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附带说明一件事,古代中国的算术,使用的是一、十、百、千、万、亿之十进法,所以,“亿”指的是“十万”。后来由于计数能力发达,“万”和“亿”之间隔遂被扩大区隔使用,中间出现十万、百万、千万等单位,以至“万万”(即“亿”)。因此,在中国古文献中看到“亿”之字眼时,不可当做现在所谓的“亿”。
由于范蠡在居住海滨地区期间存钱数十万金,因此,在陶地赚的数亿,应该是指百万金的程度。
总之,出仕之后成为位极人臣的上将军、宰相,下野之后成为巨亿富翁,而且又得到西施这么一位美女,范蠡的人生可谓无与伦比。
由于范蠡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所以,一些人认为范蠡乃是未曾存在的虚构人物。
就算不是纯粹虚构的人物,将别人的传奇事迹汇集到他的头上,也是很有可能的。
孔子于吴国灭亡之六年前去世。据说孔子所编的《春秋》中,有吴国灭亡之事的记载,这显然是一件矛盾的事情。当然,这是为《春秋》做注解的左氏之补笔。
春秋与战国,以晋之分裂为其分界线。
流浪之公子归国后建立的超级大国晋,后来于公元前453年分裂为赵、韩、魏三国。这已是吴国灭亡二十年后的事了。
由晋分成的三国,到五十年后的公元前403年,才被周王室正式承认为诸侯。
因此,春秋与战国之分界,有以晋事实上分裂之年为依据的公元前453年之说,和以正式分裂乃至被承认之年为依据的公元前403年之说两种。
现在的史界与其采春秋、战国之分法,毋宁以奴隶制度社会和封建制度社会作为划分时代之方法。
虽然如此,春秋与战国毕竟是极为重要的时代转折点,所以不可不触及成为其象征的晋之分裂。
一言以蔽之,这是“下克上”的时代。
晋王室势力日益衰落,代之而起的是居重臣之位的六卿势力。
晋之六卿为范、知、中行、赵、韩、魏六氏。这六卿相互斗争,自不待言。
范及中行两氏,首先被以知氏为盟主的四氏联军攻灭,而从竞争舞台上消失。余下四氏中,势力最强大的是盟主知氏。由于知氏有杰出领袖知伯,所以其余三氏无法与之抗衡。
txt小说上传分享
《春秋战国——戈马钟鼓杀与盟》第三部分(5)
知伯不时用以大吃小姿态,对其余三氏有所欺凌。
——希望你们把领地割让给我。
第一个被如此要求的是韩氏。韩门之主韩康子当然对知氏之橫暴愤怒不已,而家臣却对他谏言:“要是拒绝,对方一定会攻打我们。由于知氏实力强大,我们将被攻灭是难免的。请接受对方的要求吧!一旦对方食髓知味,一定也会再向其余诸氏提出索求。结果,总会有人因拒绝而开启战端,这样,我们不就有机会了吗?”
韩康子冷静思考的结果,觉得这名家臣言之有理。“好,就把万户之县割让给他们吧!”
食髓知味的知伯,又向魏提出同样的要求。魏桓子与家臣商讨的结果,二话不说,同样割让万户之县。
最后被要求的是赵氏。知伯所以把赵氏留到最后,是因为赵氏之主赵襄子乃相当了得的人物,因而不得不对他保持戒心。
赵氏有一名臣叫张孟谈。会议结果,赵决定拒绝此项要求,并准备据守晋阳,与之交战。
之所以选择晋阳的理由是,这个地方的赋税最为轻微,在善政之下,住民无不心服的缘故。
“非给他们颜色瞧瞧!”
()免费电子书下载
知伯当然下了动员令。动员对象不只是知氏军队,连魏氏和韩氏也被邀请出兵。实际上,这不是邀请,而是命令。
魏氏和韩氏都不敢不听知伯的这个命令。
——没收赵氏领地后,由我们三氏来瓜分吧!
知氏邀请出兵时,用这句话作为利诱,而魏氏和韩氏当然不会天真到相信这样的话。他们虽不敢抱以期待,却也在被迫之下派兵协助。
晋阳守备得异常坚固。他们以围墙灌木削制成箭,更以宫殿廊柱部分之炼铜铸成箭头,在攻防武器上并不缺乏。
攻城达三个月之久,晋阳迟迟没有陷落。
晋阳乃现在的山西省太原市。这是海拔约一千公尺的地区,迤逦的汾河流经其间。这一带的河川有多处农民利用农闲期间建造而成的水坝。
急得发怒的知伯,遂引汾河之水流进晋阳。这是水淹战法。
城内住民被迫移至高处设置炊事,甚至在树上起居,最后由于缺粮,改以吃幼小孩童之肉度日。不过,他们毕竟不忍吃自己的孩子,因而“易子而食”(《史记》所载)。
虽然有过善政实绩,但人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何况这次的战争是领地之争,与人民丝毫无干。
我们为什么非这样受罪不可?我们难道没有反抗的权利吗?
