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通过恒星望远镜可以一丝不漏的将恒星上所有细微的数据变化完全收集起来,通过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还原,可以给恒星建立一个完美的数学模型。
拿到恒星望远镜权限的第一时间,王海月就开始对两颗恒星进行细致的观测,开始估算恒星的质量。
通过对恒星光谱的认真分析,通过对恒星大气的活跃情况分析,王海月很快拿出恒星的物质组成、目前燃烧程度,以及比较准确的质量数据。
她把这个数据与行星数据相对照,发现还是部队,还是存在数据矛盾,这个恒星系的数据完全无法闭合。就是说从质量上来说,要么是恒星被计算少了,要么是行星被计算大了。
王海月开始调取行星的探测数据,行星的数据往往比较准确,因为很多行星都已经经过地质勘探,开始进入矿产开发阶段。各种基础数据相当完备,王海月调取行星数据重新计算核对了一遍。
还是存在数据矛盾,王海月分析各种可能,首先排除了行星数据出错的可能。因为行星数据无论是采取已有的公共基础数据,还是她自己重新测算的数据,双方的数据非常相似,相互之间存在的小量误差,应该是观测设备精度引起的系统误差。
经过多次反复测算,王海月能够确定,行星数据没有出错。那么错误是处在恒星数据上?王海月通过恒星望远镜反复多次测算,发现还是存在一个巨大的数据闭合缺口。
最后王海月干脆通过自己的个人观测设备进行了一次粗算,发现与恒星望远镜得出的数据大致相当,其中的误差在可容忍的范围内,并且应该是系统误差。
王海月无法确信,又通过个人关系,找到其他从事宏观天体物理学研究的朋友,让他们帮忙进行恒星质量的再测算,结果发现与自己通过恒星望远镜得出的结论基本相似。
至此,王海月基本确定,S871因为不知名原因,导致数据无法闭合,这个现象是真实存在的。她决定把这是跟组长好好商量一下。
“组长!我经过多次测算,S871的星系数据确实无法闭合。”
“不可能吧?”陈力克非常惊奇,这种非常简单和初级的数据上,不应该出错才对啊。
“不是出现错误,观测仪器没问题,我们的测算方式也没问题。我曾经多次重复核实,并且换了好几种测算方法,先后动用了不同观测仪器,甚至我让一些做天体物理的朋友帮忙独立测算,仍然如此。所以不是数据错误,而是因为未知原因,导致S871星系的数据无法闭合。”
“你确定?”陈力克被王海月的描述吸引,终于端正态度,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是的,非常确定。”王海月调出她全部的观测记录和计算结果,把这些东西摆在陈力克面前。
行星的质量、速度、轨道与恒星质量的关联性计算,这属于天体物理学中小学生水平的作业,早在18世纪就已经能够进行比较准确的测算了。
所以这些数据往陈力克面前一摆,陈力克大致扫了几眼,仅凭他对天体力学的数字感觉就知道,数据没问题,计算没问题,结果同样没问题。
“莫非真的存在数据不能闭合的问题?”陈力克感觉挺不可思议的,因为如此初级的问题,居然摆在大家眼皮子底下十几年了,至今都没被人发现。
“你也看到了,确实有问题。”王海月指着那些基础数据。
“确实是有问题,可是这不应该啊,如此明显的数据矛盾,按理说在最初探测的时候就能够发现的。”
“现在仪器先进了,我估计S871星系的基础数据都是直接测量出来的,如此基础的数据,谁还去认真计算其间的关联性啊。”
“还真有这个可能。”陈力克点点头,盯着眼前的这些数据,又快速心算了几遍,发现确实存在数据无法自洽的问题。
这个问题主要存在于质量和引力上,就是说如果用行星的质量、速度、轨道数据反推恒星质量,那么恒星质量应该远比1、2号恒星相加还要重才对。如果用双子星质量反推行星的质量、速度、轨道,得出来的结果又和行星实际情况不符。
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是出现了未观测到的,未知现象影响了这个S871的实际运转。可这个未知因素到底只什么呢?
陈力克一时也想不到具体原因,“你想过造成数据不匹配现象出现的具体原因吗?”
“我反复核实过,数据不匹配肯定是没错的,但是具体原因还没考虑过,也许是双子星存在致密内核?”
“你说的也有可能。”陈力克点点头。
恒星一般以氢元素为主,因为恒星在壮年时期的主体燃料就是氢。所以在测算恒星质量的时候,有几种方式,一种是通过恒星的大气边界来计算恒星直径,然后据此和恒星表面加速度计算恒星质量;还有一种是利用恒星光谱来计算恒星质量。
除此之外还有通过红移计算质量的,通过其他已知星体计算质量的,通过引力透镜计算质量的,以及通过恒星生命周期计算质量的。
反正计算方法很多,但无论何种方法,如果一颗恒星存在一个致密的重元素内核,那么就非常容易让某些方法失效,导致数据计算出现异常。
“你现在这些数据主要用哪几种方法计算的?”
