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配图):中年叶群
叶群本名叶静宜,1914年生,小林彪8岁。毕业于北师大附中,曾是电台播音员,夺过演讲大赛的状元,可谓“声色俱佳”,号称延安八大美女之一。据说曾经跟《野百合花》的作者王实味谈过恋爱,文革时传得很厉害。她听林彪说家里有个娃娃亲叫“汪静宜”,十分恼火,就毅然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叶群”,她愿意为林彪献出一切。享誉世界的年轻的“红军之鹰”林彪,便娶了革命战友叶群同志——还是没逃出“静宜”的阴影。生下女儿林立衡,儿子林立果,皆一代才俊。可惜林总晚节未保,此事至今疑团重重,恐怕五十年内难以真相大白。结果林彪被国人痛骂数载,还拉上我家孔圣人陪绑,真真令人扼腕。我至今最喜欢的儿童歌曲之一,就是那首“叛徒林彪孔老二,都是坏东西。”因为这首歌不但曲调欢快、歌声清脆,而且歌词极为幼稚荒诞,特别适合儿童和广大无脑人演唱也。
不过林彪在叶群生日所赠的手书:“发不同青心同热,生少同衾死同|穴”(出自田汉《关汉卿》中的“蝶双飞”),不但表达了一种绝俗的情爱观,而且还当真以绝俗的方式实现了。叶群回赠曰:“教诲恩情永不忘,他年定随到黄泉。”真是让人读了,心中五味俱全。一百年后之人评价起来,必有一番公论也。
林彪有点像蒋介石,喜欢引用别人的诗文,这是因为他自己文韬远远不如武略,特别是诗词写得比较差。1966年写的《西江月·重上井冈山》,可能是他最好的“文艺作品”了:“四十年前旧地,万千往事萦怀,英雄烈士启蒿莱,生死艰难度外。壮志坚信马列,岂疑星火燎原。辉煌胜利喜开颜,斗志不容稍减。”这水平无法跟陈帅叶帅比,连朱德刘伯承也比不上,可能也就比贺龙强吧。不过却朴素明白,既是缅怀,又是辩诬,还是明志。毛泽东骂林彪“一个娃娃懂什么”,其实是骂中有爱,带有父亲对儿子般的感情。林彪军事上政治上老谋深算的另一面,是在个人生活上颇有些娃娃气了。包括发表《林彪声明》跟女儿断绝关系,还有一个堂堂副统帅,居然亲笔写了一份证明,向党中央证明叶群跟他结婚时,确实是Chu女,这种事让人听起来,哭笑不得,感觉只有行为艺术家才干得出来,怎么也不能跟一个天才元帅挂上钩。看来人若在某个领域太有才了,在日常生活上就难免弱智一些。林彪晚年钻研中医,可以给自己开方抓药,但却到死都认不清人民币的元角分。我们熟悉的那些伟大的科学家,煮手表的煮手表,撞电线杆的撞电线杆,大概就跟彪哥属于同一类型吧。
本文部分参考文献:
《林彪赴苏联疗伤及回国内幕》,《吴法宪回忆录》,《刁光覃文选》,《红色公主孙维世悲惨的结局》,《百战将星刘亚楼》,《林彪的两个女儿》,《林彪一生的五个女人》,《林彪死亡惊人内幕》,《红Se情书》,《林氏三兄弟》,《在大漠那边》,《徐介藩少将》,《谁是共和国第一元帅?》《林彪事件完整调查》,《林彪传》,《林彪之死》,《中共早期叛徒》,《林彪将军》,《林彪的这一生》,《一个真实的林彪》,《林彪的最后岁月》,《林彪全传》,《林彪与毛泽东》,《公审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林彪死因之谜》,《林彪元帅》,《林彪将将》,《晚年林彪》……
◇欢◇迎访◇问◇BOOK。HQDOOR。COM◇
第37节:四、玄机莫测刘军神——刘伯承
四、玄机莫测刘军神——刘伯承
十大元帅中最长寿的刘帅,号称军神。因为在战争中失去一目,早年军界有人叫他“刘瞎子”,而不知中国能掐会算的那些“半仙”,却多数都是瞎子也。刘伯承(1892…1986)论战功,稍逊于林彪彭德怀和粟裕,主要是邓小平本事太大了,没给刘帅更多的独当一面的机会——毛泽东说邓小平是唯一能够同时指挥两大野战军的,后来又劝老邓不要当元帅,还是当总书记更重要,此言意味着邓小平一个人等于两个元帅。毛把邓看作“隔代接班人”,相当于老邓看胡锦涛也。但刘伯承的军事造诣,公认是20世纪一流的。在为人处世方面,则属于能屈能伸的蛟龙。
刘军神1892年生于四川开县(今属重庆),五六岁开始读书习武,除了拳法棍法外,飞石功夫也不错,放到《水浒传》里,跟“没羽箭”张清有一拼。十大元帅要是单打独斗的话——假设时间为红军时期,大家身体都还不错,党中央搞个“井冈山论剑”——我估计徒手搏斗刘帅第一,用刀就是贺老总第一,枪法朱老总第一,轻功徐帅第一,狮子吼的功夫彭老总第一,边打架边作诗陈老总第一,但最后大家都累倒了,剩下一个人轻轻巧巧就获得了实际的第一,那个人是谁呢?
