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队战力依然极为可怖,洛阳之战他就在中军,亲眼得睹李世民以区区数万唐军在一个月内横扫大河南北,大破窦建德二十万大军并迫降王世充。抛开这些因素,大唐不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动员仅靠调动常备兵力便能够集结起五十万大军的庞大兵力,这等动员能力何等可怕?他第一次意识到,与中原王朝的战争,绝不仅仅是兵力兵器战略战术的较量,更主要的是国力的较量。作为北方民族,突厥人对于数百年前汉武帝以五十万大军做为策应保证补给线的畅通支撑十几万汉家骑兵精锐深入大漠击破匈奴王廷的历史并不陌生。
此刻外面的宰相和官员们似乎意识到了他还在内堂,声音又低了下去,虽说还能听见声音,但说的什么内容却是再也听不清了。
又议了一阵,外间屋子的声音渐渐少了下来,显然是会议完毕,各自散去了。
执失思力正要从看押自己的卫士处套点话出来,却听得外间正堂里突然间传来了一个粗旷豪放的声音:“高相爷,末将代屈突老帅报到来了!”
执失思力的耳朵此刻已变得颇为敏感,一听便听出这是在李世民所训练编制的玄甲精骑中任职的勇将秦叔宝。
高士廉似乎问了句什么,秦叔宝答道:“屈突大帅目下正在和江夏王爷的城防军接洽入城,遣末将前来报到画卯!”
又说了几句什么,外面又响起了程之节的声音,听话语,他现下却是在并州都督李世勣军中任行军长史。
随后又有十几员将军络绎而来,有些执失思力不认识,有些声音听起来耳熟,有些一听声音他就能记起名字,这些来的将军大多是李世民帐下旧将,如今不是在外军任职统领一方便是代替军团主帅前来应到。执失思力愈听愈是心惊,他万万没有想到,李世民登基不过十几日光景,竟然已将全国的军权牢牢抓在了手中。如此看来发兵之前各部族首领会议上梁师都所言大唐刚刚发生宫廷惨变人心不稳上下不安、李世民刚刚得位根基不稳等等诸事皆不确。
他越听越是后怕,越想越是气馁……
然而他却不知道,大唐礼制,外地将军进京报到述职皆在尚书省或者十六卫府,从来没有在门下省画卯应到的规矩……
……
渭水便桥位于西门外十二里处,为水陆往来要地,此刻,大唐皇帝李世民率房玄龄、杜如晦、秦叔宝、程之节、段志玄等五人正立于桥上。偌大一条渭水之上,这六人六骑显得分外单薄。在他们对面,渭水之西,却是黑压压一眼望不到边的突厥骑兵。
突利可汗面色惊疑不定,他怎么也没想到,李世民以帝王之尊竟敢如此托大。他迟疑半晌方尴尬地用突厥语道:“此地兵凶战危,还请陛下回去吧!”
李世民面沉似水,冷冷道:“骂人的话,去年我便已经和你说过一次,兄弟之间,难听的话我不想再说第二遍。我只想问你,你此番前来,究竟是来祝贺我登上皇位的呢,还是来找我厮杀放马的?”
他用的却也是突厥语。
突利面露难色,迟疑半晌方道:“陛下,此次不是我突利背义,我们五大部落首领合议会猎……”
“颉利的事姑且不论,执失思力已经被我拿在禁中,等他前来,我自然和他有帐要算,目下我只问你们!”李世民毫不客气地打断他的话道。
突利大窘,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做答。
李世民冷冷哼了一声,冷电似的目光转向一边,道:“菩萨,我的兄弟不理会我,你呢?你和你的儿郎来到长安,是来找我喝酒还是来和我打仗?”
那唤作菩萨的小可汗却不似突利这般迟疑,翻身下马,单膝跪下道:“秦王,颉利欺骗我们说,你已经被你的父亲和兄弟囚禁起来,失去了自由,他带着我们来解救你!”
李世民挥舞了一下手中的马鞭,道:“胡说八道,我如今已经是大唐的皇帝。大唐的百万大军和亿兆臣民均已效忠于我。你们看——”
说着,他向秦叔宝使了个眼色,秦叔宝二话不说,飞马驰便桥上了高坡,随手摘下背在背后的号角吹了起来,随着呜噜噜的号角声,一队队黑盔黑甲的唐军从东边的密林深处现出了身形,密匝匝一眼望不到边际。大队唐军排着整齐的阵列向着便桥方向缓缓压了过来。
突利可汗脸色大变,他身后的突厥大军顿时紧张起来!
李世民悠然自得地道:“我已经调集了军马,等着在这里迎接老朋友。我已经命令灵州的李靖截断了颉利北还塞外的退路,我不想打仗,尤其不想和我昔日的兄弟打仗,但是我是大唐的皇帝,不是任人欺侮的小孩子……”
说到此处,他狞笑着带着丝丝杀气问道:“好兄弟,我再问你一遍,你们来到长安,究竟是来找我喝酒还是来和我刀兵相见的……?”
