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永不分离。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指标解析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这是白居易诗集编成后自题的诗句。他在写给元稹的《与元九书》中,又举出歌姬因能唱《长恨歌》而增价的事例。这一方面生动地说明了《长恨歌》在当时民间的流行度,而作者既惊又喜的语气也透露出他对《长恨歌》的自爱和自矜之情。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甜蜜爱情,从李白的《清平调》和杜甫的《丽人行》中可见仿佛,而马嵬之变为这段帝妃之恋匆匆画上了句点。杜甫在《北征》诗中以“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的诗句为帝王讳饰,而将杨贵妃等同于祸国的褒姒、妲己,也透露出当时大部分人对此段历史的观点。尽管杨鸿为《长恨歌》总结的旨意仍是“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但《长恨歌》却并非一味地板起面孔来说教,充盈在字里行间的凄婉迷离抒情,使读者的感受始终徘徊在“一段毁于恋爱的政治”和“一场毁于政治的恋爱”之间,理不清、道不明。如此丰富的意味,使不同的读者对《长恨歌》有不同的感受和评价,所以《长恨歌》在中国诗史上,永远都是说不完的话题。
宋人魏泰拈出“六军不发争奈何,宛转蛾眉死马前”句,指斥“已失臣下事君之理”;宋人周紫芝则拈出“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句,认为“气韵近俗”;明人唐汝询更是全篇痛斥,称其“格极卑庸,词颇娇艳;虽主讥刺,实欲借事以骋笔间之风流”,又称其“肉多而少骨”。但清代以后,黄周星、徐增、沈德潜、宋宗元、赵翼等著名选家和说诗者几乎全给予了《长恨歌》极高的评价,乾隆皇帝也对此诗逐句赏鉴,喜爱有加。而且,它对后世戏曲《长生殿》也产生过直接影响。
《长恨歌》在古代选本中的入选率极低,只有《琵琶行》的一半。20世纪是这两首歌行大放异彩的时代,不仅入选率迅速提升,各种文学史都给予它们浓墨重彩的介绍。《长恨歌》虽不是古代点评率最高的一首诗,但却是20世纪拥有专业研究论文最多的一首。丰富的主题、精湛的手法,仍不断吸引人们喜爱它、研究它。清人赵翼曾说白居易之诗名,“在《长恨歌》一篇”,是“千古绝作”,白居易仅凭《长恨歌》和《琵琶行》就能声名不朽,何况他还有三千余首作品。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第28名 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一气如注,并异日归程一齐算出,神理如生,古今绝唱也。
(张谦宜《絸斋诗谈》)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3 在100篇中排名:95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28 在100篇中排名:3
历代评点次数:22 在100篇中排名:20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23 在100篇中排名:6
文学史录入次数:6 在100篇中排名:42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72500 在100篇中排名:56
综合分值:0。4888 总排名:28
剑外忽传收蓟北(1),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2)。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3)。
即从巴峡穿巫峡(4),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
(1) 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落在梓州(今四川三台),故云。蓟(jì)北:今河北北部一带,即叛军的老巢范阳一带。
(2) 漫卷:胡乱卷起。
(3) 青春:指春天的景色。
(4) 巴峡:四川东北部巴江中之峡。巫峡:在今重庆巫山县东,长江三峡之一。
指标解析
剑门图
代宗广德元年(763)正月,安史之乱叛军的根据地河南河北诸州郡为唐军收复,延续八年的安史之乱结束,流寓梓州的杜甫闻知这一消息,走笔写下此诗,在想象中出峡东下,由水路抵达祖籍襄阳,然后由陆路直奔故乡洛阳。
常言道,“穷愁之词易好,欢愉之词难工”,杜甫感人至深的作品大多是“穷愁之词”。而这首有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之称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则以轻快爽健的笔调把诗人喜极欲狂的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连读者似乎都要喜极而泣了。安史之乱结束时,老杜已年过五旬,长期漂泊辗转加上沉重的心情使他看起来垂垂老矣。但是当他一听说叛乱平复、河南河北相继被收复的消息后,俨然一个大病初愈的烂漫少年,精神和身体都复苏了,喜悦得手足无措,苦难的日子终将结束,眼前即将展开一段崭新的生活,漂泊的足迹终于可能踏上归乡的旅途。他的灵魂更是迅即穿越万水千山,直奔故园!
