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虽远必诛-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卫青其实并不姓“卫”,而是姓“郑”。他的父亲叫郑季,原来是平阳县的一个小吏,被派到平阳侯做事,平阳侯家可来头不小,平阳侯曹寿的夫人,正是汉武帝刘彻的亲姐姐,而且与刘彻的姐弟感情相当的好。郑季是个花花公子,到了平阳侯家后,泡上了平阳侯家的一个女仆,这个女仆姓卫,几番云雨之后,卫氏怀孕,产下一个儿子。这个孩子怎么办呢?郑季没有办法,只好硬着头皮,把私生子带回家中,这个私生子,就是后来的卫青,不过他现在应该是叫郑青。

作为私生子,卫青在郑家的地位可想而知,不用说郑季夫人把他当奴隶看待,就连他几个同父异母的兄弟,也把他当作家中的奴仆,喝来吆去的,动不动就拿起皮鞭棍棒揍他。郑季自己做的亏心事,也不好出面制止,等到卫青年纪稍大一些,就把卫青送到平阳侯家,充当平阳侯的家奴,在那里,有卫青的生母卫氏,还有三个同母异父的姐姐。

卫青的生母及姐姐们都对他很好,这多多少少使从小尝尽人间冷暖,缺少母爱亲情的卫青在心灵上得到了补偿,特别是三姐卫子夫,她是平阳侯家一个歌伎,与卫青年龄相近,所以姐弟俩的感情特别好。

即便遭人白眼,倍受歧视,卫青却不自甘堕落、自暴自弃、妄自菲薄,而从逆境中求得奋起、自强、倔强与坚忍不拔。特别是美丽善良的姐姐卫子夫,十分关爱这个比她小了几岁的弟弟,在卫青遭到痛打心灰意冷之时,卫子夫无微不至的关照,让他倍感温暖。可是卫子夫也不过是平阳侯家的歌伎,同样时常受着平阳侯府人的责骂,每当姐姐受到欺负时,卫青总是挺身而出,在他年轻的心中,最重的使命就是保护他心爱的姐姐,所以他要习武,只有一身的好武艺,就没人敢欺负姐姐了。

卫青的刻苦奋励,使得他精湛的骑术箭术与胆略,在平阳侯家传出名气,长大成人的卫青英俊挺拔、相貌堂堂,不由得引起一个人的关注。这个人就是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平阳公主是个非常有个性的人,有一回她正好看见卫青练习骑马,卫青纵马的英姿给她留下深刻的印象,她隐隐觉得这个人身上有些不平凡之处,但是她说不出来,她打心眼里有点喜欢这个帅小伙子,但这也仅是一闪而过的念头,一个是公主,一个家奴,平阳公主为自己涌出这个念头感到好笑。

从那以后,卫青从一个平阳侯府普通的家奴,提升为平阳侯府的家骑,追随在平阳公主左右。平阳公主对他非常的器重,卫青与他的姐姐们在平阳侯家总算挣得些地位,过上一段安静快乐的日子。此时的平阳公主根本不会想到,在许多年后,已经孀居的她竟然会为了嫁给曾经是她家奴的卫青,不惜让她的弟弟、皇帝刘彻以下诏书的方式,硬是让卫青成为自己的丈夫。

卫青是一个充满传奇的人。

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偶然的事件,这些传奇也许都不会发生了。

建元二年(公元前一三七年),汉武帝刘彻大驾光临平阳侯家。

平阳公主是个颇有心机的人,她早暗地里寻找了十几个美女,养在侯府内,专等弟弟刘彻大驾光临时,隆重推出。在酒席宴会时,趁刘彻喝下几杯酒后,平阳公主让十几个美女一一粉墨登场,让刘彻自己挑选。大约是因为见到天子,这些美女们都惶恐万分吧,反正是没有展示出她们的婀娜优雅与风情万种。刘彻对这些美女看不上眼,觉得好俗啊。

正当刘彻觉得百无聊奈时,歌伎卫子夫登台献技。

刘彻眼前一亮!只见卫子夫素装淡抹,拔弦引吭,清音宛转,如同芙蓉出水,亭亭玉立,一双玉手拔弄琴弦,动作之优雅,令刘彻看呆了。此时的卫子夫,如仙女下凡,在刘彻眼中,眼前的这个女子如此洁白无瑕,如此超凡脱俗。

平阳公主在一旁看得明白,聪明的她不失时机地让卫子夫陪侍皇帝。常言说得好: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萌。卫子夫在这一夜后,彻底改变了人生的命运,同时也彻底改变另一个人的命运,她的弟弟卫青。

卫子夫入宫成了刘彻最宠爱的贵妃。姐姐受宠,卫青这个当弟弟,也少不了好处,卫青从平阳侯家调入长安城中,先安排在建章宫当差。

出身卑微的卫夫子和卫青,来到繁华的都城皇宫中,首先必须要学会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如何生存。

卫夫子怀孕了。

这对皇后陈阿娇来说,绝对是一个严重的挑战。

但是卫子夫正受皇帝宠爱,陈阿娇拿她没办法。但是卫子夫心爱的弟弟卫青,不就是建章宫的小职员吗?只要杀了卫青,就可以间接打击卫子夫,说不定精神上的打击,会使卫子夫流产呢。

