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虽远必诛-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霍光听了之后大喜,便让范明友担任度辽将军,率领二万骑兵出辽东。临行前,霍光交待范明友:“大军出发,不要空手而归,如果不能消灭匈奴军队,就趁机袭击乌桓军队。”

范明友率兵出发了。此时匈奴人正在战场上与乌桓军队交锋,匈奴占有上风,在得知汉军出动大军,担心陷入两线作战,于是主动撤出战场,逃回国内了。

不可空手而归!范明友谨记岳父霍光的话,既然与匈奴开战不成,便顺手教训一下乌桓。乌桓刚刚与匈奴苦斗,士兵疲惫不堪,不想来了一支更强的中国军队,仓促应战,结果大败而回。

范明友指挥大军乘胜追击,共斩杀乌桓军队六千余人,其中包括三位乌桓的小王。

这次汉军的出击虽然没有逮住匈奴人,但是对乌桓一战的干净利索,所展示出的强大的攻击力,却威震匈奴,从此匈奴更加小心翼翼,避免与中国发生冲突。

在之后的数年中,匈奴不敢再有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战争的主动权逐渐落入汉军手中。

【六、左勾拳出击】

昭帝刘弗陵是一位明君,可惜英年时逝。元平元年(前74年),刘弗陵去世,死时只有二十一岁。昌邑王刘贺继任皇位,但刘贺的屁股还没有坐暖皇帝的宝座,仅过了二十七天,就被大将军霍光拉下马,霍光召集群臣,改立武帝之曾孙刘病已为皇帝,这就是汉朝最富有传奇色彩的汉宣帝(刘病已后改名为刘询,以下皆称刘询)。

刘询的父亲是刘进,刘进是前太子刘据的儿子,生于帝王之家,本应享尽荣华富贵,然而就在他出生后几个月,一场突出其来的灾祸,改变了他的人生。这场灾祸,就是太子刘据卷入其中的巫蛊事件。

这次巫蛊事件,使太子刘据与他的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全部死于非命,只有刘询因为只是几个月大的婴儿,没有被诛杀,关押在监狱中。一个婴儿被关押在狱中,这是必死无疑的,但是这时,监狱中一个同情太子刘据的官员(廷尉监)丙吉,对这个小生命的不幸遭遇非常同情,便派几位乳母给小刘询喂奶,丙吉每天都要到狱中看望。

就这样,刘询在监狱中度过了生命的童年。两年后,刘彻生病,术士对刘彻说:“这是因为长安城的监狱中有天子气,与皇宫的帝气相冲,导致龙体不安。”

刘彻是个颇迷信的人,一听雷霆大怒,下了一道旨令,凡是京城各处收押的囚犯,不论罪行轻重,一律处死。

顿时间,在京城的监狱,血流成河,狱吏的屠刀上血迹斑斑。

很快,内臣郭穰怀揣皇帝的诏令,深夜直奔向关押着刘询的监狱:郡邸监。

廷尉监丙吉已经得知其他监狱的囚犯被集体屠杀了。这可是皇帝的诏令啊,怎么办?

这一天对丙吉来说非常的漫长,没想到武帝居然把自己曾孙都列入屠杀之列啊!这可是太子刘据惟一的血脉了。丙吉想起了春秋时代赵氏孤儿的故事,公孙杵臼与程婴两人为了保护赵氏孤儿不惜杀身成仁英雄之举,何等的回肠荡气啊。丙吉把心一横,豁出去了,横竖只是个死字。

丙吉下令将监狱的大门死死关上。内史郭穰在外喊到:“大胆丙吉,皇帝诏令在此,你居然敢违抗圣命!赶快将狱门打开。”

丙吉在里头喊到:“皇帝的曾孙在此!他人无辜而死尚且不可,更何况是皇帝的亲曾孙呢?”

郭穰在外头暴跳如雷,丙吉坚决不打开狱门,两人一直相持到了天亮。郭穰吼道:“好小子,你走着瞧!”然后返回皇宫,向武帝禀报。

武帝刘彻一听,心中一动:“莫非……监狱中冲出的天子气,就是我的曾孙?难道这是天意?”刘彻幡然省悟,下令大赦天下。这个大赦令来得晚了,长安城中的监狱,除了丙吉所在郡邸狱外,其他监狱早就堆满死人的尸骨了。刘彻这个人,是死不认错,因为太子叛逆案并没有撤消,所以他采取大赦的方式,以委婉的方式把刘询释放了。

但是才三岁大的刘询要安置在哪呢?丙吉煞费苦心。起初丙吉将刘询与乳母交给京兆尹(长安市长),但是京兆尹胆小怕事,不肯接纳,于是乳母抱着刘询又回到监狱中(刘询的乳母是监狱中的女犯)。这样又过了一段时间,但是刘询现在既不属于监狱关押的犯人,也不被皇家所认可,成为一介平民,所以宫廷停止对刘询的伙食供应。

丙吉的俸禄并不算多,但他每月都以自己的俸禄提供给刘询必需的粮食和肉,即便这样,长期呆在监狱中的刘询身体孱弱,经常得病,好几次差点儿死去,丙吉让乳母细心呵护,并亲自调制医药,终于保住了刘询的生命。

因为监狱的条件很不好,所以丙吉决定给刘询换一个生活环境,经过多方打探,终于打听到刘询的外祖母贞君以及舅舅尚在人世(刘询母亲史良娣也死于巫蛊之祸)。丙吉把刘询送到了史家,交给外祖母抚养,到这个时候,刘询才结束漂泊不定的生活,过了几年平静的日子。

