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虽远必诛-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月的北方,天寒地冻,披着裘衣的刘邦饶有兴致地站在白登山上,眺望着远方。

不远处即是匈奴大本营了,用不了多久,汉军的跌蹄就会踏碎匈奴人的穹庐,蛮横的冒顿单于将跪在他的脚下,臣服于大汉帝国。

他手抚着白登山的城墙。这里有几重坚不可摧的城墙,这些城墙乃是建于战国时的赵国,那时为了抵御匈奴人南下,赵人在北方修建了长城,白登山的防御工事,即是这个长城防御工事的一部分,此时仍旧相当的完好。

墙头树上,山峰与原野,都罩上薄薄的霜雪,阳光之下,熠熠发光。大粗人刘邦偶尔也会即景作歌,面对此景,慷慨之志,难以言传,正想要高歌一阙。

歌声未起,却听得马嘶声四起,由远及近。

突然间,在白登山的周围,不知从哪冒出来千万匹战马,汇集成为一道壮丽雄伟的洪流,马背上都是身着胡装的匈奴骑兵。转瞬间,白登山被围成铁桶一般,成为漂浮在战马洪流中的孤岛。

“哎呀,不好,果然中了匈奴人的奸计。”刘邦眼前一发黑,险些晕倒。

匈奴骑兵倾巢而出,号称四十万,这个数字有些可疑,多半只是虚张声势。这个兵力,对困守在白登山的汉军,已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困守白登山的汉军有多少人?史书没有记载,刘邦御驾亲征,总计动用三十二万的军队。刘邦分兵两路,一路是主力部队,由周勃统领,前去追击韩王信的残部了;另一路就是刘邦亲自统率的人马,恐怕人数只有十万人左右。

以众击寡,冒顿志在必得。

然而,让冒顿大感惊异的,战无不胜的匈奴骑兵对白登山这个弹丸之地发动轮番攻击,却始终无法突破汉军的防线。

白登山的防御工事,是战国时代赵国遗留下来的,原本就是为了对付擅长以骑兵发起进攻的游牧民族军队,在此坚固城墙之下,匈奴的骑兵的机动优势丧失了。

汉军虽然在人数上居于劣势,然而这支先锋部队,是汉军中的精锐之师,身经百战,训练有素,临危不乱,处变不惊,其战斗力之坚强,为冒顿起兵以来所仅见。

汉军得以坚守,还得益于武器装备上的先进。

汉军最可怕的武器是劲弩,其性能远远优越于匈奴人的弓箭,射程远,威力大。匈奴人的甲胄多是采用兽皮,简单粗制,防御效果不理想,而汉军的甲胄继承了战国时代的精良工艺,在抗刺穿性能上,要远远强于匈奴。匈奴的盾牌大多采用木制,面对汉军的强弩,这种落后的防御武器并无太大的防御效果。

汉军陷入重围七天七夜,匈奴人并无法突破汉军的防线。

周勃和樊哙的主力大部队在哪啊?刘邦心急如焚。

刘邦想派勇士突出重围,与主力部队取得联系,但白登山被围困得水泄不通,插翅也飞不出去。怎么办?

刘邦急得直跺脚。

刘邦望着天空,若有所思:“难道我万里征战,最后竟要困死这座小小的山头吗?”

他突然想起娄敬的话:“唉,恨我当初不听娄敬的劝告,不然怎么会在此无端自取其辱呢?”

此时,号称“智囊”的陈平,闯进刘邦的帐内。

“陛下,如今困于此地,只能试着走一步险棋,或许还有机会可以逃脱。”

刘邦一听,急忙拉着陈平的手:“有何妙计,快快说来。”

陈平向坐卧不安的刘邦献上一条“密计”,刘邦听罢连连称善。

入夜时分,一个人影闪过阏氏的帐篷,帐篷里的灯火还未熄灭。

帐内坐着一位美丽的姑娘,她正是冒顿单于所宠爱的阏氏,身边还有几位服侍着她的侍女。

“何人在外面?”阏氏听到帐外有动静,喝了一声。

人影闪进帐篷内,立马就跪下嗑头。

“你是何人?”阏氏又喝问一声,依然保持着贵夫人镇定。

“在下是大汉皇帝派来的使臣,冒死前来。向瘀氏娘娘请安,并向娘娘献上微薄之礼。”来人答道,仍然长跪不起,只是双手捧起礼箱,并打开呈献在阏氏面前,金灿灿、亮晶晶,只见盒内尽是珠宝玉器黄金饰物。

女人皆爱美,即便是贵为国母的阏氏,又怎能例外?匈奴物产贫乏,几时见过汉地的这些贵物?阏氏不由心动,屏退左右。

来使对阏氏说道:“大汉皇帝被单于围困,很愿意与单于能罢兵修好,还有劳娘娘代为请求。大汉天子愿意将国内最美的女人,献于单于。”说罢来使从怀中取出一帛画卷,将卷轴展开,上面绘着一位美艳欲滴的女子。

阏氏作为女人的妒忌心便上来了,心中暗想:倘若单于掠得汉地,汉地的女子个个珠光宝气,只怕是要见异思迁、喜新厌旧了。于是便答应了汉使,向冒顿单于请求停战罢兵。

这就是陈平向刘邦献上的所谓的“密计”。

第二天,守卫在白登山的汉军十分惊讶地发现匈奴的进攻停止了,而且在西南的方向留下了一个缺口,冒顿单于果然打算罢兵。

汉军立即从这个缺口撤退。出了城门,刘邦长喘了一口气,马上要驾车狂奔逃命。大将夏候婴制止了:“不能逃得太快,否则让匈奴骑兵看到我们方寸已乱,反而会惹祸上身。”陈平下令两边的军队拉起劲弩,箭头向外,警戒匈奴骑兵可能发起的突袭。

这是一个生死攸关的时刻!

