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啊,上海男人!-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革职;1738 年禁“淫词小说”;1753 年禁译《水浒传》和《西厢记》;1764
年,禁五城戏园夜唱。。曹雪芹只能死在他的凄凉荒村里。雍正和乾隆写的
是一部不同的历史。

可是那是君主专制时代,一个个人可以决定历史。那个人也许是英雄,
也许是暴君,席勒在符腾堡因暴君压迫而失语禁声,在魏玛则因英雄赏识而
才华奔放。为了避免人治的不稳定,20 世纪的我们终于走到了所谓法治的
地步:从前的农奴、工匠、市民、学者,现在都成了“选民”,以投票来决
定谁是自己的“统治者”。问题是,这个代表民意的总理或总统或总裁或主
席,是否就更能保障思想的自由和文学艺术的发展呢?问题是,假设在1775
年,卡尔公爵已被推翻,魏玛要以公民投票来决定是否聘请歌德和席勒,投
票的结果会是什么呢?——4——经过巴赫的故居,经过歌德的图书馆,从
他手植的一株来自中国的银杏树下穿过,经过托玛斯曼和托尔斯泰住过的大
象旅店,经过李斯特的旧宅,折向西北,沿着一条安静的老街行约20 分钟,
找到洪堡街36 号,就是尼采故居了。他在1897 年搬进这屋子,三年后在这
儿去世,一个饱受痛苦,精神错乱的天才。

庭院寂寂,一只棕红松鼠在大树间跳跃穿梭。也许在寻找干果。

没想到房子里面比外面庭院更冷清。一个访客都没有,管理员百般无
聊地坐那儿,好像已成静物陈设的一部分。歌德故居里挤着一堆又一堆的学
生和游客,扬扬沸沸,解说员滔滔不绝。尼采你何以寂寞至此?尼采的自述


曾经让我在寒夜孤灯下笑出声来。在自述里,他解释“我为什么这样智慧”,
“我为什么这样聪明”,“我为什么写出了这样的好书”,用一种狂妄的艺术
姿态睥睨传统社会,重估一切价值。我不能不爱他叛逆的彻底。他对自己民
族的批判更是淋漓痛快。。“凡德国势力所及之处,文学就会遭到摧残,瓦
格那在德国人中间纯粹是个误解,我也是这样,并将永远如此。。首先得有
二百年的心理和艺术训练,我的日尔曼先生们!”尼采预言,有一天,人们
会成立特别的讲座去研究《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但是“今天还没有人听
取,还没有人懂得接受我的东西,这不仅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在我看来也是
理所当然的。我不想被人误解,因此,我也不要误解自己。”难道尼采,在
他旷世的大寂寞中,早巳知道他将如何地被他最蔑视的人所扭曲误解?难道
他早已知道他自己就是“悲剧的诞生”?住进洪堡街36 号的尼采已经是个
无法与人沟通的病人。白天,他躺在沙发上睡觉;午夜,来探看他的好友却
听见痛苦的喊叫,尼采在房里用全身的力气狂吼。第一个“误解”尼采的是
尼采的妹妹伊丽沙白。她掌握了所有的手稿和信件,按照自己的信念加以编
撰,修改,重写。很不幸的,伊丽沙自是个德意志种族沙文主义者,而且有
着庸俗不堪的品味。这个女人把自己打扮成尼采的大祭司,接待来自世界各
地的尼采崇拜者。有一天,屋子里觥筹交错时,她还戏剧化地把一个大布帘
突然拉开,让大家“瞻仰”坐在轮椅中形容憔悴,目光呆滞的病人。墨索里
尼赠她以鲜花礼物,希特勒亲自三度来访;即将跃上权力舞台的纳粹在寻找
使其政权正统化的理论支柱,伊丽沙白热切地提供了经她烹煮的美食,尼采
的思想变成纳粹的国学。洪堡街36 号成为一个文化殿堂。

1945“法西斯”哲学家尼采成为禁忌。他的资料仍存在屋子里,但在东
德的历史上,尼采已被政治的大橡皮擦整个擦掉。偶尔有外国学者来看档案,
计程车司机必须把每一个前往洪堡街36 是整整半个世纪的遗忘,使那松鼠
如此大胆自得,纵横来去,仿佛它才是这里的主人。

尼采死后一百年,前五十年被捧为官学,后五十年被贬为伪学。官学
伪学当然都不是真正的尼采。“首先得要有一百年的心理和艺术的训练,我
的日尔曼先生们!”尼采的黑色预言听起来傲慢无比,却准确地道出了历史
的真相。历史的真相,或者说,历史的没有真相,令人黯然神伤。

那热爱文学、尊重文化、胸襟开阔的魏玛,是死在谁的手里?——5— 

— 希特勒的权力也是人民大众所赋予的,不是君权神授,爵位世袭,当人民
大众取代了封建贵族掌权的时候,文化,又怎么样呢?1919“Bauhaus”。
Bauhaus 的原意是建筑工地上暂时设置的工作房,葛氏以工作房为象征,推
出自己的艺术理念:“视觉艺术的终极目的在于建筑。美化建筑曾经是美术
最重要的任务。。建筑师、雕塑家、画家,必须回到工匠的园地。。我们要
创造一个崭新的未来建筑,在其中建筑设计、雕刻、绘画浑为一体。”把美
术从冰冷的画廊里带出,带进人的日常生活空间里去,是葛氏的美术哲学。
很少人料到,Bauhaus 将影响整个20 世纪的西方美学和建筑。
葛氏招了一批志同道合的艺术家来到魏玛,最有名的包括PauIKlee 和
Kandinsky。头四年里,瑞士的JohannesItten 影响最大。他深受道家和禅
宗的启迪,祟尚美的诉诸直觉而排斥理性分析,并且以禅院里师徒相授的方
式教学,每堂课由打坐和音乐开始。

