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身边诡事-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差点没背过气去,啥人头啊,屁也没有!箱子里都是水,水面平静,像镜子一样,刚才的人头,可不就是我探出去的脑袋倒影么!
  这下可丢大人了,要让大民知道,指不定被鄙视多少次呢。要让大妞知道我这么没出息,估计连这个农村婆姨都娶不上了。红扑扑的脸蛋,胖墩墩的腰啊……
  我恼羞成怒,吼道笑个屁啊!还寻不寻宝了!不要笑了!
  我说道,宝贝一定泡在水里,王五,你用手捞一捞,看有啥东西?王五眼睛一翻,反问,你咋不去捞了?一句话咽的我半晌没换上气。我想了想说,你不知道啊,我是城里人,以后自然要娶城里婆姨。你还想不想娶城里婆姨啦!王五一听城里婆姨,立马来了精神。但还是有些顾虑,先用他的竹弓伸进箱子的水里搅了搅,好像水里真有东西,貌似没啥危险。王五免起袖子,把手伸到水面,正要伸进去,突然从水里伸出一只手抓住了王五的手腕!
  我们被着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傻了,王五被吓一跳,顾不得害怕赶紧往后扯,结果呼啦一声,从水底浮起一个人,死白死白的脸上黑漆漆的眼瞪着我们,血红的嘴好像在笑:咯咯咯咯咯咯咯荫尸!
  我头皮一炸,大喊一声,快跑,大家如梦方醒,张三李四赵六掉头就朝出口跑去,我情急之下去拉王五的另一只手,王五早已哭爹喊娘抖的浑身筛糠,我一使劲,王五被我拽动,但是那具荫尸也拽着王五跃出黑棺。
  这里!快!是大民的声音!
  虽然看不真切,但是大致确定了出口的方向,我猛的一拽王五,顾不得后面追来的荫尸,马上要到洞口了,这时大民喊,偏头!情况紧急,我没听清楚,侧过耳朵向大民喊:啥?
  回答我的是一阵风声,同时唰的一声,一只羽毛猎箭擦着我的腮帮子向我身后射去,眼角的余光看到大民的箭好像直直的插入荫尸的胸口。荫尸一怔,抓着王五的手被挣脱了,我和王五发疯似的朝洞口跑进去。荫尸马上反应过来,凌空一跃,朝洞口扑来,一道洞口,好像撞在一面透明墙上一般,向后反弹摔倒。同时洞里的暗红色花纹突然燃烧起来,洞内火树银花,火光闪闪,洞内的荫尸发出杀猪般的令人毛骨损然的惨叫。
  我们已经顾不到这些,连哭带喊的的往外跑。跑出通道,跑出山洞,外面雨还在下,不过已经小很多了,可是这重要么?后面有荫尸啊!相信刘翔屁股后面跟个荫尸,就算真的摔伤脚,他也照样能为国争光拿个第一。
  一群人玩命的跑,能远远看见了村子的时候,天已经擦黑了,近乡情更怯,我们几个受到的惊吓此时才完全宣泄出来,哭声震天,不知道内情的人,还会以为我们这是一支送葬队伍呢。眼看都能看见村西口的毛竹林了,却发现从毛竹林方向,忽悠忽悠的飘来几只红灯笼!

  ☆、番外篇  阳光下的李家窊

  恐怖后山洞的故事暂时告一段落,下一个故事即将开启。这些故事都是发生在李家窊。
  李家窊是我姥姥家,我从小在哪里长大。村子里虽然有很多诡异的传说和故事,但是也不完全是鬼气森森。在这个番外篇给大家展现一个不一样的李家窊。文章是我多年前写的,原名叫《梦归雁北》,文字也许有些幼稚,大家将就看。
  (一)铜铃声
  离乡多年,最难忘的是姥姥家的铜铃声。
  姥姥家住在乡下,是我童年的摇篮。清晨,总是清脆的叮当声由近及远,缓缓的把我从梦中唤醒。大人们已然吃过早饭去往地里了,灶间给我留了饽饽,还有一枚煮鸡蛋。叮当的铜铃声就是大人们赶了牛正在往山里走,地在山上,山间小道峰回路转,曲折蜿蜒,叮叮当当的铜铃声可以传出很远。
  这样的铜铃铛只有姥姥家才有。这是姥姥年轻的时候在青海干革命所骑战马佩的铃铛,战马牺牲后,铃铛姥姥一直留着,直到最后退役,迁居到雁门关外的一个小村庄,才将这个精铜所铸的铃铛给家里养的老黄牛挂在脖子上。
  每当叮当声在山间回荡,姥姥就会想起那段飒爽英姿的戎马生涯。
  于我,这铃声则包含了童年无数个开心的、流泪的晨晨昏昏,日起日落。这些日子就像深藏在海贝中的珍珠,只有在夜深人静月满星稀海贝吐纳戏珠的时候,才会浮现出来展露光华。
  (二)大戏台
  姥姥所在的村在古代叫“立马村”,传说唐王李世民在一次战斗中被包围,身边只有尉迟公相陪,且战且退,退到一道沟壑处再无退路,眼看敌兵逼近,唐王的坐骑立起身扬起前腿一跃而过,把敌兵甩在后面成功脱身。从此这个沟壑附近的村民就把这里叫“立马村”。
  “立马村”东西长,南北窄,村中央有个大戏台,是附近十里八乡唯一的一座古建筑,具体修建年代已经无从考证,但村民们都愿意相信父辈口耳相传的说法:唐王为了纪念立马脱险,修建了这个戏台。每到农历的六月一,戏台上都要上演村子里的传统剧目:唐王脱险。