刘邦感觉置身狼群之中,狼群虎视眈眈,但怎知恶狼不会猛扑过来呢?

有惊无险!

当跳出了匈奴人的包围圈之后,刘邦长长喘了一口气,如释重负。

毕竟是上天眷顾啊,刘邦对“天命”不由得又多信了几分。

凶狠残忍的冒顿单于怎么会突然网开一面呢?这留下了一个千古之谜。

古代史学家多把功劳归于陈平的“奇谋”,陈平一生有所谓“六大奇谋”,其中之一,就是解围白登之谋。然而陈平所谓的“奇谋”,根本经不起推敲。

冒顿是怜香惜玉之人吗?不是。是可以被女人所左右的人吗?不是。是爱美人甚于爱江山的人吗?也不是。他视女人为工具,为了弑父夺位,他不惜以爱妾作为活靶子以考验士兵们的忠诚;为了迷惑敌人,他又不惜把另一个宠妾拱手相送以东胡。

冒顿,就是这样一个人,血腥成性的冷血动物,陈平却企图通过贿赂阏氏来达到劝服冒顿解除对白登城的包围,这,岂不是天方夜谈?

如果不是陈平“奇谋”的功劳,那又如何来解释冒顿突然作出撤围的决定呢?

史料记载,在匈奴军队围困白登山时,曾与赵兵团的将领王黄取得联系(赵兵团主力即韩王信的残兵败将),约定会师的时间。然而赵兵团却迟迟未至,冒顿单于心生狐疑:是否赵兵团与大汉军队私下有秘密交易?

这会不会是冒顿单于决定撤围的原因呢?答案是否定的。

赵兵团只是毫无战斗力可言的韩王信的残兵败将,对于怀有蛇吞象野心的冒顿而言,这支小部队,实在没有任何实力以撼动匈奴军队的优势。赵兵团失约这个小小插曲,岂可以令雄才大略的冒顿单于放弃了一次歼灭汉帝国刘邦皇帝的天赐良机?

其实谜底不难揭晓,只是历来的历史学者,囿于陈平“密计”的神话,所以反而没有看到事实真相。

请看《资治通鉴》在一句非常重要的话:“(高帝逃离山登后)至平城,汉大军亦到,胡骑遂解去。”刘邦白登山突围后,汉军的主力兵团(周勃的兵团)也已经到达了平城。

再看《汉书》“周勃传”记:“(周勃)后击韩信军于硰石,破之,追北八十里。还攻楼烦三城,因击胡骑平城下。”

这则资料清楚地写了周勃所统率的主力兵团在硰石战役之后,向北继续追求八十里,然后又攻破楼烦三城,最后到达平城。而且〈周勃传〉中明显提到,汉军到达平城时,已经跟匈奴骑兵交锋了。

真相昭然若揭!匈奴撤围,根本不是陈平所谓的“密计”,更非赵兵团的失约,而是冒顿已经得到情报,汉军主力大部队已经到达平城,而白登山,就是在平城的地界内!

汉军主力的前锋已经与匈奴骑兵交火了。

这意味着汉军主力部队,马上可以对匈奴军队发动进攻!

而此时,匈奴骑兵面对白登山的坚固的防御工事,猛攻七昼夜,依然无法突破守军的防线。一旦汉军主力投入战斗,匈奴军队将遭遇内外夹击,后果不堪设想!

匈奴已经是动用倾国之兵,再无战略预备队可以投入,一旦被强大的汉军反包围,匈奴不仅将赌上军队的命运,还要赌上民族与国家的命运。

这种严重的后果,冒顿即便是战争赌徒,也不敢轻易以整个民族的命运来进行一场旷世豪赌。

这里非常有必要提及的是,有些历史书籍,写到刘邦的白登之围时,错误地认为汉军的三十二万大军被四十万的匈奴骑兵所围困。这是天大的误解!

被围的汉军,只是其中一部,虽然没有具体的人数记录,但绝不会超过十万人。

冒顿非常的明智。虽然匈奴的战略欺骗获得了成功,把贪功急进的刘邦先锋部队围困在白登山,使这位大汉天子惊惶失措了七天七夜,但冒顿心中却是明白,匈奴根本没有战斗中占到一点便宜,久攻不克的白登要塞,反而有可能使汉军主力在外围对匈奴军队实施反包围,迫使匈奴进行决战,这对匈奴绝对是不祥之兆。

以退为进!冒顿这一招,下得太漂亮。

当冒顿下令撤围一角时,他取了一场心理战的决定性胜利。

刘邦落荒而逃。

因为落荒而逃,所以成了失败者。

虽然汉军在战场上的表现不逊色于匈奴的军队,但最后的落荒而逃,便背负上失败的心理。

白登之围,成为大汉帝国长久挥之不去的一块心病,畏惧匈奴的情绪从皇帝漫延到了普通的士兵,直到数十年后,卫青与霍去病对匈奴反击取得了空前的胜利,汉帝国才恢复军事大国的心理优势。

【三、和亲之议:无奈的女色外交】

刘邦从白登山逃命回来后,想到了还被关押在牢狱中的娄敬。

哎,当初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