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说明,要么时间已经被认识透彻,要么就是它实在太过高级,人类现在还不够资格触碰这个领域。现在答案很明显,人类属于后者,人类即使以六级的科技,也不够资格接触这个领域。
现在问题发现了,科学院为此进行了专门讨论,认真分析这种时间差别的成因。科学院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这能沿用人类已有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推论的探究。
这个时间差别问题,简单来说可以认为,就是战舰上中子震荡钟的运行速度比人类宇宙中的巡行速度小。
这里存在一个问题,中子震荡钟的运行模式,其实是根据中子自身的规律化振动来进行时间表述的,这种震荡在中子层面稳定性极好,很难受到干扰。
而现在中子震荡钟出现时间差,就是说,当战舰脱离人类宇宙之后,有什么不明原因,让战舰上震荡钟的运行速率减慢。对于这点,可以有各种猜测,比如可以认为中子震荡行为是依托某种场存在,宇宙变换影响了这种场,所以导致时间不同;比如可以认为四维宇宙或者其他宇宙的某种因素,导致这种减速行为;或者可以认为,时钟本身没有问题,也没有受到任何干扰,这就是时间流变化的具体体现。
前面各种因素都还好理解,但是对于最后一种猜测,因为时间流导致时钟的变化,这个猜测就很微妙了。因为这种猜测成立的先决条件,就是将时间看做是某种场,某种有形的东西。而这种猜测与人类以往的时间观是截然不同的,这种时间观如果成立,必然会导致人类现有科技的理论矛盾。
因为如果时间真的是某种场,某种有形的东西,而不仅仅是物体运动的间接表述,那么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模型就必须要重建。而人类现有的所有科技,实际上就是对宇宙的认知模型。
这种重建是必须的,因为人类目前所有关于宇宙的数据模型,基本上都只涉及到物质上的问题。比如宇宙的生成、星体的形成、引力、重力、恒星、黑洞等等等等,全部都是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现在突然要加上一个时间,那么前面所有的理论都要推翻重来。
比如光速守恒原理,这个原理必然也要加入时间影响因素,这可定意味着现有关于光速恒定的理论全部是错误的,必须重新构建。类似的情况将会比比皆是,几乎人类对整个宇宙的解析都要从头再来一遍。
无论科学院对时间提出多少假说,找出多少理论解释,但是这实际上都无法规避一个问题——时间这个题目对于人类还有点太高难——人类现在即使发现了问题所在,也没有太多办法能够认真接触和研究它。
时间偏差的问题只能暂时放在一边,等待合适的研究机会。科学院将其他宇宙的物质样本和物理常数拿来进行仔细的研究。
当科学院将这些珍贵的研究对象彻底解析之后,他们汇总所有的数据,开始进行综合分析。这些数据非常有意思,因为战舰是以人呢类宇宙为出发点,向着一个方向做径向飞行的。而与之对应的,这些数据表现出明显的单向变化曲线。
似乎物理常量的变化,基本粒子的变化,都随着战舰在径向上距离人类宇宙越来越远,而变得越来越大,并且这种变化是单向。如果某个物理常量,比如绝对温度是降低的,那么随着径向距离变大,绝对温度将会不断降低。
这种单向变化特征非常明显,并且与径向距离息息相关,比如A宇宙相对于人类宇宙的径向距离小于B宇宙,那么A宇宙的物理常量变化必然小于B宇宙,两个宇宙中间常量差距的大小,和宇宙间径向距离呈正相关。
好规则的宇宙啊!
宇宙之间不仅物理常量在发生变化,连基本粒子都出现差别。科学院由此猜测,这种宇宙之间的变化和差异,应该有更深层的影响因素,正式这种因素的变化,导致单向变化的发生。
而这种因素应该是比基础粒子,比超粒子更基本的东西,也许那是宇宙最基本的某种因素。虽然有这个猜测,但是科学院没能在这些物质样本中找到这种东西的任何蛛丝马迹。
科学院对于这些样本的另外一个重要实验方向,就是研究人类这个宇宙,对于这些物质的改变和影响。因为这很可能涉及到宇宙规则的不同,两个宇宙之间存在不同的基本物理规则。
科学院现在非常想知道,既然存在不同,那么动因在哪里?是什么支撑它们实现这种不同。比如将样本放在人类宇宙的开放环境中,那么这些样本是始终保持这种差异,还是渐渐被人类宇宙同化?
