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青铜时代的终结战争-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武灵王深深知道,自己抢中山几个城邑,不会有人管(因为那时局部摩擦),但如果当真要整个吞并中山,齐、秦都会干预的——因为赵国壮大了,就会威胁齐国的东极强国地位和秦国的西极强国地位,它们不会袖手坐视。这就像希特勒要入侵波兰,东边的苏联大国和西边的英法大国都不会坐而不干预的。如果德国一再扩张,势必威胁东边的苏联和西边英法的地位与安全,所以二者必然干预。于是希特勒必须先采取分割利益的办法与苏联取得默契,然后才能开始军事行动,并且采取闪击战迅速行动,以便行动完毕后迅速把主力转移到西线,以防御英法。
战国时期的格局,犹如当今世界,任何一场战争,都不是双边的事情。局部两国交锋,也将影响到全部诸侯世界的各国势力对比。所以,任何地区冲突,都将受到更广泛的关注和干预。
你想欺负自己的邻居吗?你想在周边挑起战火,扩充自身土地财富吗?先得想想,远在几千里外的其它大国(譬如齐、秦,或者当今的美、俄)是否能答应。它们是不是愿意你在扩张中获得发展呢。获得它们的默许乃至支持,是发动周边战争胜利的前提,否则,即使你入侵邻居成功了,也无法保持战胜成果(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失败,就是这样的例子)。
所以,赵武灵王想攻灭中山,必然会受到齐秦的干预,所以他只好挑拨齐秦关系,促使秦昭王退回孟尝君,促成齐秦互斗,自己再趁机伐灭中山。
终于,赵武灵王通过游说,迫孟尝君下岗回国,齐秦由此互斗,赵武灵王趁此天赐良机(准确地说是人造良机),带着他“胡服骑射”的骁勇战士,一举而灭中山。
截断齐秦邦交而创造灭中山时机,这是赵武灵王的一次重大外交胜利。
而孟尝君这个看似勇武实则愚蠢的家伙,不过是赵武灵王摆弄遣动的一个棋子。 
其实所谓的“战国四君子”(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多是专权误国之人,盛名之下,其实不符。譬如这个四君子之首的孟尝君。
孟尝君获得美名,不是因为他本人聪明厉害,而是因为他有钱,收养了三千门客,这帮人到处帮他宣传炒作,他就有名了。而孟尝君为什么有钱呢?因为他是贵族出身,他从他爹那里继承了钱来的。
我们先说说孟尝君的爹——田婴。孟尝君的爹田婴是齐威王的小儿子——所以他们都算是贵族——当年齐威王还活着的时候,田婴就假装提合理化建议说:“对官员们的考核,必须加强啊,您得每天听取他们汇报工作,阅读他们的公文报表!”于是,齐威王就一天听取一个,当时齐国政治局有五个大官——司徒、司空、司马、司士、司寇,一天听取一个,五天才听一来回,又烦又累,受不了了,于是叫来田婴说:“官员的日常考核,以后你来作吧。”
田婴从此掌握了官员考核的权柄,任意挥舞,操纵朝廷,人们都巴结他。但也有人看不惯,就提醒齐威王说:“年底的上计,至关重要,您必须亲自看,否则就不知道官员们的奸佞得失。” 
所谓上计,这是战国时代君王对地方官的绩效考核,据商鞅说一共要考核十三个数,比如辖区内的人口、牛马、饲料、粮食等等,非常量化,其实还不止这些,又有工业生产、商业贸易、土地垦辟等等,都是上计的内容,细致量化不必现代差。在年初,各地区和中央各部门的考核目标都列出来,写在木板上,由君王拿一份,臣子拿一份。
于是齐威王拿着自己手上这份考核指标,亲自听官员们的年底述职。田婴故意使坏,让手下人专拣琐碎小帐汇报。齐威王从早上听到晚上,饭都来不及吃,听得脑袋都大了。好不容易完事,准备明天继续听。田婴故意修改程序,要他连夜听:“大王,您加加班,给群臣做个表率,起到劝勉作用啊。”
齐威王被他忽悠着,就连夜继续听汇报,终于把自己听得睡着了。田婴赶紧吩咐手下人,偷出齐威王手上的木板,拿古代橡皮修改上边的数据。古代没有橡皮,就是刀子,直接在木板上把毛笔字迹刮掉重写就是了(所以,文吏又称“刀笔吏”)。那些愿意跟田婴拉帮结派的大臣和地方官们,田婴就把他的考核指标修改得与年底结算相符,而忤逆田婴的大臣们,自然就等着考核不及格了。
田婴通过忽悠齐威王,骗得独揽朝纲大权,成为齐威王后期的权臣。他上逼国君,下敛私财,成为齐国一大蛀虫。
后来,野心勃勃的田婴,打算闹独立,想把自己的封地“薛地”修上城墙,变成国中之国。进可以攻,退可以守。
田婴收养的门客,好些跑来劝谏,遭到了被打出门外的待遇,再来的都不许通报。最后就剩了一个人在门口发誓:“我就讲三个字,就三个字,多说一个我不是人,我让你烹了我。”
于是他小步快走,直趋堂上:“海大鱼!”说完,尥着蹶子就要出去。
“你等一下——,哎说你那!”
