹名胜影集》问世。惟一图一考,相辅而行,故本书所注图页,皆指《金陵古迹名胜影集》而言也。

我手上所有的朱氏的这两本作品,还是偶然从一家旧书店里买来的。同时买得的,还有《建康兰陵六朝陵墓图考》,也是朱氏的著作。此外还有一册张惠言的《明代大报恩寺塔志》。看来这几本书的旧主人,若不是同乡,一定就是同好。不知怎样流落到冷摊上,使我无意得之,可说是难得了。

前几年曾回乡一行,想起儿时所住过的老屋,要想去看看,问了一下,连那街名也不再有人知道,使我一时怅然。面对着朱氏的这些图片,不难明白他当时也许是信手得来,可是在三十年后的今天看来物换星移,每一幅都是可珍贵的了

 《红楼梦》与南京的关系

“一梦红楼二百秋,大观园址费寻求;燕都建业浑闲话,旱海枯泉妄觅舟!”

据说这是有人在北京和南京都寻不出《红楼梦》里所说的大观园遗址后,写出了这首寄慨的小诗,见吴柳先生所写的《京华何处大观园》一文。

本来,大观园原有在南京或在北京两说,现在是后说占了上风。由于有新材料的发现,大观园是在北京之说,简直已经被肯定了。但是,大观园虽在北京,这并非说《红楼梦》与南京就根本没有关系了。《红楼梦》与南京的关系仍是很密切,而且很大的。

首先,《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祖上,是在南京任“织造”官的,这固然不用说了。而且曹雪芹本人,就是在南京出世的,从前的传记资料说他三四岁时离开南京,现在的新考证,则断定他离开南京到北京时,至少已有十三四岁(见吴恩裕的《曹雪芹生平为人新探》)。这一来,他与南京的关系更加深了许多。十三四岁,自然懂得许多东西了,“秦淮旧梦忆繁华”(敦敏赠曹雪芹诗),自有许多事情可忆。

曹雪芹的同时代人明义,《读红楼梦诗》的诗序,有句云:

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盖其先人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