科学院还在进行各种研究和实验的时候,新的维度战舰被派了出去,这次维度战舰经过了改良,它们带了足够的物质储备,并且它们的引擎经过了特殊设计,已经能够可以在其他宇宙就地采集能源。
虽然战舰的适应范围增加了,但是战舰驾驶人员还是必须依靠储备物质生存,只不过这次人员的物质储备准备得相当多,足够他们长期消耗。
这些新的维度战舰分做两批,被分别派往正负两个径向方向上,这次两个探测组的任务就是将各自方向上的共用体穷尽,争取找到这个四维体的所有通用体。并且他们还有一个附带任务,当所有共用体都找到,它们在返航的时候,将会顺便将所有共用体消灭掉。
这种消灭是真正意义上的消灭,是从原子层面上的崩解和泯灭,到时所有共用体要么被反物质中和泯灭掉,要么就会被投入粒子崩解仪里,彻底崩解掉。
不知这两组维度战舰将会花费多少时间完成这次航行,但是当他们返航的时候,相信人类制造的第一个四维生物就会诞生。
科学院在进行维度远航探险队的同时,也在开始深入研究平行宇宙。科学院将紧挨着人类宇宙的一个平行宇宙选作实验场,派遣了不少实验人员进入那个宇宙,开始在这个平行宇宙中进行大量跨宇宙相关的实验。
在这个平行宇宙中,科学院技术建立了两套生产和科研设施,一套是完全由人类宇宙的物质组成的,另外一套是就地取材,完全由平行宇宙的物质构成。这两套科研和生产设施,采取完全的复制和并行结构。
当两套设置建设完成,科学院开始用两套设施进行各种科学实验,这种实验都是科学史上具备相当代表性的典型实验。两套设施会将人类从一级一直到六级的所有重要实验全部重做一遍,然后观察两套设施实验数据出现的不同。数据比较只是其中一个目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在大量实验的情况下,观察宇宙物理规则对另外宇宙物理规则的影响,对另外宇宙物质的影响。
并且科学院还将进行大量的交叉实验,这种交叉实验其实就是两个宇宙物质的混用。在这些交叉实验中,有一个重要的方向是基础粒子解析实验。这些解析实验被设计得非常精巧,可以很容易放大两个宇宙中的物质差异。
比如会有一种物质泯灭实验,这种实验实际上是用某个宇宙的反物质去泯灭另一个宇宙的正物质。因为两个宇宙的基础粒子存在微小的差别,所有这种泯灭实验往往会放大这种差别。两个宇宙的中子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在反中子和中子互相泯灭的时候,就会被凸显出来,而这正是科学院想要观察的。
比如质子和反质子,中子和反中子,夸克和反夸克,轻子和反轻子……
各式各样的反粒子被另外一个宇宙的正粒子泯灭掉,并且这种泯灭还有不同,有人类宇宙的反粒子与平行宇宙正粒子泯灭的,也有人类宇宙的正粒子与平行宇宙反粒子泯灭的,这两种情况下得出的数据也会出现不同。
科学院的想法没错,当泯灭实验逐步展开之后,大量偏差数据被收集到。这些偏差数据一经出现就引起了科学院的重视,调配人手对它们进行深入分析。这些数据虽然还不能给人类知名导致差异的根本原因,但是已经给出了大致的模糊方向,只要科学院沿着数据的指向,一直持续的追寻下去,早晚有一天会真正找到真正的原因。这种原因应该是人类目前能够触摸到的,最接近宇宙核心的,并且这种核心应该是四维宇宙的核心因素之一。
科学院不仅在泯灭实验中观察到数据差异,并且在两个并行设施中观察到了更重要的差异——两种宇宙物质制造的时钟存在时间偏差——两个宇宙物质制造的,结构完全相同的时钟时间是不一致的。
科学院发现,时间差异不仅表现在同一宇宙的不同物质之间,甚至表现在不同宇宙的同一物质之间,这种时间差异似乎是无处不在的,只要出现跨宇宙和跨维度现象,这种时间差就会出现。
为了自身定位方便,科学院将人类所在宇宙设定为零点,将人类宇宙命名为零号宇宙,而将径向变量为正的宇宙依次以正数命名,径向变量为负的宇宙依次以负数命名。
比如现在人类进行实验的这个相邻宇宙,它就被命名为一号宇宙。为了进行更深入的实验,科学院开始在这个与人类宇宙相邻的一号宇宙布置力量。
两个宇宙因为紧挨在一起,所以两宇宙的规则变化比较微小,如果不专门测定恐怕都不容易被察觉到,所以两个宇宙各种科技和仪器的通用性还是比较好的。
在科学院的主导下,人类在一号宇宙中找到一个偏僻的生命星系,这个生命星系里只有一个三级文明。科学院需要有本地文明配合他们进行实验,所以这个三级文明甚至还没有与人类进行接触之前,其命运就已经被确定了。
这个三级文明现在在星系内维持着大概两百多万艘战舰的武装规模,而这些战舰多数也不过是夸父级的大小,只有寥寥几艘主力战舰能够达到泰坦级的尺寸,这明显是一个发展得并不太好的文明。
这个三级文明在这个生命星系上不知居住了多久,他们没有改造任何一个居住星球,全体还住在宇宙战舰上。按理说三级科技已经足够进行行星改造了,只不过周期会非常漫长,工程量非常大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