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也算没脸的,因此洋将受了送还洋人,并不在意。可笑刘抚台空拍了一个马屁,毫无好处。
那时镇海定海虽被洋兵占住,洋将留兵不多,大队洋船都向江苏地方去了。可恨刘抚台、奕将军、文参赞、伊大臣、耆钦差这许多大员,驻在浙江并无一点儿调度,只顾拜天拜地求个议和了事,不肯趁此进兵,收复城池,真是可叹!
这年正月初叁日,洋船开到吴淞口。两江总督牛制台官名一个字叫鉴,到了吴淞口,宝山县周知县献了一个计策,请他精兵伏在口内,诱洋兵进口,四面围杀。牛制台不听,偏偏派了一个怕死的王总兵,带了前月招宝山的败兵五百个,守住小沙背要害地方。那王总兵又是怕死,又是要钱,到了小沙背地方,向乡下人勒索供给,任意掳掠。周知县见了这个情形,便禀请牛制台另派一个总兵来到小沙背驻扎,牛制台不理他。
这月初八日,吴淞开炮,同洋船对打,起初也打坏洋船二只,后来炮台统领陈提台中炮身死,洋兵便从小沙背地方登岸。这王部兵一见洋兵,便拨转马头,当先逃走。因此手下一千多名兵丁,大家一哄而散。
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二十二回陷宝山制台先走破镇江都统无谋
却说小沙背地方既失,洋兵遂打进宝山城内,占住吴淞炮台,失去大炮军械,不计其数。牛制台见势头不好,便独自一个拼命逃走,逃到嘉定去了。
那时上海的参将,官名叫做继伦。上海道姓巫,官名叫做宜禊。上海县姓刘,官名叫做光斗。听说宝山失守,牛总督逃走了,便也撇了城池,保着这条性命,连夜走了。
五月十一日,洋船开进黄浦,到上海上岸,城内各官,业已逃走一空,洋船就占住上海。十叁日,便挥兵向松江进发,到了离城八里路地方,幸亏有一位寿春镇尤总兵,带兵二千,同洋兵开炮对打,一步不退,因此洋兵不能得手,松江保住不失。
洋船退出松江,便向苏州一路进兵。到了泖湖,幸亏有一只渔船上老渔翁,把洋船骗了一骗,引他到湖中浅处,把火轮船搁住,设法拖了几天,方才出险。因此洋兵不敢再进。洋将见得了上海、宝山,也没甚好处。这月二十日,洋船又退出吴淞,向长江一带进来了。
你道洋兵冲来冲去,原不是定要夺取城池,可笑这许多地方官一见便逃,洋将看中国如此没用,自然胆大起来。目下洋人看起来说道,你们中国上海、宁波许多地方,都是我们得了之后还你们的,不是你们用兵克复的,你道洋人眼中,如此言来,看中国越发不值钱了,可叹可叹!
且说洋船退出吴淞口,想要开进长江,恐怕沿江有炮台守住,因此预先收服了许多沙船,作个领略,派火轮船一只,跟了沙船,余外都在海口等候。火轮船开进长江,见一路险要地方,并无一个兵保守,洋将大喜,便麾令洋船一齐开进长江。
六月初八日,一直开到瓜洲,见瓜洲地方一个兵也没有,便回头攻打镇江。原来镇江向有驻防旗兵,那副都统官名叫做海龄,也是一个没用的人。那时有齐参赞刘提台,两个带兵在城外驻扎。海都统在城内,只有驻防兵一千名,绿营六百名。
海都统毫无调度,见洋船到来,便下令关起城门。城中富户甚多,海都统不准人家私藏米谷,派兵搜查。又疑心城中百姓必有汉奸在内,到处捉拿,捉住便杀,冤枉的不知多少。因此城中百姓大家恨怨。况且所有营中兵器,平时多不讲究,到了这时候一看,有坏的,也有锈的,要弹子弹子没有了,要火药火药不够了,诸事不能齐全。海都统便麾兵登城防守。
起初洋兵在城外同齐参赞刘提台的兵打了一阵,后来洋兵假做攻打北门,齐、刘两支兵也到北门,洋兵却从西门一哄登城,进了城便放火烧,所有旗兵大半烧死。海都统死在乱军之中,也算一死报国;虽然调度不能得法,失守城池,却比那一味逃走的大员,还胜了万倍。
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第二十叁回谕洋将从容停战听汉奸草率议和
却说洋兵据了镇江,那时洋船中新到的一位大将,名叫璞鼎查,原想就此停战,差人到天津议和。不料洋将中有一个名叫马礼逊,向在中国居住,很熟悉中国情形,此番便向璞鼎查说道:“镇江一带,原来是中国漕运的要地,我们趁此进兵,断住他的喉咙,那时再行议和,中国自然条条答应了。”璞鼎查点头称是,便下令前进。一面把瓜洲仪征一带所有盐船放火烧去,登时烧得上下一片通红。这时扬州盐商送了洋人银子五十万两,因此免祸。
这年六月二十八日,洋船大队齐到南京,长江一带十分吃紧。那时耆钦差驻扎在南京,连夜飞奏一本。皇上见洋兵深入内地,南京大震,因此下旨,着耆钦差斟酌办理。但是洋船虽已到了南京,并没有开炮攻打。
原来洋将此时得了英国国王谕旨,着洋将不准一味攻打,但要中国准他通商,多开几个码头就是了,此外不必再要银子,鸦片烟也可以依中国的规矩不再运来。因此洋将璞鼎查按兵不动。
咳!你看英国国王如此说法,并不十分厉害,不料我中国这几个大帅,听说洋兵已到南京,倒吓得魂也飞去。一面便奏了一本,说道:“洋兵业已夺了城外钟山,在山顶架炮攻打,南京全城十分紧急,不得不依他议和。”其实洋兵并没有上岸,都是恐吓朝廷的说话,只想快些议和,便可了事。一面便差了一个好宝贝,名叫张喜,原来是伊大臣的跟班,也会说几句洋话,真是一个奸猾小人。那时耆钦差等一班大员,只要急急求和,便差他到洋船上去议和。咳!你道两国议和,如此大事,却托在这一个跟班身上,真是可叹!
