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青铜时代的终结战争-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 秦王政“耶呵”一声惊起,袖子猛往后撤。
3、 荆轲手劲不够,居然被秦王挣脱袖子,袖口自裂。
4、 同时荆轲右手匕首刺空,秦王政惊厥而起。(荆轲左手手劲不行,攥不住袖子,右手速度也不行,居然刺空。这是荆轲第一次丧失良机而失误。)
5、 事起突然,群臣惊愕,目瞪口呆,殿下武士无诏不可登殿。
6、 秦王政按剑而拔,剑长,拔之不能出鞘。
7、 秦王政放弃拔剑,环柱而走。
8、 荆轲环柱而追之,但是追不上。(这是荆轲第二次丧失良机。这也说明荆轲腿脚也不够快,如果跑的快,只要扑在秦王政身上,用毒匕首划破他的哪怕一点皮肉,老秦就完蛋了。可惜荆轲居然追不上。荆轲好像一个语文老师,打架不是他的特长啊。)——另外注意,这两个人都是光着脚只穿袜子跑的,当时殿上不准穿鞋。
9、 有一圈,由于秦王政跑得太快了,反倒差点追上了荆轲,差点和绕着柱子追他的荆轲撞了个满怀!哈哈。秦王赶紧说对不起,然后调头再跑。
10、俩人在乱追过程中,秦王政回身,“以手共搏之”——就是说,徒手和荆轲格斗。荆轲拿着毒匕首,但还是打不过徒手的秦王政,皮肉都划不破!——完了,我看也不用打了,抹脖子自谢天下吧!
11、秦王政接受殿下群臣提示:“王负剑!王负剑!”——遂左手把剑身倒着竖立,平行移动到屁股后面,右手成功拔剑而出。
12、这时候该荆轲逃跑了。秦王政举着宝剑,与荆轲对决。这时候荆轲也不算太吃亏,虽说宝剑一寸长,一寸强,但匕首也一寸短,一寸险呐。可是荆轲的匕首根本不敌宝剑。秦王政一剑击断荆轲左大腿——老秦力气很大啊。荆老师站立不稳。 
13、荆轲一看没戏了,飞出匕首抛射秦王。
14、匕首不中秦王,中柱。(荆轲的准姓也很差,这是第三次失误。总之,荆轲左手力度不够,右手速度不够,两腿速度不够,眼睛准性很差。荆老师啊,荆老师啊,让我们怎么夸你呢。)
另外,荆轲的匕首击中柱子,也说明秦王政是在柱子附近,说明秦王政非常善于利用掩护物进行逃避和进攻。即便他拿着长剑进击荆轲的时候,一直也没有离开柱子作掩体。懂得格斗啊。
15、秦王政复从柱子侧面出来,连击荆轲。荆轲身被八创。
16、荆轲没戏了,箕踞以骂——又使出了骂太子丹的本事。这次更加厉害,是翘着前腿骂的。当时的下裳类似裙子,人如果箕踞而坐(腿往前伸而坐)的话,则下体无遮拦,容易露点,是严重的耍流氓的姿势。荆轲箕踞以骂,腿往前伸着,他觉得杀不了老秦,给老秦看看我的下体,也算是过瘾了!——荆轲一边骂,一边自我解嘲道:“事所以不成,是因为我想抓活的,挟持你,逼着你退还侵地!可惜最后被你跑掉了!”
这种解嘲也不成立:你绕着柱子追了好几圈,连人家的膀子都抓不着,还挟持什么啊。而且当时图穷匕见,荆轲第一个动作就是当胸直刺,这匕首又是煨了剧毒的,见血则死,这也不是劫持的打法啊。
从四大刺客(专诸、聂政、豫让、荆轲)的刺杀环境来看,荆轲的环境是最优越的。专诸、聂政都是在防暴警察的阻拦下,仍然刺杀成功。当初专诸刺王僚的时候,专诸被左右武士两把长铍夹持着前胸,往上端菜,但是他仍然抽出菜中的短剑,一击而中目标,长铍都拦不住他。聂政进攻时,则堂上堂下防暴警察甚众,他从大门口一路搏杀到内堂,不但刺了目标,还饶上一个大的(韩哀侯),最后大呼击杀数十人。豫让则在目标前呼后拥的出行的路上行刺,其难度也很大。
总之,荆珂的难度最小,就他和秦王政俩人对挑,他又拿了致命武器,单打独斗·····算了,“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不多说了,荆轲遂被秦王左右上前杀死,事后肢解。秦舞阳则是当场毙命于殿下。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这样结束了。惜乎荆轲剑术不精,腿脚不灵。但作为诗人他还是蛮成功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两句诗写得还不错。
不管怎么样,荆轲敢于以弱搏强,敢于提一只匕首只身赴强秦,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荆轲视死如归,提一枚匕首击打秦庭铜柱的声音,永远呼啸响应于历史的时空。 
其实,一个受过严格训练的人,单靠两只双手就已足够杀人了,可以把人活活挟死。如果有了武器,以寡敌众,一人而搏杀数十百人,也没有问题。但是,荆轲老师拿着把淬毒的刀子比划了半天竟然连秦王一点油皮都没擦伤,直刺刺空、追跑不及、投匕中柱,前后三次丧失机会,这个刺客的剑术,实在是太不及格了。
