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当时政客与所谓舆论的批评下,蒋介石成为不肯支持十九路军“打败”日军的“亲日”份子,只差点没有宣布他就是汉奸。事实上是,当时蒋介石才刚刚在政府陷入危亡震撼之际复出,这时已经支离破碎的国民政府,又在慌乱之中,刚迁到洛阳,蒋介石实在是既无充足的兵力可以调动,更无足够的粮饷可发,一点维持政府运作的经费,以及安抚军队不要哗变的粮饷,还是靠其舅子宋子文的关系,在上海的银行团中,软硬兼施地勉强给凑出来的。假如蒋介石没有派遣精锐的第五军(那时蒋介石当时唯一能立刻调动的中央军看家部队),及时地支持十九路军对抗日本的陆军攻势(第五军兵力为五万,十九路军为三万,装备又以第五军为佳),那么上海的战局,根本不待白川义则增援的大部队到达,十九路军就很可能会以惨败收场。
而日军之所以会无法在上海一击而胜,当然是严重低估了中国军队反击的决心与战力,等到日本正式组成兵力强大的上海派遣军之后,情势就不同了。此刻蒋介石颁布了全国防御计划,但中国各地拥兵割据的领袖们,却无人真正的听命派兵响应,那么蒋介石就算是能够再凑出几师的部队支持上海作战,最多也只能再挺几天或是几星期而已,根本也是无济于大局,却徒然给国家增加更多的危机。
既然国际强权出面调停,日本也有意见好就收,蒋介石却仍然尽量的调兵,在纵深阵地布署以防万一,因此从蒋介石的上海战略布局看来,他绝对不是见死不救或是“不抗日”,更非因为十九路军不是中央嫡系部队就拥兵不救(在上海血战的中央嫡系部队,要多于十九路军),而是蒋必须顾全大局,若是在上海继续的再打下去,分裂与落后的中国,必然会吃大亏。但是在当时,由于有心人是不断借着十九路军事件,来攻讦蒋介石,更多的人便误以为蒋介石不敢或是无心抗日,也更为加深了广州与南京之间分裂的心结。
一二八事变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暂时的稳住了中国的民心士气,也增了国际社会同情中国的舆论,但是在战术上,却给日本增加了在城市作战的经验与准备'6',同是日军也秘密的加强在上海租界内的防御工事,构建出中国军队火力无法破坏的要塞式据点。而在中国方面,则是误导了日后作战准备的方向,以为中国军队在都会区作战中,可以占到死守的地利,而轻忽了纵深作战的准备与布署,结果在以后的八一三淞沪会战(1937)中,中国方面派出大军在上海市区与日军进行大规模决战,甚至企图逆袭日军阵地,结果华军部队付出超过预期的死伤代价。
附注:
'1' 日川岛是满族后裔,由日本人养大,在抗战胜利后,依法被处死。
'2' 作者的先父是当时报名参军的热血青年之一,据先父说,还有当时来自东南亚的华人,不但踊跃的捐助抗日经费,也有华侨青年离开学校与工作,兼程回国共赴国难,投入抗日作战。
可见只要中国决心抗日,所有海内外的华人,都是一心一德、义无反顾,来参与抗日行动。
'3' 由于当时中国根本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长江水路又遭到封锁,因此等到增援部队到达上海时,战事已经结束了,这又充分显示中国是全方位的落后,如何能够与日军进行全面的决战?
'4'可是中国负责签订停战协定国民政府外交部副部长郭泰祺,不但被舆论批评得无法做人,还被群情激动的学生围殴以致重伤住院。其实这个协定,已是自清朝以来,与日本军事冲突之后,能够得到的最好条件的协议了,中国既没有割地,也没有赔款,就能让日军退出所占领的长江出海地区。
'5' 在后来的对日的长城作战中,就清楚的显示出这个事实。
'6' 因为当时日本陆军一直都以对苏联作战为假想敌,日军编制与战术的准备,是为在西伯利亚大平原会战所设计的。
第八章、无中生有的满洲国
九一八事变之后的第二天,参与抗命与径自采取军事行动的关东军少壮派军官,就忙着与前来宣达皇命、约束关东军行动的参谋本部作战部长建川美次,进行如何处理事变之后政治部署的讨论。因为当时的关东均少壮派军官与日本军部,对于经略中国东北,以至吞并整个中国的基本大陆政策,方向虽然一致,但是有关发动军事行动的时间与占领中国东北的方式,仍然存在着歧见。
8。1 临时起意的满洲国
在侵略中国东北的时间上,关东军主张是在一九三一年,军部则是希望能在一九三二年,结果,关东军不顾军部的约束,以近乎悍然抗命的方式,在军部特使到达沈阳的当天,发动九一八事变。而在如何占领中国东北的方式上,关东军主张直接治理,废省置县,由日本直辖的满蒙都督府统治中国东北。而军部则是希望能够找到一个亲日的中国汉奸领袖,在东北出头维持局面,因此关东军的少壮派军官板恒、石原、土肥原与军部特使建川,在沈阳的日本领事馆内,进行了一系列有关如何占领中国东北的历史性策略研商。