原本驯良的晋阳住民,有了即将造反的情势。
赵襄子很快就察觉到这股气氛。有此动向的,不只人民而已,群臣似乎也蠢蠢欲动。这一点,赵襄子由人们对他的态度看得出。人民确实不再以礼对待主子了。
对我依旧执礼甚恭的,只有高共一个人……赵襄子知道这个局面要是再不打开,结果只有毀灭一途。
不愠不火的方法绝对无法达到起死回生的目的,得采取非常手段。
连驯良的晋阳住民都会叛变,由此可以推测对方阵营之内的情形亦相差无几。韩氏和魏氏原本就是被迫出兵的,根本没有忠心可言……这不是可乘之隙吗?做此判断的赵襄子,立刻派遣张孟谈,暗中向韩氏、魏氏进行说服工作。
“倘若赵氏被灭,将呈现知氏一门独大之局面。到时候,韩氏和魏氏的下场一定和我们赵氏一样。我们三氏只有合力对抗知氏,才能共存共荣啊!”
这是极其明显的道理。
知氏势力自非其余两氏所能对抗。而韩、魏二氏亦很清楚赵氏被灭后,接着轮到的将是自己。
“我们合力就能打赢知氏吗?”韩康子问道。
问题就在这一点上。三氏合力击倒知氏,就不会再有被迫割让领地之虞,因此,共存共荣是可能的事情,至少情形会比现在好。而这一切,都以###知氏之胜算如何为前提。
“只要贵氏肯合力,我们一定能打赢的!”赵氏使者张孟谈以肯定语气说。
《春秋战国——戈马钟鼓杀与盟》第三部分(6)
“准备用怎样的作战方式呢?”
“准备利用水!贵氏军队布阵的领域内,不是有汾河大堰吗?”
拦住汾河之水,使之流入晋阳城内之事,都在这个大堰操作。
“你的意思是,停止对晋阳灌水,好让赵氏军喘一口气?……光做到这一点,哪里能打倒知氏呢?”韩康子摇了摇头。
赵氏军民由于受灌水之苦,所以战力低落许多。
请停止灌水,好让我们恢复战力——韩康子认为赵氏要求的是这一点。
()好看的txt电子书
赵氏恢复战力,而后再与韩、魏两氏合力,如此就能打倒势力强大的知氏?——韩康子摇头的原因是不认为事情如此简单。
“知氏实力比想象还要大得多。赵氏战力稍微恢复,也还是无济于事的,除非有办法削减知氏军力……”
韩康子站起来。这个动作表示无法接受赵氏之提案。张孟谈赶紧对他说:“请等一下。我正要说削减知氏军力的方法呀!”
“是什么样的方法?”韩康子面露讶异之色。
“这个方法是,将韩氏管辖区内的大堰之水,转个方向,向知氏军阵地大量放出……”张孟谈道。
“什么?”韩康子不觉错愕地叫了一声。
这的确是奇策。
大堰是蓄水量巨大的水潭,水门设在面对晋阳城的方向。利用这个水潭对晋阳进行灌水作战,当然极其方便。但从相反方向放水,会遭灌水的是知氏阵地。只是,这一边并无水门。但堰水并不是要有水门才会流出,破坏堰堤也会使水决堤溢出。
在韩氏军队管辖领域内的大堰,知氏当然派有警备士兵。不过只是小型部队,随时可以加以突袭,使之全灭。这件事的胜算很大,甚至可谓有绝对的把握。
“我们就这样干吧!”韩康子大大点了一下头。
赵氏另外也派密使到魏氏阵营。魏桓子满口答应参加此一阴谋。
堰堤被破坏,被拦住的汾河之水以万马奔腾之势冲进知氏阵地。
韩、魏两氏军队同时由左右双方发动突袭。
由于做梦都未想到会有此事,知氏阵营顿时陷入极大混乱。
这时候,正面晋阳城城门大开处,赵氏军队以猛虎扑羊之势攻打过来。
在这之前,赵襄子将隐匿粮食全数分给全军将兵。
“城内粮食至此告罄!我们今后只有在城外觅食了!”
他于是对吃饱了的军队发下出击命令。
胜败在顷刻后揭晓。
结果,知氏军队一败涂地。原本不可一世的知伯不但被俘,后来甚至被斩。
灭亡的是四氏中势力最强大的知氏。
其余赵、韩、魏三氏将知氏领地瓜分为三,分别并吞,势力因而愈趋强大。由于三者势力均衡,共存局面达两百年。
比起这三卿的如日中天,晋王室反而在摇摇欲坠状态之下,随着三名重臣羽翼愈丰,为主的晋相对地弱化,三卿不但没有觐见之事,晋公反而得定期轮流向三卿问好。
晋王室之直辖领地只剩宗庙所在地的曲沃及首都绛。到静公二年(公元前376年),晋王室更被三卿攻灭,仅剩的领地也被瓜分。
由于名义上的天下之主周王室已承认赵、韩、魏三氏为诸侯,所以,这三名晋国重臣,遂可以对等之诸侯身份攻灭旧主晋了。
水攻晋阳城之战(公元前453年)代表春秋时代的结束,同时也揭开战国时代的序幕。
这已是家系不管用、一切以实力为本位的时代。面子已扫地,人们重视的是里子。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