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青铜时代的终结战争-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孝成王苦笑道:“秦国哪里会爱惜寡人?他们在长平之战中已经把自己的最后一点力量都使上了(“不遗余力”一词来源)。眼下它是疲惫而不得不撤军。”
虞卿是个有志青年,前边曾经为了魏齐两肋插刀,放弃相位。现在他又跑回来支援赵国建设了。他说:“秦国疲倦而归,他疲倦而不能打下来的六个县,您却白白送给他,这不是傻瓜吗。”
赵孝成王一想也对,我这不是帮着秦国打自己吗。
可是,亲秦派的赵郝却不赞成:“你不割给的话,明年秦国再来打怎么办。您再打败的话,大王即便把自己的卧室都割让给秦国,人家恐怕都不肯答应呢!”
赵孝成王想了想说:“现在寡人听你的,割出六个县去。你能保证秦国明年不再攻打我们吗?”
赵郝还算实事求是,说:“这臣可担保不了。如今秦国不打魏、韩,只跟我们过不去,都是因为我们巴结秦国不够。您即便给了秦国六个县,秦国还来打,也只能因为咱巴结他的力度还不如韩魏大。等咱巴结它的力度比韩魏大了,自然它就不打咱们而改打韩魏了!”
赵孝成王听了赵郝的谬论,不甚满意,于是又去问虞卿。
虞卿激动地说:“秦国虽然善攻,未必能一下子占领六个县;赵国虽不善守,总不至于一下子丧失六个城。您千万不能割地给他。大王的土地有尽,而秦国的欲望无穷,您怎么可能永远满足他们的要求呢?”
赵孝成王犯了难了,正在踌躇,从赵武灵王时代遗留下来的老臣楼缓,从秦国出使回来了,赵孝成王赶紧听他意见。楼缓更是个亲秦派的,早年曾入秦为相(以改善秦赵关系,以便赵武灵王安全攻占中山)。楼缓长期在秦国,大约很羡慕秦国的政治制度,于是也成了分裂主义者,巴不得把六个县拿去秦国改造。楼缓说:“虞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们去年大败于长平,列国都将落井下石,乘赵国之疲敝而攻之。一旦列国瓜分我们,赵国要亡了。不如我们用六个县跟秦国改善关系,列国看秦赵恢复友善,也就不敢轻举妄动了。”
??这纯粹是大棒子吓唬,赵孝成王把楼缓的意思告诉虞卿,虞卿听完大喊道:“危险啊!我看这位楼大夫一定是秦国的奸细!我们割了土地,正是向天下示弱,列国岂不也都纷纷步秦国的后尘,跑来抢占租借吗!依我之见,你不如把秦国向我们索要的六个城,割给齐国,促使秦国恨齐国。齐秦打起来,我们帮着齐国一起打秦国。赵国可保无虞了(哈哈!这跟冯亭在危急的时候把上党十七县转包给赵国是一个意思啊。看来,人在落难时被逼急了,都是这一招啊!用肉包子砸另一头狗,促使两狗互斗,舍车保帅,舍尾巴保壁虎)。”
赵孝成王听了大加赞赏,立刻派虞卿东见齐王建,和他讨论赠城和联手攻秦的问题。按《战国策》的说法,秦国听了这个消息之后,大恐,没等虞卿从齐国返回,已经急不可待地派人跑到赵国来,向赵国善言求和了,也不讲要六县的事了!
不过,《战国策》是古代策士们的教科书(策士纵横的案例集),它把楼缓的计策成效夸大得太厉害了,以吹嘘策士的智慧的能量。事实上,秦国并不在意赵国人费尽心机的蠢蠢欲动,秦昭王见赵国失信,不交出六城,立刻动员白起,挥大军再次围攻邯郸!
潇水曰:虞卿亦不俗也!一人与赵郝、楼缓舌战,不落下风,堪称苏秦之后战国末期策士中的最强人。所谓“策”,就是侃的意思。“策士”就是能侃的人。如今长沙娱乐圈有“越策越开心”的节目,就是搞笑乱侃的意思。“策”字是长沙土话,大有古风也!
不过,虞卿促使赵孝成王拒绝履行交割六城的承诺,使赵国背上了撕毁外交条约的恶名,赵国邯郸很快为此惨重的代价。长达三年的邯郸保卫战,开始了。 
长平之战后第二年的秋天,庄稼都进了仓里了,又到了打仗的好时候了。为了追究赵国自食其言、拒交六县的罪过,秦昭王命白起重整军马,围攻邯郸。但是白起先生闹病了(可能是痔疮),秦昭王只好叫王陵为将。
王陵攻了三个月,不但没有得手,反倒略有失利。这大约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吧,秦军这两年也太累了。
秦昭王很着急,听说白起的病(痔疮)已经好了,赶紧喊白起上前线。可是白起屁股上的病好了,脑袋上的病却犯了,冲秦昭王发了很多牢骚:“去年赵军在长平新败,境内兵员死者十之七八,虚弱不堪。但是有一些没事找抽型的领导(指范雎)竟然禁止我们乘胜追击,一举踏平邯郸。如今,赵军发愤图强,涕泣相哀,戮力同忧,耕田疾作,恢复生产。赵国君臣更是早朝晏退(加班加点的意思),四面出嫁,结好诸侯。平原君把他的妻妾都编在了战士行列,君臣一心,上下同力,犹如勾践困于会稽之时。而我们秦军在长平大战死者过半,国内粮荒。如今远绝山河而攻人之国,一旦遇到赵人顽强抵抗于内,我们的兵威势必顿挫,那么诸侯看我们秦军疲敝,势必发兵断我后路于外,于是大破秦军必矣。”
白起说的话,文采很好,而且句句珠玑,都是久经沙场后的光辉经验结晶。秦昭王现在也老了,脾气也大了,怫然不悦,哼道:“哼,寡人大兵已经围在邯郸了,焉有无故撤兵之理。”?于是他给前线的王陵追加资本,补足了更多的兵源去邯郸前线拼命。可是王陵这家伙却有辱使命,接连死了五个校尉(师长级的军官了)。
秦昭王急得不行,又想去劝白起出山。白起偏偏装起了病,说我的痔疮又犯了。秦昭王怕再挨白起呛白,就命相国范雎去说动白起动身。
范雎干笑了两声,硬着头皮先夸奖了白起几句,以为能把他灌迷糊了:“白起将军从前伊阙大战,以寡敌众,大破韩魏二国之兵,血流漂卤(盾牌),斩首二十四万。楚国地方千里,持戟之士百万,您提一只孤军,拔鄢夺郢,占其半壁江山。天下莫不闻您的大名。如今赵人惨败长平,兵寡国虚,正是一鼓可下,奈何将军畏惧怯战了呢?”