这首诗虽以律诗写成,但纵横舒展,十分洒脱,情感奔走,环环相生,范温云“如辩士之语”,“通畅而有条理”,黄周星云“有如长江放流,骏马注坡,真是一往奔腾,不可收拾”。李因笃赞其为“七律绝顶之篇”。
此诗能够位居排行榜第二十八名,主要与现当代选本的高入选率和20世纪的论文研究两项有关。从入选情况来看,它是杜甫诗歌中古今入选率变化最大的一首诗,古代仅有3种选本收入,而现当代则高达28种。在20世纪的杜诗研究中,专业研究论文数量最多的除《石壕吏》外,就是这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了。现当代文学史提到杜甫诗,亦必提这首诗。它是现当代造就的杜甫名作之一。
第29名 杜甫 石壕吏
语似朴俚,实浑然不可及。风人之体于斯独至,读此诗泣鬼神矣。
(桂天祥《批点唐诗正声》)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7 在100篇中排名:58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24 在100篇中排名:26
历代评点次数:15 在100篇中排名:59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31 在100篇中排名:4
文学史录入次数:7 在100篇中排名:31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88900 在100篇中排名:47
综合分值:0。4886 总排名:29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1)。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2)。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3),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4)。
【注释】
(1) 邺(yè)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2) 已:停止,完结。
(3) 河阳:在黄河北岸,今河南孟州。当时唐军兵败邺城,退守河阳,抓去的兵丁都集中在那里,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
(4) “天明”二句:暗示老妇已经被捉去。
指标解析
“三吏”、“三别”是杜甫新题乐府的两组传世名篇,诗人抓取征兵这一战乱年代典型的事例,反映了安史之乱期间兵荒马乱的社会现实,一首首诗歌如同一幅幅动态的图画,真实地再现了那个时代百姓的苦难生活。《石壕吏》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它在古今选本中的入选率为“三吏”、“三别”之冠,20世纪的论文研究数量也多达31篇,是杜诗此项指标之最,而且这首诗还被收录进中学语文课本,成为了解杜甫“诗史”的主要作品。
劳作女泥俑群
肃宗乾元二年(759)三月,九节度使围攻安史叛军溃败,洛阳一带形势紧张,唐王朝为兵力而强行征兵,杜甫由洛阳赶回华州,以亲见亲闻而作此诗。该诗围绕“有吏夜捉人”一事展开,以“吏”和“老妇”的对话作为诗歌的主体部分,交代了老妇一家三子两死、媳弱孙幼的状况,老妇为保家人之命,主动请求赴军为炊,“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两句,将老妇的果敢坚毅和无奈刻画得催人泪下,夜半时分压抑的抽泣之声写出了儿媳的悲痛。逾墙逃走的老翁命运如何,诗中没有交代,读者可以从《垂老别》中推断出其难逃被征的厄运。《石壕吏》从始至终没有一句议论,但诗人对无休止征兵制度的愤慨之情和对百姓悲惨生活的同情已充溢诗间,这也是它不同于“三吏”、“三别”中其他诗歌夹叙夹议的独特之处。
第30名 李白 早发白帝城(1)
读者为之骇极,作者殊不经意,出之似不着一点气力。阮亭推为三唐压卷,信哉!
(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5 在100篇中排名:82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27 在100篇中排名:8
历代评点次数:20 在100篇中排名:29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10 在100篇中排名:17
文学史录入次数:7 在100篇中排名:31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140400 在100篇中排名:19
综合分值:0。4868 总排名:30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2)。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
(1) 诗题一作《白帝下江陵》。白帝城,在今重庆奉节城东白帝山上,乃西汉末年割据蜀地的公孙述所建。传说当年有白龙出井中,公孙述自以为承汉土运,故称白帝。
(2) 江陵:今湖北江陵。
指标解析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许学夷《诗源辨体》曾曰:“太白五七言绝,多融化无迹而入于圣。”唐诗中如果少了李白的绝句,必定会大为失色。横向来看,他的绝句堪与其歌行平分秋色;纵向来看,他的绝句则和王维、王昌龄等人共同代表了盛唐绝句的最高成就。再细分起来,王昌龄七绝注重起承转合之法,易为后人宗之,而太白七绝更似歌行之体,一气贯注,难以捉摸,更令世人仰慕。
《早发白帝城》是李白晚年的作品。当诗人高唱“但用东