或者是因为秦王政本身太能打了。
据目击者尉缭口述,秦王政的模样长得并不可观,他是“长目、挚鸟膺、豺声。”——郭沫若先生因此说:“挚鸟膺、豺声,这都是生理缺陷的表现。挚鸟膺,膺即胸,就是今天医学所说的鸡胸,是软骨病的一种特征;而豺声表明有气管炎。可见,秦始皇从少年时起就受到多种疾病的困扰,身体素质极差。”
这个说法只是一种有趣的猜测。其实,从秦王政当皇帝以后每天披阅的公文以斤来论,达不到五十斤的竹简量(需要俩人扛进屋来)就不睡觉的现象,以及荆轲拿着匕首绕着柱子追了他好几圈都追不上等现象来看,秦王政的体格蛮好的。并没有因为奔跑而发生哮喘,似乎不像气管炎。而一旦拔出剑来,一下子就把荆轲先生给打得失去战斗力了——先砍断了左大腿,再令之“身被八创”,坐着起不来了。
荆轲手里也是有武器的,并且煨了毒药,见血封喉,曾用活人做过试验,无不立死。但秦王政并未中毒或者受残,说明在整个搏斗过程中,秦王政都寸肤未伤,反倒很快制服了诺大刺客。秦王政当属于陕西大汉型的。
每日披阅五十斤竹简,这样的长期坚持,也不是一个病人能做到的。天天做到这一点,说明他精力充沛。
而且,他还曾经在十年之间五次出巡全国,坐着木轱辘车到处颠簸,除了西南地区,几乎把中国都跑遍了,是春秋战国时代跑路最多的君王,一直跑到了五十岁才死——没有记者的体格,根本完成不了这样高强度的运动量。并且他还热衷帆船航海运动,在海上乘风破浪,用连弩射击大鱼呐。
如果“豺声”就表明有气管炎,那“银铃般的笑声”一定就是肺结核了。
不管怎么样,等挖开了秦始皇坟,研究一下,就知道他到底长什么样了。
其实,鹰的胸和豺狼般的吼,不过是说明他行动和发言时的一种神情,为人刚狠。如果真如果真是鸡胸,用鹌鹑就可以比喻,何必舍近求远、穷极想象地用“鸷鸟”这种不常见的猛禽来作比。 
不管怎么样,等挖开了秦始皇坟,研究一下,就知道了。
其实,古代文献里说人“豺声”是常有的,意思是这人有狼子野心,凶狠如狼。春秋时代的叔鱼,也曾被当时人描述为“豺声”,但他其实是个美男子,还当了栾盈的gay。如果“豺声”就意味着气管炎,那恐怕不能入选当gay之列。楚国的斗越椒,也被描述为“豺声”,但其实在战场上非常勇武。但所有这些被描述为有豺声的人,都被预言要遭受灭族之祸,而且最后也确实被灭族了。所以,尉缭把秦王政描画成“豺声”,不过是说明他具有狼子野心、心狠手辣,将来也是要被灭族的。这是当时骂人的一种方法,“豺声”跟“气管炎”根本扯不上边。
郭沫若那么说,这也算是“历史学家”的恶搞吧。这就跟他说“众”这个字,是奴隶社会的“奴隶”们在光着膀子在日头底下劳动,从而作为奴隶社会的证据,一样让人气得可笑!
我觉得除非未来温室大棚完全普及了,恐怕农民一时都要在太阳底下劳动,不知怎么就都变成奴隶了。 
荆轲被肢解于咸阳,消息传来,太子丹似乎并不很奇怪。其实,当太子丹一行人把荆轲送出燕国的时候,燕国的命运已经被doomed了。
太子丹黯淡了好几天,最终叹道:“我已经尝试了,我没有遗憾了。”
如果说太子丹没有什么遗憾的话,那他同样也没有多少可期待的东西了。公元前227年,秦国人很赏面子,把燕国灭亡的priority给调前了。从灭亡表的最后面,拎到魏国前面,加了个塞,先被破国了。
本来,韩、赵已灭,下一个该轮到魏国。但是,燕国这个几乎从来不曾受过秦兵进攻的国家,赶在魏国之前,成为战国六雄中第三个被攻破国都的。
秦王政命令驻扎赵地的王翦军和北方的李信军,汇集攻燕。王翦攻破燕上都蓟城(位于今北京西南郊),随后宣布退休。李信带领数千人马,继续追击燕太子丹,穷追不舍。一并被追击的还有燕太子丹的老爹燕王喜,后者已有七十来岁。
燕王喜虽然已七十来岁,但是还热爱生命,不想死,觉得还是让自己的儿子死比较合适。于是他派出副官把太子丹斩了,以谢秦军,地点就在辽宁省辽阳以北的一条河上。此河由此改称太子河,至今犹在。
太子丹的脑袋虽然没有了,但是他的body估计还在,就埋在今天太子河岸边的某处地方。每当月朗星稀,太子丹坐在这里,坐在九泉深处,抚摸着自己的错误,抚摸着没有脑袋的body,抚摸着自己不计后果的北方人性格,就像抚摸着夜里的一瓶酒。太子丹用支离破碎的文字,凑出自己的人生总结。他说,这春天是好的,这悲恸的一百双眼神是好的,春天交给他的任务,他交给错误的荆轲也是好的。祖国为了他而承受的一系列绝望的遭遇也是好的。
燕王喜在辽东郡偏安了五年,终于也被王贲(王翦的儿子)提大兵击破,俘虏了。燕国灭亡。
潇水曰: 
燕国是一个年头很长的诸侯,早在商朝就有了。后来,周武王封自己的哥们儿“召公”,到燕国这里作诸侯,位置在北京西南郊。
召公是个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