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青铜时代的终结战争-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去偷啊?”
“大王的宠妞如姬,因为工作关系,经常在bedroom里侍寝。过去公子曾经替如姬的老爹报仇(如姬的老爹被人切去了脑袋,魏安僖王长期不能破案,而魏无忌派自己的门客打入黑社会,杀了凶手出来)。如姬对您感恩戴德,愿为公子死,无所辞。您让她偷东西,她一百个愿意,小case。”
果然,如姬盗出兵符,连夜送给魏无忌。魏无忌立即整鞍欲发。侯嬴又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晋鄙这老家伙是个死脑筋,不听虎符调遣怎么办?您还记得我那个杀猪的朋友朱亥吧,这家伙力大无穷,杀猪不用刀子用锤子,可以一锤子锤死猪。他也可以一锤子锤死晋鄙,绝不会失手。除非晋鄙的脑袋比猪头还硬。”
魏无忌一听这话,眼泪又“滴答滴答一碎碎尽”了。嬴惊愕地问道:“公子有什么好哭的,难道怕死吗?”
魏无忌说:“晋鄙是员经验丰富的老将军,恐怕不会上当,所以只好把他杀掉。可惜了国家这个人才,我因此而难过。”
到达汤阴以后,晋鄙看见魏无忌手中的虎符,拿起来和自己的那一半相对,举在空中反复仔细观察,果然对得上。两半上的字迹也互相吻合。但是,晋鄙还是满腹狐疑:这么重大的事情,应该还有盖章的公文才行啊。
“就凭这一块兵符,就要我交出十万大军的指挥权?这到底怎么回事!”晋鄙几乎要喊警察了,“你有没有文书啊?”
魏无忌哪里有文书,大锤倒是有一个。他目视站在晋鄙身后的朱亥。朱亥这个杀猪的,袖中含着一把四十斤重的铁锤,挥起来就把晋鄙的颅骨砸得粉碎。晋鄙也算是叱咤一时的宿将,一辈子对国家忠心耿耿,可怜却落得如此下场。
军队立刻乱了。魏无忌害怕军士哗变,赶紧讨好军士说:“当爹的可以回家去,儿子留下。哥俩都在军中的,留一个就行。独生子女也都可以回去。”于是,遣散了两万人,魏无忌带着剩下的八万士兵向邯郸出发了。而当此之时,景阳率领的数万楚兵,也正在滑过中原,向北方邯郸悄悄移动。邯郸人民,有救了!
潇水曰:当时人们的袖子很夸张,袖的宽度要达到在袖子里面可以屈肘。如果把衣袖肘部多余的布反折过来,可以绕肘一圈。但是,袖口部分却是掐窄的。这样,整个袖子就成了一个容器,可以在里边放钱包、手帕、情书、大铁棰等等各种东西——就是朱亥行凶用的那个。
据史书记载,晋鄙的门客,后来一直立意为晋鄙报仇,到处找魏无忌的小辫子,后来终于配合秦人使用反间计,把魏无忌弄得半死不活,酗酒五年而亡。那个给魏无忌出主意盗窃虎符并且锤死晋鄙的老侯赢,后来据史书记载,他向北而立,喊着信陵君的名字,老泪纵横地自刭身亡了。侯赢死的非常突兀,又没有人逼他,何苦呢?
大约也是自忖没有活路了吧。盗窃公物,无论如何,是一种罪恶,侯赢公然指使信陵君盗窃公物,又残酷杀害国家宿将,这么大的罪过,魏大王能饶的了他吗?
而晋鄙之门客,亦可谓善于尽忠报仇者也。 
下面我们把目光移动到被围困的邯郸。邯郸有两个城,呈犄角状互相依靠。一个叫“大北城”,一个叫“宫城”,前者是平民住,后者是贵族老爷住。这大约就是王晓波所说的“uptown”和“downtown”吧。
如今“大北城”的城墙遗垣犹存,30多米厚,8米多高。而当年盛时,长四公里多,东西宽三公里多,边长十二公里。这个尺寸比后代的国都都毫不逊色。(西汉长安、北宋开封,是全国最大的了,边长都不过六公里,周长二十多公里。而与战国同期的罗马城,是边长十公里。) 
邯郸城的防守层次分明,从城外十五公里就铺展开来,分为荒芜圈、警戒圈和城防圈。
荒芜圈实行坚壁清野,能撤进城的全部撤进,或者付之一炬,并向水井投毒。
警戒圈设有侦察哨,当敌人逼近时,城外的侦察兵就举旗帜报警,晚间则举火。敌人离得越近,旗帜举得就越多。不过,侦察兵的工作太危险,估计没有人爱干。
城防圈从护城河开始,根据兵书记载,水面上还架有转关桥,当敌人行至桥上时,拉动机关,桥面便会翻转,令敌人坠入壕内。水面下还暗藏着长短不一的竹刺,防止敌人涉水。
在护城河后,有时会附加一道夯土矮墙,矮墙后的军人配合城上守军,以武器杀伤正在越壕的敌人。
接下去才是城墙,城墙根儿是尖木桩区,阻碍敌人攀城,以及刺死攀城堕落之敌(不能堕啊!)。战国城墙的高度已由春秋的10 …12米,增至不逊于后世的15米以上。城墙根厚达20米,甚至40米。
城门是整个防御体系中的弱点,城门最怕火烧,所以外边钉上厚泥。城门上设有活动射孔,用以阻击靠近城门的敌人。即便敌人突破了城门,也不怕,可以紧急落下悬门,把进来的敌人截断,再收拾他。
