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巴黎圣母院-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世纪的尼古拉·弗拉梅尔,都写下这类叛逆的篇章。屠宰

场圣雅各教堂就完全是一座叛经背道的教堂。







巴黎圣母院

当时,思想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是自由的,因此它只好

全部都写在那些被称为建筑物的书籍上面。倘若不是采用建

筑物这种形式,而是冒然竟敢写成书稿的形式,那它早就遭

刽子手的毒手,当众被焚毁了;教堂门廊所体现的思想,早

就目睹书籍所表现的思想所蒙受的苦难了。既然只有营造术

这条出路,思想要得见天日,便从四面八方急速汇集到建造

术上来了。于是出现了许许多多大教堂,遍布整个欧洲,其

数目之惊人,即使在核对之后,也令人难以置信。社会的一

切物质力量和一切精神力量都会聚到同一点上:建筑艺术。就

这样,假借给上帝建造教堂,建筑艺术便发展起来,规模蔚

为壮观。

那么,任何生为诗人的哪个人,均变成了建筑家。分散

在群众当中的天才,处于封建制度统治下,就仿佛处在青铜

盾牌硬壳①

下那般,各方受到压制,唯有从建筑艺术可以找

到出路,便通过这门艺术纷纷涌现出来,于是其《伊利亚

德》就采纳了大教堂这种形式。其他一切艺术,也随之甘拜

下风,作为分支受建筑艺术所统辖。建筑家、诗人、大师,无

一不把雕刻、绘画、钟乐集中于一身:亲自为大教堂这伟大

作品镌刻门面,为大教堂着色窗玻璃,为它击钟和奏鸣管风

琴。就连那执意要在手稿中苟且偷生的可怜的诗歌本身,只

要它想能有所作为,也不得不以圣歌或散文的形式纳入教堂

这建筑物。总之,这与希腊祭神节日演出埃斯库罗斯②

的悲





2巴黎圣母院



②埃斯库罗斯(约公元前525—公元前456),古希腊著名的悲剧作家。

原文为拉丁文。

剧以及所罗门寺庙演出《创世纪》一样,起着同等的作用。

因此,在古腾堡发明印刷术之前,建筑艺术一直是主要

的文字形式,普遍的文字形式。这本花岗岩的书始自东方,后

被古希腊和古罗马所继承,中世纪给它写下了最后一页。再

说,前面我们已经看到,在中世纪一种民众的建筑艺术取代

了一种种姓等级制度的建筑艺术,这种现象在历史上其他伟

大时代里,随着人类智力相似的发展也曾有过。因此,这里

只简要概述一种普遍规律,若是详述,就得写成许多巨卷才

行。在那原始时代摇篮的上古东方,继印度建筑之后的是腓

尼基建筑,即体态丰盈的阿拉伯建筑之母;在古代,继埃及

建筑——伊特鲁立亚风格和蛮石建筑物无非是其变种而已

——之后的是希腊建筑,后来的罗马风格只不过是一种延伸,

加上许许多多迦太基圆顶而已;在近代,继罗曼建筑之后的

是哥特式建筑。如果将这三个系列各分成两半,便可以在印

度建筑、埃及建筑、罗曼建筑这三位姐姐身上发现同样的象

征,即神权、等级、统一、教条、神话、上帝;至于腓尼基

建筑、希腊建筑和哥特式建筑这三位妹妹,不管它们本质所

固的形式如何千变万化,其含义却是相同的,即自由、民众、

人。

不管叫做婆罗门、袄教僧侣还是教皇,人们在印度建筑、

埃及建筑或是罗马建筑中,总是感到教士无处不在,除了教

士别无其他。民众建筑便不是如此。这类建筑更为丰富多彩,

并且也不那么圣洁。腓尼基建筑带有商人的气息;希腊建筑

带有共和的气息;哥特式建筑则带有市民的气息。

任何神权建筑的普遍特征,就是一成不变,惧怕进步,墨







巴黎圣母院

守传统的线条,崇奉原始的式样,常常莫名其妙地别出心裁,

用象征来歪曲人和自然的一切形状。这是一些晦涩的书,只

有那班被授以神秘教义的人方能读得懂。况且,任何形式,甚

至任何奇形怪状,都含有某种意义,因而任何形式都成为不

可侵犯的了。切莫要求印度的、埃及的、罗曼的营造术去改

造其设计图,或者去改善其雕塑艺术。对它们来说,任何完

善的尝试都是大逆不道的。在这些建筑艺术中,僵化的教条

似乎已扩散到石头上,仿佛再度石化一般。然而,与此相反,

民众建筑的普遍特征则是多样性,进步,新颖,丰富,恒动。

它已摆脱宗教的束缚,可以考虑到建筑的优美,精心美化,不

断提高塑像或花纹图案的装饰。这类建筑是世俗的,具有人

的某种情趣,却又不断与神的象征相混合,依然在神的象征

掩盖下呈现出来。因此不少建筑物是随便任何人、任何智力、

任何想象力都能领悟的,尽管依旧带有象征性,却像大自然

一样易于理解。在神权建筑与民众建筑之间,存在着从神圣

语言到通俗语言、从象形到艺术、从所罗门到菲狄亚斯①



差别。

我们前面所说的一切极其简略,许许多多论据和成百上

千种琐碎的非议均未涉及。若是加以概括,便能得到如下的

结论:直至十五世纪,建筑艺术一向是人类活动的主要记载;