当时张喜到了洋船,见了洋将,洋将马礼逊说道:“如今我们有叁句说话:第一句要中国贴还银子二千一百万元。第二句,除了香港之外,要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通商。第叁句,要中国官员同外国官员平行敌礼。”
张喜听了,也没有主意,便说道:“银子二千多万,通商五处,照此数目,你们还肯通融些么?”洋将马礼逊说道:“这是我们的讨价,你们中国若是准我通商。口岸几处,银子多少,自然还可以商量哩。”
张喜回到城内,见了耆钦差,只把洋人要银子,要口岸,说了一番。也不说明还可以商量一层。当场这几个大员,只想议和快些成功,也不再同洋人商量银子多少,口岸几处,鸦片不准进口一层也不提及,只顾一口答应下来,连夜草草率率了写了一张和约。
张喜把和约送到洋船,洋将一见大喜,暗中想道:“此番国王原教我们但求通商,我们姑且多讨些银子,多要些口岸,不想中国竟一齐依我,真是难得!”当场洋将便收了和约,一面用火轮船把和约送回英国,请国王盖印,一面定期退兵。
这年七月初九日,耆钦差、伊大臣、牛总督叁个大员,亲身先到洋船拜会洋将璞鼎查,第二天洋将也进城回拜耆钦差。
先提藩库银子送交洋兵。九月里,洋船尽数退出长江,开回定海。从此中外通商局面大变。
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第二十四回守台湾有功被诬攻印度失机可惜
却说南京和议既成,皇上下了一道圣旨:两江总督牛鉴不守长江,着来京治罪。将军奕山、奕经,参赞文蔚,提督余步云,均着革职交刑部治罪。
此外沿海沿江一带所有失城池官员,均着照律治罪。
钦此!
这个谕旨一下,这班怕死的大员,方才知道当年保着性命,此刻依旧把头颅请下,到此才如做梦醒了。
这年冬天,余步云伏法斩了,余外绞的绞,充的充,没有一个饶赦的。你道逃命的官员如此收场,好不好呢?这且按下。
且讲这年冬天,又有洋将讨还台湾俘人的事情。什么叫俘人?这是打仗活捉来的,叫做俘。
原来道光二十一年的八月,二十二年的二月,洋船曾经两次到台湾。第一次在淡水港遭风,洋船搁在礁石上。第二次,开到大安港,有一只渔船骗他进港,也搁住在浅滩。这两次都被沿海义勇围住攻打,抢得大洋船一只,舢板船两只,捉住白洋人念四个,黑洋人一百六十五个,拿获军器不少。
那时台湾总兵官名叫达洪阿,台湾道姓姚名莹,这两位很能出力。道光念二年的叁月,英将带了兵船十九只,开到台湾。结了海盗船只,攻打台湾,要替上两次报仇。那时达总兵姚道台带了兵船,亲身当先,先破了海盗船只,洋船便不敢近岸。
这事奏闻之后,皇上下旨,着把黑洋人一百六十五人全数斩却,所捉白洋人着加恩放还。姚道台等遵旨办理,放了白洋人,杀了黑洋人。
不料洋将璞鼎查又不允起来了。那时洋将璞鼎查正在南京议和,得了台湾斩杀黑洋人的信息,便向耆钦差说道:“台湾的道台总兵不顾和议,甚属可恶!”耆钦差听了他的话,便自己思量道:“我们做了钦差总兵,没有一点儿功劳,没有一点儿赏赐,他们两个道台总兵,倒得了恩赏”,心里早有点忌他,便奏了一本,说道:“达总兵、姚道台都是冒功受赏,请派钦差查办。”皇上因此派福建总督查办。
这个总督也不细细查明,便把这两位功臣锁拿进京。那时台湾百姓大家不服,却好福建换了一个总督,姓刘,便把实情奏了一本,皇上看了,知道都是冤枉的,便照旧起用。这且按下。
且说当年江浙吃紧的时候,还有一个机会,真是可惜。原来中国西藏的西南,有一个小国,叫做廓尔喀,同英国所属的印度地方地界相连。那廓尔喀国王寄一个信与驻藏大臣,说道:“小国现在和伊犁国所属披楞地方有仇,想要进兵攻打。目下兵船都在东方,小国情愿帮中国攻打伊犁,请驻藏大臣派兵来助。”驻藏大臣奏了一本。
无奈当年京里大员,都不懂外国情形,原来伊犁就是英国的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