  每年的,附近各村的人都会聚集到这里,热闹非凡。台上咿咿呀呀,台下熙熙攘攘。戏台前面的大院子里,挤满了人,卖衣服的、卖风车的、卖糖葫芦的、卖糖人的、捏面人的……附近村落的孩子也都汇聚于此。女孩子扎起过年才扎的红绸带,身上穿者刚买的新衣裳。男孩子这天也不放牛了,腰间别着自制的弹弓,脚下蹬着家做的踢倒山鞋,穿梭在人群中间,吃着,玩着,看到不认识的孩子,就要问一句:哪村的?打过招呼后再在山上放牛时相遇,就算是朋友了,彼此会熟识的聊着那天在戏台前捏面人的那个老头是哪个村的、头上带粉色发夹的那个女孩是谁家的。
  关于唐王的传说也许未必可信,但村中央的大戏台却是我们儿时的天堂。
  (三)毛竹林
  村西头有个大土丘,丘上长满了毛竹,竹与竹之间疏密有致,高处竹叶一簇一簇遮蔽了太阳,下面却天然形成了若干小径。夏天孩子们最喜欢猫着腰钻进去玩。把自家的牛往远处的草坡上一赶,就互相打闹着钻进竹林,捉迷藏、做竹笛。孩子们无师自通用自己做的笛子吹着儿时的歌。有些手巧的孩子,用长的不高的小竹互相盘结编织在一起形成一张竹床,躺上去晃晃悠悠,赛过神仙。傍晚时分,孩子们都赶着牛踩着晚霞往回走。走之前,都要砍几支毛竹,带回去,给爹爹放在灶上烤,烤软了烤出油了,爹爹就用麻绳把两头拉弯系好,作成一张小弓,再削几支竹箭,做上自家的记号。第二天,大家就都有了远程兵器,骑着牛儿过山的那头去放,山的那边树多草盛,经常有野兔、野鸡出没。往往是猎物一出现,大家一涌而上群起攻之,有时候会追着兔子、野鸡满山跑,结果大多是射不中目标,却玩的尽兴。如果不凑巧,哪只懒兔懒鸡躲慢了,就马上变成了刺猬。大家七手八脚把猎物拿下,凭着标记认回自己的箭,就开始拾柴的拾柴,搭灶的搭灶,很快就架起火堆把猎物烤了上去。
  每到这个时候,大家都兴奋的小脸通红,围在火堆周围,眼睛闪闪发光。
  如果说戏台是我们的天堂,那片毛竹林,就是我们的乐园。
  (四)三三
  有个女作家叫六六,写过《双面胶》、《王贵与安娜》,我不知道她是不是还有哥哥姐姐叫五五、四四、三三的,但我认识的三三,已经是家里最小的了。
  三三是村西边老张家的儿子,因为排行第三,所以叫三三,上面有两个哥哥,都已经成婚,而他年纪还小。
  三三比我小两岁,圆圆的脑袋小小的眼睛胖乎乎的脸甜甜的酒窝样子非常可爱。三三是我最好的伙伴。三三知道什么样的野菜可以下饭,什么样的野菜可以喂猪;知道什么样的植物可以作药,什么样的植物能解渴。和三三一起放牛,总有数不尽的新鲜事。冬天下雪的时候,只要三三看一下壕沟边上兔子的脚印,就知道这只兔子有几斤几两重。三三读书也很聪明,我读六年级的时候,三三读四年级。我五年级的课本拿给他,他竟然能自己学通。我说将来等你读完初中,去读城里的高中,将来考大学。我上学前都是住在乡下姥姥家的,读书后就回到县城的家里了。但是每个寒暑假,必然是要在姥姥家度过的。
  读到初中,随着升学压力的增大,学校开始在寒暑假补课。我也再不能去姥姥家度假。直到中考完,我琢磨着三三也应该升初二了,于是买了新的铅笔盒和钢笔、复习资料,去到姥姥家。我打算在我离开的时候把这些礼物送给三三,给三三一个惊喜。
  细算起来,我和三三也有几年没见了。对与我的到来,三三自是欢天喜地。想不到分别的时候彼此还是黄发垂髫,现在都已经处于青春期开始变声了,模样也变了,嘴唇上都长了黑色的绒毛,看着对方的怪模样,听着对方的怪声音不由得哈哈大笑。
  在姥姥家度过一个惬意的暑假,开始要准备高中入学了。在我回城的那天早晨,三三来送我,我说给你买了书笔和铅笔盒,好好学习,到城里读高中,住我家。
  三三嘴角动了动,说谢谢你,我已经不读书了,读完小学就没有再读了。爸爸说种几年地,给我娶媳妇。你记得有空回来看看我,外面有什么新鲜事,回来告诉我。
  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上车的,车子开动,我回头看到三三在路口相我招手,眼角挂着泪珠。之后我又去过几次姥姥家,但没有再见到三三,听村里人说出去打工了。
  我默默祝福三三:一帆风顺。
  (五)秀秀
  秀秀是村后张奶奶的孙女,从小随父母住在省城。张奶奶只有秀秀爸一个儿子,但却是全村人的骄傲。秀秀爸在省城最大的大学教汉语言文学,是教授,都上过电视。
  那年张奶奶的老伴儿去世了,16岁的秀秀跟着父母回村奔丧,第一次踏上李家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