事实上,在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关东军就已经迫不及待依照自己的占计划,派遣日本军政的人员,出任所占领地方的行政长官,例如日本关东军的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就正式出任奉天(沈阳)市长,一群日侨也接管了市政府,分别出任市政府的各级主管。这已清楚地暴露出九一八事变的本质,就是关东军自导自演的侵略行动。因为当时日本政府还在搞不扩大方针,它也没有宣布要占领中国的东北,就连关东军本身也不过表示其军事行动,是为了护路安侨而采取自卫措施,因此如何会出现由关东军自己任命一批日本人,出任中国领土的地方行政首长?土肥原出任奉天市长的消息,当然引起日本军部与政府的惊讶,立刻去电要求关东军“自制”,因为日本所有掩饰侵略中国的手法,就快要被关东军“吃相难看”的侵略行动,弄成一场穿帮的闹剧了。
而在建川与关东军少壮派军官长经过彻夜的政策辩论之后,在考虑到国际环境的压力、东北人民的反抗、关东军兵力不足、需要一批汉奸帮忙等因素下,石原莞尔终于卖建川学长一个面子(因为建川根本没有达成原先压制关东军行动的特使任务),愿意放弃日本直接统治中国东北的计划,而建川也做出妥协,不坚持指派一名汉奸领袖出头维持一个在形式上属于中国,但事实上是亲日的傀儡政权。最后双方各自退让一步,接受由土肥原所提出折衷的建议,决定推出一个由日本政府幕后操纵,但是脱离中华民国的主权架构,而由满清逊帝溥仪所领导的独立政府,并为它取了个名字,叫“满洲国”(Manchukuo)。
这个决定日本如何占领中国东北的历史性大计,就由这几名日本少壮派军人私下讨论而决定了。根据这个计划的原则,关东军参谋长三宅光治立刻'1'召开参谋会议,通过了更为详细的计划细节,然后呈请司令官本庄繁认可。这时候司令官本庄繁,已是整个满洲事变的主导人物了,他立刻与朝鲜总督宇恒一成,南满铁路总裁内田康哉协商,决定了所谓收拾满、蒙问题的三原则:一、满蒙与中国分离。二、扶植中国亲日人士组织傀儡政府。三、日本实际控制中国东北所有的军政与经济大权。
这个计划由宇恒一成等人先带回日本进行沟通,日本新任犬养政府,就遣前陆相南次郎,到中国东北,了解关东军的政治安排。此时在关东军“宣扬皇威”的大胜威势之下,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已经得到多数日本民意的支持,日本军部与政府也就完全照章的接受了关东军的“满洲国”计划,日皇裕仁因此还特别破例召见关东军高级参谋板恒征四郎,听取关东军所导演的满洲国计划;在日皇的指示下,日本政府只有完全支持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所提的“满、蒙三原则”。因此这个三原则完全主导了日本政府对中国东北的政策立场,也成为建立满洲国这个“子虚乌有”国家的政策根据。
8。2 日本全力炮制的傀儡王朝
甚至在日本政府还没有接受建立满洲国的政策之前,关东军就已经自己动手推动这个政策,由土肥原与板恒分头开始行动。土肥原在十月二十七日回到天津,进行“劫持”溥仪的计划。虽然在当时,日本外相币原曾经急电日本驻天津领事馆,要求总领事桑岛设法阻止土肥原的计划,以免影响到日本正与国联交涉的立场,但是当时单是以币原外相的力量,是不可能牵制得住关东军的决定了。土肥原在十一月二日与溥仪进行接触,使用所有威胁利 诱的手法,以及欺骗耍赖的伎俩,要溥仪离开天津,到东北立国,溥仪在贪 恋权位的野心支配下,于十一月十一日,化妆成为日本军人,在日本制造天津动乱的掩护下,与日本特务潜离天津,乘船经营口在转赴旅顺,从此溥仪就失去了一切的自由,沦为日本人操纵的政治傀儡。而板恒则立刻在关东军内设立“自治部”,开始在各方面招纳汉奸,在中国的东北,大搞各种无奇不有的独立自治运动,当然所有的独立与自治,其实都是日本人控制的傀儡机构,而所有自治的组织机构,都开始大力地推动满洲国立国运动。
虽然溥仪到了旅顺之后,就已经发现日本人的野心所在,根本不是诚心帮助他重建满清王朝,而是把他当成“满奸傀儡”,但是他既然人已在关东军的控制之中,要想不答应关东军的条件,也是到了身不由己的地步,因为在当时,别说溥仪无力反抗关东军的意志,就连日皇、日本政府与军部,也都要附和着关东军的意见行事,去无中生有地搞出个满洲国来,而关东军当时甚至准备推出溥仪的弟弟溥伟,当作以防万一的“备胎”。
于是溥仪、汉奸群,以及日本政府与军部,都在关东军的主导之下,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