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悔吝旋及。虽五尺童儿,犹知调笑者矣。唯夫修史者则不然,或当官卒岁,竟无刊述,而人莫之省一作“知”。也;或辄不自揆,轻弄笔端,而人莫之见也。两
“人”字仍带领局者。由斯而言,彼史曹者,崇扃峻字,深附九重,虽地处禁中,而人同方外。可以养拙,可以藏愚,绣衣直指所不能绳,强项申威所不能及。
斯固素餐一作“食”。之窟宅,尸禄之渊薮也。
凡有国有家者,问事于斯职哉!
昔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又语云:“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观历代之置史臣,有同嬉戏。而竟不废其职者,盖存夫爱
礼,吝彼典刑者乎!
昔丘明之修传也,以避时难;子长之立记也,藏于名山;班固之成书也,出自家庭;陈寿之草一作“为”。志也,创于私室。然则古来贤俊,立言垂后,何
必身居廨宇,迹参僚属,而后成其事乎?是以深识之上,知其若斯,退居清静,杜门不出,成其一家,独断而已。岂与夫冠猴献状,评议其得失者哉!
自叙第三十六
予幼奉庭训,早游文学。年在纨绮,便受《古文尚书》。每苦其辞艰琐,难为讽读。虽屡逢捶挞,而其业不成。尝闻家君为诸兄讲《春秋左氏传》,每废《
书》而听。逮讲毕,即为诸兄说之。因窃叹曰:“若使书皆如此,吾不复怠矣。”先君奇其意,于是始授以《左氏》,期年而讲诵都毕。于时年甫十有二矣。所
讲虽未能深解,而大义略举。父兄欲令博观义旧作“议”。
疏,精此一经。辞以获麟已后,未见其事,乞且观余部,以广异闻。次又读《史》、《汉》、《三国志》。既欲知古今沿革,历数相承。于是触类而观,不
假师训。自汉中兴已降,迄乎皇家实录,年十有七,而窥览略周。其所读书,多因假赁。虽部帙残缺,篇第有遗,至于叙事之纪纲,立言之梗概,亦粗知之矣。
但于时将求仕进,兼习揣摩,至于专心诸史,我则未暇。洎年登弱冠,射策登朝,于是思有余闲,获遂一作“遂其”。本愿。旅一作“旋”,非。
游京洛,颇积岁年,公私借书,恣情披阅。至如一代之史,分为数家,其间杂记小书,又竟为异说,莫不钻研穿凿,尽其利害。加以自小观书,喜谈名理,
其所悟者,皆得之襟亦作“衿”。腑,非由染习。故始在总角,读班、谢两《汉》,便怪《前书》不应有一脱“有”字。《古今人表》,《后书》宜为更始立纪。
当时间者,共责以为旧脱“为”字”。童子何知,而敢轻议前哲。于是赧然自失,无辞以对。其后见《张衡》、《范晔集》,果以二史疑当作“事”。为非。其
有暗合于古人者,盖不可胜纪。始知流俗之士,难与之言。凡有异同,蓄诸方寸。
及年以“已”通。过一多“而”字。立,言悟日多,常恨时无同好,可与言者。维东海徐坚,晚与之遇,相得甚欢。虽古者伯牙之识钟期,管仲之知鲍叔,
牙、期、管、鲍倒用,有味。不是过也。复有永城朱敬则、沛国刘允济、义旧误作“吴”,兴薛谦光、河南元行冲、陈留吴兢、寿春裴怀古,亦以言议见许,道
术相知。所有榷扬,得尽怀抱。每云:“德不孤,必有邻,四海之内,知我者不过数子而已矣。”
昔仲尼以睿圣明哲,天纵多能,睹史籍之繁文,惧览者之不一。删《诗》为三百篇,约史记以修《春秋》,赞《易》道以黜八索,述《职方》以除九丘,讨
论坟、典,断自唐、虞,以迄于周。其文不刊,为后王法。自兹厥后,史籍逾多,苟非命世大才,孰能刊正其失?嗟予小子,敢当此任!其于史传也,尝欲自班、
马已降,讫于姚、一脱“姚”字。李、令狐、颜、孔诸书,莫不因其旧义,普加厘革。但以无夫子之名,而辄行夫子之事,将恐致一脱“致”字。惊末一作“愚”。
俗,取咎时人,徒有其劳,而莫之见赏。所以每握管叹息,迟回者久之。非欲之而不能,实能之而不敢旧作“欲”,误。
也。
既朝廷有知意恐“音”字乏讹”。者,遂以载笔见推。由是三为史臣,再入东观。原注:则天朝为著作佐郎,转左史。今上初即位,又除著作。长安中,以
本官兼修国史。会迁中书舍人,暂罢其任。神龙元年,又以本官兼修国史,迄今不之改。今之史馆,即古之东观也。每惟皇家受命,多历年所,史官所编,粗惟
纪录。起居、实录之类则有之。至于纪传及志,则皆未有其书。长安中,一作“年”,一作“中年”。会奉诏预修《唐疑当作“国”。
史》。及今上中宗。即位,又敕撰《则天大圣皇后实录》。凡所著述,尝欲行其旧议。而当时同作诸士及监修贵臣,每与其当有“言”字。凿枘相违,龃龉