LaszloMoholyNagy 把结构主义的想法带来,试图结合艺术与现代科
技。20 世纪最前卫的艺术实验就在小城魏玛展开。一支文化的利刃正磨淬


它的锋芒。

魏玛的居民开始觉得不安;Bauhaus 艺术家的穿着不符常规,他们的设
计光怪陆离,事事背离传统。魏玛的父母们要恐吓啼哭的孩子时就说,“再
哭就把你送到Bauhaus 去!”最致命的是,工作房的艺术家们不是民族主义
者。一次大战的惨败,凡尔赛和约的耻辱,使20 国艺术家,而且他们的艺
术理念是世界性的,于是没多久,魏玛的大报上就出现了这样的攻击文字;
“不以民族为本位的艺术就是对祖国的谋杀。”发动攻击的是魏玛本地的作
家和艺术家,挟着市民的支持。

这里,高涨的本土意识向Bauhaus 的国际意识宣战了。讽刺的是,反
对先锋艺术的人多半以文化传统的卫道者自居,而他所捍卫的文化传统就是
歌德席勒所代表的传统。奇怪啊,席勒的作品里有多少批判现状、挑战传统
的叛逆,歌德的思想里有多少对宽阔的世界文学的向往,到了卫道者的手里,
全变成了死传统,像泡在福尔马林防腐剂里的伟人尸体需要士兵的捍卫!唉,
德国人与中国人怎么这么相似。

1925 于失去了最后一次发光的机会。

——6——没有光,只有浓烟滚滚,从大烟囱里呼呼喷出,遮盖了魏玛
的天空。

1919 德国共和国——德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也选择了魏玛来开国
会,作为民主的乌托邦;是为“魏玛共和国”。共和国的结局是悲惨的。在
乱局中人心求治,强人一呼百诺,魏玛支持纳粹的比例特别高。1937 年,
纳粹设置了一个集中营,杀人灭迹的煤气炉、焚化炉,一应俱全;地点,又
是魏玛。

地面上尸横遍野,天空里浓烟滚滚。这是哲学家与诗人的国度,这是
挣脱了封建桎梏,人民作了自己主人的时代。

我在20 世纪末见到魏玛,一个安静朴素的小城,商店里卖着各形各色
歌德和席勒的纪念品。没有剑将出匣的隐隐光芒,没有蠢蠢欲动的躁热不安。
看不出,它曾经撼动世界。

——7——推翻了帝王贵族,我们得到独裁者。推翻了独裁者,我们得
到大众,同时得到最贴近大众因此最平庸的文化品味。当年,如果要公民投
票来决定歌德和席勒的去留,来决定疯子尼采的命运,平庸主义恐怕是最后
的胜利者;民主的倾向就是向平庸看齐、靠拢。但是,一个以平庸的标准为
标准的社会,能思索什么,创造什么?平庸主义以大众之名对菁英异类的压
抑和符腾堡公爵对席勒的压迫有什么根本差异?我痛惜那饱受糟蹋、百年孤
寂的尼采,我遗憾Bauhaus 艺术家的壮志未酬。也不在乎大声地说,我对民
粹精神非常疑惧,对平庸主义绝对反感。如果大众的胜利意味着文化的失败,
这个胜利只能是虚假的,因为,缺少思索和创造的社会绝对走向停滞;在一
个停滞的社会里,还有谁是胜利者呢?大众只能擦亮前人的纪念品在黄昏里
过日子罢了。

严复在翻译穆勒的《论自由》时,说到他自己对自由的理解:“只是平
实地说实话求真理,一不为古人所欺,二不为权势所屈而已。”其实不只如
此啊,严复,还得加上“三不为群众所惑”,才是真正的独立自由吧。

准备离开魏玛,在旅店付账的时候,掌柜的告诉我:“那当然共产党时
代好!吃大锅饭,没有竞争,大家都是好朋友。现在呀,有了自由就没有安
全,这种自由太可怕了。”我抬头仔细看看他,是的,日尔曼先生。请问往


火车站和往尼采故居是不是同一条路?(原载1998 年6 月4 日《文汇报·笔
会》)

第1 节 秋天

让我告诉你,初秋是怎么转入深秋的。

初秋的天空是蓝色的,没有云的遮挡,喷射机恣意地在天幕上划下白
线。阳光挥霍瀑洒,刷亮了所有的树叶,树叶是千万片的红黄金紫,在空中
风中绚烂地翻动。

我们到森林里寻找栗子。栗子有两种,圆滚滚、滑溜漂亮的,可以玩
不可以吃。尖头涩皮不好看的,可以吃不怎么好玩。栗子藏在剑拔弩张的青
色刺球里,非常扎手。可是到了初秋与深秋的中间,刺球熟得忍不住了,随
着一阵风就脱离了枝干,像巨大的雨点劈哩啪啦打向地面;接触地面的一刻,
刺球炸开,像所有成熟的东西把自己豁出去的那个刹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