与城外的步步设防相比,城内的街巷也设有壁垒和路障。
总之,经过春秋300年和战国200年的经验积累,战国时期的战争技术无比辉煌,傲视后代。 
面对固若金汤的百年邯郸城,靠用戈戟轻武器去攻打它,无异于拿几十把锄头殴打一辆坦克,郑安平命令士兵“蚁附之”,就是像蚂蚁那样往城上爬——当然要借助云梯。这种要死的活由“险队”完成,就是不要命的人组成的队,成员主要是犯罪分子:十八人一队,登城突击。如果你畏死不上,临阵脱逃,事后将在千人大会上被车裂;上级敢包庇你,或者为你求情,将被刺面、割鼻。当然,如果你突入城中,按照秦国法律,全队每人授爵一级。爵位可以抵从前的罪行。如果你在作战中死了,这爵就交给你家中一人继承。如果这十八人没有获取敌人头颅,那就把“险队”队长砍头。总之,这是古代的敢死队。
看见秦军不要命的“险队”开始登城了,赵军则使用了一种新式装备:悬脾。悬脾类似现在高楼大厦上擦玻璃的那种小筐,中有士兵,顺着城墙吊放,从侧面刺杀爬城敌人。敌人俩手都在爬城没法还击,只好忍着被人扎。好在城下有人掩护,纷纷往城上射击飞箭,压制悬脾里的守军。但城上还有“累答”,就是软幕,涂上泥浆,悬挂在城墙前面充当廉价的盾牌,抵挡从下边射来的飞箭。不涂泥浆的可以点燃后覆盖城下敌军,去烧他们。
看得出来,攻城是及其艰苦的,是孙武所说的“下之下者也”,万不得已时才选择,它比守城的难度系数和伤亡指数大多了。据《墨子》一书的论证,四千人布置在一公里长的城墙上,可以抵御住十万人的长期进攻。攻城一方的牺牲,可以是守方的十倍不止。正是因为攻方的伤亡会非常大,所以出于恼怒,往往会在胜利后屠城。不管怎么样,墨子先生善于守城啊,墨守成规这个词,就是给他的。
长平之战之后哀愤两集的赵军,凭借着邯郸坚城,竟坚持防守了长达二十四个月以上。邯郸成了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最后,郑安平发现自己的身后出现赵国的援军:魏国战士八万在信陵君魏无忌的率领下,楚军数万在景阳的率领下,从后边掩杀过来了。
关于楚军的主将景阳,楚考烈王在派遣之前,曾有人提反对意见。这人讲了一个惊弓之鸟的故事,说景仰是秦军手下败将,见了秦军就爪软,是惊弓之鸟,不能再用了。但似乎景阳还是被派出来了。
魏楚联军翻江倒海地杀来,战局发生逆转。秦军力量单孤,腹背守敌,郑安平力战不支,兵败如山倒,只好率众两万人向城上的赵军投降。赵孝成王于是封他为武阳君,三年后悒郁而死。而另一部分秦军——“王铁汉”王龁的部卒,也在魏楚联军夹击下溃退。王龁带领其中一部分向友军张唐靠拢。张唐是干什么的呢?原来,秦昭王看见魏军有北上救赵之意以后,就命张唐包抄魏军后路,对魏军发动牵制性进攻,以缓和邯郸秦军所受的压力。王龁加入张唐以后,两人联手攻下了魏军后路的重镇河南安阳。
王龁的另一部分部卒,向西跃过太行山往山西的汾河岸边撤退。魏楚联军发挥连续作战精神,穷追不舍。在汾河东岸,秦军反身进攻,斩魏军首级六千。而魏楚联军并不示弱,血脉喷张,随即又将秦军击溃。秦军在仓惶渡河之中,流死两万人。
这时候已是公元前257年的寒冬,战士武器上的长缨,被鲜血喂得更红。长缨是丝线或兽毛制作的,当武器刺中敌体时,可以阻住敌人的血,不至于顺着武器柄向外流淌,使柄变得湿滑而难以把握。当然,柄上加缨,也可以更加威风、有气派。
魏楚联军在寒冷的空气中握着红缨长戟,渡过汾河,攻打汾城。汾城现在叫做临汾,是秦国在山西西缘的河东郡的郡治(就是省会的意思)。收城的地方官正是河东郡太守王稽。王稽也是当年范雎的救命恩人,作为报答,范雎叫他在此为官。但是王稽没打过仗,害怕汾城失守,于是跟攻城的魏楚联军眉来眼去,所谓“与诸侯通”。后来,他因此罪被杀,一并连累了范雎。 
前线战事节节吃紧,消息传到咸阳,武安君白起忧心忡忡或者得意洋洋地对门客说:“大王不听臣计,今如何!”意思是,现在怎么样!被我说对了吧。
秦昭王闻言大恼道:“这个混蛋竟敢对我的失利幸灾乐祸,全无一点爱国情操!”他和范睢商量了一下,就亲自去武安君家,逼其上阵指挥。秦昭王说:“君虽然病着,但请强起为寡人卧而将之。”意思是,你给我卧在担架上,去前线指挥!
白起一看秦昭王是急了,自己也很激动,伏地顿首连连,说:“臣知道,去的话,虽然无功,也能够免死;不去的话,免不掉要因为抗旨而掉脑袋。但我更希望大王听听我的话:大王如果真能放过赵国一把,休养秦国的士民,安抚那些心怀恐惧的诸侯,讨伐那些骄慢的国家,树立自己在列国中的威信,仁威并用,以令诸侯,天下可定。如果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