擒杀卫青的计划由皇后的生母、皇帝刘彻的姑妈刘嫖一手策划。刘嫖派人逮捕了卫青,随便扣了几项罪名,准备就地处死。这事让卫青的好友公孙敖知道了,公孙敖是个有情重义之人,在景帝时曾担任皇帝的武骑侍从,在认识卫青之后,两人情趣相投,遂成好友。公孙敖听说卫青被秘密逮捕,而且将被处死,心中大怒,便带了一批好汉,偷袭了关押卫青的地方,硬是把卫青解救出来。

刘嫖与皇后了阿娇企图谋害卫青一事被皇帝刘彻知道了。刘彻非常的生气,为了避免类似的事件发生,刘彻一举将卫青从建章宫小职员提拔到建章宫的总管,加封侍中。不久,由于卫子夫被刘彻立为夫人,卫青再度得到擢升,任职太中大夫。

卫子夫蒙宠,卫青平步青云,也在情理之中。

第一次出征匈奴,卫青取得龙城之战的胜利,这无疑使得卫家的声望日隆,卫青初次展示他的军事上的才华。

就在此时,卫子夫为刘彻生下皇子,并最终被册立为皇后。

此时的卫家,势力如日中天。

难能可贵的是,此时的卫青,虽然位高权重,但仍然保留其平民的纯实本色。他决不高高在上,作为将军,他对士兵十分亲和,对待知识分子十分谦恭,在各给官员面前,从来不显示外戚的威风。所以上至朝廷大员,下至普通士兵,对卫青的高尚品格都称赞不已。卫青的大将风度与才能,尤其得到皇帝刘彻的赏识,刘彻已经把他当作汉军统帅的最佳人选了。

龙城之战,对卫青,仅是个开端。

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究竟如何续写他的传奇呢?

【三、突进河南地:战略反击的开始】

龙城被焚,匈奴人气疯了。

第二年(公元前一二八年),匈奴开始报复了。

匈奴骑兵两万多人,大举入侵。

匈奴首先攻入辽西,辽西太守战死,杀掠二千多人。而后匈奴军队向西挺进,攻入渔阳、雁门。此时防守渔阳的汉军将领是韩安国。

韩安国是朝廷内反战派的代表人物,在马邑之战前,他与王恢进行了一场大辩论,最后汉武帝站在王恢一边,主张对匈奴用兵。韩安国的反战主张,与皇帝刘彻开拓进取的决心相违背,所以在皇帝眼中,这个韩安国是个保守派人士,保守派人士,怎么能在朝廷中占据重要位置呢?韩安国的仕途开始走下坡路了。

韩安国虽然反战,但他其实是“七国之乱”中涌现出的名将之一,在武帝上台后,担任御史大夫、代理丞相,但后来官职被贬,滑落到中尉、卫尉,最后作为材官将军屯兵渔阳。可以想象韩安国屯兵渔阳时,心情是何等的低落。这个反战派的领袖,不得不面对匈奴骑兵的剽悍的进攻。

在此前,韩安国抓到了一个匈奴的俘虏,俘虏交待说,匈奴的主力已经返回。此时正好是农忙季节,韩安国就上书,要求罢屯,让战士们返回从事农业生产。可是不久后,匈奴军队就杀了过来,韩安国的兵营中,只剩下七百名战士,七百名战士怎么跟匈奴上万人的骑兵开战啊?

韩安国只得坚守营壁,任由匈奴人对渔阳大肆劫掠。结果渔阳惨遭匈奴人的蹂躏,一千多名百姓被匈奴人掠走充当奴隶,大量的牛羊及财物被一洗而空。

刘彻得知后,勃然大怒,派出使者面责韩安国。勒令韩安国向东转移,屯兵在右北平,除了辽东之外,右北平是帝国北部最偏远的地区了。韩安国一心想回到朝廷做官,可没想到居然到了右北平这种荒凉之地,他非常消沉,闷闷不乐。没过几个月,竟然一命呜呼了。

韩安国这样的老军人退出历史舞台,而以卫青为代表的少壮派军人迅速地崛起。

面对匈奴的猖獗进攻,刘彻再次动卫青这张王牌。

汉军分两路进军,一路由车骑将军卫青统率三万人马,从雁门出击;另一路由将军李息统率,由代郡出击。

李息这路大军,跟以前的公孙贺一样,找不到匈奴军队的主力,徒劳无功。

在与匈奴的作战中,汉军最头疼的事,就是匈奴军队来无影,去无踪,很难找到他们的踪迹。连敌人在哪都找不到,这战还怎么打?以前刘邦的谋士成进曾很形象说:“追击匈奴时,好象跟影子搏斗。”

如果这种说法成立的话,那么卫青就是一个捕风捉影的战士。

他总能追踪到敌人,或许出自直觉,或许出自精准的判断,他如同一只沙漠之狐,有着非常敏锐的嗅觉,能够很精确地捕捉战机,并逃离危险的陷阱,也许这正是他天才的一面。

卫青统率三万人马出雁门,深入匈奴,追击匈奴的骑兵。

侵入雁门的匈奴主力见到汉军出动,就向北撤退,但并不撤远,而是想伺机而动,会一会这个火烧龙城的汉军年青将领。

出了雁门数日后,卫青的侦察兵发现了匈奴主力,卫青马上下令:“全军整装出发,迎战匈奴骑兵。”皇帝可不想让他的小舅子吃败仗,所以这三万人马,都是汉军的精锐,训练有素,而且配置了最好的武器。

匈奴人也发现了汉军,这是一场遭遇战。汉军主力三万人,匈奴主力两万多人,汉军在人数上略占优势,但是在草原上作战,是匈奴骑兵的强项。

辽阔的草原,两支大军相遇了。在野战中,汉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