白起知道他在激将,就把当初范雎如何作梗,终止白起的进逼邯郸计划,致使秦军错过了最好的灭赵良机的旧帐,当着范雎的面委婉地讲了。范雎大惭,红着脸退下了,向秦昭王去打小报告去了。
秦昭王和范雎暂时还对白起抱有指望,于是也不敢多为难他。于是白起呆在咸阳,养他那时有时无的病。
看看前线王陵顿挫无功,秦昭王于是又把王龁换上去。邯郸慢慢吃不消了。但是王龁攻了八九个月,死伤很多仍不能下。秦昭王又听范雎推荐,把范雎在魏国遭难时的救命恩人——好友范安平给换上去了。
郑安平仍然不能攻克邯郸。
秦国由于一年多的时间不能攻克邯郸,正如白起所料,诸侯开始怀疑秦军的能力了,并且开始在秦军背后蠢蠢欲动。首先是魏安僖王,他发现魏国好几年没有挨打了,觉得有点痒痒,就遣上将晋鄙率军十万救赵。一方面是救赵,一方面也为自己,若能打退秦军,不但能夺一些被秦占领的土地回来,赵国也必然赠城感谢自己。然而事与愿违,秦昭王突然派使者来警告他说:“我此次攻赵,势如泰山压顶,几天之内就能拿下。诸侯要是有敢来救的,我灭了赵国以后,马上就移兵去先打它!”魏安僖王大恐,立即按住晋鄙军,令他留驻河南汤阴(岳飞的老家,北距邯郸百公里),观望秦赵局势,伺机而动。
赵孝成王无计可施,只得舍近求远,派王叔“平原君赵胜”去楚国求救。平原君在朝廷上悲壮地表示:“要是靠谈判能取胜,就是最好的了。如果谈判不能达到目的,就得逼也要逼楚王在宫殿里和我歃血为盟。助手不用另请外人,从我赵胜家中的食客里选就可以了,希望能找出二十位文武全才的人,和我一起上路。”他回家后选了很长时间,最后共找出十九人比较令人满意,剩下的都或多或少地有些毛病,凑不满二十人。(唉,门客的质量啊,0。6%的优良率。)
忽然有一人走上前来,对平原君说:“我听说您要去楚国谈判合纵,现在好像还缺一人,我愿往。”
平原君问道:“请问先生尊姓大名?”
此人报出名来,不是别人,正是燕赵猛士,直勇无比的大手笔——毛遂! 
平原君一看毛遂,但见此人神情俊雅,颇有傲骨。但是身为低级门客,穿的也比较寒酸,就跟雪村身上总背个小书包一样,毛遂也总挎着一个行军小水壶。他说:“我这是为出使楚国准备的。” 
平原君问道:“毛先生有水壶了,很好。但毛先生在我赵胜门下,至今已经几年了?”
“大概三年了吧。”毛遂手扶着水壶说。
平原君便摇摇头:“贤人在世上,好象锥子钻进了布袋一般,锋芒马上就能暴露出来。您已经在我的门下呆了三年,却默默无闻,看来没有什么本事,还是留在这里好了。”
“在下一直没有机会进布袋子呀。要是我毛遂早进了布袋子,岂止锥子尖,锥子把儿(颖)都露出来了!”(这就是成语“脱颖而出”)?
平原君听毛遂自吹自擂,心里不快,但拗不过他,只好让他也背着小水壶出发了。其他那十九人看见此情此景,暗中把肚子都笑疼了。
去楚国的路上,毛遂与那十九人坐在马车里议论天下大事,十九人这才发现谁也说不过毛遂。
车窗外,苍茫的岁月贯穿风中的密林倾泻而下。伴随着这一行人在中原地区孤独地南下的,是林鸟一声声的孤啼,以及他们的远大理想,拍着翅膀在林稍的风中起起落落。
到了楚国,楚国的领导人“楚考烈王”属于“考拉型”的领导,没事不动弹,他把国家交给爸爸楚顷襄王的弟弟,也就是自己的王叔——“春申君黄歇”来管理,使后者成了楚国专权的专业户,自己却落得轻闲。
平原君把自己的二十位门客留在堂下,一个人脱鞋上堂,与“楚考拉王”谈论请兵救赵的事情。楚考拉王看见赵国已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