“质光关系法和大气质量。”王海月说的这两种方法,其中质光法就是根据恒星质量与光谱的关联关系进行测算;其原理主要基于恒星发光过程中,主要由核聚变提供能量,质光法是根据已知的光谱与质量的关联关系求得未知的恒星质量。大气质量其实就是根据直径和加速度,就得恒星质量。
现在既然数据出现矛盾,那么根据已有星体计算恒星质量的方法就不能用了,所以王海月选择的这两种方法还是比较适当的。
“回头你再用红移法试试。”红移法通常是利用大质量星体对光的红移效应的关联关系,通过已知数据表求未知恒星质量。
02…0922:22:34359。第359章找到它了
02…0922:22:34359。第359章找到它了
听了陈力克的说法,王海月开始尝试用其他方法测算双子星的质量。
当时随着测算的进行,王海月发现,这个数据无法自洽可能有更深层的问题。因为她发现,无论通过任何一种方法,求得的双子星质量都没有太大偏差。就是说,双子星的质量实际上并没有计算错误。
“组长!我算过了,双子星的质量没计算错误,我把目前已知的各种计算方法全部做了一遍,计算结果没有任何变化,1、2号恒星质量并没有计算错误。”
“那么是否是行星的数据出现问题?”
“这不太可能,如果一颗行星出现问题我们可以理解,但是十几颗大行星同时出现问题,同时出现质量偏差,这不太可能。”
陈力克能够理解王海月的这个说法,如果一颗行星出现问题,可以解释为其元素构成有问题,但是所有行星都有一个等比例数据偏差,那么就肯定不是个体问题,而是存在系统性问题了。就是说S871星系应该存在某种未知原因,导致整个系统出现数据不自洽现象。
“那这种原因是什么呢?”陈力克非常迷惑,这个问题同样勾起了他的兴趣,作为科研人员,在自己领域内发现未知现象,绝对是极大的幸运。
“组长!已经可以确认星系内存在未知扰动,这事是否上报?”
听到王海月的这个问题陈力克犹豫了一下,按照规程这事确实应该上报的。但是这事一旦上报,后续就会有这个领域的专家跟进。一旦在这里发掘出什么学术上的突破性进展,可就跟他完全没有关系了。陈力克不觉得比起那些大牛们,自己在这个领域有足够的学术能力。一旦上报,很可能果子就会被别人摘去。
“先等等,等我们确认具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再上报。”陈力克最终决定把这个学术机会留给自己。随后陈力克开始推掉所有在做的项目,全身心投入到数据矛盾之事中来。
有了组长的加入,王海月感觉不再是孤军奋战,心里踏实了不少。做学术的,一旦发现什么问题,最怕的就是无法获得别人的认同。
两人开始进入紧张工作状态,夜以继日的寻找数据出现矛盾的根源所在。
“其实我们都应该注意到,假设说,双子星的质量再增加两倍,S871星系的数据就完美自洽了。”
“是的,”王海月回答道,类似的讨论俩人不知进行了多少次。这个问答的过程,同时也是俩人整理思路,寻找突破口的过程。
“那么,我们假设行星数据没问题,因为十几颗行星数据同时出问题的概率应该远小于恒星数据出问题的概率。”
这个很容易理解,一辆车子突然爆胎,这个概率并不小,两辆一起行驶的汽车同时爆胎,这个概率也算小。但是一整个车队,十几辆车,齐刷刷的在同一个时刻,同时左前轮爆胎,这个概率恐怕比一个人连中五次大奖的概率还要小。
“那么,我们假设问题主要处在双子星那里。”陈力克自问自答。“但是双子星的质量偏偏没出问题,它们的质量都很正常。”
“莫非是是双子星外出现问题了?”
“双子星外?”王海月感觉无法接受,“双子星外哪里?”
整个S871星系一目了然,双子星外没有任何异常。
“我也不知道,”陈力克也无法回答自己提出的这个问题。
“双子星的质量都正常,但是偏偏双子星的质量应该再重两倍才对。”
这真是一个奇怪的矛盾,双子星应该再重两倍,但是实际上他们并没有那么重,这中间就出现了相当于双子星总重量两倍的质量缺失。这些遗失的质量去哪里了?
按理说如此大质量的星体出现在星系内,应该有足够的引力表现才对,但是实际上没有,整个星系没有任何异常表现。如果这些遗失的质量出现在唉双子星附近,应该对两颗恒星的轨道,以及他们的大气造成巨大影响才对,可惜没有,完全没有。
就仿佛这些缺失的质量凭空出现在星系内,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