“我可不敢拿死当儿戏。”
“不至于,你说吧。”
“所谓海里的大鲸鱼,网拦不住它,钩牵不动它,可一旦搁浅,蝼蚁都可以到它脑袋上开饭。齐国就是您的海水,您在政府里混好了,区区薛国算个什么,您一旦失掉齐国撑腰,薛城及时修得天高,犹然无益于事呀。”
于是田婴赶紧命令停工。老百姓扔下夯土的石锤。
田婴有四十多个儿子(个人生活及其腐化),其中孟尝君的妈妈级别不高,按理说轮不到他接班。而且,最糟糕的是,她在五月五号这一天生产的孟尝君,按照当时的命理学研究成果,五月五号生的孩子,男孩会克爹,女孩会克妈。
孟尝君刚好就是个男孩,长得半大以后来见老爹。
田婴大怒:“不是让你妈不许生你吗?怎么你还出来了!”
“为什么?”
“五月五号的孩子,长到门楣一样高的时候,就要克爹!”然后赶紧比量孟尝君的身材,“都超过门楣啦!Oh; my God!我没几天活头啦!”
“人生受命于天地,还是受命于门楣?如果受命于天地,那自有天意决定,您老有什么担心呢?如果受命于门楣,把门楣增高也就行了!” 几句话说得对比铺排、纵横有理,田婴大奇,这孩子口才不错啊,还把命理学给推翻啦。于是让他招待宾客。
孟尝君还真能跟人沟通,答应使者,飘逸自如,广罗宾客,名噪一时,诸侯闻之,都派人请立孟尝君为嗣子。田婴也乐了,终于把孟尝君破格定为家族继承人,等田婴一死,孟尝君就袭受了他的封君名位,号为“孟尝君”,封地依旧是薛地。他们父子两代人在封邑里收租子,积累了很多财富。既然家里有钱,孟尝君就用这些钱养出一帮门客。这三千人帮他满世界炒作邀名。 
管理学上有个名词叫“晕轮效应”,就是人的某一方面好,于是觉得他处处好。孟尝君固然辞令不错,交接宾客很有风度,但是并不意味着他有治理国家的才智。但孟尝君养的三千人整天帮他吆喝,他遂蜚声国际,让当时的齐宣王(齐威王的儿子)觉得他不错,况且他爹田婴也是一贯当相国专权的,于是让他接班也当相国,没的说了。总之,靠着上辈有权,家里有钱,硬把他堆起来,就当了相国。
孟尝君在齐国“为相数十年”,打仗很愚蠢不算,还跟他爹一样专权,上逼国君,下敛私财,还放高利贷,“荀子”先生曾把赵国的李兑和齐国的孟尝君相提并论,皆叱为“朋党比周,以环主图私为务”的“篡臣”。李兑就是那个饿杀赵主父的。并指出,“用篡臣者危”。孟尝君父子两代人,成为齐国的专权专业户。
潇水曰:有人说,专权也是好事啊,让权臣管着国家好了,谁管——国君管不也是一样?
其实非也,权臣的素质往往不高。他们作决策时,往往只为谋求个人家族私己利益最大化,浑不管这么做对国家有多大好处抑或坏处。国家是他国君老儿的,好了坏了跟我有什么关系。他不太在乎国家的利益,甚至损害国家利益以挖取个人好处。比如孟尝君的爹田婴,在齐国专权时期,搞出来的“业绩”就是“齐不加广而田婴私家富累万金”。而孟尝君发出齐兵打秦国三年,是借用公家军力以报私怨。他与秦昭王的私怨虽然报了,但“一战而六不讨好”,搞得齐国大受损失,上文已经说了。
同期,赵国的权臣李兑、秦国的权臣魏冉,也是一样,净牺牲国家的利益,谋他自己家族的私。总之,权臣多数不是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的,而是把私己利益放在第一位。历史上能够克己奉公的权臣,真是少之又少,诸葛亮也许算是罕见的一个。
权臣还有个特点,喜欢拉帮结派,打击异己,以巩固自己的权臣地位。秦桧、严嵩就是这样的极端典型。朝里有能人,但是不肯跟他结好或者跟他观点不一样,他就利用职权打击迫害,比如秦桧之杀掉岳飞。还有一些朝臣呢,即便跟他无仇,但是能力强,功劳大,威胁到他的权位,他也会迫害之。 
孟尝君接了老爸的班以后,就开始花钱了。他在临淄城里大兴土木,修房盖屋,把老爹和他两代人敛的钱,都用于招待各路英雄好汉。有些杀人避仇、奔命江湖者流,也都来投奔他。
这些人一登门,孟尝君就陪着议论,屏风后面有速记员,把宾客的姓名、地址、亲戚、居处,都记下来。宾客离去,不等到家,孟尝君的使人已经带着细软礼品,馈赠到他家里和亲戚人了。这些人感激涕零,都以孟尝君为最爱。
从前我有一种误解,以为孟尝君的这种养食客,是行善开粥棚,搞社会救济。其实非也,这些人不是白养的,来了以后是要帮主子做事的。吕不韦的门客,就花很大力气,写了《吕氏春秋》;信陵君魏无忌的门客,写有兵书《魏公子兵法》;赵惠文王的门客,则全是玩命的剑客!总之,他们并不养吃白饭的人。而且这些门客还要经常替主子出使诸侯,运筹帷幄。所以,或者识文断字,或者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