难入。故其恐当作“有”。所载削,皆与俗浮沉。虽自谓依违苟从,然犹大为史官所嫉。嗟乎!虽任当其职,而吾道不行;见用于时,而美恐当作“善”。志不
遂。“善志”用《左氏》邾黑肱传语。郁怏孤愤,无以寄怀。
必寝而不言,嘿而无述,又恐没世之后,谁知予者?故退而私撰《史通》,以见其志。
昔汉世刘安著书,号曰《淮南子》。其书牢笼天地,博极古今。上自太公,下至商鞅。其错综经纬,自谓兼于数家,无遗力矣。然自《淮南》已后,作者无
绝。一作“绝无”。必商榷而言,则其流又众。盖仲尼既殁,微言不行;史公著书,是非多谬。由是百家诸子,诡说异辞,务为小辨,破彼大道,故扬雄《法言
》生焉。儒者之书,博而寡要,得其糟粕,失其菁华。而流俗鄙夫,贵远贱近,传兹恐当作“转滋”。牴牾,自相欺惑,故王充《论衡》生焉。民者,冥也,冥
然罔知,率彼愚蒙,墙面而视。或讹音鄙句,莫究本源;或守诛胶柱,动多拘忌,故应劭《风俗通》生焉。五常异禀,百行殊执,一作“轨”。能有兼偏,知有
长短。苟随才而任使,则片善不遗,必求备而后用,则举世莫可,故刘劭《人物志》生焉。夫开国承家,立身行事,一文一武,或出或处,虽贤愚壤隔,善恶区
分,苟时无品藻,则理难铨一作“错”,非。综,故陆景《典语》生焉。词人属文,其体非一,譬甘辛殊味,丹素异彩,后来祖述,识昧一讹“殊”。圆通,家
有诋诃,人相掎摭,故刘勰《文心》生焉。
若《史通》之为书也,盖伤当时载笔之士,其义不纯。思欲辨其指归,殚其体统。夫其书虽以史为主,而余波所及,上穷王道,下掞人伦,总括万殊,包吞
千有。自《法言》已降,迄于《文心》而往,固一脱“固”字。以纳诸胸中,曾不■音虿,或误作“虿”。芥者矣。夫其为义也,有与夺焉,有褒贬焉,有鉴诫
焉,一脱此四字。有讽刺焉。其为贯穿者深矣,其为网罗者密矣,其所商略者远矣,其所发明者多矣。盖谈经者恶闻服、杜之嗤,论史者憎言班、马之失。而此
书多讥往哲,喜述前非,获罪于时,固其宜矣。
犹冀知音君子,时有观焉。尼父有云:“罪我者《春秋》,知我者《春秋》。”
抑一脱此六字。斯之谓也。
昔梁征士刘孝标作《叙传》,其自比于冯敬通者有三。而予辄不自揆,亦窃比于扬子云者有四焉。何者?扬雄尝好雕虫小技,老而悔其少作。余幼喜诗赋,
而壮都不为,耻以文士得名,期以述者自命。其似一也。扬雄草《玄》,累年不就,当时闻者,莫不哂其徒劳。余撰《史通》,亦屡移寒暑。悠悠尘俗,共以为
愚。其似二也。扬雄撰《法言》,时人竟尤其妄,故作《解嘲》以酬一讹“训”。之。余著《史通》,见者亦互言其短,故作《释蒙》、《唐书》本传不著。以
拒之。其似三也。扬雄少为范踆、《汉书》作“逡”。刘歆所重,及闻其撰《太玄经》,则嘲以恐盖酱瓿。然刘、范之重雄者,盖贵其文彩若《长扬》、《羽猎
》之流耳。如《太玄》深奥,理难“理难”一作“难以”。探赜。既绝窥逾,故加讥诮。余初好文笔,颇获誉于当时。晚谈史传,遂减价于知己。其似四也。夫
才唯下劣,而迹类先贤。是用铭之于心,持一讹“特”。以自慰。
抑犹有遗恨,惧不似扬雄者有一焉。何者?雄之《玄经》始成,虽为当时所贱,而桓谭以为数百年外,其书必传。其后张衡、陆绩,果以为绝伦参圣。夫以
《史通》方诸《太玄》,今之君山,即徐、坚。朱敬则。等数君是也。后来张、陆,则未之知耳。嗟乎!倘使平子不出,公纪陆绩。不生,将恐此书与粪土同捐,
烟烬俱灭,后之识者,无得而观。此予所以抚卷涟洏,泪尽而继之以血也。
外篇
卷十一史官建置第一
夫人寓形天地,其生也若蜉蝣之在世,如白驹之过隙,发端庸浅。犹且耻当年而功不立,疾没世而名不闻。上起帝王,下穷匹庶,近则朝廷之士,远则山林
之客,凉其于功也,名也,莫不汲汲焉,孜孜焉。夫如是者何哉?
皆以图不朽之事也。何者而称不朽乎?盖书名竹帛而已。向使世无竹帛,时阙史官,虽尧、舜之与桀,纣,伊、周之与莽、卓,夷、惠之与跖、0 ,商、冒
俱弑父者。之与曾、闵,但一作“俱”。一从物化,坟土未干,则善恶不分,妍媸永灭者矣。苟史官不绝,竹帛长存,则其人已亡,音成空寂,而其事如在,皎
同星汉。用使后之学者,坐披囊箧,而神交万古;不出户庭,而穷览千载。见贤而恩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若乃《春秋》成而逆子惧,南史至而贼臣书,其记事
载言也则如彼,其劝善惩恶也又如此。由斯而言,则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有国有家者,其可缺之哉!故备陈其事,编之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