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时空大盗-第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保证了后勤之需。当然,清政府也给予了这些商人独占其利的经商特权,使他们大获其利。清政府与商人这种非常形式的结托关系,自然对清政府的政治和经济政策的制定有着相当影响。

不仅如此,在满清文件中,晋商为后金提供的京畿情报,细致到每个关口的守将的姓名、士兵的数量和装备的细条,甚至还有相当数量的军情塘报。

商人做到如此程度,国家都卖了,可算是到了一个极致,无耻到了极点。

当然,晋商集团卖国的活动可不是他们自己就能够做到的,为此,自然拉拢了不少文官势力、武将集团、皇亲贵族团体。这些官员贵胄,虽然没有直接参与进去,但是他们的行为其实与卖国没什么区别了,只不过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良心,早就没了。

对于晋商集团,处置非常的严厉。崇祯以前就知道有这么个卖国的晋商集团,不过当时他动不了就是了。现在有了姬庆的帮助,晋商集团自然成为了崇祯的刀下鬼。抄家灭族,这都是轻的。

对此,姬庆没有过问,子体文武大臣也没有从轻发落的建议,实在是因为晋商集团太不是东西了,所作所为天地难容。

又是反腐、又是清算、又是打破大明祖制的各项新制度,反对的声音自然很多。不过,曾经孤家寡人的崇祯,曾经面临亡国的崇祯,现在有了姬庆助力的崇祯,哪里会在乎这些。大刀阔斧,宣传做到的情况下,那些还为了一己之私起来反对的所谓文臣势力,只会被推平,扫掉。

文官集团赖以成长的根基,科举制度,也被崇祯废除了。未来的国家,将会有一个全新的官员选拔制度,人才的培养,不再是原来的私塾,而是不久后会建立的全新教育体系下的各大中小学校。

可以说,至此,崇祯彻底的战胜了文官集团,了了他多年的心愿。这从他与姬庆联系之时,说到那些为了反对而反对的大臣所露出的笑容,就能看的出来他有多么的得意。

而现在崇祯手下的仙官、神将,则令崇祯极为的满意。虽然对于崇祯不会跪拜、施礼什么的,但是在治理国家方面、处理问题上,崇祯还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的帮手,可以说个个都比以前那些所谓的名臣强的多得多。

崇祯也不得不感叹,不愧是仙人啊。在他眼中,只有仙人才能做到这些。

清除了腐败,战胜了文官集团,扫平了武官集团,海内不说完全生平,但是已经变了样子,处处洋溢着生机。

大明内部不稳,其实主要还是最底层的百姓们温饱无法保证,能够吃饱了喝足了,吃苦耐劳的中国人,哪里会起来反抗、走入匪途。

姬庆从他那个时空带了不少优质粮食种子过来,之前在抗日时空的时候,就是这样做的,到了大明这里,同样要如此,他要让大明的农民们种上高产作物,免受饥饿。

改良的玉米、水稻、小麦,就是三大主打的作物,再配上生态农业科技,未来将会为大明提供足够的粮食,满足大明人民所需。至少,现有的耕地,满足十亿人的所需是没问题的。

当然,农业技术革新之前,土地必须进行再分配。这些措施都是照着抗日时空那里搬来的,虽然各大地主有着这样那样的不满,但是在国家机器下,一切都形成不了阻碍。

至此,大明近两亿的农民们都获得了足够的土地,开始了新生活,美好的未来。

农民人口近两亿?!是不是说错了?!

没错!

姬庆那个时空的资料得到的信息,这个时期有大概两亿人口。

明代中国人口,最后的全国官方统计,为5;165。5459人,时间为明光宗泰昌元年。(明熹宗实录卷4)。以上人口数字,当然是不完整。因为人口被大量隐瞒。通常认为,明代人口,实际上仅是官方所掌握的赋税人口。

很多人口学者(包括海外学者)认为,明代实际人口,大约在1亿到2亿(高王凌:《明清时期的中国人口》(《清史研究》1994年第3期)和葛剑雄、曹树基:《对明代人口总数的新估计》(《中国史研究》1995年第1期))。

尤其是人口学权威葛剑雄在《中国人口发展史》强调:“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应有1。97亿人。万历二十八年以后,总人口还可能有缓慢的增长,所以明代的人口峰值已接近二亿了。”

而有些乐观的西方学者,则估计在1600年左右,明代人口为2。3亿人,甚至还有峰值2。9亿的估计,但明显偏高了。综合来说,认定明末人口在2亿左右,已经成了人口史学界的主流观点。

与明代人口相比,在官方统计上,满清最初的全国人口统计,为1;063。3326人(比明光宗泰昌元年减少了4000多万),时间为清世祖顺治八年(清实录世祖卷61)。

而在满清控制全国后的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入关后第48年),全国人口也只有1;943。2753人。仅相当于明光宗泰昌元年人口的36%!