……
大唐武德九年八月廿四日,贞观皇帝李世民亲率房玄龄等六骑至渭水便桥之上,与突厥诸部落首领相见,痛责诸酋背信弃盟负义忘恩之举,俄而大军齐集,突厥诸首领大惧,下马叩拜不以。突利等人皆言为
颉利所欺,遂与世民君臣共饮烈醇,相约不犯。
次日,颉利率大军来到,发觉诸酋已叛,军心不稳,遂西撤二十里独自扎营。唐廷于当夜放还执失思力,他归营后迅速向颉利禀报了所刺军情,言道长安周围已然聚集了五十万唐军。颉利闻知惊心,翌日,泾州方面溃散之卒禀报尉迟敬德军之战绩,后路动摇,颉利遂生退心,再遣执失思力入长安言和。
贞观皇帝在痛责执失思力之后听从萧、封二宰相意见,同意言和,以塞外礼向突厥索要放还赎金。颉利向唐皇上表,欲以所携羊马三千头为贡,李世民不受,命颉利放还于武德八年被掳至定襄之礼部侍郎温彦博,颉利当即应允。
八月廿六,大唐皇帝李世民再次亲临渭水,与颉利、突利及诸部落首领刑白马盟誓不互犯,并约颉利不得对弱小部落肆意以武力驱之。
八月底,突厥大军粮尽,遂沿唐廷制定路线缓缓离境,灵州都督李靖请敕于半路击之,为贞观皇帝所拒。
此番进犯,突厥二十余万大军消耗颇多却一无所获,颉利因此遭众部落首领埋怨奚落,威信大跌,加之塞北气候异常天灾不断,此后突厥再无大举南犯之举。
突厥兵退之后,尚书左仆射萧瑀问曰:“当日突厥大军围城,谋臣猛将多请战而陛下不允,臣等深以为疑,而今突厥果然不战自退,却不知陛下妙策安在?”
皇帝答曰:“朕观突厥之兵,虽势众而不齐整。君臣上下,唯财是图。凡前受我恩惠者皆见朕而拜,且于颉利啧有烦言。此等兵虽众,然则不能上下一心,不难破也。况且朕早已命李靖、敬德伏兵于后,倘前后夹击,颉利虽有二十万重,亦必败无疑。颉利、突利皆知兵之人,必不肯引兵来战。反观朝廷,此时仓廪未实天下未安,朕即位之初,不欲多有死伤,徒增百姓艾怨。即使一战得利,亦不能就此平灭其族,相反使其结怨于我,日思报复,将来为患无穷。休兵再和,而贿以金帛,施以小惠,其必得意忘形,战备松弛,骄横自恣于内,倾轧瓦解,其破亡之渐,必自此始,此之谓‘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是也!”
第四节
第 四 节
武德九年十月初八,南阳郡公灵州都督李靖回到了京城长安。此次进京述职是意料中事,自四月灵州大捷之后,武德皇帝便欲调他回京接任尚书省兵部尚书一职,由于当时朝廷分析突厥大军很可能在数月之内再度南来,需要整顿军务以备边防,才没有成行,反而敕命他就地接了任城王李道宗的兵权就任灵州都督。后来几个月里朝中迭经大变,六月秦王李世民在宫城北门设伏杀太子建成齐王元吉,随即被立为太子并“总揽军国事”,八月初武德皇帝退位称太上皇,太子登基继位,随即便全力应付庐江王和燕王的反叛及突厥大军的入寇。因此直到最后一名突厥退出长城,尚书省才再次发出召李靖回京述职的上敕,然而此时京师早已是物是人非,兵部尚书一职现由圣眷正隆的原天策府宠臣杜如晦担任。李靖虽然战功显赫,然而却在储位之争最关键时坐壁上观,拥立之功是半点也谈不上。当年唐军入京,李靖因告密将被处斩,是当时的敦煌公当今皇帝李世民在李渊面前说项才得保性命,别人在太子秦王之争当中持中立态度或许可以为皇帝所谅解,然而李靖持此态度,说轻了也是忘恩负义。回京路上这位战功赫赫的一代名将心中不住打鼓,此去吉凶尚在不可知之间,突厥入寇期间,由于要赖其守边,皇帝对他还算客气,重大军情及方略均不瞒他,然而此刻长安之危已解,皇帝还能要他这忘恩负义的“名将”与否就亦在两可之间了。
他的老上司原东南道行台尚书令李孝恭由于楚王杜伏威一案此时早已靠边,连封邑都由赵郡改为了河间郡,自然不能再指望,不过毕竟想从日久,李靖还是备下礼物去探视了一番,一见面才吓了一跳,短短一年多时间不见,这位正在壮年的郡王竟然老了几十岁,头发全白不说,连说话都不利索了。李靖失望之极,只得好言宽慰了一番悻然离开。
另外一个要去探视的人便是在新皇登基后骤然间红得发紫的江夏郡王李道宗,他与江夏王虽然只有数日接触,但同为统兵大将,英雄惜英雄。李靖自出仕以来便一直在外任转悠,与京城诸臣素无来往,如今在这时候京内能说得上话且肯为他说话的除了李孝恭便只有这个年轻的江夏王了。
李靖回长安后才听说了一宗极尴尬事,突厥兵退,贞观皇帝在东宫承恩殿设宴与群臣共贺,让中书令宇文士及坐了右首第三位,却惹恼了在此次长安之危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右武侯大将军尉迟敬德,这莽汉一边叫着“你有何功,竟居我上?”一面挥拳相向,坐在两人中间的江夏王好心起身劝架,却挨了不识好歹的尉迟敬德数拳,且伤在脸上。贞观皇帝当场大怒,面色铁青地训斥尉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