刘彻去世后,昭帝刘弗陵有一回想起了这位被人遗忘多时的皇室成员,了解到刘询生活困苦,心中甚为怜惘,就派人将刘询接到宫中,由掖廷(宫女居住的地方)的宫女代为抚养。并且把刘询重新列入皇族名簿册中,算是承认他的皇族身份了。

掖廷总管张贺是刘询的祖父、前太子刘据的门客,因为卷入太子刘据的巫蛊事件中,被武帝处于腐刑,成了一名太监,掌管掖廷。张贺得知刘询是刘据的孙儿,特别关心爱护他,既教他读书,又经常给他一些私钱(刘询虽是皇族,却穷得很)。

刘询长大后,聪明好学,受教于名师,学习《诗》《书》,他虽然被恢复皇族身份,但与平民无异,所以经常出入市井,深受当时社会游侠思想的影响,为人有侠义。因为身处社会的底层,使他了解了许多其他皇族成员所无法了解的社会现实,了解到官吏在民间的为非作歹,对吏治的得失很有心得。

刘询作梦也没有想到,在昌邑王被霍光废黜皇位后,他居然因为才识与不平凡的经历所熏陶出的非凡的人格,被霍光等大臣议定为皇帝的接班人。

否极泰来,这应验了古老的格言。

宣帝刘询将以他的雄才伟略,继续书写大汉帝国的辉煌。

宣帝刘询继位不久,本始二年(前72年)西域的乌孙国发生了情况。

匈奴在与中国交战失利之后,将进攻重点对准西域的乌孙国。乌孙国自从与中国和亲以来,便是中国在西域最强大的盟友,是张骞提出“断匈奴右臂”计划的核心,所以切断乌孙与中国的联系,便成为匈奴的战略目标,匈奴集结大军,准备向乌孙发动进攻。

宣帝刘询派常惠出使乌孙。常惠这位与苏武一同被匈奴人囚禁了十九年的英雄,雄心不减当年,日夜兼程,抵达乌孙。

此前,匈奴已派出使者出使乌孙,对乌孙国王翁归靡进行威胁:“交出中国的公主,并且断绝与中国的关系,否则匈奴将大军压境。”并派兵占领了乌孙的车延、恶师地两个据点。

嫁到乌孙的中国公主刘解忧写了一封信,快马向中国政府告急:“匈奴大军已经集结待发,恳请中国皇帝火速派兵以救公主与国王。乌孙国已经动员了五万骑兵,准备竭尽全力,抗击匈奴。”

年轻的宣帝刘询当机立断。一支庞大的军队迅速动员起来。

刘询的设想是,汉军大兵团长途跋涉前往数千里外的乌孙国并不现实,武帝时入西域作战所付出的惨重代价,令人记忆犹新。必须改变消极防御为主动进攻,在匈奴人发动入侵乌孙战争之前,先下手为强,与乌孙国军队联手,中国军队从南往北进攻,而乌孙国军队则由西往东进攻。

汉军的战斗序列为:

祁连将军田广明(御史大夫),率四万骑兵,由西河(内蒙古伊克昭盟东部)出兵。

度辽将军范明友,率三万骑兵,由张掖出兵。

前将军韩增,率三万骑兵,由云中出兵。

蒲类将军赵充国,率三万骑兵,由酒泉出兵。

虎牙将军田顺,率三万骑兵,由五原出兵。

五路大军共计十六万人。

乌孙国方面,乌孙国王翁归靡亲自统率五万乌孙骑兵。出使乌孙的使节常惠,被任命为校尉,负责协助乌孙军队攻击匈奴。

本始三年(前71年),匈奴人的噩梦开始了。

汉军与乌孙联军共计二十一万人,兵分六路,对匈奴展开凌厉的攻势。

宣帝刘询给五路汉军将领的命令,必须要深入匈奴腹地二千里。

这场规模浩大的五路出击,从正月到五月,历时近五个月,结果出人意料,五路汉军所取得的战果微乎其微。

原因是匈奴人在获知汉帝国军团准备深入匈奴作战后,大为恐慌,以最快的速度撤退,躲到北方荒凉地带。

十六万的汉军几乎是空手而归。

范明友兵团深入一千二百里,斩杀七百名匈奴兵。

赵充国兵团深入一千八百里,斩杀与俘虏匈奴蒲阴王以下三百人。

韩增兵团深入一千二百里,斩杀匈奴兵一百人。

这三个兵团没有深入到预期的二千里,是因为得到情报,匈奴北遁,再继续行军,也无法捕捉到匈奴的主力。

田广明兵团深入一千六百里,抵达鸡秩山,斩虏十九人。正在此时,汉军得到情报,在鸡秩山有匈奴兵团主力,这本来是田广明立功的绝佳时机,但是田广明竟然胆怯,不敢应战,告戒送情报的人,要谎称没有敌人。田广明的部下公孙益力主出击,但是田广明也不理睬,班师回国。

田顺兵团深入八百里,就停止前进了,谎报战功,称斩杀匈奴兵一千九百人。

【七、常惠的复仇】

劳师无功,宣帝派人调查五位将领的得失,结果发现田广明畏敌不前,田顺慌报战功,非常的气愤,下令严查,将二人逮捕下狱。田广明与田顺二人畏罪自杀。

汉军斩获甚微,然而乌孙大军此役却大获全胜!

乌国军队获得空前胜利的功臣,正是常惠。

常惠是太原人,出身寒微,然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