刘帅13岁那年,家里给他订了一门娃娃亲,女方叫程宜芝,小他两岁。可是刘伯承不乐意,相亲时故意拖着鼻涕自损形象(从小就懂得兵不厌诈),可女方还是看出了他的不凡气质,亲事说定。刘伯承外出求学,颇有逃婚之意,但程宜芝巧设温情计,感化了伯承兄。1910年,18岁的刘伯承与16岁的程宜芝结婚,1912年生子刘俊泰。是年刘伯承入重庆将校学堂,从此投身军旅,音信渐缺。
1914年,刘伯承写下一首豪迈的《出益州》:“微服孤行出益州,今春病起强登楼。海潮东去连天涌,江水西来带血流。壮士未埋荒草骨,书生犹剩少年头。手执青锋卫共和,独战饥寒又一秋。”1916年,他指挥丰都战役,头中两弹,眼部手术而不施麻药,获得“军神”之誉。1920年,川军团长刘伯承因“千里转战,凌厉无前”而威名大震。疆场厮杀十年,多次负伤,遍体弹痕,乃悟到救国真理。1924年,川军名将刘伯承放弃军阀生涯,走上革命道路,从此“天涯孤旅”,何以家为。程宜芝独力抚养儿子,据说直到1957年去世。
这中间还有一段插曲,刘伯承1927年南昌起义后,在上海小住。他的儿子刘俊泰由于缺乏教养,好吃懒做,带着一个浮浪女人去向他要钱,受到刘伯承的训斥后,竟然跑到巡捕房告发。幸亏刘伯承早有警觉,才幸免于难。刘伯承大骂“这个龟儿子”,很快党就派他去了苏联,对这个逆子也就不再顾及了。刘俊泰1969年死于老家。
1930年,刘伯承回到中央军委任参谋长,在上海搞地下工作。他化名“林直木”,以教授身份娶了一位名叫吴景春的妻子。吴景春当时居然不晓得丈夫是个共产党,可见刘帅的兵法韬略真是“做到家了”。后来吴景春回忆说:“伯承同志在上海,工作是非常艰苦的,没有一点安逸的时候。白天,到外面做联络工作,到闸北等地讲军事课,夜晚用黑布罩起灯光,一字一句地翻译俄文,常常干到天亮。”人们多以外刘帅只是个“武将”,不了解他的“文才”。其实刘帅是中共最早的编译科长,堪称一名优秀的军事翻译家,很多苏联的军事理论和军事条例,都是通过刘伯承引进和落实的。是他首先将“伙夫”译为“炊事员”,“马夫”译为“饲养员”,将“杂种旅”译为“混成旅”,将“黑猩猩战”译为“游击战”的。他一生留下了390万字的军事著作和190万字的翻译作品,对中国军队正规化出力甚多。不过这也是后来他被批判为教条主义和一些将军对他不大服气的原因。
1932年,刘伯承进入苏区,担任红军学校校长,后来又任红军总参谋长,于是又跟妻子失去了联系。因为不了解情况,在宁都会议上支持中央的极左主张,剥夺了毛泽东的兵权(毛泽东在党史上多次被批判为右倾路线和富农路线)。到了长征,他才真正认识到毛泽东的军事天才远在自己之上,在与张国焘的斗争中,坚定地站在毛泽东一边。而毛泽东也十分器重他,一直以“帅才”来使用刘伯承。解放战争中毛泽东说:“我有刘伯承,蒋介石不可能不完蛋。”在军事上得到毛泽东如此之高评价的,只有林彪和刘伯承两人。
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之际,44岁的红军总参谋长“刘匪伯承”,忽然诗兴大发,给一个从安徽六安参军的名叫汪荣华的19岁女红军大写情书,而且是用毛笔写的蝇头小楷。二人遂于中秋节闪电结婚,属于金庸所说的既“一见钟情”又“白头到老”的理想婚姻。
(配图):女红军汪荣华
汪荣华14岁参加红军,三过草地,九死一生,跟刘帅结婚后,因战争残酷,也是聚少离多。但他们自得其乐,过得坦诚自然。除了大女儿被敌人暗杀以外,他们的另外6个儿女皆大学毕业,学有专长,为人低调朴素,继承了刘帅的作风。刘伯承1986年逝世,恰好是二人金婚之年。刘伯承晚年身体不好,却正应了俗话说的“病歪歪,活一百”,与世无争,恬淡隐忍,其实落得个清闲与长寿。刘伯承地位虽高,但从不揽权,既不称“刘总”、“刘老总”,连“刘帅”之称亦不喜欢,他最喜欢的称呼是“刘师长”,因为抗战期间他担任一二〇师师长之故也。毛泽东说刘伯承是江水挡不住的下凡的龙,除了刘伯承属龙之外,还寓意着刘伯承出川以后,就一路腾跃,越活越舒展了。
本文部分参考资料:
《刘伯承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2年11月),《中国元帅刘伯承》,张鸿生《汪荣华传》(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1月),刘太行《永远都是太行山的儿子》(《湘潮》2006年8期》),李普《一代军事奇才:刘伯承元帅传》(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7月),罗会祥《刘伯承元帅和他的夫人汪荣华》,纪小平《刘伯承教子女立革命家风的故事》(《检察日报》33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