诚如很多学者所指出的,清初人口,在雍正朝前,同样存在严重的缺漏现象。学者们对1650年前后的中国人口,同样做出了估测,但数值差异很大,在4000万…1亿左右。

其中,1亿这个最高数字,是何柄棣根据他对1650…1700年的人口增长率估计数字平均推算的。从满清对人口统计和赋税制度加以变化后的全面人口统计看,何柄棣的估计明显偏高,而且他忽视了一个重要因素:在1650…1670年之间,大陆上的残酷战乱和满清的屠杀,并未停息,换句话说,这个时期的人口增加率,不可能是1650…1700年的平均水平,而应该是大大低于这个水平。

由上述情况分析,在1660年左右(满清基本控制大陆),中国人口的最高数值,不可能高于5000…8000万人。与明末公认人口相比,减少约1亿2000万到1亿5千万以上。如果考虑到新增人口,则损失总数更是巨大。

其中固然有大量死于灾荒的人口,但由于满清控制全国,所以因为外迁减少的人口,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在考虑了上述因素的情况下,推定有几千万甚至超过1亿人口,遭到了满清的屠杀,是有充分依据的。甚至可以说是极端保守的。

姬庆来到这里,发射了卫星之后,也确定了这一数字。至少在满清入关之前,大明还有着两亿多的人口。

而姬庆那个时空满清控制全国后,人口少了那么多,战乱是一方面,满清的屠杀就是最主要的因素了。连张献忠都被挂上了屠夫的恶名,来分薄减丁的罪恶,可想而知满清到底杀了多少人。

第三卷有明一代第一百一十九章请崇祯一家吃饭

更新时间:2011…12…16

这段时间,是崇祯脸上笑容最多的日子,是他最为痛快的日子,人看起来也是年轻了很多。

不过,姬庆知道崇祯即位后这些年来身体状况已经非常的糟糕了,为了让他能够健康的活下去,姬庆安排了一个时间,要把崇祯带到飞船城市上。

听到要去仙城,崇祯眼睛都瞪大了,呆住了,紧接着,就是无比兴奋的神情了。

仙城,这段儿时间一直在外城的上空,一个月来,已经吸引了无数人,成为了大明朝廷最为重大的神迹。如果不是姬庆安排人控制,恐怕仙城之下早就人满为患、香火缭绕了。

而进入仙城,也成为了所有人的愿望,那里,在百姓们眼中,可是堪比天庭那样的仙境。到了那里,或许就能成为仙人了。

崇祯也不例外,那么大的仙城,他从紫禁城内就能看到,他不想去看看,那绝对是假话。

姬庆邀请,崇祯自然喜出望外,尤其是关于他的身体健康的情况下。

不过,去之前,崇祯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带上他一家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崇祯也只有他这一家至亲之人了,他什么亲戚、岳父那些,根本指不上。既然去仙城,估计会有好处,崇祯怎会忘了他的老婆、孩子。

姬庆时空,庄烈愍皇后周氏,1644年明亡之际依思宗命自尽而死。清顺治帝,諡周后曰庄烈愍皇后,与帝同葬田贵妃寝园,名曰思陵。

贵妃袁氏,1644年明朝亡国之际,依思宗命自谥却未死,清朝入关后因其为明思宗最后的遗孀,得到清廷之哀怜与尊重,并由清廷赡养其终身。

恭淑贵妃田秀英,1643年病死。諡恭淑端惠静怀皇贵妃,葬昌平天寿山,即思陵也。

顺妃王氏,原为选侍,追封为顺妃。

也就是说,现在崇祯妃子以上的老婆只有皇后周氏和贵妃袁氏两人。崇祯所御妃嫔数人,其实算上妃子在内了。

可以说,崇祯临幸过的女人,也就几人而已。比之日后的所谓千古一帝康熙,可谓洁身自好了。

这里面最为重要的人就是崇祯的皇后周氏了,她也为崇祯生了好几个儿女。

朱由检的皇后周氏,苏州人,父亲周奎,母亲丁氏是周奎的继室,家境清贫,周氏年幼时就操持家务。迁居北京后,周奎在前门大街闹市,以看相算命谋生。

天启六年(1626),当时的信王朱由检大婚挑选王妃时,主持后宫事务的懿安皇后,以长嫂代母的身份,从众多候选人中挑选了周氏。朱由检即位以后,周氏就由信王妃晋升为皇后。

由于她出身贫寒,又在藩邸(信王府)生活过一段时间,始终保持平民本色。清初历史学家张岱在《石匮书后集》中,这样描述周皇后:在后宫常常身穿布衣,吃素食,与皇帝一起提倡节俭,一切女红纺织之类事务,都亲自动手。张岱的这些话,并非毫无根据的阿谀奉承之词,这从周氏在后宫设置二十四具纺车,教宫女纺纱一事,可以得到印证。《崇祯宫词》称赞她“有恭俭之德”,亲自操持家务,身穿旧衣服,把后宫治理得井井有条。员分百二领璇宫,撙节咸资内教功。三洒亲蚕重浣服,拟将恭俭赞王风。

所谓亲自操持家务,还包括亲自烧饭。天启七年(1627)朱由检刚刚登极时,由于魏忠贤专权,形势十分险恶,懿安皇后(即朱由检的皇嫂)秘密告诫:不要吃宫中的食物,朱由检是带了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