在这期间,世上出现任何复杂一些的思想,无不化作建筑物;

任何人民性的观念,如同任何宗教法度一样,都有其宏伟的

纪念碑;最后,人类任何重要的想法,无一不被用石头记载





2巴黎圣母院

①菲狄亚斯(公元前490—公元前431),古希腊著名的雕刻大师。

了下来。那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任何思想,无论是宗教的还

是哲学的,其所关注的是永世长存;曾经震撼一代人心灵的

观念,都希望能震撼其他世代,并且留下痕迹。况且,所谓

书稿的不朽性,那是何等靠不住呀!一座建筑物才是一本结

结实实的书,持久,坚固!一把火或者一个残暴之徒,就足

以把书写的言词毁尽;而要把建筑的言词毁掉,那就得一场

社会革命,一场尘世革命。野蛮人确曾践踏过古罗马竞技场,

也许古埃及金字塔也经历过挪亚时代大洪水的泛滥哩。

到了十五世纪,一切皆变了。

人类思想发现了一种可以永存的方法,它比建筑不但更

坚固耐久,而且还更简便易行。建筑艺术遂失去了其宝座。奥

尔甫斯的石头文字随即将被古腾堡的铅印文字所取代。

书籍将毁灭建筑。

印刷术的发明,堪称历史上最了不起的事件。那是革命

母机,是人类表达方式的全面更新,是人类思想抛弃一种形

式而采用另一种形式的转换,是自从亚当以来代表着智慧、具

有象征性的那条蛇①

最后一次完全彻底的蜕变。

在印刷形式下,思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难以磨灭;它

是飞翔的,逮也逮不住,毁也毁不了。它和空气混合在一起。

在建筑艺术统治时代,思想化成大山,气势雄伟地控制一个

世纪,镇住一方地域。如今,思想变成一群鸟儿,四处飞散,

既占据整个空间,又占领全部地面。







巴黎圣母院

①典故出自《旧约·创世纪》,蛇引诱夏娃吃了伊甸园中的禁果,说吃了果

子能给人智慧。

我们不妨重复一遍,这样一来,思想就益发不可磨灭了,

对此有谁还看不清楚呢?它从原先的坚实牢固,变成现在的

朝气蓬勃,从有期变成不朽。一个庞大建筑物尽可夷平,但

那无所不在的思想,却如何根除呢?纵然来一次大洪水,大

山会早被滚滚洪涛吞没了,那成群鸟儿却将依然凌空飞翔;而

且,只要有一叶方舟在洪水上漂浮,群鸟便会飞来停下,同

方舟一道漂流,一道观看洪水退去。从这场混乱中出现的新

世界,一醒来便将看见那被淹没的世界的思想,长着翅膀,生

气勃勃,在新世界的上空翱翔。

只要人们一看到这种表达方式不但最易保存,而且还最

简单、最方便、最易于大家所实行;只要人们一想到这种表

达方式无须拖带一个粗大的铺盖卷,无须搬动一大堆笨重的

工具;只要人们把下述两个事实比较一下:思想为了变成建

筑物,不得不动用其他四、五种艺术、一吨吨的黄金、整座

大山似的石料、整座森林般的木材、一整群一整群的工人,而

思想化为书,只需少量的纸张、少许的墨水、一支鹅毛笔;那

么,人类智慧舍弃建筑艺术而拥护印刷术,这有什么可大惊

小怪的呢?要是在河床水位下挖一条渠道,突然把河流的原

来河床截断,河流定将舍弃原来的河床而改道。

由此可见,自从发明了印刷术,建筑艺术便逐渐干枯、衰

微和败落了。人们多么强烈地感觉到,江河日下,元气丧失,

各个时代和各个民族的思想都离开建筑艺术而去了!这种冷

落在十五世纪还几乎觉察不出来,那时印刷机还过于幼弱,最

多只从强大的建筑艺术悄悄汲取一点过剩的生命力而已。可

是从十六世纪起,建筑艺术的病症便显而易见,基本上已不





2巴黎圣母院

能再表达社会思潮了,怪可怜见地成为古典艺术,从高卢风

格、欧洲风格、本地风格蜕变成希腊和罗马风格,从真实和

现代的风格成为假冒的古代风格。正是这种没落,却被称为

文艺复兴。话说回来,这种没落倒也不失其壮丽,因为古老

哥特风格的精灵,这轮沉落在美因兹巨大印刷机背后的夕阳,

却有时以其余晖,仍然照射着那拉丁式拱廊和考林辛式柱廊

互相混杂的整堆建筑物。

这明明是夕阳残照,我们却当做黎明的曙光。

而且,自从建筑艺术只是普普通通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